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師出高徒」?嚴厲的老師與溫和的老師,你會選擇哪一個?

2020-12-14 八哥教育

「嚴師出高徒」?嚴厲的老師與溫和的老師,你會選擇哪一個?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假如可以給自已的孩子選擇老師,你是願意遠那個嚴厲的老師,還是溫和的老師?假如兩位老師教學水平都不錯,都很認真負責,你更願意選擇哪一位當孩子的老師?

家長在給孩子選老師時,一般都會選擇一個相對嚴格的老師。因為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就希望孩子得到嚴格的管理,懂得規矩,這樣才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回家按要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才有保證。

而一個性格溫和的老師,家長認為很可能鎮不住學生,導致班級課堂紀律較差,最終學習效果不能保證。

記得多年前我也是一個班主任,我崇尚的是民主管理,跟學生在一起時有商有量。在學生眼裡,我是一個好脾氣的老師,同學們都挺喜歡我,一聽說我來上課,都挺高興。

跟我搭班的數學老師,則屬於性格特別強勢的那種,對學生特別嚴格,基本上說一不二。這位數學老師對教學很認真,班上不允許出現不寫家庭作業的現象。凡是沒有完成作業的,第二天一定是體育課上不了,直到把昨晚作業補完為止。對這位老師,學生又敬又怕。

而我呢,因為脾氣超好,很少對學生大火,學生一點不怕我,有時候我布置作業多了點,學生還會跟我討價還價,簡直讓人哭笑不得。所以,我帶的班級,學生成績處於年級中遊,很少得第一名。而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則穩居年級第一。

但是,我喜歡帶著學生們讀書,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學生們的語文成績不是最好的,但他們都挺喜歡上語文課。上數學課呢,也覺得壓力挺大。

有一次,我問學生,你們是喜歡語文老師這樣溫和地對待你們,還是希望我也像數學老師一樣嚴厲地對待你們?學生們笑而不答。對於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看的呢?你會選擇性格溫和的老師,還是嚴厲的老師呢?歡迎各位討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嚴師出高徒!心生責任必然嚴厲而耐心!
    怕他們太調皮,怕他們不認真學習,怕他們的老師們太嚴厲,孩子們受委屈。有這種想法的家長還真錯了!古人云,嚴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嚴在紀律。沒有良好的學習紀律,老師教再好,也學不進去。嚴師出高徒,嚴在學習。學習來不得半點馬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意思是說,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千萬不要不懂而裝懂。老師在這方面越是嚴厲,孩子們越是懂得透徹,而不是一知半解,雲裡霧裡。
  • 村民打老師反被支持,當代社會還有嚴師嗎?嚴師出高徒被誤導?
    在古代尚有「師者如父」的說法,此時打老師為什麼會被支持?打老師男子被拘中國人信奉嚴師出高徒,以前的老師都很嚴厲。筆者不相信被打的老師是當時最嚴厲的,20年前可能還有老師比他有過之而不及。然而在當時人們的思想認為老師就該這樣,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在農村30多歲的青年有哪個小時候沒有被父母「修理」過?以前被父母吊在房梁上打的人也存在,但是20年前沒有人覺得這樣做是錯的,大家都習以為常,儒家思想在當時的人心中根深蒂固。
  • 嚴師出高徒?值得商榷!
    首先你的孩子必須具備「高徒」的素質,再碰到「嚴師」才會有出息,不然再厲害的嚴師都無能為力。高徒的素質包括智商、情商、性格特點、良好的家教等等。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打擊,也接受不了批評的,就算遇到嚴師,也沒多大出息,反而嚴師的積極性不斷地被這類孩子深深打擊,嚴師也就變成庸師了。其實,更常見的是「高徒出嚴師」,當老師見到孩子有發展潛力的時候,往往會對孩子更加嚴厲,也就變成「嚴師」了。
  • 嚴師!哪個更容易出高徒?
    關於到底是「名師出高徒,還是嚴師出高徒」這個問題?一直被社會各界所熱議!簡單的來說老師就是,給學生傳達道理,教授專業,解決疑難問題的!那麼,到底是嚴厲的老師容易教授出有出息的學生?還是有名氣的老師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辯證的分析,且是相對而論的!
  • 當真嚴師出高徒嗎?你該看看這篇文章
    所以我剛工作第一年的時候很看不慣那些動輒板著臉批評學生的老師,學生犯一點小錯就要接受嚴厲的懲罰,這樣的老師一進教室門,整個教室就會鴉雀無聲。我當時震驚於這種管理方式,也對此心存疑惑:嚴厲的老師會讓學生喜愛這門學科而主動去學習嗎?
  • 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手下出高徒!
    正人少兒藝術舞蹈系課堂同樣和「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樣有名的一句老話是:嚴師手下出高徒!這句話究竟是不是有道理呢?是否也需要消逝呢?下面我們就拿舞蹈學習為例,討論一下。因為孩子小,又是家長們的掌中寶,很多家長送孩子去舞蹈課的時候都心疼孩子,怕孩子疼,會和老師再三要求不要那麼嚴厲,上課溫和一點,隨意一些。有的時候,孩子比較嬌氣,是家裡的霸王,上完舞蹈課會和爸爸媽媽告狀,說老師兇,聲音大,壓腿太疼了。這個時候有些家長會投訴老師,或者直接就退出了。殊不知,會這樣大聲,「兇」的老師才是真正的好老師!
  • 都說嚴師出高徒,可現在的老師誰敢「嚴」?
    我們都知道「嚴師出高徒」是傳統的教學理念,意思是嚴格要求學生的老師能培養出好學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教學理念都被當做一條至理名言,所以那個時候的教書先生對學生都十分嚴厲,一絲不苟。素質教育保護的是學生,老師永遠是弱勢群體。所謂尊師重教,中國的教育如果想進步,先從尊重教師開始吧。 那麼,「嚴師出高徒」真的過時了嗎?老師就不應該對學生嚴格要求嗎?我要說,當然不是。 老師為什麼不敢「嚴」了?
  • 嚴師才能出高徒,但老師,你敢嚴嗎?
    最近,一則老師批評學生不做作業,學生跳樓,在網絡上,又掀起一輪`批師'大會。我不想說誰是誰非,只想說,做一名嚴師真不容易呀!現在老師不是不願打不願罵,是不敢打不敢罵。老師不管學生家長說老師不負責任,老師管嚴一點,家長又說老師體罰學生。
  • 嚴師出高徒,還是彬彬有禮的老師能教出好學生?
    嚴師出高徒,還是彬彬有禮的老師能教出好學生?這其實是關係到老師如何平衡對學生的嚴和愛的問題,我比較贊同「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管理理念,我們對學生應該嚴而有愛,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嚴」和「體罰」不能簡單地劃等號,同樣「彬彬有禮」也不意味著「不會體罰」學生。
  • 致老師、家長和孩子:「嚴師出高徒」,有一種炫耀,叫「我的老師很...
    中國有句古話「嚴師出高徒」,證明了人們對於嚴厲老師的認同,這裡的「嚴」,不僅僅是說老師為人嚴厲,更是說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嚴格。 而在學生時代,有一個對孩子要求嚴格的老師,是一種幸運。
  • 嚴師出高徒?假如所以老師都不打罵管教學生,會如何呢?
    嚴師出高徒?假如所以老師都不打罵管教學生,會如何呢? 當今社會是一個非常流行素質教育的社會,換言之就是老師手裡的「懲戒權」變得越來越小了,此前網上也經常爆出老師因為體罰或者責罵學生而受到各種處分和被各路網友爆破,所以如今的教師們可以說是「長了記性」,畢竟一些認真負責的老師可能會因為自己恨鐵不成鋼而丟了飯碗,大家都不想因此而觸碰「紅線」,但是俗話說的好,嚴師才能出高徒,假如所有的老師都不打罵體罰學生,學生不受管教又會怎麼樣呢
  • 「掌摑老師門」引「嚴師出高徒」激辯,郭沫若被先生打的戴鐵帽
    「教育創新家」8月15日推送一篇關於近日網絡流傳的老師、學生互扇耳光視頻的相關文章。沒想到引發網友關於「嚴師出高徒」教育模式的激烈爭論。網友們從視頻本身,爭論到「嚴師出高徒」這一中國人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否適應今天的現代生活,大家爭辯激烈。
  • 嚴師出高徒「嚴」的力度過高適得其反
    正所謂嚴師出高徒,的確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有不少嚴師出高徒的例子,魯迅師從壽鏡吾,常備戒尺但不常用。中國女排教練陳忠和對隊員也是十分嚴厲,當時女排的成績步步高升,那麼嚴師到底得多「嚴」才能出高徒?7月15號趙先生氣憤報案,稱自己上六年級的孩子被老師打,當時查監控發現確實有這麼一回事,該名老師甚至不止一次踢學生,推學生,拍學生的頭。難道這就是嚴師嗎?顯而易見確實嚴,但似乎和我們的教育理念大相庭徑。為人師表打著「立德樹人」的旗子,家長放心把孩子交於你教育,卻遭受虐待。
  • 「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還適應現在的教育環境?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像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話就是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它們真的對現在的學生或者孩子有益嗎?下面小編列舉幾個例子來進行分析。小晏原本是個學習成績優異,性格開朗的孩子。
  • 嚴師出高徒是否適合現代教育環境
    首先,我本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認可「嚴師出高徒」這個說法的,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教育環境的變化,對於嚴師出高徒的理解也應該有所變化。 嚴師出高徒的核心在於對於「嚴師」的理解,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對於「嚴師」的理解應該是不同的,比如在初級教育階段,可以理解為「嚴格要求」,比如按照時間節點來規定學習任務等等,而在高等教育階段,導師不能僅僅用嚴格來指導學生,更應該從科研環境塑造等方面來為學生提供支持。
  • 嚴師出高徒,可是,你敢嗎?
    嚴師出高徒,這是自古代傳下來的一種教育理念,我們講:對於傳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麼,這樣一種理念是精華還是糟粕呢?百度百科對此的解釋是:一絲不拘的好師傅或好老師,能教出本領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學生。學生如不守規矩,或背書不出,先生就用戒方打頭或手心,打破打腫,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很多名人,都是在嚴師的指導下,成就自身的。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但是,現在,情況很複雜!!!當前的教育,提出:賞識教育、要求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扼殺學生的思想等等一系列的教育新理念。
  • 為什麼嚴師出高徒?
    古代有一句話叫做「嚴師出高徒」,說的是要求嚴格的老師才會帶出出色的徒弟。那為什麼需要嚴格的老師,不嚴格行不行?當然不行,古代講言傳身教,要師父說話點到位,還要品行端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模範。不僅要有引領作用,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尊師重道,讓他們對老師產生天然的敬畏。不敬畏不足以獲得知識和技能。老師更不可能整天對著學生們嘻嘻哈哈的,而是要整天繃著臉,不苟言笑,讓學生們不敢有所質疑,更要全盤接受。這種不用質疑的學習態度雖然機械死板,也容易陷入迷信的境地,但是比起一邊質疑一邊學習要學得更為快速,理解更為持久,因為他們對老師深信不疑。
  • 都說「嚴師出高徒」,可「嚴師」越來越少,是不想管還是不敢管?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嚴師出高徒」,意思就是嚴厲的老師會教出優秀的徒弟。但是隨著時代進步,老師對學生的管理卻越發束手束腳,許多老師選擇做一個「佛系教師」,對學生的管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每天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有不聽話的學生最多就是訓斥兩句。僅此而已。
  • 為什麼「嚴師出高徒」?
    為什麼「嚴師出高徒」?,以嚴厲著稱。    但傳統的溫和理念並不一直適用。如今,人們總是指責美國的學生在學習上不如其他國家。調查發現,美國青少年的數學成績不僅落後於亞洲學生,也比不上芬蘭、愛沙尼亞和荷蘭的同齡人。    人們開始思考美國教育到底哪裡出了錯,我也從另一個角度開始反思——K老師到底做對了什麼,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
  •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在和一個朋友探討「嚴師能不能出高徒」這個問題的時候,朋友說「嚴師出高徒是最大的謊言」,在他的思維定式中,嚴師就是那種採用打罵式、粗暴式教育方式的暴脾氣的老師。但我覺得他的這種說法有點以偏概全的意思。所謂嚴師,「嚴」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