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校教師日趨高齡化

2020-12-1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近年來,臺灣大專院校專任教師高齡化現象嚴重,逾50歲教師佔比近60%。圖為臺灣某大學老教授(左一)正在為學生授課。(資料圖片)

走進校園,教室裡坐滿了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而講臺上卻都是已過知天命之年的「老」師……近年來,臺灣地區各級學校教師高齡化危機持續發酵,師生之間鮮明的「年代鴻溝」正逐漸成為常態。

年輕教師「接不上來」

在臺灣各級學校之中,大專院校是老教師扎堆的重災區。臺灣教育事務主管部門近期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學年臺灣大專院校教師數量繼續下滑,僅剩約4.6萬人在職,為過去十多年來最低。其中50歲以上專任教師佔比高達59%,在教師數量整體下滑的背景下不減反增,創下近11年來新高。

對此,臺灣學者郭大維解釋稱,島內頂尖高校在教師聘任標準上非常嚴格,除博士學位之必要資格外,還要展現優異研究成果及潛能。很多學者進入大學任教時都完成了博士後研究,年齡也大多超過37歲,因此年齡在50歲以上的老教授總體佔比高也是「自然之事」。

「老教師數量多並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年輕教師『接不上來』。」臺灣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直言,年輕教師梯隊出現斷檔,未來不但會出現「教師荒」,資深教師積累的寶貴經驗也無法傳承下去,大學競爭力會受到嚴重影響。

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也曾多次公開表示,島內大專院校教師高齡化問題迫在眉睫,整體結構已經呈現青黃不接的情況。數據顯示,在臺大2000多名專任教師當中,40歲以下老師僅310人,而50歲以上教師卻超過1100人。此外,助理教授等資淺教師佔比只有18.1%,在超過三成教師將在10年內退休的情況下,青年教師可能真的「接不上來」。

生源短缺加劇矛盾

為了培育青年人才,臺灣教育事務主管部門近年來聯合多個部門推出「玉山青年學者」等多個計劃,為入選青年教師提供年薪之外最高150萬元新臺幣的專項補助,以鼓勵更多青年投入學術研究,然而卻收效平平。根據臺教育部門的最新統計,島內各大專院校未滿40歲的年輕專任教師人數不但沒有增加之勢,反而在近10年間「攔腰斬斷」,整體佔比已不足一成。

「當前高教師資高齡化已經形成一種結構性問題。」尤榮輝認為,受到少子化浪潮的衝擊,島內不少大專院校因應可能出現的生源短缺,對新聘用專任教師名額進行限制,使得高校師資需求量逐年降低,留給青年學者的教職缺額愈來愈少。

據統計,目前臺灣各級學校學生總人數處於歷史最低水平,2019學年大專院校學生數較2018學年減少3.2萬人,而作為大專院校生源儲備的高中學生數更是減少5.4萬人之多,指望高校師資需求量在短期之內「觸底反彈」並不現實。

既有政策「治標不治本」

資深教師吃「雙薪」的現象,也讓高校教師流動陷入「老人不想退,新人進不來」的停滯狀態。在現有政策下,公立學校無法強迫專任教師在規定年齡退休,即便退休後他們也普遍選擇到私立大學繼續任教,以獲取退休金外的豐厚薪水。私立大學也往往看重名譽和成就而傾向僱傭老教授。據了解,目前島內大專院校有上千個教職缺額因被「雙薪老教授」佔據而無法及時釋放,讓不少青年學者失去了進入高校任教的機會。

針對持續發酵的大專院校教師高齡化危機,臺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此前也作出回應,稱將加強扶植青壯年學者,滾動調整相關制度,以因應人才斷層而影響教研能量的問題。部分教育界人士則批評相關政策「有名無實」「治標不治本」,呼籲出臺更加具體的舉措。尤榮輝就坦言,若教育主管部門能夠出手規管「雙薪老教授」,鼓勵大學增聘博士後研究員,給青年學者創造更多教職缺額,「其效果可能比『玉山青年學者』等計劃好得多」。(本報記者 金 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6月27日 第04 版)

相關焦點

  • 臺灣最新統計:大學教師持續高齡化
    中新社臺北4月12日電 臺灣當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各級學校教師年齡為50歲以上的比率持續上升,其中以大專院校高齡教師比率最高,2019學年已達58.8%,佔比達近11年來新高。據中時電子報、聯合報等臺灣媒體12日報導,2019學年臺灣各級學校專任教師29.7萬人,年增2073人;幼兒園教師5.4萬人,年增2450人。小學和初中教師數量因實行新課綱的需求而增加,高中及大專院校教師數量則持續減少,分別年減1.5%及1.4%。
  • 臺灣大學教師高齡化 3成逾55歲
    臺灣教育部門2020年度預算評估報告近期出爐,2018學年度大專校院專任教師55歲以上人數佔比超過3成3,較10年前增加1倍,而臺灣大學50歲以上的專任教師更超過5成,兩項數據顯示臺灣大學教師趨向高齡化,報告也指出,若再不加強扶植青壯年學者,將必面臨高教人才斷層危機。
  • 臺灣社會高齡化程度日趨明顯 老化指數十年間激增
    華夏經緯網1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隨著平均壽命增長及少子化趨勢,臺灣地區高齡化程度越來越明顯,統計至2015年11月,老化指數已達91.6,較2005年的51.8激增39.8。     據報導,隨著島內民眾平均壽命增長及少子化趨勢,臺灣地區人口高齡化程度愈趨明顯。
  • 臺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 金門和臺北對老人最友善
    華夏經緯網8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康健雜誌針對全臺25個縣市進行調查發現,從外出安全、醫療資源、外出便利、休閒社交和經濟安全等5個面向來看,金門縣和臺北市對老人最友善。
  • 臺灣各界研討應對少子高齡化與低薪外流潮多重社會問題
    新華社臺北1月16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近年來,臺灣少子化、高齡化與低薪化、人才外流現象凸顯,引發各界擔憂。16日,臺灣「國政研究基金會」在臺北舉辦「公義祥和的社會」論壇,邀請各方團體與專家學者分析現狀、研究對策。
  • 臺灣地區公立高校的教師薪酬制度改革
    教師作為高校發展的核心要素,承擔著培養人才、科研和社會服務的責任,同時是擁有較高文化資本的社會群體,在高等教育競爭日趨激烈及國際化發展迅速的背景下,如何應對其職業定位及社會發展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臺灣高等教育大眾化起步較早,20世紀70年代,伴隨著經濟的起飛,臺灣高等教育進入了快速發展與擴充的黃金時期,院校數量增長迅速,2012年,其高等院校數量達到162所。
  • 臺灣高校校長中原行到河大
    2010河南臺灣月臺灣高校校長教育考察團和河南大學領導合影近日,2010河南臺灣月臺灣高校校長教育考察團來河南大學考察,並受到了熱情接待。育達商業科技大學教授劉清田、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等遠道而來的12所臺灣高校的19位校長及同行人員紛紛表示,非常願意與河南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加強溝通與交流。據了解,目前河南省高校與臺灣20餘所高校及教育機構開展了交流與合作,與臺灣近十所高校籤署了合作協議或姊妹協議。兩地高校之間的合作交流日趨頻繁,在學生交換、教師互派、合作辦學、學術交流、科研合作以及舉辦夏令營等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 臺灣高校的教師晉升制度及其改革趨勢
    1997年3月,《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修正頒布後,臺灣明確規定了高校各職級教師在學歷學位、資歷等方面的基本條件,同時要求高校教師晉升必須有相應的專著出版、在海內外知名的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達到一定要求的學術論文,並經教育管理部門審查合格,才能申請職稱晉升;在必要條件下,教育管理部門可授權高校自主進行審查。多元權力主體互動及近年來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促使臺灣高校開始對教師晉升制度進行改革。
  • 臺灣工作年齡人口佔比創10年新低 少子化高齡化嚴重
    中新網2月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內務部門2019年2月2日公布,截止至2018年底,臺灣工作年齡人口佔比為72.52%,佔總人口比率創近10年新低。對照臺灣「發展委員會」2018年預估,人口紅利2027年將消失,更凸顯臺灣少子化與高齡化問題嚴重。
  • 臺灣高校教師大陸文化教育參訪團到訪北大
    8月16日上午,臺灣高校教師大陸文化教育參訪團訪問北京大學,並在正大國際中心與北大部分教師代表進行座談。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副主席、臺灣同學會會長吳國禎,臺灣同學會秘書長林路徵等一同到訪,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敖英芳及部分教師代表等參加座談。座談會由北京大學統戰部副部長張小萌主持。
  • 高校教師老齡化嚴重 臺灣高等教育恐淪為「三流」
    資料圖:臺灣民眾在抗議民進黨當局的「年金改革」  臺灣教育部門日前公布「2017學年大專院校專職教師概況」,數據顯示現在島內高校教師年齡50歲以上者佔比高達54.4%。而在16年前,高校教師年齡大多集中在35歲至39歲,50歲以上的只有18.3%。教育界人士擔憂,民進黨當局再拿不出解決方案,臺灣高等教育將淪為三流水平。  年輕人?少  根據臺灣教育部門公布的數據,近20年來,臺灣高等院校教師平均年齡正在逐年增高。2001學年,老師年齡集中在35歲至39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
  • 「中醫中藥臺灣行」到宜蘭
    (記者魏 敏 通訊員張 博)7月20日,「中醫中藥臺灣行」第二站來到臺灣省宜蘭縣,在養生講座大課堂及中醫師專業技術交流中,迎來兩岸中醫師、藥業交流代表及臺灣民眾千餘人參與,創兩岸中醫藥交流新紀錄。宜蘭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活動使日趨高齡化的宜蘭民眾深度認識中醫藥,提高了當地民眾養生保健觀念。
  • 臺灣高教敲喪鐘!教師老齡化嚴重 未來恐將沒有一流大學
    教師年齡分布結構趨向老化,對臺灣高教未來的競爭力無疑是一大警訊!  數據進一步指出,臺灣大專校院專任教師的年齡從2001學年大多集中在35至39歲,到2017年時已後移至50至54歲,除了逾55歲的佔31.1%,比十年前(2008學年)增加了15.7個百分點外,50歲以上的更高達54.4%,比十年前大增23.6個百分點。
  • 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高齡化現象
    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高齡化現象研究及對教育的啟示胡雨宸  宋亞傑(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4)21世紀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呈現出高齡化現象,統計分析發現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獎年齡呈上升趨勢。
  • 我省已有26所本科高校引進臺灣全職教師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我省實施臺灣全職教師引進資助計劃以來,全省38所本科高校中,已有26所引進了臺灣全職教師。   據了解,為深化閩臺教育交流合作,我省自2015年開始實施臺灣全職教師引進資助計劃,計劃用4年時間引進800名臺灣優秀教師到我省高校任全職教師,引進對象主要為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骨幹教師。
  • 臺灣高校172個系所停止招生 頂尖院校未能倖免
    隆冬時節,多股冷空氣的到訪,讓臺灣寒流頻現。不過,島內的寒流不只出現在天氣方面,同時也表現在高校的招生情況上。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在2018學年度大專院校新生註冊中,35所學校、78個系所新生註冊率為零。
  • 福建將引進千名臺灣全職教師,推動閩臺高校聯辦兩所二級學院
    福建將引進千名臺灣全職教師,推動閩臺高校聯辦兩所二級學院 福建省教育廳從現在起到2020年,福建省將引進1000名臺灣優秀教師到大學任全職教師!
  • 臺灣高校校務會議制度探析 ——以臺灣四所高校為例
    臺灣與大陸同宗同源,一脈相承。筆者擇取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和臺灣東華大學4所高校,充分利用一手資料,試圖從其校務會議的性質定位、職責權限、成員組成、運行方式、議事規則、議事程序等方面進行探究,進而總結其主要特徵,以期對大陸地區高校校務委員會建設與實踐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鑑作用。
  • 財經觀察:高齡化加劇挑戰日本社保可持續性
    新華社東京10月8日電 財經觀察:高齡化加劇挑戰日本社保可持續性新華社記者劉春燕日本總務省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65歲以上高齡人口佔比已達28.4%,是全球高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隨著高齡化不斷加劇,社會保障開支已成為日本政府的沉重負擔。
  • 關於小學「高齡化」與幼兒園「小學化」,我有不同看法!
    我覺得應該遏制住小學「高齡化」,而非片面的打擊幼兒園「小學化」。很多人可能是這樣理解的:如果你幼兒園不「小學化」小學自然不會「高齡化」。就像很多人說的,幼兒園小朋友什麼都學會了,到一年級學什麼?老師每次也只是一筆帶過,這就催促著小學越來越「高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