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楚女曾說,「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
然而,談到讓孩子學習,很多家長都很發愁,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種天性偏偏會在孩子學習時顯得更加無處安放。孩子貪玩不想學習?別急著罵,父母可用「普雷馬克原理」來糾正。
「普雷馬克原理」是幫助孩子主動學習寫作業的利器
普雷馬克原理是普雷馬克在1965年提出的一種教育方式,是幫助家長選擇最有效強化物的一種方法。簡單地說,就是用孩子喜歡做的事作為高頻行為來刺激孩子的低頻行為,也就是促進孩子做一些不願意做的事。
當然,每個孩子的喜好是不同的,因此,對孩子而言,最有效的強化物也是各不相同。
同時,如果家長過度使用強化物,也會使強化物變得一般,失去原有的力度。
所以,這就需要父母掌握好使用強化物的程度,幫助孩子完成一些孩子不喜歡的但是又對孩子成長非常有利的事。
比如,孩子喜歡看動畫片,經常因為看動畫片忘了寫作業,父母就可以把動畫片作為刺激孩子完成作業的強化物,對孩子說,「媽媽允許你看1集動畫片,但是,前提是先要完成今天的作業」等等。這樣,有了動畫片的「指引」,孩子就會耐下心來好好寫作業,不用家長操心了。
如何運用「普雷馬克原理」讓孩子乖乖學習呢?
1、了解孩子的喜好,獎罰分明
想利用普雷馬克原理教育孩子,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喜歡做什麼。因為孩子中意的事肯定不只有一件,如果家長只利用一件事去引導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衝淡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有一種「無所謂」的感覺,從而失去教育的效力。
因此,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用不同的事物來引導孩子學習。比如,自由玩耍的時間、玩具、美食等等。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千萬不要用錢來引導孩子學習。這樣做只會提高孩子對金錢的欲望。換句話說,與其說是用金錢來教育孩子,還不如說是用金錢來與孩子做交易。孩子也就不會發自內心地去認真學習了。
2、保證質量,強化顯效
孩子的學習不僅要求快,還要保質保量。所以,父母在用孩子的高頻行為去刺激低頻行為時,還要注重檢查孩子完成低頻行為的質量。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時遇到了困難,父母要耐心地幫助孩子處理問題,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把自己當作一個「旁觀者」,看著孩子絞盡腦汁的思考卻無動於衷。
要知道,教育中的普雷馬克原理並不是讓孩子完成任務,而是引導孩子將不喜歡做的事逐步轉化成為喜歡做的事,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因此,父母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讓孩子體會到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以及努力後取得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自內心地愛上學習,也就不會再需要外界的刺激了。
3、積分獎勵
有些孩子的喜好比較單一,父母也可以利用積分來與孩子「做交換」。積分獎勵法對年齡小一些的孩子還是非常有效果的。有了積分的引導,就會激發孩子內心中前進的動力,讓孩子更有做好的幹勁。
比如,先同孩子一起商量好,早上按時起床能夠積1分,每天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能夠積2分,測試得滿分能夠積3分等等,每積20分能夠滿足孩子一個小願望,每積50分能夠帶孩子去遊樂園或者吃一頓大餐等等。這樣,孩子自然也就會行動起來,保證學習質量,好好學習了。
我當時用的方法是在家準備了一個小本子,制定了一些規則,比如按時完成作業獎勵一個貼紙、作業得優獎勵一個貼紙。然後根據不同的貼紙數還可以換一些她喜歡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