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紹研究方法

2021-02-19 學位與寫作

研究方法是指我們用來研究我們的問題並得到研究結果的方式。只有使用專業的研究方法,我們才能解決有價值的問題並獲得有意義的研究結果。如果我們已經完成了研究,那麼我們肯定掌握並成功應用了我們採取的研究方法,剩下的就是在論文中按規範和習慣介紹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介紹既需要滿足規範,又需要遵循一些習慣。規範是規則性的東西,相對而言比較好介紹。介紹研究方法的習慣則會與學科、專業、問題和具體的研究有關,因此很難在這裡進行全面介紹。考慮到規範與習慣兩個問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本文僅僅對如何介紹方法給出一些粗線條建議。首先,我們將給出方法介紹有何作用。接著從兩個方面給出一些具體建議,這兩個方面分別是如何確定研究方法介紹在大綱中的位置和研究方法介紹需要顧及的內容。最後給出一些一般性建議,包括如何權衡細節與長度以及如何找到介紹方法的句型。

    

在論文中不能忽視研究方法的介紹,因為在讀者看來,我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可能有多個方面的作用:

作用1:幾乎所有讀者都會希望了解我們是如何得到研究結果的,這是人們關注的與學術論文相關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它要素是問題是什麼、目的是什麼、研究結果是什麼、有什麼結論。

作用2:對我們的研究結果特別感興趣的讀者可能會重複使用我們介紹的方法以便檢驗能否重複我們的結果,這對於那些引起重大關注的結果尤其如此,因為人們在接受結果之前希望重複檢驗。作用3: 資深讀者包括論文審稿人一般會依據我們使用的方法的合理性來判斷我們研究得到的結果是否正確或值得信賴。作用4:相對於你的研究問題的資歷較淺的讀者可能會學習我們介紹的研究方法,以便用於解決相似問題。作用5: 使用相似方法解決問題的讀者可以從我們的方法介紹中吸取更多經驗。作用6:一些使用其它方法但處理相似問題的讀者會將他們得到的結果與我們介紹的方法得到的結果進行比較,以便論證他們的結果或方法的合理性。例如,我們使用計算機模擬得到了結果,而他們使用數學理論得到了相似結果,他們會希望兩者進行比較,如果吻合,那麼就進一步證明了他們的結果的合理性。

作用7: 一些需要解決更廣泛問題或追求更有深度結果的讀者會將我們介紹的方法加以改進,以便用到不同問題或得到更多、更有價值的發現。

如果把引言、方法、結果和結果的討論當作論文的核心要素,那麼組織核心要素的方式便稱為論文的宏觀結構。常見的宏觀結構有三類:

第一類是規範結構,也稱為IMRaD結構。最高一級大綱按順序是引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and)討論(Discussions)。這種結構的優點是,論文結構顯得十分規範。缺點是,好像結果與方法之間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尤其在討論結果時,還需要回顧是針對哪些研究結果的討論。

第二類是邏輯型結構。除引言外,各大綱標題均是論文的邏輯節點,且所謂的方法會穿插在論文中需要用到的地方。例如,對於許多數學論文,方法由整體思路(一般在引言中介紹)以及穿插在全文的推導和證明等數學段落構成。讀者看這些證明與推導,就會有跟著作者在做研究的感覺。第三類是自由結構。按主題或其它任意形式組織大綱。例如,第1節是引言、第2節是問題A的研究、第3節是問題B的研究、等等。對於自由結構,方法的介紹有可能是單獨的一個一級大綱或二級大綱內容,也可能分散在不同主題之中(如果各個主題有自己獨立的方法)。自由結構的優點是,規範結構和邏輯結構都是它的特例,因此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來組織材料。例如,如果適合按主題順序分大綱就按主題分大綱,如果適合按過程順序分大綱就按過程分大綱。

如何決定我們方法介紹的位置呢?那就看目標期刊上相似方向論文的做法。如果大多數論文採取哪種結構,就可以採取哪種結構。

按照一般性說法,方法介紹需要顧及如下五個方面的內容。對於規範結構的論文和部分自由結構的論文,這五部分內容放在一章或一節按順序介紹,對於邏輯型結構和另一部分自由結構的論文,這五部分內容可以按某種邏輯分散在論文的各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們的研究採取的大致思路是什麼?這是一個頂層設計問題。在引言中的研究思路中應有一個簡要介紹。如果研究方法放在某獨立的一級大綱之中,可以在起始位置介紹這一思路。頂層思路可以是以下三個部分的一個概述。第二部分是我們採用了什麼現有和自備的工具。這裡所指的工具可以是數學工具、計算機軟體或程序、儀器設備、材料、樣本、場地、現有理論、經驗模型、資料庫、資料或其它要用到的東西。對於某些工具,需要交代那些與研究結果密切相關的性能(如精度、解析度等)。例如,儀器設備可能有一些性能參數,而你的研究結果與這些性能參數的好壞相關,那麼需要介紹性能參數。具體而言,假設你測量的數據是在某個頻率範圍,那麼儀器設備的測量頻率就應該覆蓋這個範圍。第三部分是我們是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以及如何得到結果的。這可能涉及到使用工具的步驟或過程、需要注意的細節、遇到關鍵問題時所採取的策略、等等。以過程為例,可能是測量、觀測、調查、記錄、計算、推理、統計、比較、設計等。第四部分是如何整理數據的。這裡所指的數據是一個廣義概念。某些情形下可能是數字和表示數字的表格與圖形。如果你呈現的結果屬於定量型的,那麼需要用到數據採集與處理。需要解釋數據是如何獲得的、如何分析處理這些數據的。比如說,如果數據量很大,你需要交代是如何用到軟體工具來統計數據或者用圖形來表示數據的。定性研究也可能涉及數據採集和處理。有時需要從一堆看上去雜亂無章的數據通過某種數學工具或方法提煉出一些特徵(如形態、頻率、極值、範圍、斜率等等)或邏輯或數學關係。
第五部分是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進行說明或論證。例如,我們是如何避免誤差的,如此得到的結果是否可靠等。有的問題可能涉及到與動物和人打交道,因此可能涉及到倫理問題。可以通過重複已知結果或與別的成熟方法的結果進行比較來進行論證方法是否可靠。有時僅僅需要通過這種比較來說明自己正確掌握了別人的研究方法。
這五部分內容的具體形式以及各自需要細化到什麼程度,與學科和所研究的問題密切相關,很難在這裡統一介紹。以下建議僅供參考:建議1: 如果方法的某些部分是目標讀者熟悉的甚至是常識性的,那麼只需要簡單介紹而已。建議2:如果方法的某些部分是目標讀者不熟悉的,尤其是新出現的和自己發展的,則需要詳細介紹。建議3:如果研究結果取決於方法的某個細節,需要詳細介紹,甚至詳細到目標讀者能重複這些細節。建議4: 如果研究結果對方法的某個方面十分敏感(如對參數的選取十分敏感),那麼需要說明這一點。建議5:如果方法的某些部分很難理解,則需要藉助示意圖和示例等方式進行解釋。建議6: 如果方法的某些部分涉及到太多的、對部分讀者可能有用的細節,可放入到附錄。建議7:如果論文適合方法的各個部分穿插於論文的不同地方,而不是單獨拿出來介紹,如一些數學論文,那麼在引言的研究思路部分應交代一下整體思路,在各章節的起始部分或即將使用方法的位置交代那部分相關研究方法的思路。無論何種情形,都需要以對讀者的作用(即上面第1條提到的七個方面的作用)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所謂以結果為導向,是指讓讀者能查閱結果到底是如何得到的、能檢查結果的合理性並在某些情形下能將所介紹的方法重複出來,以重複研究結果。
如何權衡方法介紹的細節、清晰度以及方法在整篇論文中的長度,是需要千錘百鍊的藝術,且與具體學科、具體方向和具體問題有關。本文試圖站在統一角度對如何介紹方法所給出的討論,只能當做膚淺的看法。更正確的做法是,寫完方法介紹後,再把自己當做讀者,看看站在讀者的角度還有哪些需求,有哪些不清楚的,再去修改方法的介紹。從方法介紹的五個部分看,如果工具是現成的,那麼可以簡要介紹,對於一些細節可以引用相關文獻。如果工具(如樣本、算法)是精細準備的,那麼需要詳細介紹。如果步驟或過程不重要,那麼只需要簡要介紹或忽略。如果步驟或過程對得到結果十分重要,例如數學推導過程和與經驗密切相關的研究過程,那麼需要詳細介紹。對於這些重要的內容,如果能表述成顯性知識(即教科書一樣的可以傳授的知識),則儘可能表述為顯性知識形式。除此之外,還可以參考約翰莫雷介紹的句型庫(Morley John,2014),來豐富或規範方法介紹的語言。在該句型庫中,莫雷指出: 方法是如何進行研究的,方法部分應該足夠清晰和詳細,以便另一個有經驗的人重複研究並再現結果。如果選擇的方法是新的、不熟悉的,甚至可能是有爭議的,或者目標受眾來自許多學科,那麼方法部分應更系統。 在該句型庫中,約翰莫雷給出了以下幾類情形的句型(在參考文獻列表中給出了連結):1)如何描述以前被使用的研究方法 ;2)如何給出採用或拒絕某方法的原因;3)如何介紹成熟的方法;4)如何描述樣品的特性;5)如何描述研究過程;6)如何指出方法中的問題或局限性。Morley John, (2014) Describing Methods in Academic Phrasebank,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http://www.phrasebank.manchester.ac.uk/describing-methods/Richard H Kallet, How to Write the Methods Section of a Research Paper,RESPIRATORY CARE • OCTOBER 2004 VOL 49 NO 10,pp.1229-1232.
John. How to write a methodology (2018) ~ Dissertation Help. The write Pass Journal.August 20,2017.

相關焦點

  • 教育研究生論文研究方法(12種研究方法介紹)
    那麼,教育研究生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教育研究生論文研究方法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  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 量化研究方法介紹
    相應的,量化研究的目標是證實普遍性,對行為進行控制和預測,尋求共識;而質化研究的目標是描述和解釋特定研究情境中人們的經驗,理解社會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意義,研究結果的表述方式是日常生活語言,並結合研究對象的語言來描述一個事件、經驗或現象。它反對尋求普遍性規律並預測,因為任何一個預測都會影響到被預測的人,這樣就改變了研究情境。在研究目標方面,質化與量化研究還表現出特殊與一般的對立。
  • 如何區分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準備課題申請書或開題報告,都會面臨如下問題:研究內容怎麼來寫?研究方法怎麼來寫?二者如何區分開來?如果二者區分不開來,就說明該完成的任務沒有完成。其實,大部分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區分不開的情形是研究內容搞不定。對此,有必要首先弄清楚:什麼是申請書?什麼是研究內容?什麼是研究方法?它們各自的功能或作用是什麼?
  • 【研究方法】如何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一、什麼是課題研究方案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方案,也叫教育科研課題研究計劃,是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
  • 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歡迎關注☺▽請點擊文章標題可以直接打開閱讀▽▼研究方法專題☞小課題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經驗總結法☞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測驗法☞小課題研究方法
  • 仿古磚雕的研究方法介紹(以北京磚雕為例)
    研究一些仿古磚雕,古建大門、照壁、祠堂、戲臺、園林等建築的外部磚雕裝飾,以及四合院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磚雕雕刻技藝。都需要一些方法,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仿古磚雕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磚雕為例。1、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是本課題得以展開的基礎。北京磚雕的由來與變化、何時形成、如何發展、發生過哪些重要事件,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建築的建造年代、建造者、居住者以及與建造相關的故事都是影響磚雕發展的重要因素。
  • 管理學的研究途徑和方法——實證研究
    從理論開始的研究被認為是演繹導向的假設檢驗研究,如圖1中循環的右邊;而從觀察開始的研究則被認為是歸納導向的建立理論研究。圖1中循環的上半部分是邏輯的方法,即通過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實現理論化的過程;圖1中循環的下班部分是實證的方法,即在研究方法的幫助下從事研究的過程。檢驗假設的數據搜集方法包括實驗、準實驗、問卷調查以及二手數據等。
  • 小課題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
  •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科學研究的方法(二)
    所謂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就是講改進和完善自己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作者蔣百川博士後期間,因教授Flom 「世界上有多少事沒人做過,你做得過來嗎?這不能成為你要做這個研究的理由」的反問,開始認識到學習 「研究方法」 的重要性。之後蔣百川進行了相關課程的學習,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逐步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
  • 如何學習定量研究方法(8條經驗)
    定量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經常碰到同事、朋友、甚至素不相識的年輕人跟我諮詢如何掌握科研中常用的一些定量研究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而是掌握現有的一些定量研究方法。方法對我們而言,僅僅是個工具,我們所需要的是將合適的方法用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從而解決某個問題。由於現在有大量的定量分析處理軟體,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其實可以簡單進行總結:掌握定量研究軟體的使用,這樣問題就簡單多了。之前,我對定量研究方法還完全是門外漢,數學基礎似乎也不敢恭維,大學學的是工業管理專業,工作這些年,僅有的一點數學基礎全部不知哪裡去了。
  • [重點梳理]教育研究方法|第8章:研究方法之歷史研究法
    ——莎士比亞導學: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學的基礎和工具,屬於方法論範疇,而我們之前學的幾本書,其實都屬於原理範疇,理論終歸要運用實踐,這也是為什麼要將教育研究方法放在最後進行學習的原因。
  • 分享|管理學的研究途徑和方法—實證研究
    本章節中介紹了如何把假設轉化成實驗以及實驗中應避免的問題。實驗設計取決於假設中自變量的的數量。如果假設只有一個自變量,那實驗就是最簡單的組間設計;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量,那就應該是因子設計。一個因子設計既可以是組內設計,有可以是組間混合的設計。
  • 什麼是比較研究法?┃研究方法專題
    (一)比較法的特點和適用  廣義地說,比較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任何科學研究都要採用比較的方法;任何相對獨立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歷史法、解釋學的方法、分析學的方法、行動研究的方法等等)之中都包含著比較研究的成分;一項課題研究的各主要環節都需要比較法的參與——通過比較選擇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對文獻材料進行比較分析
  • 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所謂行動研究法充分肯定實踐者在認識實踐和在知識產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實踐對理論、思想的檢驗作用,鼓勵人們從實際問題出發,提倡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的參與協作,共同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探索新理論。這種以教育實際工作者為主體所開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稱為行動研究法。確切地說,行動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的主題而進行系統研究,它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研究方法。
  • 小課題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一般而言.文獻研究的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確定研究目的和問題。研究目的和問題不間,文獻收集、描述的範圍必然不同,文獻分析的重點也必然不同。所以文獻研究法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確定自己研究的目的和問題。同時還要明確文獻研究法在這項研究中是當作輔助性的研究方法,還是作為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來使用,因為這會直接影響文獻收集、整理、解讀及分析的側重點和方法。
  • 淺談質性研究方法與量性研究方法
    大家都知道研究方法對於做研究的重要性,今天,Judy主要想分享給大家的是做研究的兩種主要手段:質性研究方法、量性研究方法。   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比量性研究方法與質性研究方法的區別:一、定義;二、各自特徵;三、適用情境;四、包含方法;五、操作方式;六、優缺點,最後闡述Judy自己的看法。
  • 【方法】黃源盛: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黃源盛教授指出,學院體制內的研究生,做學院內的論文,需要一定的方法,因此寫出一篇優質的學位論文就成為研究生最重要的關卡。
  • 實證研究方法
    例如,確定了研究選題是宏觀經濟政策會影響微觀企業行為,研究者需要從理論上推導宏觀經濟政策為何以及如何影響微觀企業行為,具體會影響企業哪些微觀行為。當研究者從理論高度推導出可能的研究結論,就可以提出實證研究的待檢驗假設。也就是說,直接去檢驗理論的真偽,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基於邏輯理論推導,可以通過研究假設,直接證明理論的真偽。
  • 話語研究的方法論和研究方法
    內容提要:本文從「方法論」和「研究方法」兩個概念的辨析入手,回顧了經驗主義、實證主義、詮釋主義等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歷時演變,闡述了話語研究方法論的基礎定位、四個維度(哲學假設和認知立場、探究邏輯、實踐指南、社會政治承諾)和多種研究方法的選擇(實證主義、語言學、詮釋主義),重點例析了會話分析、話語分析和批評話語分析三種話語研究的特點和研究方法
  • 小課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小課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