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護理研究方法】2.橫斷面研究知多少

2021-02-19 護理職業防護

上一期咱們的話題說到要了解同學們十一期間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需要招募同學填寫問卷,此時有一部分同學已經回家,如果只收集在校同學的答案呢,必然導致測量結果出現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上期內容指路【專題:護理研究方法】1.研究想要做得好,問卷得先設計好

因此,這一期咱們接著來說說抽樣的問題。請同學們搬著小板凳來坐好了。

研究者想要了解中國護理實習生的職業防護行為,如果能把全中國護理實習生的職業防護行為都測量一遍,得出的結論當然是準確的,因為我們是對總體開展普查。但是,別說中國了,要把整個重慶市的護理實習生的職業防護行為都測量一遍,幾乎都是不闊能的!

普查開展的難度太大,咱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都不允許。一般在全國性人口普查、地區性高發疾病普查中才會用到該方法。

其實呢,流行病學早有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就是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從總體中抽取一部分(一定數量的觀察單位)作為樣本,對樣本進行調查,利用樣本的研究結果去推論總體的特徵。喏,如下圖所示。這樣調查工作就便於執行了。

好的,那麼我們的重點就是怎麼獲取研究樣本了。總體(population)是根據研究目的確定的全部同質個體的某個(或某些)變量值,樣本可以看作總體的縮影。

初步的研究設想可以天馬行空,但要形成一個清晰而完整的、真正可以進行研究的問題,應對研究的可行性進行評價,這就包括:在預計時間內能否接觸到足夠數量的受試者、如何進入研究現場收集資料等。

很多研究的受試者是從可及總體中進行抽樣,因此結果推廣到目標總體中必然會受到限制。抽樣(sampling)的方式能決定樣本對總體是否有很好的代表性。如果樣本具有代表性,樣本測量或觀察結果外推到總體中則正確可靠。

假設我校的護理實習生在6所醫院實習,這些醫院對護士職業防護的重視程度和防護教育水平不同,有的高、有的低,將導致護士和實習生對職業防護行為的依從性水平也出現差異。

第1次:抽取的樣本來自A醫院和B醫院,得出的結論是:護理實習生對標準預防行為的依從性

第2次:抽取的樣本來自C醫院和D醫院,得出的結論是:護理實習生對標準預防行為的依從性較高

第3次:抽取的樣本來自E醫院和F醫院,得出的結論是:護理實習生對標準預防行為的依從性

第4次:抽取的樣本來自A醫院和E醫院,得出的結論是:護理實習生對標準預防行為的依從性較低

將4次抽樣的結果,按照依從性由高到低排序第1次>第2次>第4次>第3次

咦,明明都是在實習生中進行的問卷調查啊,為什麼依從性水平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其實就是誤差造成的。

每家醫院、每個學生的職業防護行為情況都是存在差異的,不同的抽樣自然會導致總體與樣本的差異,如果抽樣誤差越小,說明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越好,用樣本信息推斷總體信息的結果就越可靠準確。實際上我們在抽樣時,往往並不知道A~F醫院學生的行為依從性分布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樣本量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來儘量控制隨機誤差。

概率抽樣可以使目標人群中的合格研究對象具有均等機會被抽中。

非概率抽樣就不是隨機抽樣啦,而是根據研究者的方便或主觀判斷抽樣。

本科同學開展小課題研究,難以使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方便抽樣是可行的,實際上這也是橫斷面研究中常見的抽樣方式,但樣本對總體的代表程度如何呢?下結論時要非常謹慎。所以呀,論文的對象與方法部分是需要詳細描述抽樣方法的。

為幫助同學們理解,下面進入講解時間

第1篇論文出自中華護理雜誌(CSCD核心期刊)2020年第1期

該文聚焦急診科護士銳器傷、血液暴露和工作場所暴力3種職業暴露的發生狀況和防護行為現狀,調查工具為課題組自製,邀請2名在急診科工作超過30年的急診科護士長進行修訂,最終研製而成。

資料收集時間是2018年10月21日~11月4日,顯而易見的,這是一項橫斷面研究。文中詳細描述了整群抽樣的過程:每所醫院的護理人員根據科室需求分為4~5組,每組保證老中青配比基本一致(也就是4~5組的年齡結構和經驗水平是基本一致的),然後從每家醫院的這4~5組中隨機抽取1組,相當於這個抽樣是以群為單位,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好

第2篇是韓國學者2013年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護理學影響因子排名第一的SCI期刊,護苗們應當多多關注哦)上的論文(PMID:22854116)。

題目告訴我們,這也是一篇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研究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法,收集了韓國60家醫院3079名註冊護士的數據,以前一年針刺傷和銳器傷(NSIs)的發生例數作為因變量,將個人防護設備(PPE)使用、護士特徵和醫院特徵作為自變量,採用Logistic回歸分析和廣義估計方程(GEE),分析了與NSIs發生相關的因素。

抽樣的方法是先從全國295家床位數大於100的醫院中,依據行政區域的劃分和床位數的多少,隨機抽取65醫院,其中5家拒絕參與研究;針對餘下60家醫院,根據床位數的多少,制定相應的抽樣方案,例如:床位數為100~699的,所有科室都納入研究;床位數≥1000的,隨機抽取20%的科室納入研究,並且要保證從ICU、產房、血液透析室、手術室、急診科、精神科、兒科、新生兒科、門診中隨機抽取1個科室。在資料收集當天,所有在納入科室上班的護士都被邀請參與研究。

分層隨機屬於概率抽樣方法,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好,研究結果可靠。

關於橫斷面研究的案例分享到此結束啦,我們再來總結一下它的局限性和意義。

在流行病學中,橫斷面研究主要是為了了解疾病和健康水平的分布和影響因素,例如我們發現:

    患肺癌的人群,很多人有吸菸的習慣

    工作年限長的護士,針刺傷的發生率低

    人手充足的科室,針刺傷的發生率低

那麼吸菸是不是肺癌的危險因素?工作年限和充足的護士配比是不是降低針刺傷發生的保護因素呢?我們暫時無法回答,因為橫斷面研究是在某時間點或短時間收集到的數據,我們沒法確定誰發生在前(因)、誰發生在後(果)。

如果10年前我們招募了一批研究對象進行規律的隨訪,他們的生活習慣、身體變化每天都被記錄下來,每天記錄一頁紙(理想狀態下),那麼10年後,我們手上就有一本3000多頁的書,可以讓我們完全掌握這個人群的健康變化情況。

有一天我把書交給你,但你只被允許查看其中的一頁,我們可以從這一頁去了解這一天這群人的健康與疾病情況,比如這群人當天吸菸量的大小,有多少人達到了肺癌的診斷標準。但是,和前一天、後一天,前一年、後一年相比,他們的情況怎麼樣,這群人的身體是更健康了還是更糟糕了,我們是無從得知的,這就是橫斷面研究的局限性:無法進行時間上的縱向比較,無法確認因果關係。

但是呢,通過橫斷面研究,吸菸與肺癌,工作年限和護士配比與針刺傷建立了聯繫,可以讓研究者提出合理的假設,作為研究基礎,在隊列研究中進一步地驗證和探索。

本科同學的第一個課題,不妨先從橫斷面研究入手。橫斷面研究無須等待結局發生,相對而言具有快速、經濟的特點,更容易上手。你們可以想想,自己最感興趣的研究問題是什麼,主要的研究變量怎麼定義,怎麼去對這個變量進行測量,有哪些因素可能與這個變量有關聯?

1.胡雁, 王志穩. 護理研究.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

2.李崢, 劉宇. 護理學研究方法.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相關焦點

  • 橫斷面研究類型論文【資料與方法】的書寫標準及要求 | 橫斷面研究專題
    研究對象部分一般需要寫清楚:①抽樣方法;②時間點或時間段;③納入和排除標準;④樣本量的計算方法及最終納入多少。簡而言之,合格標準就是針對相應的研究主題,在符合倫理道德及實際情況下所指定的一種進入到研究的研究對象應具備的條件。 ①統計描述是否正確;②統計學方法是否適合收集的資料;③是否明確了檢驗水準;④是否說明缺失值處理方法;⑤是否描述統計學分析的軟體與版本。
  • 這裡有一份關於橫斷面研究的「標準答案」!牆裂推薦|橫斷面研究專題
    比如,提出的研究問題不夠具體清楚;研究結果與研究方案不一致;對研究人群和研究對象選擇缺乏代表性,樣本量估算依據不足;對於控制偏倚的方法、對資料收集質量沒有進行評價;對拒絕參加或失訪的研究對象信息不夠重視;對混雜變量的選擇解釋不詳細或不解釋;結局或暴露(影響因素)分組選擇或分組切點依據不足或不清楚;未報告倫理審查;統計學方法描述不完整或錯誤
  • 這裡有一份關於橫斷面研究的「標準答案」!牆裂推薦 | 橫斷面研究專題
    比如,提出的研究問題不夠具體清楚;研究結果與研究方案不一致;對研究人群和研究對象選擇缺乏代表性,樣本量估算依據不足;對於控制偏倚的方法、對資料收集質量沒有進行評價;對拒絕參加或失訪的研究對象信息不夠重視;對混雜變量的選擇解釋不詳細或不解釋;結局或暴露(影響因素)分組選擇或分組切點依據不足或不清楚;未報告倫理審查;統計學方法描述不完整或錯誤
  • 科研寫作 | 帶你認識「橫斷面研究」
    (2)抽樣調查:是用調查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人群來估計或推測總體人群的現況。為了使研究對象有代表性, 抽樣方法必須遵循隨機抽樣的原則,即每個符合納入標準的對象都有同等被抽到的機會,隨機不是「 隨意」,更不是「 隨便」,常用的抽樣方法有簡單隨機抽樣、整群隨機抽樣與分層抽樣3種方式。
  • 【專題:護理研究方法】1.研究想要做得好,問卷得先設計好
    如果我們要進一步去探討哪些因素影響了針刺傷的發生,哪些因素可以有效提高護理人員進行靜脈穿刺時戴手套的依從性,那麼我們就要考慮到其他研究設計方法了,描述性研究不足以回答這些問題。除了問卷,還可以採用觀察、生化指標測量等方式收集數據,所以開展護理研究並不等同於發問卷。這兩年同學們參加挑戰杯、護研杯、創新實踐課題的熱情很高。
  • 重談橫斷面研究與病例對照研究的區別——基於實際問題的討論
    例1:本研究採用以醫院為基礎的病例對照研究方法,選擇一組食管癌患者,匹配一組非食管癌患者為對照組,調查並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人口學特徵、生活方式及身體測量值(身高、體質量、腰圍及臀圍)的差異,確定食管癌與BMI及腰臀比(WHR)之間的關聯,為食管癌的人群防治及幹預措施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這個到底是病例對照研究還是橫斷面研究?
  • 橫斷面研究之討論寫作:①概念+結構與功能;②前言與討論前後呼應
    上周四的vip課堂講述的內容是「橫斷面研究的討論部分寫作」的思路,昨天晚上著重針對[在橫斷面研究中,前言部分和討論是前後呼應]的內容展開講了一下。可能有些老師聽得有點懵,我在此著重在舉例講解一下: 首先,我們要知道橫斷面研究設計的目的是什麼,是兩個問題:①調查一下某個研究問題在研究對象上的現狀,即:研究對象+研究問題;②調查現狀是我們的目的之一,第二是了解影響該研究問題在研究對象的現狀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 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敬請收藏
  • 一篇基於橫斷面研究數據統計分析論文的完全解析和統計方法解讀 | 瘋狂統計學2.0
    下文為新書《瘋狂統計學(第二版)》中關於一篇基於橫斷面研究數據統計分析論文的完全解析和統計方法解讀的精彩篇章,請各位讀者盡情享閱。一篇基於橫斷面研究數據統計分析論文的完全解析和統計方法解讀尹經霞1,吳綺楠21 武警重慶總隊醫院內分泌血液科2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分泌腎病內科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是進行任何一門學科科學研究的基礎步驟,統計學涵蓋著收集、分析、解釋和表達數據等諸多方面
  • 研究方法匯總(一)| 量化研究方法
    簡單的判斷原則是:若需要推論母體現象的,可以採用量化研究;若需要細緻且深入地探究現象關係或發展歷程的,但不需要推論母體現象的,則可以採用質性研究,若兩種研究目標兼而有之,則可以採用質量並用研究。(3)研究的時間類型若依研究的時間類型分則研究可以分為橫斷面研究和長期研究。而長期研究又可以區分為多波的橫斷面研究、追蹤研究和世代研究。
  • 科研寫作 | 如何撰寫實驗研究類護理論文?
    撰寫優秀的論文,可以使護理科研成果通過論文發表為行業所知,甚至引領學術研究、改變臨床工作現狀。一般來說,實驗研究類護理論文的正文部分包括前言、方法、結果、討論四個部分。下面介紹這幾個部分的寫作要點。當以人為研究對象時,通常標題選用「研究對象與方法」,當選取文獻資料或病歷等為研究對象時,標題才用「資料與方法」。這部分的撰寫包括了研究對象、分組方法、幹預方法、評價方法和統計學方法。研究對象:關於研究對象,首先應交代清楚資料收集的時間、場所或地點,如哪個時間段在哪所醫院收集了多少例患者。
  • 護理科研方法之實驗性、類實驗性及非實驗性研究
    重複的另一含義是研究方法的可重複性。即在相同條件下,採用相同的方法應能得到相同的結果。二、類實驗性研究:1、定義:相對於嚴格的科學實驗應當隨機分組和設立均衡可比的對照組,有幹預措施。三、非實驗性研究1、定義:指研究設計內容對研究對象不施加任何護理幹預和處理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可用來描述和比較各變量的狀況,為護理研究最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
  • 中國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國家級繼續教育培訓班「護理研究理論與實踐」圓滿完成
    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和附屬醫院及相關教學醫院護理教師的科研水平,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2019年12月27日至12月30日在中國醫科大學瀋北校區成功舉辦了「護理研究理論與實踐」國家級繼續教育培訓班(2019-14-05-135(國))。
  • 史學常談11:填表時的歷史研究方法片談
    2之前答應某位朋友寫一個類似的東西。故而將此草草寫就的發出來,供大家批評。又,今天2020年2月2日準備群發此篇,突然發現出現了原創校驗的過程,兩次都沒有通過,感覺有點懵。具體操作性的方法,比如定量研究的各種統計方法,數量統計、空間統計,關系統計等等。又如社會調查中的偶遇調查、隨機調查,等等。或者話語分析,敘事分析、符號分析等等。這些具體操作性的方法,也往往在各個學科之間具有通用性。比如地質學中的地層分析方法,在考古學中也是最為基礎的方法。比如歷史地理學中建立的連續的時空橫斷面(或稱橫剖面)的方法,在一般的歷史問題研究中也很好用。
  • 護理研究&論文寫作,到底怎麼寫?
    本書按護理科研步驟展開,內容由淺入深,可讀性強。為了使讀者易於理解,部分章節引用了公開發表的論文,分析了論文缺陷,且在書中標了出處,特對原作者致謝。1、務必檢查電話號碼,保持電話暢通,快遞小哥傷不起!2、下單24小時內"ICU護理之家"為您發貨(節假日有順延)。3、方式2:關注「ICU護理之家」公眾號,點擊菜單「護理書店」購買。
  • 小專題研究方案的撰寫
    小專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課題的表述(課題名稱)、課題涵義(研究對象與範圍)、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研究預期成果形式、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經費預算與保障條件等,這裡主要說說:小專題研究的成果表達。      小專題研究成果表達方式很多,有論文、教育敘事、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
  • 行動研究方法導讀
    行動研究起源於社會心理學研究領域,由Kurt Lewin在1944年提出,認為這種研究方法結合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特點,可以使得理論和實踐相互作用並達成統一。行動研究最先被教育學領域採納,上世紀90年代以來才逐漸應用於護理研究領域。由於行動研究綜合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將理論的關注點與解決實際問題直接結合起來,因而被稱為理論、研究、實踐之間的橋梁。
  • 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他認為,「沒有無行動的研究,也沒有無研究的行動」,強調認識和改進社會實踐,專家和實際工作者必須針對實際問題進行合作研究。該方法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西方較為盛行,80年代初傳入我國。    2、行動研究法的涵義   「研究」就是探索,而行動就是參與。
  • 【研究方法】計量經濟學論文的寫作方法——基於實證研究的視角
    學習計量經濟學的最後目的是為進行實證研究,但對初學計量經濟學的人而言,要寫一篇有實證研究的報告或論文時常有不知如何著手的感覺,這裡小編便對實證研究的規劃以及論文的寫作做一些粗淺的建議
  • 臨床壓瘡護理預防及基礎循證研究
    隨著基礎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認為褥瘡應稱為壓力性潰瘍已成共識。近十餘年,國內外對壓瘡的認識和預防雖然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對發生壓瘡的觀點及預防的重點仍存在某些差異。為更好地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解決壓瘡防治問題,特將部分觀點綜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