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制度模式的一些可商榷處,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管理。所謂投資渠道的拓展問題根子就在這裡。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
對社保機構的性質,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公務員體制,不應該是事業單位。
公務員體制是由財政包的,這樣社保局收的每一分錢就和它的利益沒有任何關係,如果是事業單位,它的收益和它的管理有直接關係,那就容易出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
當前大學生擠破頭地考公務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保障不平等,公務員的社會保障好,其他勞動者缺乏保障或保障不足,所以拼命爭當公務員。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
社保基金有其特性,就是採取現收現付制,有財政兜底,是納入國家保障體系的。即便基金有問題,財政是不會有問題的。而社保基金在早期出現問題也很正常。因為任何一個機構在開始起步的時候,國家都不會給它很大的投入。
——
復旦大學保險系主任、保險研究所所長徐文虎
現在體制上重大的缺陷就是事前監管不足。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郭金龍
日本篇——孫巍/文
日本政府通過用養老保險費設立的養老基金在資金市場運作來實現增值,並以此作為部分養老金的來源。不過,目前日本的養老保險體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題
不改革難為繼
日本的養老保險體制形式多樣,特別是經過不斷補充和完善,已經發展成為日本國民確保「老有所得」、「老有所養」的核心體制。
三種形式各取所需
根據參加對象的不同,日本的養老保險可分為3種主要形式,即單一的「國民年金」、「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國民年金+共濟年金」,它們統稱為公共年金。「國民年金」的加入對象為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農民和學生,在初始階段每年交納的保險費約為1.36萬日元,以後逐年遞增280日元,最終固定在每年1.69萬日元的水平上。
「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型養老保險的加入對象是被企事業單位僱傭的未滿70歲的人,如非政府系列的工薪階層等。他們交納保險費的初始額度為月收入的14.288%,以後逐年遞增0.354%,直至固定在18.30%。「國民年金+公濟年金」型養老保險的加入對象是公務員和私立學校的教職員工,他們交納的額度相對固定,基本上保持在10.814%至14.638%之間。在上述3種主要養老保險形式之外,對於那些諸如家庭主婦等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只能依靠配偶收入生存的一類人,日本政府則免除保險費用,由配偶所在單位代交。
購買國債保值增利
日本政府通過用養老保險費設立的養老基金在資金市場運作來實現增值,並以此作為部分養老金的來源。據了解,為了保證養老基金的安全性,日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大部分資金都被用來購買國債。例如,日本厚生勞動省管轄的140萬億日元養老基金中,大部分用來購買日本政府以及外國政府發行的國債,只有約40萬億日元委託給信託銀行等投資機構在股票等風險性較高的市場上投資增值。
在日本,公共養老保險雖然是一項強制性加入的制度,但由於日本社會少子化和老齡化加劇,這項制度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題。首先,出生率下降和老年人增多,導致「世代撫養」的基數減少,相對過去而言,每位投保者的負擔加重。其次,拖欠保費現象比較嚴重。現在,許多年輕人對將來能否拿到養老金十分悲觀,因此拒絕交納養老保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