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居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的首位,但其絕對發病率很難確定。一般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病率為5%~50%,可高達70%。發病率的統計與不同的檢查方法有關,也因子宮肌瘤大小差異甚大。
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居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的首位,但其絕對發病率很難確定。一般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病率為5%~50%,可高達70%。發病率的統計與不同的檢查方法有關,也因子宮肌瘤大小差異甚大,從顯微鏡下肌瘤直到如孕足月或更大,婦科檢查及一般的影像學檢查對直徑≤1cm的子宮肌瘤難以檢出,所以均影響發病率的統計。
根據不同來源的資料統計如下。
1.婦女總人數中4%~11%的婦女患有子宮肌瘤(張惜陰,1992年)。
2.根據著名的婦科病理送檢標本統計20%~25%的患者被診斷為子宮肌瘤(ACOG,1994年)。
3.根據女性絕育術回顧性合作研究報導,由於非惡性腫瘤指徵施行子宮切除術病例中30%術前診斷為子宮肌瘤,最後42%經病理診斷為子宮肌瘤。
4.成年女性屍體解剖證實,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高達50%。
5.國內婦科住院病例統計,子宮肌瘤的患病率為3.3%~13.5%不等,此與不同醫院(婦科專科醫院與普通綜合醫院)收治患者不同有關。1994年美國報導子宮肌瘤住院治療的臨床統計,其發病率佔育齡婦女的20%~25%。
6.有症狀子宮肌瘤為10%~40%(ACOG,1994年)。
7.美國通過盆腔檢查、B超和子宮切除或肌瘤剔除術而診斷子宮肌瘤者的概率,大約為每年2/1 000婦女(MarshaU LM和Brett KM,1997年)。
8.20世紀70年代,我國各地開展婦科病普查,25~30歲婦女子宮肌瘤的普查發病率為0.16%~2.72%,普查中B超發現子宮肌瘤為5.1%。
9.Navak等屍體解剖資料,30歲或30歲以上女性,約20%有大小不等的子宮肌瘤,每5個成年婦女中即有1個人患子宮肌瘤。
其他如婦科病普查,單靠婦科雙合診檢查,雙合診檢查結合B超檢查,單純B超檢查,腹腔鏡檢查和(或)宮腔鏡檢查,盆腔CT、MRl,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和(或)雙重造影等不同的檢查方法均會有不同的子宮肌瘤發現率,對統計子宮肌瘤的發病率也有所裨益。上述資料雖有明確的流行病學資料來源,但均缺乏統一的標準和組織,有待今後有關人員共同探求更為科學和客觀的發病率。
總之,子宮肌瘤的確切發病率難以定論,但它是婦科良性腫瘤中最多見者,人們對此均無異議。
子宮肌瘤多見於中年婦女,我國子宮肌瘤患病高峰年齡為41~50歲,佔54.9%。現今隨B超診斷的普及,31~40歲組子宮肌瘤患病率也甚高。
我國子宮肌瘤的患者年齡與義大利報導的統計數字接近。文獻報導,國外子宮肌瘤最小患者年齡為10歲,而國內為15歲,這與地區、氣候、發育早晚、卵巢內分泌功能有關。目前因營養、健康狀況、生活條件普遍好轉,少女發育提早、初潮年齡提前,故對少女也應重視子宮肌瘤的發生。
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在30歲以後迅速上升。圍絕經期和絕經期子宮肌瘤的患病率並不低於絕經前婦女。國外曾有報導,間隔2mm的連續大切片,研究子宮肌瘤數量,其結果發現較常規切片所見高3倍,絕經後婦女子宮肌瘤體積較小,數目較少而已。所以對圍絕經期和絕經期婦女的子宮肌瘤仍應重視,在臨床和病理上還應注意有無惡變問題。
小編推薦:各種致癌物質一旦進入人體,並不是直接地或立即使機體形成癌症。大多數情況下機體有能力將致癌物質排除至休外或將其吞噬、轉化成非致癌物質……[詳情請看>>>>致癌物質進入體內就會致癌嗎]
想了解更多腫瘤的相關知識,請點擊>>>> 癌症頻道
(實習編輯:陳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