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科學研究的方法(二)

2021-03-05 知識分子

圖片來自Pixabay

編者按:

      做科學研究,首先要學習做研究工作的方法。所謂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就是講改進和完善自己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作者蔣百川博士後期間,因教授Flom 「世界上有多少事沒人做過,你做得過來嗎?這不能成為你要做這個研究的理由」的反問,開始認識到學習 「研究方法」 的重要性。之後蔣百川進行了相關課程的學習,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逐步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2013年他退休後開始陸續撰文分享積累的經驗、心得體會,並匯聚成一本《科學研究的方法》。《知識分子》獲作者授權,將陸續為大家分享書中內容,此為該系列的第二篇。

撰文 | 蔣百川(美國諾瓦東南大學教授)

責編 | 鄧志英

● ● ●

3.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1、2節請見本系列第一篇)


在上節中(閱讀文獻與綜述的寫作),我講到對於剛進入研究領域的科學工作者,首先是需要進行閱讀文獻與寫作綜述。這就像我們去海邊遊泳時,先沿著海灘走走,看看水面的情況,有時候還用手捧起一點海水抹抹身體,活動一下,這都是 「下水」 之前的準備工作。

在文獻看得差不多了,綜述的寫作也開始後,就應該想一下,怎樣著手我自己的研究工作。這時候首先要問自己,我的總的研究方向是什麼,也就是打算幹三、五年,甚至一輩子想要研究的東西。譬如拿我來說,從做博士論文開始就把方向定在研究近視眼,因為一是感到有社會需要,二是自己有興趣。直到七十歲退休,主要的研究工作都是圍繞在這個領域。確定了總的研究方向以後,便要考慮現在從哪一點著手。這就是要提出你當前要著手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我主張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研究方向要定得長遠,研究問題要定得具體。

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究竟是指什麼?

a.  首先必須是你有興趣去研究的一個問題;

b.  是具有挑戰性的吸引人的問題;

c.  是與已有知識密切有關的問題,通過研究這個問題,其答案可以加深或擴大我們原有的認識;

d.  是一個簡單而直接的問題,應該避免抽象而不具體的問題以及有太多變量的問題;

e.  研究問題必須有可行性,也就是通過實驗、觀察、調查等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

對於剛剛起步的研究工作者,開始時要把研究問題定得簡單一點。但是簡單並不等於沒有深度和難度,不等於不能有重大發現。切記:「Garbage in, garbage out」,好的研究結果來自於提出好的研究問題。科學工作和成果是要逐步積累的,這就像打仗一樣(雖然我沒有打過仗,但很喜歡看描寫戰爭的歷史小說),總的目標是消滅一個集團軍或攻下一座城市,但真正打起來,還是要以每次消滅一個連、一個營,攻佔一個據點為一次行動的目標。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就應該像一個將軍,他會在一個領域發表一系列的文章。起初時候旁人不知他的最終目的,但在一個階段之後,你會發現原來他是有步驟有計劃地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在確立自己的研究問題時,關鍵是學會將一般問題轉化成一個可以研究的問題。記住,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轉化為研究問題。例如,我們經常有很多 『想法』,這可能是潛在的研究問題,但是將它們轉化成真正有意義的研究問題不總是很容易的。

我認識一位資深教授,毎天上班,他都會給他的學生帶去很多奇思妙想,然後讓他們作為課題去研究研究。我以為其實他還不懂將他的這種想法轉換成研究問題的重要性,這樣的風格也害苦了他的研究生,他們有時候不知道如何著手,有時候是浪費時間和財力,只做出一些垃圾的東西。

此外,形成一個研究問題,需要你在相應領域有豐富的知識,熟悉有關的研究方法,還需要你長期的用心思考,特別是在閱讀與掌握已有文獻之後,要能找到在現在的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再深入下去的突破口,對於初學者來講,這方面是會有困難的。所以在開始時應多求得導師的指導和幫助,多與同學討論,並且每次做研究時要有目的地學習如何才能形成一個好的研究問題。

在形成研究問題時,關鍵在於概念的應用及假設的提出。此時,必須將概念轉化為可以量度的變量。當一個概念(concept)可以用數值來量度時,這個數值就稱之為變量(variable)。

下面用具體的例子說明無法量化的和可以量化的概念,例如:這個菜很好吃、睡得不香、不喜歡這個電影、他是一個好人,這些都是屬於無法量化的概念;這個程序很有效、這個醫院對病人有高質量的服務、這項工作很浪費時間、在這個單位有歧視婦女的情況,則屬於可以量化的概念。

有時候,需要先從概念到指標(index)再到變量。例如:富有,學術成就是兩個概念。與它們相對應的指標有,(富有)收入、固定資產,(學術成就)學位、業績、職位等級、研究成果、學界地位等。與這些指標相對應的變量則是,(富有)年收入、房產、汽車、存款、投資、其他財產,(學術成就)學士/碩士/博士、所教課程、講師/副教授/教授、發表文章數量/雜誌影響因子/文獻引用次數、學會/專業雜誌中職務等等。

關於變量的種類大扺有:

a.  從因果關係的角度:分自變量、因變量、外部變量(或稱中介變量);

b.  從研究設計的角度,自變量有主動型和屬性型兩種;主動型是可以被操作、變化或控制。如在一種刺激/反應關係的測量中刺激值就是主動型自變量的例子(而反應值則是因變量)。屬性型是不能變化或控制,例如受試者(物)的特徵,如年令、性別、教育程度等。

c.  從測量角度來看待變量,也會有兩種途徑劃分變量種類:即測量單位是離散型的(命名的或序數的)或連續型的,以及測量單位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以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上述的步驟:某社會學工作者對酒精中毒這個危害社會與個人的問題很感興趣。他把這個問題細分為如下方面:酒精中毒的特徵、形成過程、對家庭的影響、社會對酒精中毒的態度、對酒精中毒者的處理模式及有效性等等。然後他選擇其中之一,以 「酒精中毒對家庭影響」 作為研究工作的首要方面。據此提出如下研究問題:

酒精中毒對婚姻關係的影響;

酒精中毒如何影響兒童的生活;

酒精中毒如何影響家庭的經濟。

進一步他需要檢查一下,為實現這些研究目的,

所需的工作量,

他的時間,

他的財力,

他或他的導師在這方面的技術專長。

最後再重複思考一下:

是否對此問題的研究真正有興趣,

是否同意這個研究目的,

他可利用的資源(如受試者、時間、財力),

自己的專長能否勝任這項研究。

在這幾點上都得到肯定之後,他便可以確立這項研究工作的研究問題。

在形成研究問題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提出研究假設(hypothesis)。「假設」是研究者對於實驗結果的一種嘗試性的猜測,它的正確與否還是末知的,大部分情形是在討論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一種特殊關係。通常,一個假設可用實驗或觀察加以支持或否定。一個假設證錯容易,但要證對不易。

一般來講,研究假設有如下的特徵:

a. 假設必須是簡單和單一的;

b. 假設必須是可以被驗證的;

c. 假設必須是與已知的知識有聯繫的;

d. 假設必須是可操作的。

研究假設的形式,從推演角度來看,分歸納式或演繹式,從表達角度來分,有敘述變量之關係式及敘述變量之差別(Null hypothesis,零假設)式。

下面再用一個實驗設計來說明怎樣形成的不同研究假設。

有一個研究的目的是:母子保健服務(MCH),營養品免費供應(NS)和嬰兒死亡率的關係。在研究中,研究者將所有被考察與跟蹤的嬰兒分為四種情況:

1)同時享有免費營養品及母子保健服務(MCH+NS),

2)僅享有母子保健服務(MCH),

3)僅享有免費營養品(NS),

4)均不享有母子保健服務及免費營養品(對照組)。

於是,可以有好幾種方式來形成研究的假設:

1)不同的處理方式不會影響死亡率 (零假設),

2)MCH+NS 組相對於其他三組有較低死亡率 (差別假設),

3)嬰兒死亡率在MCH 組在五年內將被控制在3%的水平 (患病率假設),

4)嬰兒死亡率在五年內在MCH 組比NS 組低3 倍 (關聯假設)。

本文大致上介紹了在科學研究開始階段,研究者必須思考並明確提出研究問題,並進一步對研究結果提出假設。只有好的可行的問題,才會有好的研究結果。研究者經過自己不斷地探索、艱苦地工作,通過驗證一個個假設,才可能上升到建立理論,甚至確立為定律。

現在有些人往往把理論與應用對立起來。我的兩位導師(美國),他們在退休前寫的最後一篇論文,都不約而同地總結了自己多年從事科學研究的體會,他們的結論是,好的理論工作必然來源於實際問題,實際問題的真正解決又靠理論上的突破,兩者相輔相存,交叉地發展和前進。這一點我將會在今後的文章裡再作詳述。

下一篇,將講述《科學研究的方法》中「實驗的設計」。

作者簡介

蔣百川


美國NOVA東南大學教授,國際級眼視光學專家、美國視光研究院研究員,衛生部近視眼研究所外方所長。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中美CUSPEA | 新羅德學者 | 好死 | 狗的起源

屠呦呦 | 王曉東 | 白巖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大隅良典 | 科學隊長 | 冬蟲夏草 | 愛滋 | 疫苗

吃貨 | 盧煜明 | 王小凡 | 核心期刊 | LIGO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相關焦點

  •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我認識一位資深教授,毎天上班,他都會給他的學生帶去很多奇思妙想,然後讓他們作為課題去研究研究。我以為其實他還不懂將他的這種想法轉換成研究問題的重要性,這樣的風格也害苦了他的研究生,他們有時候不知道如何著手,有時候是浪費時間和財力,只做出一些垃圾的東西。
  • 如何提出好的研究問題
    定量研究問題定量研究側重於可測量的變量及其相關性。用相互關係和實驗兩種方法來表現。關係問題可能是組織管理領域最常見的問題,因為這種問題可以通過調查來研究。儘管科學研究關聯難題不容易明確邏輯關係(這一總體目標只有根據試驗和優秀的定性研究方式來完成),但我們可以假定一種能夠根據方式開展幹涉的關聯。
  • 研究假設的提出
    本文節選自《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研究問題明確之後,接下來就要提出研究的假設。不管有沒有明確寫出假設,一項研究很難迴避這個環節。假設實際上是研究者在綜合了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對所研究問題的一個預先判斷。假設如果得到驗證,問題就解決了;相反,則要提出新的假設。那麼,如何才能將問題轉化為假設呢?
  • 搞研究!什麼是科學研究?
    1、科學研究是一種方法 百度百科上說:科學研究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裝備,為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試製等一系列的活動。 我覺得這個回答指出了科學研究的目的和一部分內容,但並沒有說出科學研究的概念——科學研究是什麼。 科學研究是一種方法,一種尋找答案的方法。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你都有需要尋找答案的時候。
  • 課題申報:如何撰寫研究假設
    在課題申報書的申報論證環節,需要申報者撰寫研究假設。什麼是研究假設?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為什麼要撰寫研究假設?假設的內容是怎麼形成的?研究假設表達方式是怎樣的?在此,筆者和老師們交流一下學習與實踐體會。供批判。筆者最初想寫得簡單一些,但在行文中,發現有些問題要交待。於是寫得有些冗長了。讀者可以直接閱讀標題一、二、五。
  • 歷史不能假設但歷史學須用假設研究方法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在歷史學中能否運用假設研究方法,而在於如何正確地運用假設研究方法。  「假設」運用到歷史研究領域出現的問題,是由具有實證特點的歷史學與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實證科學的區別所決定的。  歷史不能假設。從歷史本體論的角度看,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是不能假設的。這裡所說的「歷史不能假設」中的「歷史」,指的就是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
  • 話語研究的方法論和研究方法
    內容提要:本文從「方法論」和「研究方法」兩個概念的辨析入手,回顧了經驗主義、實證主義、詮釋主義等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歷時演變,闡述了話語研究方法論的基礎定位、四個維度(哲學假設和認知立場、探究邏輯、實踐指南、社會政治承諾)和多種研究方法的選擇(實證主義、語言學、詮釋主義),重點例析了會話分析、話語分析和批評話語分析三種話語研究的特點和研究方法
  • 【學】如何寫畢業論文3—研究方法之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研究模型,研究問題難度係數:★★★☆☆實用係數:★★★★★研究假設,「假設」的是作者預測可能出現的研究結果。研究假設是在對關聯變量進行充分的調查了解後,作者通過科學研究方法,合理地推導出的一種結果可能性。這個「調查」,也就是第二章理論背景。作者在對數十篇甚至上百篇關聯論文進行研究後,推導出新的理論(研究假設)。這個假設可以是對現存理論的支持、反對或擴展,也可以是對理論在不同環境下(時間,文化,對象等)的再次檢驗。
  • 國際關係研究中假說的提出與檢驗
    由於現實世界的紛繁複雜以及理論假設的或然性特徵,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競爭性假說。在遵循科學研究基本規則和要求的前提下,不同假說之間的相互競爭和優勝劣汰,將有效地促進和推動科學的發展。培養理性的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是我們從事國際關系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要求。         同其他社會科學一樣,國際關係研究過程中發現與提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 復旦大學研究生課程《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開課啦!
    表明掌握正確的方法至關重要!正確的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方法決定了你的成敗!科學研究、論文寫作和論文發表過程中的細節和技巧,決定了一切!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成功了一半。學術論文的質量與科學研究的水平密切相關!高質量學術論文存在的前提是獲得了很好的研究結果,而高水平的研究結果也需要撰寫論文並發表在國際一流的學術刊物上,才能夠有效進行傳播。
  • 科研菜鳥——如何精確提出研究課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可能僅僅需要詳細的數學論證、嚴謹的邏輯推理或者熟練的實驗技能,而提出新的問題,就需要善於思考,要擁有較強的洞察力、創造力和想像力。因此,提出合適的研究課題,對今後的研究方向和推進課題研究進度至關重要。
  • 分享|管理學的研究途徑和方法—實證研究
    提出了假設折後,就要來實驗它是否正確。在社會科學中常用的檢驗假設的三種方法是:觀察性研究、現場實驗、實驗室實驗。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隨機化和複製。這都是為了弱化實驗中的誤差,從而得出有效結論。本章節中介紹了如何把假設轉化成實驗以及實驗中應避免的問題。實驗設計取決於假設中自變量的的數量。如果假設只有一個自變量,那實驗就是最簡單的組間設計;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量,那就應該是因子設計。一個因子設計既可以是組內設計,有可以是組間混合的設計。
  • 管理學的研究途徑和方法——實證研究
    從理論開始的研究被認為是演繹導向的假設檢驗研究,如圖1中循環的右邊;而從觀察開始的研究則被認為是歸納導向的建立理論研究。圖1中循環的上半部分是邏輯的方法,即通過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實現理論化的過程;圖1中循環的下班部分是實證的方法,即在研究方法的幫助下從事研究的過程。檢驗假設的數據搜集方法包括實驗、準實驗、問卷調查以及二手數據等。
  • 【名師有約】第十二期:科學研究方法-簡單現象中的有意義假設
    【名師有約】第十二期:科學研究方法-簡單現象中的有意義假設 時間:2020年05月18日    編輯:教師發展中心    來源:教師發展中心     瀏覽次數:次 學校「名師有約」近期將推出「
  • 如何區分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個人認為,對事物下定義的關鍵是要抓住兩點::一是「功能」;二是「性質」(從能動性的一面來看,「性質」更多與「策略」相連)。從功能和性質的角度來看,項目申請書是圍繞所提出的研究問題,為驗證所提出的假說或預設而構建的研究設計,並論證該研究設計的邏輯合理性、創新性和可行性。
  • 關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問題
    江澤民同志指出:「社會科學研究方向的正確與否,社會科學發展狀況如何,對人們思想意識和社會道德風尚,對經濟建設、對社會穩定和發展都會產生巨大和深刻的影響。」因此,重視社會科學,發展和繁榮社會科學,是精神文明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輕視社會科學的作用,忽視社會科學的研究和繁榮,顯然是錯誤的。本文擬就社會科學及其研究方法問題作一探討。
  • 實證研究方法
    比如,會計報表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公司會計政策變更會有什麼經濟後果,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微觀企業行為,企業高管的政治關聯對企業經營有什麼影響等,這些問題都是實證研究可行的選題,也是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選題。第二步:理論推導並提出研究假設。一旦確定了研究選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理論推導來說明選題的合理性。
  • 普及一下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規範分析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在進行分析以前,要先確定相應的準則,然後再依據這些準則來分析判斷研究對象目前所處的狀態是否符合這些準則。如果不符合,那麼,其偏離的程度如何,應當如何調整,等等。二、實證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
  • 問題意識與研究問題
    原標題:問題意識與研究問題 科學研究是黨校教育的基礎,而強烈的問題意識是將學術研究引向深入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要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們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
  • 【研究方法】如何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基本上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課題的表述如何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問題。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範、簡潔、醒目的要求。1、準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準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