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定要學會自控力,三點看透自己自控的程度(深度好文)

2020-12-24 生活滴答

人在年輕的時候,朝氣蓬勃,都會有氣盛的時候,

大多數人一生中只有十幾二十多歲的時候,做事能想說就說想幹就幹。

在青春時期適當的衝動一下對往後的人生是有好處的,

我認為人不輕狂枉少年是對的,一輩子都唯唯諾諾也是一種不完整的人生。

從年輕到中年的轉變,也是性格脾氣的轉變,年輕喜歡青春煥發,中年喜歡穩重。

轉變的原因多是由於工作和家庭。

如果我們到了中年正是壓力最大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還像剛出社會一樣被別人嘲諷幾句就開罵,被領導批評幾句就辭職,那這樣的衝動就會被別人笑掉大牙了。(當面對真正不公平的時候我們還是該不忍的就不忍,該怎樣就怎樣。)

人到中年還非常意氣用事,做事衝動,那不管是對事業家庭,親朋好友都會非常的不好。所以學會如何自控顯得尤為重要。

自律不等於自控

很多人認為自制力不就是自律嗎,不完全對,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自律只是自制力中的一種。自律是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不喝酒、不抽菸、主動學習。

自控力是指對一個人自身的衝動,感情,欲望進行的自我控制。

簡單來說自控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轉而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特別是對瞬間的情緒控制。

瞬間的情緒控制就是能控制突然的情緒波動能很好的控制。

自控力包含自律且更高級一些。

過度喜悅興奮,

如何知道我們的自控程度如何呢,有以下三點可以判斷。

人在處於過度興奮喜悅狀態時,有三種程度,先短暫的詫異,再一段時間的驚喜,最後歸於平淡。

每個人自控力的差異就體現在驚喜的這一段時間。

項羽當初打了大勝仗分封諸侯,事後自己領軍回楚地,以彭晨為都,亞父勸他以鹹陽為都,項羽回答:「勝仗不歸,猶如錦衣夜行」,現在我們知道亞父是對的,項羽當時就是被巨大的喜悅衝昏了頭腦,對自己的控制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亞父與項羽對比,同樣都是面對巨大的勝利,自控力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同。

例如我們去哪裡旅遊了,在工作上取得很大的成績,我們會很自然的想去炫耀,跟身邊的朋友炫耀,去朋友圈炫耀。有一部分時候我們發朋友圈和向別人炫耀,平靜下來後會感到後悔,感覺自己的行為可笑,再去撤回朋友圈其實就晚了。

我們能在巨大的興奮下能保持冷靜,控制情緒,那我們的自制力可以說還不錯。

嘲諷和受辱

在生活中我們隨時都可能面臨各種輕視和嘲諷,以至於遭受羞辱。

例如討厭的人譏諷了自己一下,在我們的第一反應會馬上回擊以嘴炮,這種程度自控力可以說是比較差的,好一點的會藏在心裡自己慢慢化解釋然。

而控制力強的人能面對嘲諷羞辱面上還是表以微笑,落落大方,完全不在意,好像是對方受辱一樣,但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難的,能做到這一點的人,自控力可以說非常強了。

從前有個人總是喜歡辱罵佛祖,有一次在他辱罵完後,佛祖顯靈了,佛祖問了他一個問題:「你送給禮物如果別人不接受,那麼禮物會回到哪呢」那人答曰:「當然是回到自己手裡」佛祖曰:「當你辱罵別人也是一樣的」。

生活中不說髒口辱罵別人也是自控力好的一種表現。

眼界

眼界看似與自控力沒有關係,其實不然,一個人的眼界大了,心胸就闊了,心胸闊了,面對事情就能從容不迫,處變不驚。也能更好的控制情緒了,自控力也會很強,

當一個人眼界很窄,心胸狹窄,那麼這人自控力必然不強。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如何擁有提高自身自控力呢?

我們能發現現在的人對自身的控制力越來越不如以前了,這與現代社會的功利性和整個社會越來越浮躁是有直接關係的。

功利性使人的心胸變得狹窄。

浮躁使人無法真正的認清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的自控力較差的原因之一。

一個字「慢」,只有讓自身慢下來,自控力就會慢慢懂得提升。如看書,獨處,旅遊等都可以。

人的年齡越到大提升自控力就越重要。

作者 | 小天說情理

感謝閱讀!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學會自控,要先明白什麼是自控力
    你是否會經常責備自己懶惰或意志力薄弱呢?事實卻並非這麼簡單。首先,這其實是人的一種本能。比如,當你看到油炸食品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會進入大腦中控制注意力和行動的區域,告訴你的大腦,現在一定要吃到,不然生不如死。
  • 自控力是什麼?源自何處?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比如,一個節食一周的人,突然暴飲暴食了一頓。這種念頭,把那些明明會傷害我們的事情,變成了對自己的「獎勵」。所以,成功自控會引發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道德許可效應。要避免這種道德許可效應,最好的辦法是把道德困境和普通困境區分出來。很多人的錯誤在於,把所有的自控力問題,都當成了道德判斷題。
  • 《自控力》史丹福大學的課程,從科學的角度了解自控
    改變自控力的第一步,不僅是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更重要是了解自己為何會失控。僅僅是承認自己的不足,然後將其丟到一邊,不再理會,無異於是自我安慰,讓自己繼續裝睡。所謂的自控,是自我的進行對抗。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和隱形的內在自我的一場拔河拉鋸戰。正確地認識自我,有助於知己知彼,更好的解決自控的問題。
  • 人到中年,要學會跟自己和解(句句入心)
    文/談情說李01戴爾·卡耐基在他的《卡耐基寫給女人一生的忠告》一書中寫道:「這世上唯一可以讓你依靠的,終是鏡子裡的那個你,那個經歷挫折,依舊堅強的你。」的確,不只是女人,我們每個人在人世間行走,能夠依靠別人而幸福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要依靠自己。
  • 讓巨人不再沉睡,讓侏儒學會等待——孩子自控力可以這樣提高
    並不能,物極必反,我們的自控系統要找到「巨人」和「侏儒」和諧相處的平衡,並且讓「巨人」發揮作用,讓「侏儒」學會等等。大人都知道減肥其實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不然朋友圈怎麼會有那麼多總在立flag宣言的人。引申到孩子身上,自控能力的培養也不是簡單的事情,而是一件應該從長計議並長期堅持才會發揮效用的事情。
  • 人到中年,要學會控制自己
    一個人到了中年,就會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做事也更加踏實。而在中年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忌。不亂說話其實一個中年人,最忌諱的就是亂說話,因為無端的亂說話,會給自己招來很多的禍事,只有學會不亂說話,才是一個中年人應該做的事。
  • 自控是一時興起,失控是人生常態——讀《自控力》
    有時候我會特別佩服一些閱歷深廣的人,他們說的話,裡面全是生命的印記,我達不到,就先多看看書。關於意志力或者說是自控力,聯繫生活,我想到了今天的標題:自控是一時興起,失控是人生常態。這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我個人做的也不夠好,所以買來這本《自控力》,學習一下。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父母一定要清楚的幾點......
    「小孩寫字速度慢,一個小時的作業要寫三四個小時。」「我們家孩子玩手機遊戲,一玩起來,眼睛眨都不眨。跟TA說好了玩十分鐘,十分鐘到了拖拖拉拉不願把手機還給我。」「別說遊戲了,我兒子做作業磨磨蹭蹭,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廁所,或是在玩橡皮。」「我們家小子調皮好動,有時候一言不合,就跟別人幹架。」......
  • 管好自己就能飛,三招教你正確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下面跟大家分享三點經驗:把孩子交給生活,先滿足再延遲滿足小龍3歲前,家人總是說我寵溺孩子,因為大多數情況我都會滿足他的內心需求,尤其是一歲以前,他要什麼,我都儘量滿足他。一歲以前的孩子怎麼愛都不過分,因為孩子天生就需要學會等待,比如,孩子要吃飯,但飯還沒涼,即使他哇哇大哭,我們也需要等飯涼了才能給他吃;他要出門去玩,如果在冬天,他一定要等穿好衣服才能出去玩……。所以,對於一歲前的孩子來說,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對他的一種考驗,在那個年齡,儘量滿足他的內心需求,幫助他適應生存環境才是根本,而不是及早去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 告別「三分鐘熱度」,這4點比自控力重要100倍!
    」、「優秀的背後都是嚴苛的自律」、「你自控的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每年都有不少類似這樣標題的文章出現,文章的套路也很一致:舉幾個名人極端自控的例子(比如,村上春樹30年如一日地每天4點起床,寫作5小時),然後號召我們提高自控力。
  • 沒有自控力的人,究竟有多可怕
    而根據報導,在此次事件總,共造成33人死亡,36人受傷的局面。據說,縱火是一名40多歲的中年男人,至於縱火的原因,有一個說法是:他認為京阿尼公司抄襲了自己的作品,所以一氣之下,才會做出如此喪盡天良之事。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這6點家長一定要注意
    父母給孩子制定的規則一定要具體,直接跟他說明要這麼做。如果只說大道理,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有了規則的限制,加上父母的約束,孩子就不會因為任性而處處闖禍。要注意的是,父母給孩子制定的規則不宜太多,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給孩子一定的探索與進步空間。制定規則後要嚴格執行,獎懲分明,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 孩子缺乏自控力怎麼辦?嘗試使用「想像遊戲」,讓娃學會自我管理
    文/婷媽自控力,是一個很多人都討論過的話題。很多專家學者都有過相關的研究。最著名的當屬「棉花糖」試驗,研究者把一群幼兒園的孩子專門放在一個房間,用物品誘惑他們,看他們能經受多長時間的等待。但是,有關自控力的研究顯示,自控力培養可能比這些做法方法更有效,更能幫助孩子成功,也是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家長有什麼好辦法呢?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系博士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裡有提到一個方法:想像遊戲。
  • 人到中年,如果你足夠聰明,能夠看透這3件事,說明你此生無憾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到中年,猶如進入了黃昏時分,人生之路已經走完了一半多,此時的精氣神肯定是不如年輕的時候。很多中年人雖然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但是卻依然糾結於各種事情,不能看透。人到中年,如果你足夠聰明,能夠看透這3件事,說明你此生無憾。一、要經常鍛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 人到中年,如果你能看透這3件事,說明你比大部分人都活得更明白
    人到中年,不如年輕時那般的精力旺盛了,人生之路已經走完一半,剩下的路可不好走了。畢竟此時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是家中的頂梁柱,千萬不可有什麼閃失。然而有的人卻聰明一時,糊塗一世,即使到了中年時期,也常常做出一些糊塗的事情。
  • 想要讓孩子提高自控力?這個腦科學發現一定要知道
    文:易文亮亮媽留言說,最近感到很心焦——7歲的兒子亮亮總是屢教不改、偷偷看電視。亮亮媽原本允許兒子每天看20分鐘電視。但孩子常常到點了也不停,還不聽勸。亮亮媽吼了又吼,甚至有幾次動了手,但是效果並不好。
  • 自控力:這些經過科學研究證明的自控力提升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這些經由神經科學衍生出來的提升自控力的一些方法,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對很多人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如果想要真正做到自控,那麼,首先我們要去了解什麼是失控,以及為什麼會失控。意識到自己容易失控,這並不是一件壞的事情,因為你能根據這個線索去尋找提升自控力的方法。
  •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6個快速提高自控力的小方法
    這些很小的事情很多人不在意,因為不在意會不斷地陷入惡性循環。因為不自控,刷手機到凌晨兩三點,所以造成第二天早上起床起不來,暈暈乎乎地來不及吃早餐。而事實證明,不吃早餐而導致低血糖的人和睡眠不足的人自控力會更差。所以,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讓自己的每一天過得有規律,就從不餓肚子,保證充足的睡眠開始吧。
  • 自知之明是自控基礎,認識自己的意志力存在問題,則是自控的關鍵
    多年來,通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制選擇的,她意識到,人們關於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多數人都覺得自己自控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很多人覺得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了,因此內心充滿愧疚。另一些人則覺得,自己被想法、情緒和欲望支配著,一時衝動而非審慎抉擇主宰了自己的生活。
  • 自控力+快樂=幸福人生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每天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心情保持平靜愉悅。對於孩子們保持理性地期待,客觀的欣賞,並充滿耐心地幫助他們成長。生活的壓力都源自過高的期待,倘若抹去不切實際的期待,珍惜當下。給愉悅的心設一個結界,免去世間的種種紛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