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麗丨國家圖書館藏抄本《灤陽消夏錄》及佚文二則

2021-02-14 書目文獻


國家圖書館藏抄本《灤陽消夏錄》

及佚文二則

 

張偉麗

張偉麗(1980- )女,文學博士。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小說及文獻學。

 

摘要:《閱微草堂筆記》(五種)是清代中期名臣、文壇領袖紀曉嵐所著的一部文言志怪筆記體小說,在中國古代文言小說史上佔有較重要的位置。五種筆記包括《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誌》《姑妄聽之》《灤陽續錄》,其中最早完成的是《灤陽消夏錄》。國圖藏有一部抄本《灤陽消夏錄》,形制、大小絕類文津閣《四庫全書》,系紀曉嵐稿本的首次謄錄,留有數條作者親筆所寫跋語、批註等原始信息,並錄有其他諸本所未見的佚文二則,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閱微草堂筆記》(五種)後世以合刻本傳世,其他單行刻本逐漸湮滅無存,此抄本得以保留,殊為寶貴。

關鍵詞:灤陽消夏錄 紀曉嵐 閱微草堂筆記 四庫全書 文獻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中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短篇志怪筆記體小說集,包括《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誌》《姑妄聽之》《灤陽續錄》五種,系清代乾嘉時期名臣、文壇領袖紀曉嵐晚年所作。紀曉嵐曾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十年之久,又任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傅等重要官職,天下士子望之若泰山北鬥,所以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錄了諸多罕見之聞和獨特的人生感悟,具有比較重要的文獻價值。《閱微草堂筆記》也是作者用魏晉筆法志怪的一次嘗試,與「傳奇筆法而以志怪」的創作方法形成對比。

《閱微草堂筆記》的五部分內容並非一時一地完成,系陸續寫成,曾有單行刻本,所謂:「舊有《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二書,為書肆所刊刻。」 [1]「嘗刻先生《姑妄聽之》」[2]這些單行刻本有的是私自刻印,有的是未經校訂,所謂:「屬草未定,遂為書肆所竊刊。」[3]為改變這種混亂的情況,自嘉慶五年(1800)紀曉嵐的門人盛時彥將五種筆記合刊,並經過紀曉嵐本人的檢校核對,成為以後流傳各種合刊本的「祖本」,可惜板片旋毀於火。嘉慶二十一年(1816),紀曉嵐去世十一年後,盛時彥重刻此書(以下簡稱嘉慶盛本),道光十五年(1835)由盛時彥、鄭開禧作序,又出鄭開禧刻本(以下簡稱道光鄭本)。後世繼有刻本出,大略不出嘉慶五年盛本、嘉慶二十一年盛本和道光鄭本。合刻本一出,單行刻本遂逐漸湮滅。除上述刻本外,此書還有抄本,目前能見到最早的抄本是國圖藏《灤陽消夏錄》抄本一種,書中有多處紀曉嵐手跡,並有紀曉嵐、劉墉等手跋。應系《灤陽消夏錄》稿本的初次謄抄。

這個抄本有三點最為引人注目:一、此書形制與文津閣《四庫全書》極為相似;二、有紀曉嵐親筆題詩、題字若干處及劉墉、賈臻、吳式芬等題跋;三、有佚文兩則,不見著錄於嘉慶盛本和道光鄭本及後世諸本,殊為寶貴。

抄本《灤陽消夏錄》的形制為:開本高30釐米,寬19.1釐米,版框高22.1釐米,寬15.4釐米,天頭5.8釐米,地腳2.1釐米,每半葉八行,每行二十一字,朱絲欄格,四周單邊,無頁碼標記,共六十五葉。形制、大小、字體與文津閣《四庫全書》幾乎一致。這種情況應與《灤陽消夏錄》創作過程有關。此抄本第三卷末有紀曉嵐親筆題跋一則,詳細介紹了其創作時間:

右灤陽消夏錄三卷,前二捲成於熱河,後一卷則在熱河成其半。還京後乃足成之,故間有今歲事,仍並為一書,因其原名者,如陸放翁吟詠萬篇非做於一時一地,統名曰《劍南詩集》云爾。庚戌(1790)六月廿九日繕淨本竟因題。[4]

可知此書先在熱河(今河北省承德)完成兩卷半,回到北京後又完成了剩下的半卷。關於熱河創作《灤陽消夏錄》一事在道光鄭本《灤陽消夏錄》序中有更為詳細地記錄:「乾隆己酉夏,以編排秘籍,於役灤陽。時校理久竟,特督視官吏題籤庋架而已……聊付抄胥存之,名曰《灤陽消夏錄》。」[5]承德古稱灤陽,也就是熱河,紀曉嵐所謂的於役灤陽,指的就是在承德校訂文津閣《四庫全書》。根據《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中《熱河總管董椿奏紀昀來熱河時間及辦理書籍情形折》記載:(乾隆戊申年)「茲紀昀於十月二十二日已抵熱河。」 [6]乾隆己酉年十一月初九日《<諭薈要>二分著派懋勤殿翰林會同紀昀悉心勘校》奏摺中記載:「文淵、文源、文津三閣四庫全書,前已派員逐分校閱,將錯誤處所詳晰籤改……著派懋勤殿翰林,會同紀昀悉心勘校……」[7]可知乾隆戊申年(1788)底至乾隆己酉年(1789),紀曉嵐大部分時間都在承德文津閣校訂《四庫全書》,這也正好印證了《灤陽消夏錄》序中所說的「乾隆己酉夏」「時校理久竟」。此時任務完成得差不多了,將以前的回憶、見聞甚至修定《四庫全書》的佚事匯集成書,付四庫館抄胥存之。

另外,此抄本中的一些題記中也記述了謄錄的時間:其中第一冊記:「己酉五月廿六日繕竟附題」,可知此書第一冊91個故事完成後在乾隆己酉(1789)夏天繕寫過一次,第三冊末葉記「庚戌(1790)六月廿九日繕淨本竟因題。」可知《灤陽消夏錄》三冊全部完成後,於庚戌年夏天再次整理、謄錄完成。故紀曉嵐創作、謄錄完成《灤陽消夏錄》的時間與校訂文津閣《四庫全書》時間大致吻合,所以抄本《灤陽消夏錄》從書大、行款、字體與《四庫全書》繕本無異。著名藏書家傅增湘在《藏園群書經眼錄》中也提到此抄本云:「此帙棉紙朱闌,寬行正楷,與《四庫全書》繕本無異,當是公修書時飭館中小吏所寫。」[8]文達公曾言其書非一時一地寫成,從抄寫筆跡判斷,亦非一時一地抄成。此本行文中,「玄」字皆缺筆避康熙皇帝諱,鬼字都缺「撇」,應示「鬼字不出頭」之意。

但是,將稿件交給抄胥也是有一定風險的,盛時彥在乾隆癸丑(1793)年跋語中寫道:「此前三書,甫經脫稿,即為抄胥私寫去,脫文誤字,往往而有。」 [9]此前三書即為《灤陽消夏錄》《槐西雜誌》《如是我聞》,可見當時均有抄本,甚至有錯誤百出的私抄本流通。可惜目前只有《灤陽消夏錄》一種流傳下來,殊為寶貴。

道光庚戍(1850)十一月,直隸故城人賈臻從紀曉嵐的元孫紀谷原手中看到了這個抄本,他興奮不已地題寫了多條跋語:「文達元孫谷原上舍自盟津來,以是本見貽,餘受而藏之,自詫眼福。」 [10]賈臻,字運生,號退崖,道光壬辰(1832)科進士,由翰林院編修考選山東道御史。道光己酉(1849)授河南府知府,後官至安徽布政使。與黃爵滋、曾國藩交好,與晚清名臣胡林翼亦多有來往。賈臻見到這個抄本的時候,正是他任河南知府的第二年。他注意到裡面有若干紀曉嵐親筆題詩、題字為後世所罕見,特別是該書首卷有紀曉嵐親筆題寫二首七言絕句,其中第一首為:

檢點燕公記事珠,拈毫一字幾躊躇。

平生曾是輕幹寶,浪被人稱鬼董狐。

這首詩後來不見著錄他本,為人熟知的則是嘉慶二十一年(1816)盛本中所記載的七絕:

平生心力坐銷磨,紙上煙雲過眼多。

擬築書倉今老矣,只應說鬼似東坡。

看到這兩則不同的絕句後,賈臻做出了自己的判斷:「文公自題兩絕句,前一首與今刻本異,此當是初稿,」[11]兩首詩從內容上看,都符合紀曉嵐的身份和閱歷,抄本中的絕句系初稿無疑。這兩首絕句的側重點不太一樣,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創作心態的變化。抄本的絕句側重描寫作者的創作狀態,由於志怪小說自來被士大夫階層輕視,所以作者聲稱「平生曾是輕幹寶,浪被人稱鬼董狐」,既有為自己創作這樣一部「稗官瑣語」之作的辯解,又有自謙之意。嘉慶二十一(1816)年盛本中的絕句,更多地體現出一種老態,顯現出一種參透世事的曠達。

抄本第一卷末有劉墉手跋一則:

正容莊語,聽者恐臥,導以雋永,使人意消,不以文為制,而以文為戲,晉公亦何規乎?瑰瑋連犿,吾愛其筆。石庵居士題。[12]

晉公指的是晉平公,劉向《說苑》記載: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3]

這則故事中師曠用比喻的方法勸諫晉平公,正好點明了紀曉嵐創作《閱微草堂筆記》的目的:借鬼怪以勸世。應該說劉墉是非常了解紀曉嵐的,明白他的苦心,為他寫作這樣一部志怪小說辯解,認為他是「不以文為制,而以文為戲」,並且極大地肯定了紀曉嵐出眾的文學才華。雖然賈臻一再強調劉墉跋語的真實性:「第一卷末劉文清跋尾,從知真跡。」但為何後世流傳的諸本中不見此跋語,與士大夫階層對於小說的看法有很大關係。士大夫階層認為小說只是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能夠有益於世道人心的,尚可一看。

第一卷後還有紀曉嵐的親筆題記,賈臻特意指出:「此卷後公自識四行,寔公親書,人或未之知也。特為指出,以告之獲覩是本者。」[14]後來吳式芬又特意強調這四行是文達公親筆,卷末特意批語云:

曩在京師,曾見公手批施注蘇詩原本,此冊後四行,的為公親筆無疑。

鹹豐壬子(1852)正月吳式芬謹識

是書卷三第35頁,內亦有紀曉嵐親筆書兩行:

作冥司業鏡罪有攸歸,其最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子弟,一曰官之親友,是四種人無官之責。

書框底部小字寫云:

此兩行是公親筆補書,賈臻記辛亥三月。

兩位見過文達公手跡的人都證實這幾處為紀曉嵐親筆書寫,傅增湘先生也說:「今以此帙審視,其為真跡固無庸疑慮也。」[15]此抄本的文獻價值自不待言。

此抄本前鈐有「南宮邢氏珍藏善本」、「邢之襄」印。邢之襄(1880-1972),字贊廷、詹亭。直隸南宮(今河北邢臺)人,現代藏書家。青年時期留學日本,回國後在北京政府任職。喜收藏、刊刻古籍圖書。與傅增湘同學,彼此往來藏書甚多,關係彌篤。邢之襄後將多種善本書贈與國家圖書館。可知是本流傳有緒,抄成後由紀曉嵐元孫紀谷原所藏,後輾轉流入邢之襄處,現藏國家圖書館。

此本體例與後來的嘉慶盛本、道光鄭本頗為不同,故事順序略有不同,稿抄本故事數量亦有所減少,抄本卷一共計91則故事,開篇故事為「滄州潘班」至「姚安公僕」故事止,嘉慶盛本、道光鄭本開篇故事均為「胡牧亭講裡人蓄豬」,可知該故事為後來增補,抄本卷一故事基本對應嘉慶盛本、道光鄭本《灤陽消夏錄卷一》、《灤陽消夏錄卷二》,但無《灤陽消夏錄卷一》「楓涇太學生」、「江寧書生」二則故事,無《灤陽消夏錄二》「四川毛振翧講鄉人遇怪」、「鬼裡胥」二則故事。抄本卷二記92則故事:從「俞提督金鰲故事」至「白衣庵僧明玉」止。基本對應嘉慶盛本、道光鄭本《灤陽消夏錄卷三》、《灤陽消夏錄卷四》,無《灤陽消夏錄卷三》「吏為狐所媚」「繡鸞」「插花廟尼」「舟人渡孝子」四則故事。無《灤陽消夏錄卷四》「沈觀察幼子」「王言敷」二則故事。抄本卷三共記102則故事,從「鄭五」開始至「小兒見鬼」止。基本對應嘉慶盛本、道光鄭本《灤陽消夏錄卷五》、《灤陽消夏錄卷六》,故事順序略有不同,無《灤陽消夏錄卷五》「孤樹上人」、「夢筆生花」、「史抑堂」三則故事。

最後,該稿抄本存在佚文二則,其他諸本未錄。第一則佚文為卷一第9則故事——仙遊林鬥南說海外島:

仙遊林生鬥南言閩有海舶遭風者漂流二十餘晝夜,得一島可泊。島上林木蓊翳,花草爛然。清泉㶁㶁流石罅。味甘如醴。其人穴居,食山果,男女皆裸。見人不趨視,亦不驚避。與為禮,不答,與語,不應;食其果,不禁;其穴坐臥,亦不逐。視其彼此往來亦若不相識。居數日,忽一人就語曰:「爾遭風暴來耶?我亦華人遭風至此者也。此島無名亦無君長,地氣恆溫,故不知衣。山果甘美,取之不竭,故不謀食。居無定處,隨意所之,故不成聚落。男女無定偶,曾相偶者,再見亦漠然無情,或竟有不知相偶者,故生息不繁。至今尚多無人地。生子能自食,則聽所往,後亦漸不相認,故群居而無親疏之分。然其人無嗜欲,無爭竟,無恩怨,無機械變詐,故無喜怒哀樂之心,得失利害之事。得以無疾病,無夭折。吾初至猶夢家,久而樂之,惟夢遊行此島中,今則並夢亦無矣。此神仙之福,諸君能相隨居此乎?」眾謝不能,其人太息去。

關於海外荒島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經》《海外北經第八》記有「無䏿之國」中記載:「海水自東北陬,其人穴居,食土,無男女,死即埋之。」[16]記載漂流海外故事,較早的有署名元好問所著的《續夷堅志》,其中有「海島婦」一則,記:「近年海邊獵人航海求鶻,至一島,其人穴居,野處,與諸夷特異,言語絕不相通。」 [17]

與林鬥南說的漂流到海外諸島之事比較接近的有兩則文獻,一為《明史·外藩傳》記「崑崙山」云:「崑崙山節然瀛海之中,與佔城及東西竺鼎峙相望,山高而方,根盤曠遠,凡往西洋商舶必往,順風七晝夜,可過,語云:『上怕七畫,下怕崑崙。』針迷柁失,人船莫存,其人穴居,樹巢食魚蝦山果。」[18]最為接近的是另一則故事,即《國朝獻徵錄》中記「錫蘭」一條云:「錫蘭,古狼牙須在大海中,自蘇門答臘舟行十二晝夜可到。永樂七年中使鄭和至其國,……往來諸番使,索賂於和,不得,發兵劫和舟,襲而虜之……其國地廣人稠,稱富饒,民上裸下纏帨,加壓腰,去須留髮,……其山則翠藍山最高大,峙海中,去山三十裡,有赤卵塢,其人穴居,裸形,不粒食,若野獸。」[19]可見對於海外荒島多與失道、越境、劫掠有關,加之清代乾隆、嘉慶間海盜猖獗,海防一直是重中之重,也許怕涉嫌海寇,這則海外仙島的故事在後世諸本中消失了。

故事中漂流至荒島的人「久而樂之」「此神仙之福」,但紀曉嵐本人崇尚實學,對於虛無縹緲的神仙之語,頗多微詞。他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不止一次地表示,神仙虛有,現實的生活更重要。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清代自康熙朝即開始鼓勵百姓注重實實在在的生活,康熙八年,頒布了「十六條聖諭」,強調「重農桑以足衣食……務本業以定民志。」[20]乾隆朝更是鼓勵農耕,勸農政策:「養民之政多端,而莫先於儲備,所以是粟米有餘,以應緩急之用也。」 [21]這些政策把百姓牢牢地禁錮在土地上,虛無縹緲的海外仙島故事,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看來是那樣的格格不入。紀曉嵐的父親——紀容舒也經常教導紀曉嵐不要陷入神仙崇拜中:「士大夫好奇,往往為此輩所累。即真仙真佛,吾寧交臂失之。」[22]而這則佚文故事無論從當時「求實」的大環境還是紀曉嵐本人的態度來看,都是不合時宜的,所以在後來流傳過程中逐漸消亡了。

第二則佚文是卷二第33則故事「先太母夫人婢女三兒」:

先太夫人有婢曰三兒,一日為少年誘去。行三四十裡將至沙渦,遇一官從數騎,其行如風。怒吒曰:「何物狂且,敢盜人婢女?」少年驚怖,竄入秫田中逃去。官又叱三兒曰:「背主私奔,法當笞!」揮從騎,按伏田塍上,即以馬鞭捶三十,縱馬徑去。三兒痛暈,臥路旁。適有村民販鬻者,問知為餘家婢,以空車載歸。後其母來視,私問曰:「莫是主人鞭汝,託言見鬼耶?」三兒唾曰:「勿作負心語,豈有受如是毒鞭尚能行三四十裡者?」三兒又曰:「是官著鵝黃短衣帽,有孔雀翎。」沙渦非孔道,斷無驛使往來,且驛使往來,何由路見少女不問而知為逃婢,即行決罰,蓋滿洲大臣之為神者也。

為何這則故事也成了佚文,筆者推測與紀曉嵐家族對於奴婢的態度有關,紀家作為當地的望族,對人多寬和,紀曉嵐的父親——紀容舒對於欠錢的人嘗「面焚其券」,[23]甚至對裡人負其金不還,反出惡言之人亦不追究,可見其寬仁之名聲遠播,更不會虐待僕人,所以才在故事中借三兒之口為自己辯解,絕非紀家主人鞭打婢女。後來可能覺得自家婢女不明不白地跑掉,於家族名譽來說總歸不是好事,乾脆刪掉了這則故事。

綜合來看,此稿抄本與刻本體例、故事順序不同,應與其合編後調整有關,後來的合刻本也有增補。綜合來看,五種合刻本一出,他本漸漸湮滅,初抄本則顯得異常寶貴,對《閱微草堂筆記》版本演變來說亦具有特殊之意義。發現的兩則佚文,對於當今《閱微草堂筆記》故事研究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參考文獻

[1]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清紀昀《灤陽消夏錄》清抄本

[3]張書才《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版

[4]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中華書局,2009年第一版

[5]漢劉向《說苑·卷三》中華書局1985年

[6]晉郭璞《山海經傳》明抄本

[7]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卷四》中華書局1985年版

[8]明焦竑《國朝獻徵錄》卷一百二十四明萬曆間刻本

[9]清慶桂《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5年版

[10]清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1979年版

注釋:

[1]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106頁

[2]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1頁

[3]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199頁

[4]清紀昀《灤陽消夏錄》 清抄本第一冊 第65頁

[5]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1頁

[6]張書才《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145頁

[7]張書才《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169頁

[8]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中華書局,2009年第一版,第669頁

[9]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11頁

[10]清紀昀《灤陽消夏錄》 清抄本 第一冊第65頁

[11]清紀昀《灤陽消夏錄》清抄本 第三冊第70頁

[12]清紀昀《灤陽消夏錄》 清抄本 第一冊第65頁

[13]劉向《說苑·卷三》中華書局1985年 第27頁

[14]清紀昀《灤陽消夏錄》清抄本 第三冊第70頁

[15]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中華書局,2009年第一版,第669頁

[16]晉郭璞《山海經傳》明抄本第55頁

[17]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卷四》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59頁

[18]清張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列傳第二百十二·外國五》中華書局1979年版,

[19]明焦竑國朝獻徵錄 卷一百二十四明萬曆間刻本。第4561頁

[20]清慶桂《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5年,卷三十四

[21]清慶桂《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5年,卷四十二

[22]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36頁

[23]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85頁

註:本文發表於《蒲松齡研究》2020年第1期,此據作者word版,引用請以該刊為準。感謝張偉麗授權發布。

「書目文獻」約稿:凡已經公開發表有關文獻學、古代文史相關文章,古籍新書介紹、文史期刊目錄摘要等均可。來稿敬請編輯為word格式,可以以文件夾壓縮方式配圖(含個人介紹),發到郵箱njt724@163.com。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胡文輝︱《非凡抄本尋訪錄》的趣味與意義
    《非凡抄本尋訪錄》, [英]克里斯多福·德·哈梅爾著,林國榮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698頁,198.00元《非凡抄本尋訪錄》是一部大書,有六百餘頁,主題是關於西方中世紀抄本,是我完全陌生的領域,但讀來卻頗有興味
  •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稿抄珍本》出版
    復旦大學出版社與圖書館通力合作推出的新學術項目《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稿抄珍本》第一輯,日前在上海首發。該項目計劃將復旦大學圖書館所藏珍稀稿本、抄本111種共計36000餘頁,分為兩輯予以影印出版,本次發布的為第一輯,共收入58種。
  • 法文本《論語導讀》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記者周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時獲贈的法文本《論語導讀》,11月4日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這是國家圖書館入藏的第一部完整的歐洲啟蒙時期的外文著作手稿。  據介紹,記錄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語錄集《論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早在17世紀就已傳入歐洲。1687年巴黎出版的《中國哲學家孔子》是《論語》在西方的第一個拉丁文譯本。1688年法國學者弗朗索瓦·貝尼耶為法國王室而作法文本《論語導讀》,第一次用法文表達了孔子的思想。
  • 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
    12月1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隆重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12月1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重慶圖書館(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承辦的「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隆重開幕。鄧蕊 攝據了解,本次展覽是重慶市目前為止最高規格的古籍展覽。
  • 《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第二輯今年底出版
    本報訊《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是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項目「羅馬梵蒂岡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收集與整理」的研究成果。第一輯已於2014年8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共影印梵蒂岡圖書館藏天主教類著作170部,分為44冊,是近年來影印海外藏漢籍類圖書中收書數量最多者之一。第二輯西方科技與星圖輿圖類,預計也將在近期出版。
  • 《蘇州圖書館藏善本題跋》收書目錄
    蘇州圖書館收藏有二千二百餘部二萬二千餘冊善本,有題跋者達二百三十餘部,其中不少為名家手書題跋,不僅有重要文獻價值,還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這些題跋有些已經發表過,但大多數尚未公開。本書收錄了蘇州圖書館所藏有手書題跋(包括題詩、觀款和過錄題跋)的善本二百一十部,大體依《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分類編次,首列分類目錄,次為原書書影、題跋圖版及題跋釋文。
  • 038-關於劉師培佚文《光漢室叢譚》-劉師培研究筆記(38)
    《光漢室叢譚》確係劉師培佚文。《劉申叔遺書》、《劉申叔遺書補遺》均未收錄。茲將盧先生的說明文字部分照錄於下,備忘備查——劉師培(1884—1919)是近代學術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享壽雖促,但有限的三十六年中,卻完成了極為豐富的著述。在其身後,由南桂馨出資,錢玄同、鄭裕孚等搜輯整理的《劉申叔先生遺書》,凡七十四種,已稱洋洋大觀。
  • 如何從哈佛大學圖書館下載海外孤本?
    昨天,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向知道君(xjb-jingshier)表示,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特藏數位化工程對國內有重要啟發。國內圖書館善本古籍的數位化工程也已經取得一定成果,迄今已有2.6萬種向公眾免費開放。國家圖書館計劃到今年年底完成2.3萬種善本古籍的數位化和開放。
  • 有多少中國古籍存藏在美國東亞圖書館?
    其中珍罕之本如明楊繼盛手稿《彈劾嚴嵩奏疏草稿》、明藍格抄本《欽明大獄錄》、清初毛氏汲古閣抄本《離騷草木疏》、清吳騫稿本《皇氏論語義疏參訂》、清丁日昌稿本《砲錄》,以及二本《永樂大典》等皆是。後來完成的那套《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志》共6冊(含過去我寫的宋元明刻本),400萬字,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並於前幾年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我在?
  • 【文史通義】中國經典 | 彭秋溪《傅斯年圖書館藏<傳奇匯考>考述》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編號:18CZW030)、廣東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GD17YZW01)階段性研究成果。本文承蒙黃仕忠先生指正,謹此致謝。]較之日本所藏兩種《傳奇匯考》(大阪本、京大本),此本不僅保存了《女紅紗》一劇提要,而且還是日本藏本的祖本。根據此本,不但可以得知王國維舊藏十冊抄本《傳奇匯考》的具體版本信息,而且可以由此證明日本大倉集古館藏本,乃是董康、王國維的舊藏物,從而理清海內外所藏《傳奇匯考》版本之間的源流關係。因此,此本具有很重要的版本價值,為進一步研究《傳奇匯考》這部中國古代最早的戲曲提要,提供了一個關鍵性的版本。
  •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張偉麗冰箱藏「牧場」
    在本期節目中,丁丁張全面揭秘綜合格鬥運動員張偉麗的冰箱,震驚發現冰箱中竟然「藏」了一頭牛、一匹馬和三隻羊。面對大眾對自己行業的誤解,張偉麗笑稱「我們都很陽光」。UFC冠軍在線闢謠 團隊氛圍融洽有愛剛來到張偉麗練習柔術的拳館,丁丁張便被一整個柜子的獎盃、腰帶所吸引。
  • 2020年度「中華傳統曬書活動」暨「鄂圖藏珍——湖北省圖書館藏...
    2020年度「中華傳統曬書活動」暨「鄂圖藏珍——湖北省圖書館藏國家珍貴古籍展」在湖北省圖書館舉行 2020-10-3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民大圖書館3部水文古籍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11月6日,記者從貴州民族大學獲悉,在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中,貴州民大圖書館所藏3部水文古籍入選,實現了學校《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零的突破。
  • 24種古籍好書推薦丨書單
    >(全23冊)李運富 主編本書精選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之《說文》研究稿抄本25種影印出版,並於每種稿抄本前撰寫簡介一篇,以提要鉤玄、考鏡源流。孫貫文 編著60餘年前,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者孫貫文先生,傾力編就《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曆代石刻拓本草目》(以下簡稱《草目》),收錄漢至唐代中晚期石刻拓本條目4000餘條。
  • 序跋 《武漢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珍本古籍叢刊》總序
    武漢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約20萬冊,其中善本800餘種,1.4萬冊,有300多種古籍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66種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武漢大學圖書館館藏1600餘種地方志、400餘種家譜,均為有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2009年,武漢大學圖書館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 張偉麗衛冕UFC冠軍丨用拳頭告訴老外是如何學會尊重炎黃子孫
    張偉麗衛冕UFC冠軍真為中國人爭氣丨用拳頭告訴老外是如何學會尊重炎黃子孫這兩天被一個叫張偉麗的姑娘刷屏了,她是誰?來自何方?為何現在在特殊時期能夠活躍在公眾視線裡面?原來是來自邯鄲的張偉麗,是一名自由搏擊運動員,憑藉自己堅持,努力,刻苦的精神,在2020.3.8這天UFC賽場上沉重打擊了並KO辱華對手波蘭籍喬安娜。所以,在媒體上刷屏!什麼是U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