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夏天那麼熱,你們怎麼熬過來的?潮汕人:有它就夠了!

2020-12-22 愛生活愛老吳

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廣東的夏天,那是會讓人窒息的熱,這種天氣,室外明火烤,室內如果沒空調的話那就是小火燜了,在這樣的天氣裡,人們想盡了辦法降溫,希望能得到一絲難得的清涼。說到清涼,什麼冰鎮西瓜啊、冰淇淋、雪糕之類的可能會充斥你的腦海,而在潮汕,有一種美味,它一般情況下是溫熱的,但卻能讓你清涼一夏。

相信稍微大一點的潮汕人都會對盛夏裡外頭響起的「叮叮叮」的聲音很熟悉,在酷熱的夏天,只要聽到這個聲音,立馬就會跑到外面,對著發出聲音的老伯說:「伯啊,物碗草粿!」沒錯了,這種稍微溫熱但卻能讓你清涼的食物就是潮汕的傳統小吃草粿!很多外地人可能很奇怪了,知道你們潮汕的粿很多很出名,但是草粿是什麼來的?怎麼還能讓人感到清涼呢?

草粿,應該會有不少人會跟中藥裡的草果聯想到一起,但其實這兩者真的沒有關係,草粿的原料跟中藥草粿沒什麼關係,但其也是一味中草藥。草粿是潮汕地區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黑色果凍狀的小吃,外表非常像外面人們熟知的龜苓膏,但草粿跟龜苓膏可不同,正宗的龜苓膏是用龜殼熬製的,有一股中藥味,微微發苦,而且對於食用者有著一定的限制,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的。但是草粿就不同了,它的原材料是一種潮汕人稱之為「草粿草」的植物,這種植物有一種天然的香氣,用它熬成的水味道清香,並且沒有苦味。

以前,臺灣那邊的仙草蜜傳到潮汕地區的時候,聽名字還覺得非常高大上呢,但是後來見過其真面目之後才發現,其實這跟潮汕的草粿是一樣的,原料都是草粿草。草粿草是潮汕這邊的叫法,它的名字應該是仙草,又名仙人草、涼粉草,具有清暑,解熱利尿的功能,潮汕地區不叫其仙草是因為潮汕地區的仙草其實是另外一種草,也就是「紅花仙草」中的仙草,是潮汕的一種象徵吉祥的草。所以潮汕的草粿是不是涼粉?對於潮汕人來說並不是,因為我們這邊沒有這種啊叫法,但是對於外面的人來說,這就是涼粉。

潮汕人將凡是用米粉、麵粉以及薯粉製作而成的糕點或小吃都稱之為「粿」,草粿既然也叫粿,那麼顧名思義,它肯定就跟粉有關了。草粿的原料是草粿草,也就是仙草,將曬乾的草粿草放入鍋中,加水熬煮,一般要熬很久,大概5小時以上吧,熬到草粿草變得軟爛,鍋中的水有點發粘就行了,接下來用濾布過濾掉渣渣,準備好適量的薯粉或者是雪粉,用一小部分過濾好的草粿水衝開變成粉水,剩下的草粿水在鍋中繼續煮開,煮開之後再慢慢倒入剛剛調好的粉水,邊倒邊不斷攪拌,等到鍋中的液體粘稠度剛剛好就行了,不能加太多粉水,要不然成品就太硬了,也不能放太少,否則不會成型。好了之後倒入容器中靜置,最好用陶缽,因為其疏水性比較好,待其冷卻成果凍狀之後,就說明草粿做好了。

在以前的潮汕,夏天的時候,很多地方都能見到賣草粿的攤檔,一小桶砂糖,一大缽草稿,一把金黃色的銅勺,再加上幾個瓷碗與勺子,這就是草粿攤的全部家當,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一般草粿都是與豆花一起賣的,一黑一白,格外醒目。當然也有推著小車走街串巷叫賣的,到一個地方就停一會,手中拿著個碗,用勺子敲打邊緣發出「叮叮叮」的聲音,在家納涼的人一聽,馬上就知道賣草粿的來了,趕緊出去來上一碗。只見賣草粿的大叔或者老伯熟悉地拿著銅勺往缽裡舀一勺到碗裡,再用勺子橫豎切幾下切碎,撒上一層砂糖,再舀上一勺蓋到上面,同樣的步驟,最上面撒上一層糖,動作粗獷大氣,這樣就是一碗讓無數潮汕人魂牽夢繞的草粿了。

我還記得小時候讀小學,暑假的時候,下午在家最期待的就是聽到賣草粿的叫賣聲,那位賣草粿的大叔騎著一輛28寸老鳳凰,後面載著兩個大筐,一個筐裡面放著一大缽草粿,另一個則放著碗跟勺子,後架上面放著一盒砂糖。每天下午三點過後,在家就能聽到他那嘹亮的叫喊聲:「草粿~~~」,「粿」字拖的很長。這時候,我就馬上拿上我的碗一溜煙跑出去,用自己的碗裝的話會給的多一點,那時候也便宜,大人5毛錢一大碗,小孩買的話2毛錢一碗七分滿,不加糖的話草粿就多一點,雖然他的糖是顆粒比較小的綿砂糖,最適合搭配草粿吃,但為了多要一點,我還是經常不加糖,帶回家加上自家的白糖吃。而我最喜歡吃的,莫過於凝結在最上面一層的草粿皮了,這個吃過草粿的人應該有所體會,每次都叫大叔多給點皮。現在想想,這也是滿滿的回憶啊,只可惜現在那個大叔已經不賣了,可能也是年紀大了吧。

關於草粿,潮汕有句俗語叫「別人草粿別人糖」,這是一句貶人的話,其中還有一個小典故呢。話說以前某個村裡有個村民,這個人特別愛佔小便宜,整天哪裡有便宜就往哪裡鑽。由於潮汕這邊賣草粿糖是可以免費續的,所以他每次吃草粿的時候至少都要加十幾次糖,老闆那個氣啊,又拿他沒辦法,總不能趕人吧。這天,他又來「光顧」了,這次老闆為了殺殺他這種無賴的氣焰,和他打賭:「你不是很喜歡吃草粿嗎,我就讓你吃個夠,你要是能一次吃下20碗,就算是我請你的,要是吃不了,草粿錢照付,還要額外賠我錢!」

一聽說有這好事,這人馬上兩眼放光,別人草粿別人糖,不吃是傻子,所以想都不想就應戰了。一開始他吃得很起勁,一碗接著一碗下肚,但是到了後面,肚子都快撐爆了,周圍人就勸他,說要是不行就算了,20碗草粿也沒幾個錢,你的命可不止這點錢。而老闆也感覺要贏了,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沒想到那個人咬著牙說道:「別人草粿別人糖,就是豁出命我也要吃下去!」最後還是咬牙把最後一碗幹了,老闆無奈,只能認輸,對於這種見了便宜連命都不要的他表示真的沒辦法,賣了這麼多年的草粿,還真沒見過一次性能吃這麼多的。而那個人由於吃太多,肚子撐得受不了,一彎腰,草粿就吐了出來,成了人們的笑柄。後來,「別人草粿別人糖」就成了一句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意思是有便宜佔,不佔白不佔,也用來形容那些見了便宜連命都敢豁出去的人。

如今,早已物是人非,2毛錢吃一碗草粿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而那熟悉的叫賣聲也聽不到了,現在的草粿還能吃出小時候的那種味道嗎?

本文由每天都在鬱悶的老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潮汕人的鄉愁,是那一碗碗的厝頭巷尾的草粿
    在每個潮汕人的童年裡,一定都有這樣一個阿婆或者阿伯,他踩著老式三輪車,帶著一個大喇叭,在夏天的厝頭巷尾來回騎著車,載著滿滿幾鍋草粿,一邊騎車喇叭一邊廣播到:草粿!豆腐花!而遠遠聽到聲音的小孩就會帶著碗默默在巷頭等著阿伯的到來。拿著碗舀上滿滿一碗黑乎乎的草粿,撒上潔白的白砂糖,心滿意足地端回家。我想這是每個潮汕孩子夏天最大的盼頭了吧!
  • 潮汕的砂鍋番薯粥,清爽可口甜而不膩,潮汕人夏天的最愛
    飯桶我又來給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小可愛介紹我們潮汕的美食啦,今天飯桶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潮汕人在夏天經常會吃的潮汕砂鍋番薯粥啦。潮汕的砂鍋粥可是非常有名的,大家應該都知道潮汕砂鍋蝦蟹粥、砂鍋鮑魚粥,但你們知道潮汕的砂鍋番薯粥嗎?在潮汕的夏天,砂鍋番薯粥可是潮汕的最愛呢。
  • 廣東甜品的江湖,必須有潮汕甜湯的一席之地!
    如果說普通人是水做的 那麼廣東人的身體大概就是 靚湯+糖水 廣東人對糖水的熱愛 在遍地開花的甜品店中可見一斑 夏天一碗冰涼綠豆沙下肚
  • 它是潮汕人煲苦瓜湯必備的食材,加了它味道大不同,甘鮮清熱解暑
    朋友是潮汕人,她的媽媽做得一手好菜,而且第一次去她家做客也是這樣的大熱天,天氣特別熱,上桌端上來的一碗苦瓜湯,特別甘甜。苦瓜,大概是夏天大家都會吃的瓜果之一,和冬瓜一樣常見,但苦瓜味道苦,老人們說苦口良藥,苦瓜有清熱下火解暑的作用,所以天氣炎熱的時候,雞蛋炒苦瓜、釀苦瓜就不時地出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 骨頭高湯怎麼熬?廣東婆婆教我這樣做,湯白味濃營養好!
    做一鍋營養高味道好的高湯,廣東人有經驗!婆婆是廣東人,到我們家裡來時,看見我熬得骨頭湯,連連搖頭,說我不會做飯做菜,這個骨頭湯都熬毀了,既油膩又沒營養。我想熬骨頭湯不就是把骨頭洗乾淨,加水上鍋,熬上兩個小時,就可以出鍋加點鹽完事兒了嗎?婆婆聽完說,這樣熬湯難怪被嫌棄!婆婆作為廣東人,熬湯什麼的那是一把好手!她說熬出一鍋好湯是有技巧的,從選擇食材到火候的掌握都是有嚴格要求的。
  • 潮汕人到底有多愛吃沙茶醬?
    潮汕人到底有多愛吃沙茶醬?>也是每個潮汕人記憶裡家鄉的味道它就是——沙茶醬但你知道嗎,沙茶醬最早其實是從東南亞流傳過來的!有的人可能會說,東南亞那邊的是沙嗲,不是沙茶醬。
  • 一口氣讀懂:客家人與潮汕人有什麼不同!
    在廣東,按照方言的差異,可以將人群分為說粵語的廣府人、說客家話的客家人和說潮汕話的潮汕人。在深圳,你進菜市場買菜,那賣菜的十有七八是潮汕人;而你進政府辦事,辦公室裡那些帶「長」的官員則十有七八是客家人。從歷史上來看,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經是外來的「北佬」。有研究表明: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時就開始南來。中國史學界歷來認為「從中原南遷的漢人稱客家」。
  • 廣東三大民系,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誰最早來到廣東定居?
    而在廣東省內,一般認為有三大民系,分別是廣府民系、客家民系和潮汕民系,海陸豐人一般會根據其使用語言分別列入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而湛茂地區也會根據使用語言分入廣府民系和福佬民系。廣府民系和客家民系的定義較少有分歧,但關於潮汕民系和福佬民系,學術界並無統一說法,有學者認為潮汕民系也是閩民系的分支,理由是大部分潮汕人的祖先一般是經由福建遷移至粵東地區定居,而且潮州話和閩南話很是接近。
  • 潮汕人喝茶有多野?
    平常無事招呼人會說「無事過來食茶」「有閒來呷dei」,組織朋友聚會時一句「大家有閒來擂茶喝」人就都來齊了。沒精神可以喝到有精神,有精神可以喝到沒精神,肚子飽可以喝到肚子餓,肚子餓可以喝到肚子飽。總之這茶就是潮汕人肉體精神的雙重食糧,要不怎麼會管茶叫「茶米」呢?圖by知乎更何況喝茶是一件比吃飯還重要的事。
  • 它是廣東最受歡迎的早餐,到了外地卻被嫌棄,但不是因為味道!
    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廣東人愛吃、會吃那是出了名的,但是廣東人究竟多麼會吃,沒來過廣東的是體會不到的,很多東西你只能親身體會了才能夠理解。在很多剛來廣東的外地人的印象中,對於廣東印象比較深的美食應該會有很多,而其中,腸粉絕對算是排在前面的。腸粉是廣東地區最常見的早餐,沒有之一!別看它名字叫腸粉,但是其實跟動物的腸子是沒啥關係的,它其實是用米漿蒸熟成為粉皮,裡面裹上各種餡料,然後外面再淋上一層醬料這樣製作而成的一種小吃。
  • 潮汕人,這次又要讓人羨慕了!
    先來個無獎提問:潮汕都有哪些城市呢?關於潮汕的定義,還是存在不少爭議的。 潮汕有狹義之潮汕、廣義之潮汕、歷史之潮汕三個層次的涵義,指的都是廣東東部的這一片地區。
  • 夏天這麼熱,動一動就出汗,晚餐怎麼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吃呢?
    夏天這麼熱,動一動就出汗,晚餐怎麼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吃呢?記得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種鍋具的特點,看看我的,簡單又快手,半小時內就能上一大桌!嘿嘿,輕輕鬆鬆,想出汗都難!這個女人真神速啊,晚餐滿滿一大桌,不到30分鐘就上桌!
  • 廣東人到底有多愛喝粥?
    ▲ 生滾粥示意,圖源@美食圈就算生滾粥憑藉美味、快速稱霸廣東早晚市,它仍然有兩個默默窺伺的競爭者。 而廣東人嘗試的方法有但不局限於以下幾種:用砂鍋瓦煲甚至紫銅煲熬粥;用油粘米、絲苗米甚至按比例混合東北米;淘洗時加皮蛋、鹽巴加速米粒溶解;用甘冽的山泉水代替礦泉水……
  • 夏天,潮汕人最愛的一道甜湯,清熱解暑,清甜潤喉,常吃好處多
    夏天天氣炎熱,稍微動一動就滿頭大汗,水分流失大。因此夏天應該多些喝湯湯水水,既可以補充流失的水分,還能補充多種營養物質。我們潮汕人平時就有煮甜湯的習慣,番薯糖水、紅豆湯、綠豆湯、黑糯米粥等,而天氣熱的時候最受歡迎的甜湯就應當屬這道綠豆爽了。清甜好喝,既能給身體降降火,也能解渴,真棒。夏天,潮汕人最愛的一道甜湯,清熱解暑,清甜潤喉,常吃好處多。
  • 潮汕人與客家人
    在中國的廣東地區有三大民系,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都是從古中原南遷而來,經過上千年和當地原住民的同化,形成了今天的三大民系。今天我們就講潮汕人和客家人。潮汕人,古時稱潮州人,隋宋兩次南遷最終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
  • 當媽媽後,感覺每天都睡不夠,寶媽們都是怎麼熬過來的?
    熬……。當了媽媽之後,真的是每天都睡不夠。特別是1歲之前的孩子。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熬過來的吧 我寶寶出生後,我是第一次當媽媽,我在坐月子的時候,有一些憂鬱的。突然多了一個小人兒,真的有點難接受。來自於內心的不安,這麼小的一個寶寶我能養得過來嗎?在之後的日子,還要無時無刻地照顧。
  • 香芹:潮汕美食的靈魂,卻容易被忽略,它是海外潮汕人的味覺密碼
    國外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創造了「反香菜聯盟」,已經有數十萬人加入。更神奇的是,有科研機構研究發現,有人討厭香菜,是基因決定的。因為基因變異,香菜在一部分人聞起來是刺鼻的肥皂味。是不是覺得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再說回香芹,也許有人要問,芹菜就說芹菜,為什麼要叫香芹?
  • 夏天就該來一碗廣東糖水,解暑利器,帶給你不一樣的清爽體驗
    大家好,又到了和你們聊美食的時間了!炎炎夏日,暑氣逼人。你還在用空調、西瓜、雪糕來解暑嗎?這些都已經不流行了!來看看廣東人夏天都吃什麼吧?當然是糖水啦!廣東的糖水是非常出名的,而且會用不同食材做,種類非常豐富。
  • 2021,熬過來就放肆地活
    當然,亦有無可奈何,亦有身不由己。從結局來看,當歷盡千辛,穿過黑暗森林,沐浴在陽光下時,也總是有人羨慕,有人嫉妒,有人褒獎,有人貶低。人家說你不能嘚瑟。可是我熬過來了,憑什麼不能嘚瑟?我礙著誰了嗎?我憑本事掙的,有能耐你也去拼。——「朕打了一輩子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 正宗碣石甜品,潮汕人的夏日消暑標配,喝碗甜湯續命
    藏在草埔的10㎡小店只賣正宗的碣石甜品手動刨冰沙、20多種選料潮汕人的夏日續命神器適宜人群潮汕遊子、刨冰達人、不耐熱星人碣石人的夏天藏在這裡 在草埔的「墮落」街上,有一家碣石夫妻經營的正宗「碣石甜品」店,小小的店面,兩張桌子,一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