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芸媽媽最近跟我吐槽說"暑假要來了她們又要開始每天催小孩子寫作業的悲催生活了。"無論是讓小孩子先寫作業還是讓他們先玩,她發現最後的效果都不是特別的明顯,讓小朋友寫作業的時候,她滿腦子都想著要出去玩,心思根本沒有放在作業上。讓她先玩一會再學吧,她的心又靜不下來了。
她爸爸說他還記得上個假期被小孩子暑假作業支配的恐懼。因為小孩子的假期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所以到開學的前一天作業還有三分之二沒有完成,她跟孩子爸爸不得不齊上陣幫助孩子一起趕作業。
我問她小朋友有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事情?他說小朋友特別喜歡宮崎駿老爺爺的作品,最近他的作品《千與千尋》要在中國上映中文版的了。
我告訴他你可以運用一下"普雷馬克原理"試一下效果如何。當天晚上她就跟小芸就這件事談了起來。
小芸媽媽:"小芸,最近是不是有一部你喜歡的電影要在電影院上映了?"
小芸:"是的,媽媽,我很想要去看,我真的特別喜歡這部動畫片。"
小芸媽媽:"這就是你最近為什麼一直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的原因嗎?"
小芸;"……嗯,因為我在寫字的時候一直想著這部電影,所以寫不進去。"
小芸媽媽:"那我們兩個來做個約定好不好,如果你在這個周末之前能把這個星期的學習任務還有上個星期的學習任務一起完成的話,媽媽就答應你這個周六帶你去電影院看《千與千尋》好不好?"
小芸:"真的嗎?那樣真的是太棒了,我一定會好好的學習的,媽媽你就放心吧,不可以食言哦。"
小芸媽媽;"好的,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你也一定要認真地完成你的學習任務哦。"
接下來的幾天,小芸媽媽一直都在有意無意地看著小芸的學習狀態,發現確實比之前好了很多。令她驚奇的是,在周末之前,小芸竟然真的連同個星期的學習任務一起完成了。他本來以為他最多也就能完成這個星期的學習任務而已。
不過無論小芸完成了多少學習任務,只要這個星期她認真學習,她都打算帶她去電影院看《千與千尋》作為這段時間小芸認真學習的獎勵了。
在取得這麼明顯的效果之後,小芸媽媽問我"普雷馬克原理"為什麼會對小孩子這麼有用。其實這個原理就是利用了小孩子的心理,將他們喜歡的行為和不喜歡的行為強行的進行調節強化。
什麼是"普雷馬克原理"
普雷馬克原理是普雷馬克在1965年最早提出的。利用頻率較高的活動來強化頻率較低的活動,從而促進低頻活動的產生。是指用喜歡的行為作為不喜歡的行為的優先強化物。
父母在運用普雷馬克原理時需要注意的是對一個孩子有效的強化物可能對另一個孩子並不適合。如果我們過度使用強化物的話,強化物有可能會失去它原有的效力。
如果你看到這還無法理解這個原理的話,我們不如簡單的來介紹一下:
就是我們用孩子喜歡做的事情作為一種強化手段,去刺激孩子本身不喜歡做,但是家長卻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普雷馬克原理"的作用
"普雷馬克原理"的運用會讓孩子既有效率又有質量的完成一件事。例如你可以跟孩子說,只要你先把今天的這首鋼琴曲練好了,你就可以出去玩·,於是你就會發現孩子今天練琴的認真程度比老師在場的時候更加的認真。
這個原理也被稱為祖母原理。只要你乖乖的把這些蔬菜吃了,你等一下就可以吃你最喜歡的甜點哦。
"普雷馬克原理"可以讓我們使用一種孩子自己也可以接受方式來接受他們自己那些不喜歡做的事情。
家長運用"普雷馬克原理"常踩的「雷區
有些家長一樣都在使用這個原理,其中一部分家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家長卻沒有。這是因為有些家長沒有正確的運用這個原理,那麼家長運用」普雷馬克原理「有哪些常踩的雷區呢?
顛倒低頻行為和強化物順序有些家長在運用這個遠離的時候會把這兩個事情的順序顛倒過來,也就是把先讓孩子做喜歡的事情還是不喜歡的事情的順序給搞亂了。
比如小芸回家的時候媽媽跟他說你可以看一個小時的電視,但看完電視之後你必須要學習。但是小芸在看完電視之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之中不願意寫作業,於是跟自己的媽媽爭吵了起來。其實小芸媽媽應該先讓小雲看作業之後再讓她看電視,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
沒有找對強化物有的時候孩子不願意吃飯然後家長為了哄她吃飯說飯後會讓她看電視,但是小孩子其實並不喜歡看電視,反而更喜歡玩娃娃,所以就不會激起小朋友吃飯的欲望。
作為父母,我們要觀察一下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是什麼,然後用它來激起小朋友的欲望。
低頻行為阻力過大有時候小朋友沒有按時完成任務並不是因為強化物對他的吸引不夠大,而是因為低頻行為的阻力過大。
就像開頭舉的小雲的例子一樣,如果小雲的媽媽要求的是整個暑假的作業的話,不僅會增加小朋友的作業壓力,還會增強她對做作業這件事情的厭惡程度。
如何在日常中運用」普雷馬克原理「
了解孩子,獎罰分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更改高頻行為作為孩子的獎勵,從而減少減低高頻行為對孩子吸引力的行為,也就是我們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一直用同一種東西作為孩子的獎勵,這樣那樣東西對孩子的吸引力會下降。
看到這裡,就會有些家長說,那我可不可以用錢來作為孩子的獎勵呢?我認為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經常用金錢對孩子進行獎勵的話,孩子對於金錢的期望值就會逐漸地增高,從而弱化強化作用。
保證質量,強化顯效在用高頻行為促進低頻行為的時候,我們要保證小孩子在這段時間做的事情的一種高質量,避免小孩子敷衍了事。我們必須讓她知道,既然這件事情是有獎勵的,那你就必須做到最好。而且我們可以在低頻行為做到高質量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慶祝她的成果,增強孩子的成就感,長時間這樣子孩子的低頻行為也有可能轉變為高頻行為。
雖然普雷馬克原理能夠在短時間裡增強孩子對於低頻行為的興趣,但是我們要讓他們長期堅持低頻行為的話,就要讓孩子知道低頻行為背後所包含的意義,逐步的把低頻行為強化為高頻行為。這樣小孩子在做低頻行為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內在的動力而不需要外在的鼓勵,家長在運用這個原理的時候一定要特別的注意孩子對事情的深度理解。
我是奶嘴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