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聚圖網
描述性研究又稱為敘述性研究,指為研究結果為正確描述某些總體或某種現象的特徵或全貌的研究。其任務是收集資料、發現情況、提供信息,從雜亂的現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規律和特徵。描述性研究就是要說明一個事物是「什麼樣的」,其對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現象進行描述,而不是對那些片面的、特殊的、不能反映總體面貌的現象,真正做到真實、客觀、準確的描述一個總體的特徵。
描述性研究常用於流行病學研究,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也都使用這類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重點不在於為什麼會存在這樣分布狀況,而是描述(敘述)分布情況的準確性和概括性。描述性研究常見類型主要有:現狀研究(橫斷面研究)、生態學研究、案例報告、病例系列分析、個案研究、歷史資料分析、比例死亡比研究等。
描述性研究與探索性研究的差別在於它的系統性、結構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樣本規模大。一般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方向,有較詳細提綱的研究,收集資料主要採用封閉式問題為主的問卷調查,並採用統計方法處理資料數據,得出以數字為主的各種結果,並把它們推論到總體,既用研究的樣本資料說明總體的情況。屬於這種研究類型的方式有多種,例如,普查、抽樣調查、個案研究、比較研究、相關研究、發展研究。
(主編李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