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年輕的時候,朝氣蓬勃,都會有氣盛的時候,
大多數人一生中只有十幾二十多歲的時候,做事能想說就說想幹就幹。
在青春時期適當的衝動一下對往後的人生是有好處的,
我認為人不輕狂枉少年是對的,一輩子都唯唯諾諾也是一種不完整的人生。
從年輕到中年的轉變,也是性格脾氣的轉變,年輕喜歡青春煥發,中年喜歡穩重。
轉變的原因多是由於工作和家庭。
如果我們到了中年正是壓力最大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還像剛出社會一樣被別人嘲諷幾句就開罵,被領導批評幾句就辭職,那這樣的衝動就會被別人笑掉大牙了。(當面對真正不公平的時候我們還是該不忍的就不忍,該怎樣就怎樣。)
人到中年還非常意氣用事,做事衝動,那不管是對事業家庭,親朋好友都會非常的不好。所以學會如何自控顯得尤為重要。
自律不等於自控
很多人認為自制力不就是自律嗎,不完全對,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自律只是自制力中的一種。自律是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不喝酒、不抽菸、主動學習。
自控力是指對一個人自身的衝動,感情,欲望進行的自我控制。
簡單來說自控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轉而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特別是對瞬間的情緒控制。
瞬間的情緒控制就是能控制突然的情緒波動能很好的控制。
自控力包含自律且更高級一些。
過度喜悅興奮,
如何知道我們的自控程度如何呢,有以下三點可以判斷。
人在處於過度興奮喜悅狀態時,有三種程度,先短暫的詫異,再一段時間的驚喜,最後歸於平淡。
每個人自控力的差異就體現在驚喜的這一段時間。
項羽當初打了大勝仗分封諸侯,事後自己領軍回楚地,以彭晨為都,亞父勸他以鹹陽為都,項羽回答:「勝仗不歸,猶如錦衣夜行」,現在我們知道亞父是對的,項羽當時就是被巨大的喜悅衝昏了頭腦,對自己的控制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亞父與項羽對比,同樣都是面對巨大的勝利,自控力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同。
例如我們去哪裡旅遊了,在工作上取得很大的成績,我們會很自然的想去炫耀,跟身邊的朋友炫耀,去朋友圈炫耀。有一部分時候我們發朋友圈和向別人炫耀,平靜下來後會感到後悔,感覺自己的行為可笑,再去撤回朋友圈其實就晚了。
我們能在巨大的興奮下能保持冷靜,控制情緒,那我們的自制力可以說還不錯。
嘲諷和受辱
在生活中我們隨時都可能面臨各種輕視和嘲諷,以至於遭受羞辱。
例如討厭的人譏諷了自己一下,在我們的第一反應會馬上回擊以嘴炮,這種程度自控力可以說是比較差的,好一點的會藏在心裡自己慢慢化解釋然。
而控制力強的人能面對嘲諷羞辱面上還是表以微笑,落落大方,完全不在意,好像是對方受辱一樣,但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難的,能做到這一點的人,自控力可以說非常強了。
從前有個人總是喜歡辱罵佛祖,有一次在他辱罵完後,佛祖顯靈了,佛祖問了他一個問題:「你送給禮物如果別人不接受,那麼禮物會回到哪呢」那人答曰:「當然是回到自己手裡」佛祖曰:「當你辱罵別人也是一樣的」。
生活中不說髒口辱罵別人也是自控力好的一種表現。
眼界
眼界看似與自控力沒有關係,其實不然,一個人的眼界大了,心胸就闊了,心胸闊了,面對事情就能從容不迫,處變不驚。也能更好的控制情緒了,自控力也會很強,
當一個人眼界很窄,心胸狹窄,那麼這人自控力必然不強。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如何擁有提高自身自控力呢?
我們能發現現在的人對自身的控制力越來越不如以前了,這與現代社會的功利性和整個社會越來越浮躁是有直接關係的。
功利性使人的心胸變得狹窄。
浮躁使人無法真正的認清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的自控力較差的原因之一。
一個字「慢」,只有讓自身慢下來,自控力就會慢慢懂得提升。如看書,獨處,旅遊等都可以。
人的年齡越到大提升自控力就越重要。
作者 | 小天說情理
感謝閱讀!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