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研究法
比較法,是根據一定的標準,把相關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考察,對比其異同,以把握事物特有的質的規定性的研究方法;亦即從相互聯繫和差異的角度觀察和認識事物,進而探索事物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
(一)比較法的特點和適用
廣義地說,比較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任何科學研究都要採用比較的方法;任何相對獨立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歷史法、解釋學的方法、分析學的方法、行動研究的方法等等)之中都包含著比較研究的成分;一項課題研究的各主要環節都需要比較法的參與——通過比較選擇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對文獻材料進行比較分析,對實驗、調查、觀察所採集的數據資料通過比較進行整理加工,用比較的方法對整理後的資料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並形成研究結論,甚至研究成果的鑑定過程也有比較方法的參與(與預定目標的比較,同類研究成果的比較等)。似乎可以這樣說,沒有相互聯繫事物的質的和量的比較,就沒有科學研究。應用的廣泛性和對於其他研究方法的滲透性,是比較方法的最大特點。
這並不意味著比較法僅僅作為一個「成分」、「要素」,或者作為一種思維方法,存在於其他研究方法之中;比較法,就像調查法、實驗法一樣,也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就是說,有一些課題的研究需要把比較法作為主要的研究工具,再配合以其他的方法來開展研究工作。其實,早200多年前,在教育研究中,以比較法作為主要手段的「比較教育」就被提上了日程,今天早已發展成為教育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
作為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比較法在考試科學研究中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比如,比較研究與歷史研究相結合,追溯各類考試的歷史淵源並研究其產生和發展過程及其規律,以加深對現實問題的認識。
又比如,運用比較方法,對於不同國度和地區同類考試制度及其改革走向進行跨文化研究,分析其共同趨勢和不同特點,為我國考試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提供理論參照。
再比如,對於不同種類、不同內容和形式的考試進行比較研究,探討其共性和個性及其成因,揭示各類考試的運作規律。
從「七五」到「十一五」全國教育考試科研立項課題中,除自學考試與其他教育形式的比較研究外,採用比較法研究考試的項目還不多見。我們應該大力提倡教育考試的比較研究。
(二)比較研究方法的種類
我國學界,通常把比較研究劃分為以下三個類別:
1、同類比較研究與異類比較研究
同類比較研究是比較多種同類事物,通過鑑別其異同來認識事物發生、發展的特殊性和該事物共同規律的方法。同類相異點的比較,可以找到事物發生發展的特殊性。同類相同點的比較,可以找到該類事物發生發展的共同規律。如「九五」期間,「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在高等教育宏觀結構中的地位與作用」課題組曾對自學考試與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進行比較研究,在尋找相同點的同時,著重探尋自學考試的特殊性,提煉出自學考試教育性質和本質特點的若干重要結論。
異類比較研究是通過對兩種以上性質相反的事物或一個事物的正反兩方面進行比較,發現它們在不同表徵下的異同之處(特別是異中之同),從而探尋某些規律的研究方法。異類比較,反差大,結果鮮明,往往能夠發現新問題、揭示新規律。比方說,如果我們把高校單獨招生、單獨考試與統招、統考兩相比較,從中尋找異中之同和共同特徵的不同表現,對於我們深刻認識招生考試活動的共同規律和不同表現形式的各自局限,可能是大有裨益的。
2、縱向比較研究與橫向比較研究
縱向比較研究是對同一事物在不同時期的狀況進行比較,從而揭示其發展變化規律的方法。它是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序列縱向展開的,通過事物在不同時期的表現狀況和演進歷程的動態展示,搞清楚其來龍去脈和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進而揭示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比如,有人對自學考試發展的三個階段的應考對象和職能進行比較研究,試圖說明自學考試由補償教育、學歷教育走向繼續教育的必然性,通過自學考試豐富內涵的展開過程及其所顯示的階段性,來認識自學考試的教育性質和在不同社會條件下的不同表現。
橫向比較研究是對同時存在的教育考試現象進行比較,在相對靜止的狀態(穩態)下研究這些現象的異同,從相互聯繫中認識教育考試現象的本質的研究方法。它是按照空間結構的橫向展開的,通過不同地域教育考試現象的異同及其原因的分析,來把握考試活動的共性和特殊規律。比如,中國大陸的統考與臺灣地區的聯考的比較研究,中國和韓國的自學考試比較研究,都屬於橫向比較研究。
對於複雜的問題,人們在進行比較研究的時候,常常把縱向比較與橫向比較結合起來運用,以深刻認識事物的現狀和變化趨勢。
3、定性比較研究與定量比較研究
定性比較研究是通過事物間的本質屬性的比較來確定事物的性質、特點和趨勢的研究方法。定量比較研究是通過事物間數量關係的分析比較來判斷事物的變化趨勢的研究方法。如能將兩者結合起來,可能獲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在教育考試的科學研究中,比較研究似有增加的趨勢,但大都是定性比較。應積極倡導定量比較研究,並儘可能地把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結合起來。
4、問題比較研究與區域比較研究
問題比較研究是針對教育考試中的某個問題,對多個國家或地區進行比較分析,以弄清該問題在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現狀和變化趨勢。比如,就高考科目設置問題對實行統考或聯考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比較研究,以弄清楚這一問題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來龍去脈與變化趨勢,為我國高考科目設置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照。
區域比較研究是通過所確定的若干地區教育考試問題的比較,來研究這幾個地區教育考試發展狀況和特點的研究方法。問題比較法,是問題固定,對比的地區靈活選擇;區域比較法,則是區域固定,而對比的問題依需要來確定。比如,選定受儒家文化影響較大、曾經推行過科舉考試的幾個國家和地區,比較其考試制度、社會考試心理等方面演變中的共同特點和差異,以得出某些概括性的結論,就屬於區域比較研究。
(三)比較研究的程序和要求
1、比較研究的程序
從操作角度說,比較研究的一般程序為:確定比較研究的問題和標準、收集比較研究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做出比較研究的結論。
確定比較研究的問題和標準。首先根據研究的目的規定研究的內容和範圍;其次選擇比較的對象;再次確定比較的標準。
收集比較研究的資料。通過調查訪問、查閱文獻等方法,廣泛收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必要的整理和加工。
進行比較分析。列舉比較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聯繫的觀點分析其異同的原因。
做出比較研究的結論。在對收集資料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對於所研究的問題提出比較結論。
2、運用比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研究對象的可比性。要求比較研究的事物屬於同一範疇,既有同一性和相似性,又有差異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表現為表面相似而本質各異,或者外表各異而本質趨同,通過比較能夠突現各自的特點,或者能夠發現其共同的趨勢。
比較資料的可靠性。不論比較的資料是親自調查、觀察收集的,還是查閱文獻、借鑑他人研究的結果獲得的,都必須資料本身是客觀、真實的,具有可靠性;能夠反映比較對象的總體情況,具有代表性。這樣,比較研究的結果才可能是可信和有效的。
比較項目和標準的統一性。比較如同評價,總要涉及到「項目」和「標準」兩個「維度」。前者回答的是「比較什麼」,後者回答的是「比較異同的依據是什麼」。比較研究必須堅持比較的項目、內容範圍相一致,比較的標準要統一。
堅持全面本質的比較。首先要全面,對研究的問題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較,而不可僅僅根據一些零碎、片面的材料輕率地做出結論;其次要抓住本質,而不僅僅羅列表面的異同現象,從共性中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從差異中挖掘矛盾的特殊性。
▶做個小調查,歡迎您投票,關於做課題,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留言。
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 於「遼寧教育科研網」 於信鳳講座,感謝原作者分享!
☛小課題研究文章匯總>>>
☛點擊諮詢課題研究相關問題>>>
歡迎加入小課題研究微信群
各位老師:你們好!為了更好的為中小學老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服務,我們特建立此微信群,歡迎邀請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加入!請先添加群主微信:WHYLL807(驗證:小課題┃ 個人微信只拉群,不私聊,不諮詢),群主通過驗證後將拉您入群,請您耐心等待,謝謝!
【特別說明:騰訊公司微信規定加入百人以上大群需要您先自行綁定銀行卡通過實名制驗證,非本群規定或設置,請悉知!】
不做教書匠,就做小課題!本群專為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提供小課題研究專業指導,推送小課題研究專業文章,提供教育科研指導視頻課程,手把手教您做小課題,打造教育科學草根研究第一平臺。教師只有走向研究,學會研究,在研究中成長,才能真正享受做教師的幸福。
☟中小學教育科研系列在線課程☟
課程介紹視頻
課程介紹:如何選題?
課程介紹:如何寫論文?
課程介紹:如何投稿?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直達課程主頁>>>
小課題研究微信公眾號專注於中小學教師小課題研究指導與服務,定期推送了解小課題、確定小課題(如何選題)、實施小課題(如何研究)、課題成果表述(如何撰寫課題成果)、小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技巧、優秀小課題案例展示、互動交流等欄目內容,是中小學老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好幫手。歡迎全國中小學、幼兒園老師關注。請回複數字獲取相關資源。
【0】資源導航
【1】了解小課題
【2】確定小課題
【3】實施小課題
【4】課題成果表述
【5】小課題研究方法與技巧
【6】優秀小課題成果展示
【7】相關通知與公告
【8】訪問小課題研究微網站
【9】原創精華內容
以上資源隨時更新,歡迎隨時回複查閱。
希望您能將本微信訂閱號推薦給課題組其他老師哦^_^
[點擊查看全部精彩文章>>>]
戳閱讀原文進入在線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