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開展觀察活動的初期,學生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對生活中常見的事情,觀察時熟視無睹,不留心,不用心;有的不會觀察,東瞧瞧,西看看,雜亂無序。針對這些情況,我加以適當的引導,指導學生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由內到外、由整體到局部、由大處到細節按順序觀察靜物;觀察動景時,要注意開始怎樣,後來發生了什麼變化,結果、理由如何。
如我們學校開展的「綠色天使在行動」活動,各班都種植了許多花。我們班種了兩盆,一盆五色椒,一盆鳳仙花,結果沒多長時間,這兩盆花都發芽了。這時我指導學生觀察這兩盆花發生了什麼變化,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寫下了自己的觀察日記。有的學生寫道:「五色椒發芽了,四片小葉子相對著,就像一顆小星星在和我們玩耍……」
還有的學生寫鳳仙花:「鳳仙花長出了兩片小嫩芽,嫩嫩的,綠綠的,好像在衝著我們微笑呢。」雖然孩子們的文筆很幼稚,但是孩子們仔細觀察,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我覺得對於一年級學生從現在開始這樣一點一點地去培養,相信以後的寫作會比較輕鬆。孩子們有了觀察興趣,學會了策略,接著就要引導他們把觀察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先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
隨後讓同學們把所說的話寫在作業本上。為了促使學生們經常通過觀察練習寫話,從這學期起,我就開始讓他們寫循環日記,平均每個學生每周寫一篇。從日記中可以看出學生選材廣泛,內容真實,有的寫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小事,有的寫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想法。我每天及時批閱學生的日記,對於好的同學給予鼓勵,寫的優秀的同學在全班宣讀……
相信這樣長期訓練下去,學生的寫作能力定會有一定的提高。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另一條途徑便是利用課堂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在教學《綠色的和灰色的》這課時,課文中寫小白兔知道了狐狸的詭計,它們輕手輕腳,頭上頂著棕櫚,躲開了狐狸的陷阱,於是我在教學這一課時,指導學生想像:小白兔們聽到翠鳥報告這一消息後,
它們一定會一起著急地想辦法,那麼,它們會怎樣想辦法呢?你能噹噹小白兔做一做動作並說一說嗎?有的學生說小白兔著急地來回走動,耳朵都耷拉下來了,搓著手,撓著腦袋等等。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體會,這時,我又讓學生把想到的這些動作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連起來說一段話,學生說得非常好。又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
當我板書課題「尾巴」之後,就讓學生說一說:你都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尾巴?它們的尾巴是什麼樣的?像什麼?學生說出了很多動物的尾巴,這時又指導學生把所說的內容連成一段話,從而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以上所說的只是我在平日教學中的一點做法,有很多地方不夠完善,也不能說是什麼經驗,只是拋磚引玉,請各位老師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