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課題申請書或開題報告,都會面臨如下問題:研究內容怎麼來寫?研究方法怎麼來寫?二者如何區分開來?如果二者區分不開來,就說明該完成的任務沒有完成。其實,大部分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區分不開的情形是研究內容搞不定。
對此,有必要首先弄清楚:什麼是申請書?什麼是研究內容?什麼是研究方法?它們各自的功能或作用是什麼?
個人認為,對事物下定義的關鍵是要抓住兩點::一是「功能」;二是「性質」(從能動性的一面來看,「性質」更多與「策略」相連)。從功能和性質的角度來看,項目申請書是圍繞所提出的研究問題,為驗證所提出的假說或預設而構建的研究設計,並論證該研究設計的邏輯合理性、創新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礎上,研究內容是在某個研究設計框架下,對一個或幾個假說的驗證,而研究方法是指驗證假說的思路與方法。
01. 研究內容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撰寫研究內容對一些朋友來說比較難以把握,比較常見的問題有:
(1)沒有分析或研究的對象,即問題或命題是缺位的。
(2)即使有分析對象,但不具體。比較常見的是雖然出現了「作用機理」或「因果機制」這樣的詞彙,但這個機理或機制的具體內容卻不詳。
(3)寫出來的都是幹條條,像是編書一樣,所謂研究問題就好比是書的目錄,沒有具體展開,等等。
在這些問題中,最令人困惑的地方就是因為分不清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將其他地方的內容挪放到這裡來。如:在研究內容部分大段大段地寫研究方法(因為沒有命題或假說,導致研究工具對應的「目標」沒有)。很多時候,將研究目標的句子也挪用到這裡了。
從問題來看,導致研究內容部分的目標導向不強、不集中、比較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個:第一,已有理論與事物現狀之間的認識差距還沒有找準,內容散亂就是指這個「認識差距」處於一種模糊或朦朧的狀態。第二,問題個數比較多。如果問題個數比較多,就需要進一步思考:最核心的那個問題是什麼?以及這些問題之間是否存在邏輯上的聯繫。第三,沒有針對所提出的問題給出具體的初步回答(即命題),也就是說,畫出了「點射」的範圍,但是沒有確定靶心。
(二)是什麼?
研究內容是圍繞研究目標,展示和論證針對某個問題的整個研究設計,即先提出具體的研究問題,然後針對問題結合理論展開分析。特別應該強調的是,與選題依據和研究目標相比,這一部分所關注的研究問題不再體現為「問題」,而是「命題」或「假說」。也就是說,研究內容部分要圍繞命題或假說展開,是在對某個研究問題已有初步答案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驗證,是對其他競爭性命題或假說的排除。總而言之,研究內容這一部分的重心是命題或假說,其寫作的重心是對命題或假說的驗證。
那麼,什麼是好的假說?好的假說是可比較的,是相對而言的、具體的。在我看來,好的假說至少要符合三個標準:第一個是這個假說應有理論基礎,或者說與某個理論命題直接相關,它不應該是就事論事。簡單點講,就是這個假說至少要和某個或某幾個理論概念有關。第二個是這個假說可以檢驗,可以運用數據、變量及指標對其進行驗證。具體來講,就是這個假說在實證分析框架裡,在數據的支持下可以找到相應的變量和指標來表徵。第三個是這個假說有靶子或有參照的假說,即在已有相關文獻裡可以找到與該假說可比較的假說。
(三)如何來寫?
研究內容部分應該寫那些內容呢?個人認為,研究內容部分應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研究問題和研究設計。從研究問題來講,重點要寫這個問題是什麼、涉及這個問題的理論和概念有哪些、產生來源、具體表現形式、該問題的理論含義等;從研究設計來講,重點要寫研究這個問題的分析框架、具體思路以及需要關注的細節等。
研究內容寫起來難,難在哪裡呢?第一個難點在於,要寫出新的理論認識來。也就是說,要將力氣使在新的理論命題及其檢驗上,而不是在原有理論認識的框架裡繞圈圈。寫得好的研究內容能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種理論上的差異和高低。第二個難點在於,要寫出一種設計感來。而這種設計感,不僅應尊重該領域的研究傳統、符合邏輯自洽性,而且還要能贏得同行學者經驗層面的認可和賞識。
具體而言,研究內容在寫法上應注意以下六個方面。其一、研究內容要緊緊圍繞假說的提出與驗證展開。其二,研究內容部分主要闡述三部分內容:假說是什麼?如何提出假說?如何驗證假說?其三,研究內容部分要體現出這是一種設計,要有設計感。其四,研究內容要有邏輯性,在內容的分解上要符合邏輯。其五,最好分開寫,按內容來分,最高級的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機理或邏輯來展開。其六,內容要適中,每一部分最好是「四平八穩」的,不能過於冗長,也不宜過少。
02. 研究方法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研究方法部分,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1無方法。這是最糟糕的!(具體問題)。2有方法但目的性不強。方法與研究目標及問題和命題不匹配,即未能針對問題和命題開足火力,尤其是因未能針對具體問題而失去個性。3有方法但不合理。方法與目的、問題、命題及數據等不匹配。方法的合理性體現在:符合研究文獻傳統和研究範式。當然,不合理也可以認為是不規範了。4方法不具體,即有方法但交代不清楚。例如:完整性不夠,關鍵細節把握不夠準確,選擇依據不充分,缺乏較高要求。
本人認為,研究者這一部分寫不好的原因在於:一是不了解什麼是研究方法,其功能是什麼。二是對於方法部分要交代什麼,寫好這部分的標準是什麼等不了解。三是自身方法工具箱的儲備不夠。
(二)是什麼?
研究方法相對研究內容來講比較容易些,實際上是把研究內容部分有關方法部分的部署及安排單獨拎出來。很多時候,能將這部分內容單獨拎出來寫清楚,而不是揉在一起,是科研能力提升的體現——對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已有清晰的認識了。
研究方法部分寫得好的標準至少有三:第一、目的性強且研究方法與問題匹配。研究方法部分要突出問題意識、要與所檢驗的命題匹配。研究方法是為更好地研究某個具體問題而服務的。當然,這個匹配是建立在問題的深刻領悟的基礎之上的,匹配還是不匹配,關鍵還是要看理論認識水平的。第二、研究方法交代具體和清楚,即換個人也能照樣實施。這就要求對研究方法的交代要清晰乾淨,要能講清楚這個方法的選擇依據、具體內容和步驟以及關鍵細節等。第三、有比較意識。所謂比較,是指選擇和闡述研究方法時要有證偽理念,避免自說自話,要能展開與其他方法或思路的比較和對話。具體而言,這一部分還要考慮到同行的感受:同行是否能夠接受並認可。因此,要能夠做到完整、細緻和周到地交代研究方法的內容、重點及關鍵細節。而且,除了儘可能地展示本課題研究目標在邏輯上的自我實現,研究方法部分還要儘可能地體現方法論上的自我提升意識。
(三)如何來寫?
寫研究方法,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擺正研究方法與課題申請書(尤其是與其他部分)的關係。具體而言:(1)研究方法與研究目標的關係。研究目標是提出問題與命題檢驗,研究方法與之的關係是服務關係,即特別強調問題提出與命題檢驗,其中證偽是要義。(2)研究方法與創新性的關係。研究方法與創新性的關係是呈現關係,因此要在方法上特別在意對創新性的論證。總之,課題申請書的核心就是提出問題、檢驗命題和論證可能創新性,研究方法的功能和手段就是落實這個「核心」。
研究方法在寫法上應注意的三個地方。第一、問題導向且研究方法要與問題匹配。要交代具體方法的選擇依據,尤其是該方法與問題和假說之間的匹配性。更進一步來看,研究方法要與所研究的問題匹配。雖然許多研究方法有著比較廣泛的適應性,但是問題不同,解決問題的角度、路線、方式就不同,研究方法不僅要與論文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由問題的提出來完成)相互對應,更重要的是要與研究內容中的具體問題基本對應(當然,不一定一個問題對應一種方法,也不是一種方法對應一個問題)。因此,正確的做法是首先對研究內容所涉及的問題加以歸類,然後根據各類問題設計適合的研究方法。
第二、要用論證的寫法。有必要交代研究設計的總體思路。在研究設計與思路這一部分,需要把握的是,整個行文是「論證」而不是描述,即向讀者或同行闡述你的研究設計與思路之於你的研究問題是貼切的,是可行的。
第三、要強調創新性。一般而言,認識或觀點上的創新多是「受益於」提出或應用了一個新的方法或數據(新數據也是新方法應用的結果)。在這一部分,要結合已有研究著重闡述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新」,判斷「新」的主要標準就是與問題的匹配度。
在具體寫法上還要注意:(1)要有選擇依據,要交代選擇某個方法的具體理由。這個依據不是對方法概念和方法論上的解釋,而是側重於講具體應用方法。(2)要簡要說明這種方法的實質內容及實施步驟。在寫這部分內容時,不要羅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介紹一下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具體過程和選擇依據講清楚就可以了。(3)要注意細節,特別要留意前人在這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關於研究方法,平時要做個有心人,多積累,工具箱要多準備一些備選方法。其一、對四類基本方法(數理方法、調查方法、計量實證方法、案例研究方法)都應有所了解,對其中之一能熟練。其二、要有多種類的方法儲備,不要有門戶之見,既要有理論分析方法也要有實證分析方法,既要有定性方法也要有定量方法。其三、既要知其所以然,還要明曉方法之具體運用,工具箱中的方法不應停留在書本或腦海裡。
除了多學習方法外,還要加強對方法應用的理解。方法運用應符合研究傳統,即要符合同一領域研究者的經驗認知。在平時的學習中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對方法應用的理解:第一、多讀文獻,在文獻中反覆體會方法之應用與創新;第二、在研究實踐中積攢經驗值;第三、方法尤其是方法應用能夠取得一點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他方面的機緣巧合(如數據等),因此要齊頭並進。
03. 小結:二者的區別
1.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的區別是:前者聚焦於命題,後者聚焦於檢驗命題的方法(或思路)。當然,二者也是有關聯的,它們都是研究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 研究內部部分應講清楚所檢驗的假說是如何提出來的,假說是什麼等。而研究方法部分則要交代清楚所使用的方法是什麼、選擇依據、如何實施等。
3. 為什麼會將這兩部分寫重複、區分不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把問題和命題搞清楚,命題和假說缺失導致研究內容部分無法正常展開,只好拿研究方法部分的相關內容來代替和拼湊。因此,針對已有研究的分歧點或不滿意地方提出新的猜想(即假說),就成為一項研究乃至一篇論文的重中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