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高齡化加劇挑戰日本社保可持續性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新華社東京10月8日電 財經觀察:高齡化加劇挑戰日本社保可持續性

新華社記者劉春燕

日本總務省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65歲以上高齡人口佔比已達28.4%,是全球高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隨著高齡化不斷加劇,社會保障開支已成為日本政府的沉重負擔。

學界普遍認為,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7%、或者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10%時,就意味著這一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日本政府將65歲以上人口視為高齡人口。日本各界認為,日本已經從老齡化社會演進為高齡化社會。

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日本總人口比上年同期減少26萬;同時,65歲以上高齡人口同比增加32萬至3588萬,刷新歷史紀錄。

一邊是高齡人口增加,一邊是總人口下降。這意味著繳納社保的勞動力在不斷減少,而領取國民年金(基礎養老金)和厚生年金(企業年金)等養老保險的人口在不斷增加,醫療和護理等開支也越來越大。

有業內人士根據政府最新數據推算,在日本,15歲至64歲的勞動力與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之比為2.09,而且這一比例仍在繼續縮小。有預測說,到2045年日本勞動力與高齡人口比例將降至1.5以下。

日本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制度設計比較成熟。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護理保險被稱為日本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三大法寶」。得益於護理保險制度,老年人在自理能力受限時可根據身體狀況享受援助或護理服務,包括上門援助服務、居家護理服務及入住養老福利機構等。

但是,隨著日本人口結構深刻變化,社保開支已成為日本財政的巨大負擔,並且負擔將越來越沉重,其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財務省數據顯示,日本財政預算中社保有關預算呈逐年擴大之勢。2018財年,社保有關預算增至近33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6.9日元),佔當年財政預算的33.7%。

社保開支持續擴大成為日本財政長期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日本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一直維持在200%以上。

為減輕社保負擔,多年來日本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相關法律制度朝著有利於「增收節支」的方向修改:一是提高國民年金入保年齡上限,70歲之前都可加入國民年金保險;二是提高領取厚生年金的年齡門檻,作為養老金重要來源,厚生年金領取年齡已從一開始的55歲上調至65歲。

此外,2014年厚生省曾考慮過以大幅提高養老金標準為前提,換取老年人自主選擇將領取養老金年齡推遲至75歲。2018年財務省還曾提出將厚生年金領取年齡提高至68歲。目前,日本社會關於未來提高社保繳費標準、降低養老金支付水平、削減政府承擔醫療費比例等話題的討論非常多。

高齡化對日本經濟社會產生了雙重負面影響。一方面,醫療、養老、老年人護理等負擔持續加重,政府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年輕人對社會保障缺乏信心,提前規劃養老,削減消費,成為日本消費緊縮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日本學者認為,對未來的不安已成為日本消費不振、難以走出通縮的重要原因。10月1日起,日本消費稅稅率由8%上調至10%。日本政府表示,此舉預計將增加5.6萬億日元稅收,用於彌補社保開支缺口。但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社保開支日益擴大,僅靠提高消費稅遠遠不夠,政府必須正視問題,儘快推出社保改革方案。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口高齡化加劇,社保體系首當其衝
    日本總務省10月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65歲以上高齡人口佔比已達28.4%,是全球高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隨著高齡化不斷加劇,社會保障開支已成為日本政府的沉重負擔。
  • 高齡化社會時代到來 日本活用中藥治療老年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7日報導,在迎來超高齡化社會的背景下,源自中國中藥但在日本實現自主進化的漢方醫療的存在感出現提升。漢方藥也被用於治療痴呆症和牙科及口腔疾病,在治療老年症候群方面,日本的相關研究也不斷推進。漢方藥價格低廉,被認為副作用小。
  • 據東京商工研究所的研究數據顯示,高齡化...
    文 / 夏洛特2020-11-17 06:07:53來源:FX168 【日本一年少50萬人 日本老齡化使家族企業難維繫】「日本去年一年就少了50萬人!」日本老齡化、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
  • 【人物專訪】「我願為中國高齡化社會培養人才」
    中島恆雄,當今日本社會一位傳奇的人物。由於每個人的關注點不同,他的傳奇故事的表現也就不同。當我把目光聚焦在2000年,這個被稱為日本進入高齡化社會後的「介護元年」,我看到中島恆雄創辦的為日本高齡化社會培養人才的東京福祉大學;當我把目光聚焦在中島恆雄曾有的海外留學經歷的時候,我看到從東京福祉大學已經走出了2000多名中國留學生。
  • 臺灣高校教師日趨高齡化
    來源:海外網近年來,臺灣大專院校專任教師高齡化現象嚴重,逾50歲教師佔比近60%。圖為臺灣某大學老教授(左一)正在為學生授課。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也曾多次公開表示,島內大專院校教師高齡化問題迫在眉睫,整體結構已經呈現青黃不接的情況。數據顯示,在臺大2000多名專任教師當中,40歲以下老師僅310人,而50歲以上教師卻超過1100人。此外,助理教授等資淺教師佔比只有18.1%,在超過三成教師將在10年內退休的情況下,青年教師可能真的「接不上來」。
  • 財經觀察:貿易爭端加劇市場憂慮 美債收益率走低折射避險情緒
    新華社華盛頓5月17日電  財經觀察:貿易爭端加劇市場憂慮 美債收益率走低折射避險情緒  新華社記者楊承霖  美國升級中美經貿摩擦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連日低位徘徊,顯示全球資本市場避險情緒濃鬱。市場人士認為,債市收益率的低迷表現或將助推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寬鬆。
  • 國務院: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實現代際公平
    日前,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方式,來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代際公平,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方案》明確,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這部分國有資本的收益,專項用於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
  • 如何管好保命錢 聚焦國外社保基金監管之日本篇
    現行制度模式的一些可商榷處,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管理。所謂投資渠道的拓展問題根子就在這裡。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  對社保機構的性質,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公務員體制,不應該是事業單位。
  • 財經觀察:日本深陷勞動力短缺困局
    新華社東京12月5日電財經觀察:日本深陷勞動力短缺困局新華社記者劉春燕為緩解日本企業普遍面臨的人手短缺問題,日本國會正討論修改法律,以接納更多外國勞動者。日本眾議院已於11月底通過《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入管法)修正案,並提交參議院審議。日本此番大動幹戈修改法律,凸顯該國勞動力嚴重不足現狀。除引進外國勞動者之外,日本政府還有望通過延長老年人工作年限等方式來填補勞動力缺口。但分析人士指出,不從根本上解決出生率下降問題,日本勞動力短缺問題恐難真正緩解。
  • 日本少子高齡化問題嚴重 高等教育將如何應對?
    從2018年開始,日本人口增長將進入新一輪的冰寒期,18歲人口將以2018年為拐點持續下降。日本少子高齡化的急速進展造成18歲人口的持續減少,將引發「2018年危機」。  在全球信息化飛速發展下的競爭激烈與日本少子高齡化問題的「外患內憂」中,在能夠高效創造生產力的18歲人口減少以及整體人口減少下稅收下降的時代中,如何有效分配資源、維繫日本社會平衡,如何創造高效的新價值、確保國際競爭力,是當前日本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
  • 中國將迎來10到15年的退休潮,最大挑戰是社保不可持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樊綱 近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在演講中提到, 中國將迎來10到15年的退休潮,其中最大挑戰是社保的不可持續
  • 令和元年挑戰重重!日本人口負增長13年,少子化危機凸顯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思眾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的少子化程度正在「以超出預想的速度不斷加劇」。今年是日本令和元年,安倍曾表示要與國民開拓充滿希望的一年。然而,人口負增長進入第13年,為日本的經濟活力和社會保障體系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進入收官階段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進入收官階段——  養老保險運行,更穩了!  近期,多地加速推進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專家表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是確保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能夠穩定、持續運行的關鍵舉措。
  • 黃土高原社會-生態系統變化及其可持續性
    ,揭示二者之間的互饋機制是保持和增強系統彈性以及可持續性的科學基礎。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來源:資源科學(2020年第1期)1 引言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加劇,地表生態過程逐漸受人類行為主導,地球進入了「人類世」階段[1]。生態系統受到了巨大的破壞與威脅,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2]。
  • 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創新高,近900萬老人仍在工作
    但日本的退休年齡遠遠不止65歲,整個日本社會在老齡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本這個高度老齡化的國家,又一次重新定義了「老年人」。數百萬的超65歲的人正在堅持全職工作,重新兼職打工,甚至開始新的生意。一方面老齡人口越來越多,一方面出生嬰兒在減少,全世界的勞動力都在向高齡化轉移。
  • 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進收官階段 多地已完成
    原標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進入收官階段——養老保險運行,更穩了!近期,多地加速推進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專家表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是確保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能夠穩定、持續運行的關鍵舉措。目前,多數地方已經完成或即將完成劃轉工作,這在總體上穩定了當前養老保險運行的基本格局。
  • 觀察:地區競爭、選舉政治與「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
    但該研究也提醒,長期而言債務風險不可小覷,處理不好將影響「一帶一路」建設的可持續性。客觀而言, 債務風險已經是「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在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中國財政部發布了《「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表明中國政府已意識到「一帶一路」建設中潛在的債務風險。
  • 中產階級縮水 日本社會結構向「金字塔型」下沉
    新華社東京5月28日專電 財經觀察:中產階級縮水 日本社會結構向「金字塔型」下沉  新華社記者沈紅輝  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形成中產階級隊伍龐大的「橄欖型」社會。但近年來,「安倍經濟學」未惠及民眾,造成貧富加劇,加上人口老齡化嚴重,社保負擔沉重,就業形勢低迷,日本社會結構逐漸向「金字塔型」下沉。
  • 老齡化危機:892萬日本老人,過了65歲還在努力工作!
    一方面老齡人口越來越多,一方面出生嬰兒在減少,全世界的勞動力都在向高齡化轉移。日本的養老金制度特點預計到2037年,日本社會的贍養率將達80.5%,到2060年接近100%,養老保險金體系面臨巨大的壓力,過去30年間日本政府通過提高養老金領取年齡、設立養老給付增長自動調節機制,去增強了養老金制度的長期財務可持續性。
  • 892萬日本老人正在努力…
    全球主要國家老齡化比率走勢來源:日本總務省高齡化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老年人就業率較高,以彌補社會中缺少的年輕勞動力。,日本社會的贍養率將達80.5%,到2060年接近100%,養老保險金體系面臨巨大的壓力,過去30年間日本政府通過提高養老金領取年齡、設立養老給付增長自動調節機制,去增強了養老金制度的長期財務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