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個小時就是雙十二啦!看著各大電商大肆推出的各種勁爆優惠活動,除了衣服鞋子包包外,還有各種好吃的小零食也在列,你現在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了?看著這些琳琅滿目的小零食,屏幕前的你為了減肥大計可得牢牢捂好錢包喲!
「健康」食品真的健康?
大家一定不陌生無糖餅乾、全麥麵包,或看到食品包裝袋上標註的「全穀物」「零熱量」「無脂肪」「純天然」「100%果汁」等字眼。愛吃又注重健康的你,肯定會把它們加入購物車。
但買回家後你才發現,無糖食品甜味依舊,粗纖維餅乾口感還挺細滑。這些食品打著減脂的旗號,讓你放鬆警惕,解放味蕾,準備大開吃戒。
實際上,其中的熱量、糖分、脂肪等一樣也不缺,你以為自己吃的很健康,然而卻未必很健康~~幾類偽「健康食品」,看看哪些是你吃過的。
壹
非油炸零食
外表:烘烤代替油炸,脂肪含量更低,看起來似乎健康營養。
真相:不要以為「非油炸」了,就可以無所顧忌,吃到停不下來,該有的熱量還是跑不了。
非油炸只是一個賣點,不採用油炸的方式,或許能減少脂肪含量,但並非就能華麗轉身成為健康食物。
比如澱粉類食物,不管採用何種加工方式,只要高溫(高於120℃)烹飪,都容易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即便採用了非油炸的加工方式,這類零食的口感大部分都是靠食鹽、穀氨酸鈉、甜味劑等調配出來的。
貳
高纖維粗糧餅乾
外表健康:方便快捷的小粗糧,讓你攝入更多膳食纖維
真相:脂肪含量高,熱量不亞於紅燒肉
粗糧餅乾未必有你想的健康,它的熱量其實很高,往往「富可流油」。越是口感好的高纖餅乾越值得懷疑。因為膳食纖維含量和口感粗糙本應該是成正比的。
我們平時吃慣精米白面,當吃到含量在3%的高纖食品時就已經感覺很扎嗓子了,而這些高纖餅乾上標示的纖維含量有的竟然能達到10%以上還口感舒適,那肯定都是油脂的功勞。你懷揣著補充膳食纖維的心願,吃下去的是大量脂肪,甚至是反式脂肪。
叄
糙米卷&穀物棒
外表健康:全穀物成分的高能零食
真相:7根糙米卷=2~3碗米飯
聽到糙米、全穀物、膳食纖維這樣的字眼,你難免會被蠱惑。可你知道嗎,要讓全穀物食品擁有美妙的口感,一定少不了植物油、棕櫚油、糖、麥芽糊精、鹽等關鍵成分的參與。
只要你仔細閱讀配料表,一定能找到它們的身影。這類「能量棒」的脂肪含量通常都不低,基本上在25%~45%之間。你吃下去7根糙米卷或者穀物棒就相當於吃了2~3碗米飯。
肆
粗糧飲料
外表健康:全穀物成分的高能零食
真相:7根糙米卷=2~3碗米飯
這類以穀物(比如玉米、紅豆、紫米等)為主要原料調配而成的飲料,看起來似乎很健康,讓你不用再忍受粗糧的粗糙口感以及等待長時間熬煮的過程,輕輕鬆鬆就能獲取粗糧的健康能量,比如膳食纖維。
但事實上,大部分穀物飲料的膳食纖維含量每100克不到1克,遠遠低於穀物本身。另外,為了改善口感和增長保質期,糖分和防腐劑是不可或缺的。
喝下去一瓶300ml的穀物飲料,獲得的膳食纖維不到2克,可糖卻高達30克,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人每天可以攝入糖分的上限。
伍
乳酸飲料
外表健康:酸酸甜甜促消化!
真相:其實是「糖水」
眾所周知,果汁、碳酸飲料含有大量的糖分,因此很多人就會選擇喝看起來糖分較低的乳酸菌飲料,不僅「促進消化」,還能夠「調節腸道吸收」。殊不知,通常乳酸菌飲料的含糖量也在15%以上,一瓶已經遠超每日糖分建議攝取量。
這樣一小瓶飲料下肚,大概能喝進 30~50 g 糖,一天的糖分都快超標了。每天喝一瓶,能不能助消化不好說,變胖是一定的。
學會看配料表很關鍵!
明「甜」易躲,暗「糖」難防。
分辨食物潛藏的過量糖分,營養標籤是關鍵。
首先:配料表上前幾位是蔗糖、白砂糖、果糖、玉米糖等高GI值糖的食物就可以從你的食譜中過濾掉了。
其次:查看有沒有甜味劑。常用的甜味劑有糖精、阿斯巴甜、蔗糖素、醋磺內酯鉀。
最後:標著無糖或者低糖的食物也不一定低熱量。為了調和口味,商家會在其中添加甜味劑,但甜味劑的甜度太高,還需要大量的澱粉和糊精來稀釋,這就造成糖少了,熱量還是很高的情況。
所以在挑選食物的時候,不要因為「無糖、低糖」等字樣,就忽略了營養標籤上脂肪和熱量的含量。在這裡俏俏還要特別提醒一下,低糖是指碳水含量小於5%的範疇,無糖是指碳水含量小於0.5%的範疇,這是有國標規定的。
放心吃的甜食並不存在,依靠味覺來判斷食物是否熱量超標也是十分不科學的,均衡營養加上適量運動,才能保證熱量收不會大於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