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大講堂》第十講:描述性研究(二)個案調查與病例報告

2021-03-05 SIFIC感染官微

2018年11月7日,經過精心地策劃、漫長的準備,《流行病學大講堂》宣布正式開課,同時,為了給SIFIC的粉絲們提供最優質的內容、最專業的知識,經過一個多月的慢慢沉澱,專欄第一期終於在2018年12月12日與大家正式見面,今天是該專欄得到第十期,讓我們繼續來學習一下吧!

《流行病學大講堂》第十講

描述性研究(二)個案調查與病例報告


一、個案調查

個案調查(case investigation)又稱個例調查,是指對個別發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圍環境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病例一般為傳染病病人,但也可以是非傳染病病人或病因未明的病例等,例如無菌手術切口感染就需要進行個案調查。

個案調查是流行病學調查獲取資料最常用的方法。對於傳染病,個案調查不僅是收集資料,而且也是採取有效防制措施的依據。對於非傳染性疾病或原因未明疾病,個案調查也是防止或減少類似病例發生的有效手段。個案調查往往還是暴發調查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衛生防疫部門的例行工作。

(一)目的及用途

1、查明病例發生的原因及疫源地的現況,以便採取措施,預防續發病例的發生及控制疫情蔓延。

2、通過經常性的疾病個案調查,可了解該病的時間、地區和人群分布特徵,流行趨勢的變化,疾病與環境的關係等,為疾病監測提供資料。


(二)個案調查的方法與步驟

個案調查方法包括詢問、現場觀察和收集其他有關的資料,必要時採集標本進行檢驗。

1、核實診斷

調查者到達現場後,首先應檢查病人,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並結合流行病學資料進行全面分析,然後做出明確診斷。

2、現場調查

 

3、個案調查資料分析與結論

對個案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找出病例發病原因及可能傳播的條件,制定防制措施,最後寫出調查報告與小結。

(三)個案調查的局限性

個案調查的主要缺點是沒有比較。個案調查一般無對照,也無人群有關變量的資料,而且病例常有遺漏,故不宜分析因素與疾病的關係。例如,不能單從傷寒病例調查分析汙染食物與發病的關係。


二、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case report)又稱個案報告,是臨床上對某種罕見病的單個病例或少數病例進行研究的主要形式,也是唯一的方法。病例報告通常是對單個病例或5個以下病例的病情、診斷及治療中發生的特殊情況或經驗教訓等的詳盡臨床報告。

由於病例報告介紹的是新出現的或不常見的疾病或疾病不常見的臨床表現,常為醫學界所重視,從而可能形成某種新的假設。它是臨床醫學和流行病學的一個重要的連接點。


(一)目的及用途

1、發現新的疾病或提供病因線索

病例報告往往是識別一種新的疾病或暴露的不良反應的第一線索,也是監測罕見事件的唯一手段。

例如孕婦服用反應停引起新生兒先天畸形,口服避孕藥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的危險,而愛滋病的發現過程,更能說明病例報告在識別新的疾病和形成可能的危險因素假設上的作用。 

2、探討疾病和治療的機制

對罕見病例的病情、診斷、治療、實驗室研究以及個別現象的詳盡報告,可用來探討疾病的致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的機制。

3、介紹常見疾病的罕見表現

例如早期播散性萊姆病通常會出現許多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包括腦脊膜炎、神經根病變和顱神經病變等。2007年,Chabria等報告了一例以精神狀態改變為唯一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的早期播散性萊姆病病例。


(二)病例報告的步驟

1、首先要說明此病例值得報告的原因,提供所報告病例是罕見病例的證據或指出病例的特別之處;

2、其次要對病例的病情、診斷治療過程、特殊情況等進行詳盡描述,並提出各種特殊之處的可能解釋;

3、最後要進行小結並指出此病例報告給作者和讀者以怎樣的啟示。

(三)病例報告的局限性

病例報告的研究對象具有高度選擇性,人群代表性不好,極易發生偏倚。病例報告是基於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的經歷,不能用來估計疾病或臨床事件發生的頻率,所發現的任何危險因素都具有偶然性,因此不能用來論證科研假設,除極少數例外情況,也不應該把病例報告作為改變臨床診斷、治療等實踐的依據。


【參考教材】
1、沈洪兵,齊秀英. 流行病學(第8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7-39. (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2、江華. 愛滋病之發現歷程[J]. 生命世界, 2005(12):61-65.

本堂課試題:
1、【多選】對無菌手術切口感染進行個案調查後發現,造成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 )
       A.術前未有效控制血糖
       B.術前皮膚準備不當
       C.術中出現低體溫
       D.術後換藥未嚴格執行手衛生
       E.術後換藥未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
2、【多選】個案調查的步驟與內容包括( )
       A.核實診斷
       B.追查傳染源及可能的傳播途徑
       C.確定受感染的範圍
       D.登記全部接觸者
       E.必要時進行標本的採集與送檢
3、個案調查表通常包括下列哪三部分內容( )
       A.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者狀況
       B.個人衛生、飲食衛生、環境衛生
       C.患者一般資料、臨床表現、環境狀況
       D.患者一般資料、臨床資料、流行病學資料

在下面評論區留下您的答案吧!

往期回顧:

第九期答案:1、D          2、E          3、D


相關焦點

  • 《流行病學大講堂》第十二講:描述性研究(四)生態學研究
    2018年11月7日,經過精心地策劃、漫長的準備,《流行病學大講堂》宣布正式開課,同時,為了給SIFIC的粉絲們提供最優質的內容、最專業的知識,經過一個多月的慢慢沉澱,專欄第一期終於在2018年12月12日與大家正式見面,今天是該專欄得到第十二期
  • 第二節 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 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目前分為四大類,即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實驗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和理論性研究(theoretical study)   一、描述性研究
  • 「熱點名詞」流行病學調查
    流行病學調查對病例早發現、早報告非常關鍵,開展要早、進行要快、內容要全面、信息質量要高,否則,很可能會導致一些感染的人沒有被及時發現,造成進一步傳播。流行病學調查不僅用於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對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等公共衛生事件也是同樣重要的研究方法。
  • 2020年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預防醫學:流行病學6
    下列屬於描述流行病學的是:A.隊列研究 B.病例對照研究C.現況研究 D.病例報告E.生態學研究2(多選).現況研究的重要性:A.描述疾病或健康狀況的三間分布情況B.逐步建立病因假設C.為評價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價值的信息D.為疾病監測或其他類型的流行病學研究提供基礎E.確定疾病病因4(多選).
  •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一、相關性研究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描述疾病和健康狀況在時間、地點和人群方面的分布信息,向公共衛生管理人員和流行病學家提供最基本的數據資料。
  • 【主編講堂】關於科學研究的描述性研究
  • 周一《教研方法》泰山學院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個案研究法
    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充斥著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看實驗、練實驗」機械學習現象,實驗的教育功能未能得到應有的發揮。本研究課題對於改變這種狀況會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在實踐中嘗試高中物理自主探究性實驗教學新模式,構建該教學模式的基本理論,真正實現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
  • 疫情發生以來 重慶疾控系統開展流行病學個案調查10388起
    截至5月10日24時,重慶疾控系統深入細緻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共調查處置疫情7991次,聚集性疫情調查208起,開展流行病學個案調查10388起,準確判斷密切接觸者2.5萬餘例,發請其他省市協查964起,涉及3480人次。
  • 健偉教育: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學基本知識
    流行病學基本概念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並研究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流行病學的基本內涵1.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 真題演練1.(2019年真題)以下對流行病學的任務描述錯誤的是()。
  • 個案研究法研究述評
    羅伯特·K·殷依據研究的目的將其劃分為描述型個案研究、解釋型個案研究和探索型個案研究;殷提出還可根據研究目的和個案數量交叉將個案研究劃分為6種類型:無論單一個案研究還是多重個案研究都可以分為描述型、解釋型或探索型三種。斯特克依據個案研究的特性將其劃分為:本質性個案研究、工具性個案研究、集合性個案研究。
  • 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的抽樣邏輯
    這麼說的理由有二:第一,國內有關個案研究方法的研究論著數目極少;第二,那些運用個案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的論著,對個案研究法的反思也很不充分。對個案研究方法的反思的缺乏,導致一些學者混淆了個案研究方法與問卷調查法的不同邏輯,常常不適當地生搬硬套問卷調查法的邏輯和評價標準來評價個案研究。其中,最常混淆的地方之一便是抽樣邏輯。
  • 對新型冠狀病毒99例病例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研究
    我們旨在進一步闡明2019-nCoV肺炎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Methods 方法在這項回顧性的單一中心研究中,我們納入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20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診治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所有確診病例。通過實時RT-PCR確診病例並從流行病學、人口統計學、臨床、放射學特徵和實驗室數據方面進行對其進行分析。
  • 上海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正全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上海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正全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信息,今天(20日)下午,浦東新區衛健委報告兩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病例1,男,39歲;病例2,女,34歲,兩者系夫妻關係。因先後出現發熱,到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即被隔離排查。
  • 一種新的個案研究方法:比較個案研究
    梅裡厄姆認為質性個案研究是「針對有邊界的現象, 如一個項目、組織、個體、過程或一個社會單位, 進行的深入的、整體性的描述與分析」。她聲稱「如果研究者在一項研究中所感興趣的研究現象沒有內在邊界, 就不能稱之為個案」。對她而言, 個案兼具特殊性與描述性, 個案關注特殊的語境、事件或者現象, 從而形成「深描」 (thick description) 。
  • 個案研究與定量研究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但在實踐過程中,個案研究始終面臨著如何處理特殊性與普遍性、微觀與宏觀之間的關係問題。有學者指出,隨著現代社會日趨複雜,對獨特個案的描述與分析越來越無法體現對整個社會的認識。   個案研究是社會學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應該如何評價個案研究在社會學研究中的價值?優秀的個案研究具備哪些要素?如何進行富於創造性的個案研究?
  • 疾控中心調查成都病例顯示:甲流通過飛沫傳播
    疾控中心調查成都病例顯示:甲流通過飛沫傳播   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談話、打噴嚏和附著在被汙染物表面的飛沫,而空氣不是主要傳播途徑。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教授8日宣布,這是中國疾控中心與四川省疾控中心對四川省某旅行團甲型H1N1流感暴發調查得出的結果。昨(10)日,四川省疾控中心對外公布了四川省某旅行團甲型H1N1流感暴發疫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得出切斷「甲流」傳播途徑無需對空氣進行消毒的結論。據悉,該研究相關論文日前被優先發表在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發傳染性疾病》雜誌上。
  • 臨床研究講座:流行病學數據分析基礎(2/6):數據分析
    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流行病學專題研究數據的分析一、描述研究對象隨研究進程的數量變動二、對變量進行分類和整理
  • 衛生部印發急性弛緩性麻痺(AFP)病例監測方案
    為及時發現輸入性脊灰野病毒,採取措施防止病毒傳播,保持無脊灰狀態;及時發現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環,採取措施控制病毒進一步傳播;評價免疫工作質量,發現薄弱環節;監測脊灰病毒變異情況,為調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據,衛生部近日印發《全國急性弛緩性麻痺(AFP)病例監測方案》。
  • 第二十七章 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設計--第一節 確定研究目的
    第二十七章 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設計   提要流行病學調查設計的目的,研究方法,調查內容:對象選擇、樣本大小、資料收集(調查表擬訂等)、資料處理及分析、結果解釋。   案例1985年11月某縣衛生防疫站接到一起報告,S村發生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爆發。
  • 蕪湖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2020年全市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
    根據區域動物疫病流行特點,提高數據採集、分析和報告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指導性。(二)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相結合。各縣(市)區在開展監測工作的同時,要對監測發現的疫病變化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評估疫病的發生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