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到五十,這2件事別再做了,有損福報!

2020-12-16 悟空說禪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一定要知天命,有些人可以去做,有些事情千萬別再做了,容易損耗你的陰德,使你晚景悽涼。

人到五十,人生已過半,千萬別再像個孩子一樣,經常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也不要經常去損耗自己的陰德福報了。

第一件事:違背因果的事情,不要再做了。

所謂天命,其實就是天道運行的規律,天道的運行,其實就是因果的不斷循環,在你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一個因果。

五十歲是你人生的分水嶺,五十歲之前,因為閱歷太少,智慧不夠,所以經常會做出一些違背因果的事,這也導致了五十歲以後,日子越來越難過,身體不如從前,精神也不如從前,就連經營半輩子的事業,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一年有四個季節,人生也有四個季節,人到了五十歲,就是入秋的年齡段,這個時候如果還去損耗自己的福報,這個冬天會很冷,甚至能不能熬到過年都很難說。人到了五十,千萬不能再去違背因果了,損耗陰德的事情也不要做了,否則餘生會越活越苦。

人過五十,應該多積點陰德,應該越活越有智慧。佛教認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貪、嗔、痴,是最損陰德的行為,五十歲後,就別再殺生、偷盜和邪淫了,也不要越活越糊塗,要學會知足常樂,少生閒氣。

第二件事:要學會少欲知足,別再執著了。

名利權情只是過眼雲煙,人到五十,應該早點領悟,佛家常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人生的後半場,一定要多積陰德,別再去執著名利權情了。

年輕時,我們可以去追名逐利,可以執著愛情、執著事業、執著名利,但人到了五十歲,應該學會放下了,這些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又何苦繼續執著呢?

佛家說:「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縱使眷屬滿堂,於生死之際,生是孤身來,死時獨自去,無人相隨,無人能代。

人到五十,一定要減少你的欲望,學會知足常樂,該放下的事情都放下吧。《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之事,都是虛幻不實,如夢幻泡影一般,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只有當下的瞬間,人到五十,應該學會珍惜當下,看淡物質,懂得惜福,懂得感恩,多積福報,別再損耗陰德了。

五十歲,也是人生最好的年齡,我們要學會卸下重任,享享清福,多積陰德,少造惡業。南無阿彌陀佛,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焦點

  • 佛教:別再跟父母吵架了,折損福報太嚴重!
    生活中有這樣一件事,是最損耗福報的,千萬別去做。這件事就是平時跟父母吵架,跟父母頂嘴,不敬父母。佛教認為,孝順父母是世間第一福田,如果一個人可以對父母盡一點點孝心,就能得到很大的福報,如果是對父母哪怕一點點的傷害,就會嚴重折損自己的福報。
  • 佛教:最損陰德的十件事,你做過幾個?
    生活中這十件事是最損福報的,無論你過去積累的再多的陰德,一但去做這十件事,福報就會被消耗殆盡,看看你有沒有做過?第一件事,不信因果。佛法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教為了約束眾生的行為,不讓眾生造下惡業,所以制定了很多條戒律,這些戒律不只是學佛人要遵守的,一切眾生都應該去遵守,因為受戒就能少禍,犯戒就會損福,就算是為了自己好,也要嚴格守戒才行。第七件事,口業不淨。
  • 佛說,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
    有的人抱怨世態炎涼、人情涼薄,有的人吐槽生活中遇到的不堪和磨難。但不管怎樣,這就是現實的生活,縱然有風雨,但也能收穫內心的幸福。福從哪裡來?自己修行而來。佛說,常做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一、不孝順父母佛說,世間最大的善為孝順,世間最大的惡為不孝。
  • 這件事千萬別做,損耗福報太快了,一定要注意!
    提到損福的行為,很多人都會想到,作惡最損福報,比如殺生、偷盜、妄語這些,其實還有一件事,損福我們的福報也非常快,卻很少有人 知道,一定要注意。這件事不是作惡,但卻耗福最嚴重,看看你有沒有做過?這件事就是不去惜福。
  •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行之路上,需要定力修行。學佛法、學善知識是一方面。但並不是全部。將學到的佛法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當中,這既是踐行開悟,也需要智慧。可惜,有很多的學佛之人往往忽視了身邊的一些小事。學佛之人往往更加看重佛法中的五戒,其他的一些「行為」與這五戒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是不可取的。為什麼很多學佛之人,終究一生,都沒有開悟明慧,修得福報與正果。這就是因為他們往往忽略了這些「小事」,結果折損掉了福報。
  • 佛教:這三件最損陰德的事,快看你做過嗎
    有很多人喜歡把陰德當中的「陰」,理解為「陰間」的「陰」,在實際上,這裡所謂的「陰」是指「暗中,不顯露」的意思。所以「陰德」二字,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暗地裡的品德」,再連貫一下,陰德說的就是那些「暗中做的有德於人的事」。
  • 佛教:這5件事最損陰德,切記萬萬不能做!
    所謂「陰德」,亦指暗中行持善行,做一些有德於人的事。作為一名佛子,皆知行善,皆懂積福。但行善,亦需擁有一顆「清淨心」,如此才能讓功德最大化,積累最為深厚的福報。反之,如若不懂積累福報,常做惡行,那麼亦會因此而耗損陰德福報。正如古語所言「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
  • 佛教:常做這「六忌」的人,容易折損福報,積功德再多也無果!
    導讀:佛門有雲,常做這「六忌」的人,容易折損福報,積功德再多也無果!人生活的大千世界,燈紅酒綠,無時無刻不充滿著誘惑。
  • 這三件損陰德的事,正在消耗你的福報!
    《國語.晉語六》裡有:「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德,在中國人幾千年的精神文化傳承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德有二十五種之多,我們今天來講陰德!積陰德歷來為古人所重視!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積陰德的人,雖然人們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不會虧待善心!
  • 佛教:別再求佛了,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佛教似乎是大眾的避難所、護身符,凡逢苦難不順或者過不去的難關了,大家都會喜歡到寺院裡拜佛許願,求佛菩薩加持。但是求佛真的有用嗎?許多人為了換取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大肆燒香做供養,與佛菩薩「做交易」,功利心太重,卻失了前來禮佛的誠心和恭敬心。
  • 佛說:凡事有因必有果,這三件事不要做,否則自損福報,苦果連連
    凡事既然發生了,就會有它發生的理由、有它發生的果報,該發生的早晚都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也不會到來,正如佛說:凡事有因必有果,這三件事不要做,否則自損福報,苦果連連。我們生活在俗世中,常常看到一些對父母不尊重、甚至常常吼叫的人,往往都沒有什麼出息,事業上很難有所成就。這是因為,他們的福報都在忤逆父母的時候被消耗殆盡。
  • 佛學:這3件事情最損福報,千萬不要做,會有報應!
    因果,不只是勸人行善,教人做好事就可以了的,它是一門高深的哲學,有因必有果,有時候你都不得不去佩服它,就連現代的科技都沒辦法解釋。正所謂「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因果的報應是人力所不能夠勉強的,上天也不能改變,因為它是自己種下地,種下的因必須要自己承擔其果。人可以不怕鬼神,也可以不懼生死,不怕諸佛菩薩,就是不能不怕因果業報,不畏因果。
  • 佛教: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別再求佛了!
    很多人會自以為是地將「佛」視為世間最厲害的神靈,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其實這是一種迷信思想,也是對正信佛法的誤解。佛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覺悟的人,佛也是靠自身一步步的修行,由凡夫修成了世間大覺悟者,了通三世因果,具備無量大神通,不住輪迴,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然而,佛即使擁有再大神通,以下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你知道是哪幾個嗎?
  • 佛教:折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心越好、越慈悲的人,自然福報越大;心術不正、邪惡之人,就是天天燒高香、天天磕頭,也是徒勞。「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以下這折損「陰德」的4件事,別再做了,因果不饒人!一、殺生造惡業有一首偈語說得好: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預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夜半屠門聲。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一個人的善良裡藏著他的運氣,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你所積攢的福報,往往會給你帶來意外之喜。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 佛教:人要相信因果報應,這6件最損陰德,謹記一定不可以做!
    佛教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都知道善有善報,所以我們都喜歡廣撒善的種子,比如布施、供三寶、放生、幫助印經等等。「萬物皆有兩面性」,正如《聖經》所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如果你種下一個善因,它就會產生好的結果,如果你種下一個惡果,它會產生壞的結果。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無常不會等待每一個人。所以人這輩子,在有限的生命裡,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若能給自己的靈魂創造無限的價值,也不白來一場。佛教講,得人身不易,有個比喻說,六道眾生得人身者,如大海中盲龜浮木。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 這3件事,既讓人心不清淨,又損陰德,儘量不要做了
    多做好事,多結善緣,德就能越積越厚,越來越多的人感激自己,幫助自己,自己也就越來越有福。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這是播種在別人內心感恩的種子,在自己有難的時候才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佛教認為,陰德積累的越多,播種的種子也就越多,幫助自己的人,自然也就越多,福報也就越大。因此,正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不求回報的付出才是生了清淨心,這樣才能夠做好事不留名,積陰德。
  • 父母這樣做是在折損孩子的福報!謹慎!別再這樣做了!
    折損孩子福報的父母看一看,以後要這麼做:1、吃不必太好,衛生就行。穿不必太好,溫暖就行。2、住不必太好,和睦就行。用不必太好,安全就行。3、學校不必太好,師長有德行學問就行。4、娶老婆不必太漂亮動人,能能持家教子、獨立處世就行。5、嫁老公不必太有錢太帥氣,能養家餬口、能不染惡習、能心善仁慈就行。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的福氣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都是自找的,「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世人皆喜歡求佛,一有苦就求佛菩薩庇佑,大家都去求菩薩,菩薩該有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