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一項關於情感淡漠的研究表明,情感淡漠不是態度問題,而是某些生物學原因導致的。
研究小組通過對年輕人進行研究,觀察表現積極的人和情感淡漠的人大腦結構是否存在差異。
神經學和神經認知學專家Masud Husain提出:在某些情況下,人會形成一種病理性情感淡漠,例如中風後或者患有阿爾茨海默病。
他們想通過研究健康人,來探究大腦內部是否存在某些差異可以用來闡釋正常人的情感淡漠。
研究小組首先對40名健康志願者進行了關於積極性的問卷調查,隨後讓他們玩一個遊戲,每個遊戲都需要通過不同程度的努力去獲取獎勵。遊戲過程中發現,那些低要求高回報的遊戲比那些高要求低回報的遊戲更受歡迎,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當志願者在MRI 儀器裡面玩遊戲的時候,研究人員可以對他們的大腦進行研究。他們驚訝地發現,雖然情感淡漠的人不願意接受這種通過努力獲得回報這種方式,但實際上此時他們大腦的有一個區域要比那些表現積極的人顯得更活躍。大腦的預運動皮層是調控人運動的一個關鍵區域,在大腦運動控制區活躍之前就會變得活躍。矛盾的是,當需要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情感淡漠的人這片區域會比積極的人表現得更加活躍。
通過對大腦進行掃描,研究者發現情感淡漠的人大腦前區缺乏有效的聯繫。大腦每天所消耗的能量佔總消耗能量的1/5。如果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規劃一個動作,那麼對於情感淡漠的人能量要求則會更高。他們的大腦必須做出更過的努力。
目前,這是第一次有關於情感淡漠的健康人群的生物學基礎研究,雖不能不涵蓋所有情感淡漠的人,但是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關於大腦處理正常激動的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尋找到極端情感淡漠的合適療法。
Raliza Stoyanova認為,缺乏動力去實現某些簡單的目標,比如服藥,雖是某些腦部疾病的特徵,但也可能存在於正常人群中,。眾所周知,實現同一個目標,有的人表現得別人更有動力,但卻很少有人了解情感淡漠的生物學基礎。這項研究為我們揭示了大腦系統是形成和觸發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由MedSci神經科整理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下載APP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