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定研究目的
首先要確立研究題目,明確為什麼要做該課題研究,研究預期結果有什麼實際意義。選題時必須經過查閱文獻,了解國內外有關該題目現況研究的進展,確立本研究的創新點,明確研究要達到什麼指標、什麼目的,如是為了解疾病或健康狀況在人群中的分布情況,還是探索病因或危險因素,或者兩者兼有等。
2.明確研究類型
根據具體研究目的確定研究採用普查還是抽樣調查。
(1)普查:對擬要研究範圍內的符合納入條件的對象全部作調查。普查的優點是能反映調查範圍的相關醫學事件的全貌。但調查對象眾多,工作量大,容易漏診或誤診,尤其是需要做實驗室或特殊檢查的現況研究,往往因工作量大,花費多,使普查的應用受限,一般只適用於在小範圍內使用。
(2)抽樣調查:是用調查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人群來估計或推測總體人群的現況。為了使研究對象有代表性, 抽樣方法必須遵循隨機抽樣的原則,即每個符合納入標準的對象都有同等被抽到的機會,隨機不是「 隨意」,更不是「 隨便」,常用的抽樣方法有簡單隨機抽樣、整群隨機抽樣與分層抽樣3種方式。
3.確定研究對象
應根據研究目的對調查的人群分布特徵、地域範圍及時間點有一個明確的規定,並結合實際情況明確目標人群開展調查的可行性。選取的研究對象代表性越好,外推的可能性就越大。
4.資料收集
在橫斷面研究中,資料收集過程包括:確定擬收集資料的內容、調查員培訓、確定資料收集方法。調查資料收集過程要注意:暴露(特徵)的定義和疾病的標準均要明確和統一;所有參與檢驗或檢測的調查員都需經過培訓, 以統一調查和檢測標準,避免測量偏倚的產生;收集資料的方法一經確定,就不能變更,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必須前後一致,以避免調查偏倚。
5.資料的統計分析
研究資料匯總以後,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分組劃記與統計分析。一般可按以下幾方面性質特徵分組:
(1)按「 三間」 分布特徵分組劃記:三間分布是指人群分布、地區( 單位空間)分布與時間分布。人群分布可按人群特徵,如性別( 男、女) 、年齡( 不同年齡組) 、職業、民族、文化程度等分組劃記;空間分布可按患病者的地區、單位、科室或受檢者機體部位分組劃記;時間分布特徵可按患病時間、入院時間、住院天數、用藥天數等時間特點分組劃記,以便比較分析。
(2)按臨床特徵分組劃記:可按臨床症狀、體徵、診斷類型、 疾病輕重程度、生理或病理檢出指標的有無或分級指標分組劃記,可反映研究對象疾病或健康狀況特點,以便分析這些特徵及與危險因素的關係。
(3)按暴露因素分組劃記:按暴露於某危險因素的有無或暴露程度分級劃記,可分析暴露某危險因素與測量指標的關係。
數據經過複查、覆核等整理後應選擇合適的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測量數據不能僅憑絕對數字大小判定比較組間是否有差別,還必須進行處理,排除可能因抽樣誤差引起的差別後才能下結論。根據有無暴露或暴露的程度,還可計算出相對危險度(PR) 。相同性質等級分組的資料,如年齡、暴露因素分級等資料,還可計算出相關係數,進行相關性分析或劑量效應分析。同類性質的各組率的比較,一般用 χ2 檢驗,計量資料需計算出均數、標準差、變異係數,進行 t檢驗後才能判定比較組間是否有差別。在比較組間、比較測量指標率時, 必要時要進行率的標準化,例如兩單位某陽性率進行比較時,需先對納入對象的年齡進行標準化,以保證兩組年齡構成有可比性。
登錄中華護理雜誌社網站(www.zhhlzzs.com),進入《中華護理雜誌》網頁,在「文章快速搜索」欄輸入「橫斷面研究」,可查看系列文章,參考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曉華,周倩,成守珍.橫斷面研究護理論文評價要點構建[J].現代臨床護理,2019,18(05):79-85.
[2]常見的醫學科研設計方法[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0):182.
[3]李遠貴,張茹英.第二講 橫斷面研究的設計[J].護理研究,2003(03):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