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要多一些積極行為控制

2020-09-03 王營評教育

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要多一些積極行為控制

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要多一些積極行為控制

王營

華中師大心理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最討厭的父母行為是:將自己與其他孩子比較(47%),隨便動自己的東西(37%),父母動手打自己(27.1%),在別人面前指責自己(27%)。父母適度管住孩子,「問題」就少一些;如果父母強迫孩子,讓他做特別不想做的事,更容易造成「問題少年」。

父母對孩子是否控制越多,孩子的行為問題就越多?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不需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控制?要弄清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父母控制?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有哪些類型?

在心理學研究領域,父母控制一般指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加以約束和管理,是一種讓孩子聽從父母要求的教育方式。父母控制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心理控制,指父母採用控制性、操縱性的方式入侵孩子的內心世界,抑制孩子的心理自主,迫使孩子順從父母的要求;另一種是行為控制,父母通過詢問監督、設立規則等方式獲取子女行為、活動等方面的信息,以管理約束孩子的行為。

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要多一些積極行為控制

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作比較、動手打孩子、在別人面前指責孩子……父母的這些行為都是典型的心理控制,是為了讓孩子順從自己的要求,把孩子培養成聽話順從的乖乖女、乖乖男。這是一種壓力式、侵入式的消極教養方式,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和內部衝突,形成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有可能造就一批反抗父母、對抗師長的「問題少年」,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行為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有的還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鑑於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是否應不管不問,對其行為不進行控制了?事實證明,採用一種積極的、非侵入式的行為控制方式,更有利於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健全人格的培養。父母在主動了解孩子個體成長的基礎上,對孩子的行為作出適當的指導和約束,讓孩子知道做人做事的邊界和底線,並且時常提醒孩子用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的控制行為既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又能培養了孩子自律意識,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要多一些積極行為控制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並非不需要控制孩子,而是應當儘量少一些消極的心理控制,多一些積極的行為控制。父母要多跟孩子商討溝通,讓孩子參與制訂自己的行為規則,最後達成明確、具體的行為要求,這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和執行。父母還要關注孩子的反饋,科學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狀態,以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良品質。

在增加積極行為控制的同時,父母還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充分運用「期待效應」。父母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要對孩子的未來充滿希望,相信孩子能夠不斷超越自我。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對孩子充滿期待,不斷用鼓勵、強化的方式去激勵他,會促使孩子積極面對困難,勇往直前。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對孩子過分溺愛、放任自流,顯然不利於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教育孩子不是溺愛,更不是強迫,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採取積極的行為控制方式,削弱強迫性的消極心理控制,唯其如此,孩子才能以優秀為習慣,擁有幸福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從外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來看,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國外家庭教育,這裡主要指西方家庭教育,他們的著眼點是培養孩子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基於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培養和自身鍛鍊。一個良好的習慣,往往會讓孩子受。你是否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也許我們一些父母正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天性和國:「給孩子失敗的機會。」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英國人的觀念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家長乾脆包辦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機會。
  • 請父母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
    當你看不慣孩子的某種行為和表現時,是否也曾如此數落過孩子呢?其實,反覆地強調或是責罵,不但改變不了孩子任何問題,反而可能強化了你對孩子的負面暗示,告訴孩子:你就是這樣的。孩子非常的敏感和脆弱,也易受到心理暗示。正面的暗示會讓孩子積極向上,反之,則可能將孩子帶入深淵。
  • 淺談父母情緒控制對孩子的影響
    而家長的情緒管理能力,應該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主要是父母)對自己和孩子情緒狀態的識別、理解與控制,並利用此來解決問題、指導自己的思維和行為的能力。父母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有利於孩子幼年的幸福成長,甚至於對孩子在求學階段乃至工作階段的狀態,也存在積極的影響。如果家長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時常在孩子面前呈現壞脾氣,將焦慮、易怒等不良情緒對孩子釋放,就會嚴重影響到孩子身心健康。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情緒,它會導致青少年焦慮、抑鬱和易衝動等。
  • 媽媽在孩子房間安裝監控器:控制欲強的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很好的例子,就是現在的多數大學生了:離開了父母、老師的高壓看管,變得十分頹喪,高中和大學狀態變化之大,讓父母猝不及防。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有心理控制,讓孩子的想法完全服從於自己;也有行為控制,讓孩子行為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
  •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理想的父母是嚴慈並用的,對孩子不嬌縱,不溺愛,愛在細微處,嚴在該嚴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逐漸社會化的過程,剛剛出生的嬰兒是完全沒有規則意識,它可以自由的吃喝拉撒睡,一旦需要得不到滿足,以哭叫的方式來自由表達。
  •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紅臉、白臉」模式,對孩子成長有哪些好處?
    文/滕建躍 家庭教育的「紅臉白臉」模式就是作為教育方的父母兩人,一個人是紅臉角色,教育孩子是比較嚴厲的,孩子犯錯了要隨時指正批評;另一個人就是白臉角色,剛好和紅臉是相反的,就是和孩子做心理溝通,安慰和引導孩子的心靈成長; 紅白臉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出現在一個教育家庭裡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作用呢?
  • 許可馨的父母沒出面?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由於涉及到她父母,接著蘇州市紀委監委通過其官方微博針對許可馨事件進行了回應。蘇州市紀委監委表示,如有確實線索涉及到我市黨員幹部、公職人員存在違紀違法問題的,將依規依紀依法進行處理。如果說許可馨年輕不知深淺,作為父母理應及時岀手,指出女兒之錯,制止事態蔓延,說到這裡,不由得不提起許可馨的家人。
  • 家庭教育越來越受重視,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今天,為大家帶來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的分享: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直升機」和「甩手掌柜」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一類是「直升機家長」,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
  • 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不恰當教育
    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不恰當教育 2020-10-09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教育:要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基本社會倫理與行為規範教育
    每個個體不僅要在家庭中生活,更要走向社會,在廣闊的社會環境中生活。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社會環境都是一種人類生活的共同體。在這些組織中,需要交往、合作、競爭,更需要規則、規範和紀律。家庭教育中開展基本社會倫理與行為規範教育,既是孩子未來走向社會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家庭為社會和諧有序運行應承擔的責任。1.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aaa 「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父母不放棄自己的成長,與孩子同行同學共同成長。父母理解孩子的天真爛漫,孩子理解父母的酸甜苦辣。父母努力工作積極進取,孩子努力學習積極向上。」
  • 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如何關注孩子的成長,如何引導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如何對孩子耳濡目染,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關注的話題。教育分成三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很多家長以為:「只要我把孩子所需要的一切都打點好了,孩子不用為別的事操心,就會把一切精力投入學習中,學習成績就會好,就會考上理想的大學,找一份心儀的工作。」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家長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性,給他們充分的成長空間,另一方面也要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和本分,絕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 身教重於言傳,家長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樣。 身為家長,第一個不能撒手的就是對自己的要求,時時鑑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帶來的影響。
  •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要了解的事,優秀的家庭教育須由父母來開始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關於家庭教育,我們要了解的事,優秀的家庭教育必須有父母來開始。 其實在中國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雖然十分用心的教育孩子,但是卻沒有教育好孩子。從近年來漸漸出現的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可以發現,家庭教育中的問題不僅僅存在孩子自身,更多的是存在於父母身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根本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一些地方法規明確家長"親職教育" 家庭教育應如何進行
    儲朝暉:「熊孩子」的特徵,可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可能比其他孩子差一些,或者說自我控制的可持續性不強;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行為能力,指的是完成某一件事,他的能力不如其他的孩子,或者是他的一些想法與行為之間不能一致。程平源:「熊孩子」的養成首先反映出的是目前幼兒教育理念的問題。
  • 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家庭教育公益講座之二
    上期講座回顧2020年4月10日,我校家委會主任陳昌海,就如何幫助孩子有效居家學習,進行兩個多小時在線講座及答疑。這場「及時雨」幫助了760多位家長正確面對這種新型的居家學習方式,80多次提問有效解決了家長的困惑。
  • 廣西南寧黃某: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比「高校教育」重要的多
    廣西南寧黃某,出生於高知識且富裕的家庭,從小在英國留學,享受高等教育和富,的物質生活,僅僅因為父母不同意他最近出國,就將刀揮向親生父母。究其原因還是黃某從小在國外生活受教育,與父母感情很淺。再加上家境富裕,父母要啥有啥。培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稍不滿意,便使出一切手段達成自己目的,最出如此極端的事情。一個人,即使受的教育再高,如果人格和品格不行,終會害人害己。
  • 什麼時期家長的榜樣作用對孩子影響最深?家庭教育的意義看這點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家庭成員什麼時候對孩子影響最深?孩子的知識學習除了要靠學校教育知識之外,更重要的其實還有家庭教育,所謂三歲看老並不是說說而已。孩子從小看著什麼樣的人成長,將來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家庭教育可以說是從媽媽懷孕那天就已經開始了,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父母都在不斷地向孩子灌輸自己做人的理念以及處理事情的態度,應對方式等等。
  • 控制型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父母需要做到「課題分離」
    然而有一點,她對英子的控制欲極強,要求英子任何事都要按照她制定的規則來做,而且會監視女兒的一切行為,以及會將自己的想法也強加到英子的身上。為了能夠對孩子的一切行動了如指掌,宋倩選擇在英子的房間開上一扇窗,甚至孩子的社交她也會摻和,為此還美其名曰「我這都是為你好啊」。這似乎也是中國無數家長的「通病」,以愛為名控制著孩子的一切。
  •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都有很大影響,家庭教育應重於養
    父母性格溫和,孩子性情也趨於平和,內心世界穩定;父母如果性格暴躁、喜怒無常,孩子也心浮氣躁,遇事情緒化,做事容易諸多不成。所以,控制情緒是做現代父母需要學習的重要一課。1、 要學的第一個字是「虛」很多父母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來,這不是父母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