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開始的研究被認為是演繹導向的假設檢驗研究,如圖1中循環的右邊;而從觀察開始的研究則被認為是歸納導向的建立理論研究。
圖1中循環的上半部分是邏輯的方法,即通過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實現理論化的過程;圖1中循環的下班部分是實證的方法,即在研究方法的幫助下從事研究的過程。
檢驗假設的數據搜集方法包括實驗、準實驗、問卷調查以及二手數據等。
歸納法的研究往往涉及定性數據,而定性數據搜集方法則包括訪談、參與觀察、非參與觀察以及分析檔案文件等;案例研究則是這些定性數據搜集方法的一個組合。
此書,著重討論了以下幾種主要的研究方法:
1. 實驗研究法
研究的類型一般包括三種,有數據支持但無理論,或有理論但無數據支持,者兩種都不行。既有理論指導又有數據支持,才能經得起考驗。
理論和假設:假設是關於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關係的陳述,用以解釋某個現象。因果關係對理論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什麼是好的假設:能夠證偽的;理論上的重要性;簡潔;繁衍性;有趣的等。提出了假設折後,就要來實驗它是否正確。在社會科學中常用的檢驗假設的三種方法是:觀察性研究、現場實驗、實驗室實驗。
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隨機化和複製。這都是為了弱化實驗中的誤差,從而得出有效結論。
實驗的效度問題:內部效度威脅因素、外部效度威脅因素。
內部效度威脅包括:被試選擇偏差、實驗者偏差、成熟程度、偶然減員、測試關聯、統計回歸以及多因素作用。比較常見的外部效度偏差包括:樣本不具代表性、霍桑效應、需求特徵、安慰劑效應。
本章節中介紹了如何把假設轉化成實驗以及實驗中應避免的問題。實驗設計取決於假設中自變量的的數量。如果假設只有一個自變量,那實驗就是最簡單的組間設計;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量,那就應該是因子設計。一個因子設計既可以是組內設計,有可以是組間混合的設計。
2. 準實驗研究
有一些研究在設計上可能比真正實驗的內在效度低一些,但是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因果推論,這種設計稱為準實驗。
實驗研究局限於實驗室內,沒有隨機分配實驗對象到實驗組和控制組。而準實驗研究讓獨立變量在環境中自然變化,不去操控它;讓研究者能夠在現場靈活地協調和控制實驗對象,按照實驗過程的自然結果來推斷最接近真實的答案。
準實驗室當今最實用的市場分析方法,能夠有效地輔助商業決策。因為準實驗中,其他的混淆變量以及交互作用不能被消除,設計者只能儘可能控制來提高效度,同時需要自己決定這種研究設計是否適合搜集數據來回答特定的問題,並且記住:這種方法只能做最有效的推論,不能得出因果結論。
本書以分行經理與人力資源主管間的模擬對話方式,講解組織公民行為與服務質量的準實驗研究的方法。同時,要注意準實驗設計中存在設計效度問題。另外,書中介紹了一家國際性銀行利用準實驗設計來探討個人的人格建構如何影響他們對晉升的反應。
3. 問卷調查法
▷ 問卷的設計
沿用現有的量表,有利有弊,需要注意一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