紐約Strand書店為何是世界上最棒的書店?

2021-01-08 搜狐網

  1927年,年僅25歲的閱讀愛好者本巴斯(Ben Bass)懷揣創業夢想,他用自己的300美元和從朋友處借來的300美元在被稱為「書店一條街」的紐約第四大道創辦了Strand書店。

  「書店一條街」曾繁榮一時,涵蓋紐約市六個街區的48家書店。隨著實體店凋敝,大浪淘沙,如今Strand書店成了這裡的僅存碩果,裡面陳列著新書及各種古舊書籍。

  本巴斯的初衷是創立一個愛護圖書和讀書愛好者聚集的地方。他以曾經的知名作家(如薩克雷、狄更斯、米勒)雲集、有趣讀物的出版商蓬勃發展的倫敦街道Strand命名該書店。書店創立後迅速成為了一個「格林威治村」地標,在這裡作家聚集,售賣他們的書籍,尋找併購買隱藏於此的珍貴讀物。

  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英國《衛報》探訪了這家老書店,來自不同部門的店員們透露了Strand書店的過去和當下,並推薦了他們喜愛的讀物。

書店哪部分最受歡迎?

  對於最喜歡書店哪個部分這一提問,店員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兒童部的瑪雅表示,「稀有書目圖書室」是一個神奇的地方,而「美元推車」是所有節儉的讀書愛好者的天堂,「但我最愛的應該是兒童專區,尤其是『經典復古』單元。我十分喜愛過去作家用真心投入創作的舊書。」

  視覺商品部的阿曼達則透露,最喜歡非虛構文學的部分。「我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因此能在一個地方同時讀到作者的人物傳記、回憶錄、書信、文章和批判理論真是太棒了!」

  書店的市場經理布裡安娜表示,「在我們書店的主層為禁書設立了一個適宜的地方。每當有學校組織參觀書店,我總會停下來試圖解釋它。我很高興書店鼓勵讀者了解全球範圍內爭取言論自由的事情。」

  稀有書籍部經理簡也表示,最喜歡的部分是「美元推車」,因為這裡任何時候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堅信任何你要找的書都已經至少一次出現於此,你只需要等待總會找到。另外,這裡的東西很便宜!」

  在書店主層工作的辛西亞說,「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歷史專區』,這裡有太多我所不了解的事情,以至於當我置身於此時,我會覺得自己有點忐忑不安。」

  同樣在主層的斯凱則最喜歡主層經典單元的「現代文學牆」。「我花了大量精力在這一部分的書籍上,有時它們讓我瘋狂,但是我無法對這些心愛的圖書發脾氣。『現代文學牆』自早年開始一直在平價出售經典書籍(現在仍然在這樣做),但是其中我最喜歡的是1930年代以來,1940年代和1950年代加入的封面設計,實在是太棒了。當你挑選出其中的一本書時,要知道幾十年前別人也在此看同一本書。」

  而網絡部的奧馬爾坦言,他非常喜歡書店中的音樂專區,「沒有什麼比一個偉大音樂家的人物傳記更能鼓舞人心了。」

如果有無限大的空間你會添加什麼?

  阿曼達表示,她會添加一個與眾不同的房間,它是半私密性的儲藏喪亡專題及其他主題的房間,這裡還有舒適的椅子以便人們可以在一個更加安靜的環境裡閱讀帶有敏感話題的書籍。

  布裡安娜則透露,會嘗試在二樓添加一些大的落地窗並在旁邊安置長椅,然後會在業餘時間來這裡讀上幾個小時的書。「沒有什麼比在曬著太陽讀一本書更享受的了!」

  在簡看來,書店需要一個更大的兒童讀物專區以及更多的外語雜誌和書籍!「此外,與書無關,但我真的希望我們能養一隻貓在書店裡,或者兩隻。」

  辛西亞則希望有更多的書。「一排排的書!也許還可以有更多的座位,儘管我很高興看到人們坐在木地板上沉浸於閱讀中。」

  奧馬爾說,除了希望休息室提供全面周到服務的熟食店之外,他想看到專著區域再擴大一些。

  書店運輸部的烏佐丁瑪想增加一個新書獨立專區。另有一些員工表示想有一個可以讀書和擁抱小狗的休息室,或者一個義大利冰站。

  Strand書店比其他書店好在哪裡?

  主層的佐伊表示,Strand的店員們能給出最好的建議。「任何一個Strand書店的員工都有發自內心熟知並喜愛的書籍專區。我們也知道彼此的專長。所以,如果自己不了解某個分區的書目也沒有關係,因為你知道誰了解它們並可以把他所熱愛的書目分享給真正感興趣的讀者。」

  「我們既有最好的二手書,也有最近出版的圖書,還有紐約乃至全世界最好、最多樣化的藝術類圖書。」瑪雅說。

  阿曼達說,Strand書店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進購書籍。「我們的老闆已經去英格蘭購買很便宜的英國版書籍,從不同來源尋找剩餘書籍,從各種不同地方獲得二手書籍,還通過參觀圖書館、拜訪家庭獲得大量書籍。」

  奧馬爾則認為,Strand書店歡迎每一種國內外的生活方式,沒有特殊和例外。

  烏佐丁瑪認為,Strand書店是一個沒有被公司化的經典書店的案例。這裡塵土飛揚的書籍堆疊,還保留有奇怪的圖書類型、字符、氛圍以及一些很難找到的書,你可能已經在其他地方甚至在網上找尋過。

  在書店經歷過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麼?

  辛西亞說,「在我剛開始來這裡工作時,拉塞爾布蘭德(著名喜劇明星)進來並籤了名。早前我們已經建立了專門的一個場地為他做籤名用,但當他到達時,他宣布要把位置換到二樓要先讀會兒書。最終我們解決了一切問題,但這個過程很混亂。」

  「我曾經不得不勸說兩個爭搶同一本書的顧客冷靜下來。」奧馬爾笑言。

  烏佐丁瑪說,「有一年夏天這裡發生了一次巨大的員工間衝突,他們從人行道上的圖書推車旁一直打到了百老匯。直到下午,所有的書都散落在大街上,每個人都在尖叫。現在情境已經有很大不同了,但當我剛開始工作時這裡就像蠻荒的美國西部。」

  派屈克透露,一次有個富有的外國客戶買了我們這裡一半的藝術專著,我花了一天時間把書放到56個箱子裡以便可以隨他運送到世界各地。

在書店工作經歷的最大驚喜是什麼?

  店員卡珊德拉稱,「我喜愛顧客們樂於接受我的建議。當我做服裝零售時,可沒有人在意我是怎麼想的! 」

  佐伊表示,最大的驚喜是你不能讀完大量的書目。相反,你使自己變成一個書籍收藏者,並使自己的閱讀清單上還有數量龐大的條目直至珠穆朗瑪峰或K2峰那麼高(特別是K2,一座更危險攀登的山)。

  瑪雅則稱,「在兒童專區工作使我大開眼界,看到小朋友的世界是多麼神奇而有趣,儘管有些怪異。」

  阿曼達表示,「(這聽起來會很俗氣)每天我都為與顧客和同事互動交流的次數及質量感到驚訝——同這麼多人在一起談論和分享書籍,給別人推薦一本書來幫助其渡過悲傷,讓客戶推薦一部對我來說很有趣的作品,和同事一起討論詩歌和散文。我成長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鄉村小鎮,沒有人讀書,但在這裡,在這個書店裡都是和我一樣的人。」

  簡表示,「我最驚訝的是自己是如此期待與顧客交流並幫助他們,同他們聊天,即使我找不到他們要找的那本書。儘管我們所談論的一切都是關於Strand書店裡的書,但這些書如果沒有人買是不會出現在這裡的。」

  奧馬爾坦言,總有人在任何話題上都是比你更「極客」的怪才。烏佐丁瑪稱,我相信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將現實的商業因素加入我們所愛的事物裡是有點令人震驚的。

  店員們在讀些什麼?

  阿曼達推薦羅蘭巴特的《哀痛日記》,「對於被遺棄所引起的敏感與恐懼心理;感覺到被完全孤立(即使身邊有其他人的陪伴)。這只是羅蘭巴特在《哀痛日記》中嚴峻冷酷捕捉到的悲傷之一。我從來沒有讀到過能夠以如此直接又真實的視角將哀痛苦楚的情緒壓縮在一本書當中的讀物。盡情地閱讀它吧。」

  布裡安娜推薦埃倫娜費蘭特的《被拋棄的日子》,「每個人都會成為費蘭特發燒友,並且我保證,這並非沒有正當理由。我這位優秀聰明的朋友完全不缺少才華。在費蘭特的寫作中,犀利與優雅並存,兼具剃鬚刀般的鋒利與莫可名狀的寬慰。你可能會在某個午後閱讀這本書,然而它卻會陪伴你一生。費蘭特在書中展現了女性友誼中最美好的時刻,包括相互的支持、愛護與智慧,然而她也並不羞於展示其他關於嫉妒與劍拔弩張的苦澀情緒,哪怕是在最親密的女性好友之間。總之這是一本你們能夠與姐妹們、母親們、阿姨們甚至是你們的男朋友們共同分享的讀本。」

  項目主管艾米麗推薦金戈登的《樂隊中的女孩》,「金戈登就像在用繪畫的方式來寫作:場景與人物都被分層至絕對具體又攝人心魄的深度與情境中,以致於讀者都感到很有必要伸展想像,一邊翻閱書頁一邊以視覺藝術的形式在腦海中浮現出書中的畫面。不用說,金的書是我這麼長時間以來讀到的最勇敢、最不會辜負讀者又最好看的個人史之一。在她的生命中出演過的角色,包括她自己,全都是本色出演。」

  辛西亞推薦丹尼爾奧佛利的《醫生的感受:情緒如何影響醫學實踐》,「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充滿同情與缺失同情的事件。我被奧佛利深深打動,以及她作為醫生期間深感對病人遠不能達到感同身受所做出的坦白也讓我動容。通過這樣一位醫生的視角來了解醫生們所體驗到的情緒問題,實在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童書經理斯黛拉推薦傑奎琳伍德森的《做夢的棕色女孩》,「傑奎琳伍德森在她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在講述別人的故事。而在這本書中,她講述的是1970年代,她自己成長於南部而後又移居到東海岸的故事。無論你是否也像她一樣有過這樣重大的遷移經歷,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克服種種困境,在朋友與家人的相處過程中體驗愛與感恩等以上所有的情感。」

相關焦點

  • 紐約書景|「哥大書店」是一間真正的書店
    再見,紐約書店我熱愛紐約,我熱愛紐約的書店。2015年我二十五歲,到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念工程科博士。今年(2020)夏天我畢業,在疫情之中遠別紐約。在大地上,老天總歸能賜給人一個角落,讓他找到自己的小天地,在遠隔重洋的地方感受到家。這可能是無人的林蔭道,鼎沸的集市,街景噴泉,又或者是一間小書店。對我來說,紐約的書店就是這樣的地方。在求學的五年裡,我頻繁地去紐約各處的書店閒逛。紐約的書店多如星瀚,我常去的只有極有限的幾間,我也不是專門的人文學者,讀書不多,並不能了解紐約書店的全貌。
  • 訪紐約新華書店 店長:紙質書讀起來更棒將堅持營業
    (美國中文網)中國僑網7月28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8年前,紐約布魯克林日落公園的新華書店開業,為當地華裔民眾提供中文書籍的銷售服務,店長林雲惠每年往返中美兩地,挑選社區裡最需要的書刊,林雲惠堅信閱讀紙質書的感受無法被電子書替代
  • 世界去看看:世界上幾家最令人驚嘆的書店,了解一下吧!
    書店的黃金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但是即使在這個數字時代,世界上也有超過幾個書架林立的商店,它們要求連續瀏覽數小時。畢竟,沒有什麼能取代在美麗的書店迷路的感覺。不管你是想在雨天的下午打發時間,還是想看看當地人在看什麼,如果你碰巧在附近,這些景點都需要一次參觀。
  • 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到國內變「鷹屋書店」?
    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到國內變「鷹屋書店」?從官方信息來看「為了給顧客最大程度的創造時尚、現代的生活空間,G-TAKAYA邀請世界最美書店之一的TSUTAYA進行設計。從設計階段開始,日本TSUTAYA組織團隊多次親臨現場,根據金鷹南京、蘇州的場地情況開始規劃設計,以最認真、負責的態度為G-TAKAYA營造自然、舒適、現代的環境。
  • 紐約法拉盛大火殃及附近書店 千本新書被水泡
    書店存放在地下室的大量圖書被水泡壞。(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朱蕾 攝)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法拉盛市中心於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發生的四級火災波及不少商鋪,不僅多家店鋪被燒毀,大火造成的停電迫使幾家店鋪至今仍無法營業。而消防員滅火時大量噴水,流入緬街新華書店的地下室,造成上千本新書被水泡。
  • 網友推選的世界十佳獨立書店:有華麗劇院改造的,也有移動的
    但是隨著實體書店數量的劇減,能提供一些獨一無二的書籍的獨立書店逐漸成了愛書人的目標。以下就是網友們選出的世界上最好的十家獨立書店。1.鮑威爾的書之城(Powell’s City of Books,美國波特蘭)這家富有傳奇色彩的波特蘭書店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書書店,就像皇冠上的珠寶一樣珍貴,它也是地球上最好、最大的獨立連鎖書店,鮑威爾甚至為顧客提供了地圖。「棒極了!有一整個街區那麼大的書店,塞滿了幾層樓的書。與一般的書店不同,鮑威爾的書應有盡有。
  • 世界最有趣的書店:自嘲取名為最後的書店,成為愛書者的世外桃源
    它自嘲為「最後的書店」,如今卻成為加州最大的獨立書店;它只是一家主要經營二手書和老唱片的書店,如今卻成了洛杉磯的一道亮麗風景和書迷遊客眼中的「世外桃源」。走進The Last Bookstore的門,仿佛就陷入了書籍的海洋。
  • 書店的黑色幽默與溫柔
    電影《諾丁山》這個世界關於書店的故事特別多,但往往不是你想的如《諾丁山》一樣,女明星走進你的書店,和書店老闆來一段美妙情緣。店員曼尼因為吃了一本關於平靜的小書而心態溫馴任由老闆驅使,兩個南轅北轍的人,一個堆滿舊書的混亂書店,天花板會掉下來發黴的麵包,外賣盒子裡有老鼠還有蜜蜂,但是它很溫暖,所以曼尼才會被趕走又默默兜了一圈再回來,繼續接受老闆的各種毒舌,這個古怪的書店絕對能治癒冬日裡脆弱又孤獨的心,為什麼不能也和布萊克一樣幽默看待我們的人生呢,面對這奇怪的世界就應該盡情吐槽。
  • 25000個訂單,這家書店靠情懷起死回生
    0193年歷史的Strand,被稱作紐約最棒的獨立書店雖然經歷過美國經濟大蕭條、二戰、租金漲價等多次危機,但這一次,是Strand在開業93年以來第一次動員人們來買書。它被稱作紐約最棒的獨立書店,不光海藏各式各樣的二手書籍,最低只要1美元,還有不少稀有品。
  • 莎士比亞書店:巴黎英語文學最活躍的地點
    這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社區,只是看起來像個書店  文/傅楚楚 圖/傅楚楚(發自巴黎)    標籤:這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社區,只是看起來像個書店  從外表來看,莎士比亞書店好像和任何一家陷入沉思般的古老書店沒有區別,但這裡卻是巴黎英語文學最活躍的地點,甚至被譽為英語世界文學青年的庇護所和烏託邦,因為在喬治·惠特曼經營書店的一生中,收留過
  • 盤點全球最酷書店 兩岸皆榜上有名
    編者按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出的全球最酷書店榜單,其中有三家書店屬於兩岸,南京、廣州、臺北榜上有名。在網絡書城的衝擊下,實體書店的沒落幾乎是一眨眼的事情。然而,世界上仍有一些非常酷的書店屹立不倒,有的以24小時營運、富有創意的裝潢,或是銷售亞馬遜沒有出售的書籍等作為賣點,成功吸引了大批讀者。
  • 在書店中看風景
    那些富有個性的獨立書店,才是鍾芳玲的最愛。    如今,在舊金山定居的鐘芳玲,逛書店像是成了專職,而且是逛遍全世界的書店。在沒有任何人資助的情況下,鍾芳玲一個人,從美國西岸到東岸,從英國倫敦到德國法蘭克福,逛了全世界2000多家書店。    對許多人來說,書店就只是買書的地方,「和去鞋店買鞋,服裝店買衣服沒什麼兩樣」。
  • 英國小鎮:「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書店」
    英國威爾斯的海怡小鎮只有1500多位居民,卻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書店」,每年吸引超過100萬遊客,我也是其中之一。  用「鋪天蓋地」來形容這個小鎮上的書店,一點兒也不為過。
  • 成都書店數量全國第2,入選亞洲10大最關注書店城市
    開幕式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周國平,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新周刊》副主編、「人民文學獎」得主蔣方舟等重磅作家亮相。
  • 除了詩歌書店 還能有哪些「書店+」
    它的熱度似在情理之中,卻也開啟了一場新的討論——在書店價值重塑與模式重構的大背景之下,主題書店、特色書店的新生,是否迎來新的可能?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傑是一位資深愛書人。走訪各種大小書店,是他環遊世界過程中必做的功課。在他看來,主題書店、特色書店的最好未來,是成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溫度計、風向標、前哨站。
  • 與城市人文書店「傷離別」
    位於上海地鐵陝西南路站地下過道的季風書園,在與物業的合同到期後,因現在的租金價格與十年前不能同日而語,所以這個深受滬上讀書人喜愛的人文書店,面臨關門的危險。最新的消息是,物業已表示會給季風書園續約「優先權」,季風書園董事長嚴博非為了保住這個上海文化地標,也願意利潤最小化,只要能夠保本經營就可。
  • 兒童書店如何持久經營
    美國兒童書店的營業員也必須讀童書,以便為孩子推薦適合他們的書,這值得國內書店借鑑。■吳文婷在美國紐約,兩家兒童獨立書店迎來了盛大的生日。銀行街書店(Bank Street Bookstore)已成立40年,位於曼哈頓的奇妙書屋(Books of Wonder)也已經到了而立之年。
  • 誠品書店創始人去世 這家書店為何一再與杭州擦肩而過
    他說,「誠品賠錢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豐富的時間……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認為是有興趣、有意義,或者做一些從來沒有人用這種方式做的事情。」誠品終於在2006年扭虧為盈,這時候,書店的收入主要在三部分:賣書、商場、餐飲,而商場才是營利的主要來源,賣書金額僅佔三成。
  • 這個人家附近開了一家書店,但有必要這麼開心嗎?
    這附近新開了一家書店,你可能會認為這是第二次來書店,它引起了人們的興奮。一個書店!開放!。有關實體書店消亡的報導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去年在美國達到頂峰,當時連鎖書店Book World關閉了45家門店,《紐約時報》預測,「巴諾書店的消亡現在看來是可能的」。那些仍在營業的商店,籠罩著一種不完全清楚其目的的困惑氣氛。
  • 臺北的書店
    【書店街】重慶南路舊名文武街,日治改名「本町通」。街頭由總督府直營,專賣中小學教科書、參考書的「臺灣書籍株式會社」與街尾私營的「新高堂」遙遙相望,這條街的文化含量,遂經註定。日治時期,此地便已有不少書店,到得1949年國府撤退,隨之來臺的幾家大出版社/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正中書局,紛紛於此落腳,加上改制後的「臺灣書店」,一時之間成為臺灣的出版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