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個西南滇中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建立了古滇國,直至漢武帝將其納入漢代所管轄的版圖中,在封建社會中,昆明城雖位於西南偏遠之地,但明永曆帝和清吳三桂先後在昆明建立政權和興建皇宮,注入了漢族人口遠遠大於當地的人口,漢文化完全薰陶了當地的文化,此後,每朝每代都在昆明城設立行政部門,直至末代封建皇朝「清朝」在雲貴高原之地設立「雲貴總督府」總管雲貴兩地的軍民政務,到清朝滅亡共有77位雲貴總督,而在康熙年間「清政府」直接把「雲貴總督府」設立在雲南昆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禁菸大臣林則徐」了,而昆明期間的總督府建立於現今的五華區內,府前建有寬大的甬道,以做雲貴等地方官員拜見總督大人時「歇轎子」的地方,是當時清朝的「官道」,時至今日,昆明這一處以「舊址新貌」的方式還原了這條清朝的官道「甬道」!
這條古老的清朝「甬道」位於昆明五華區的景星花鳥市場旁邊,自清朝滅亡之後,這條街在後期慢慢的形成了商業街,最早有一些中藥鋪和小食鋪在這條街上經營,新中國成立後的70年代末最早在這裡出現了經營花鳥買賣的商鋪,後經幾次擴建,原來的舊建築幾乎消失殆盡,步入21世紀後引起地方政府的注意,將在這些舊址上模仿原來的建築模樣復刻出一條新面貌的「甬道」!
如今這條復原的「清甬道」基本上以現代商業模式為主的商業步行街,一般都是經營翡翠為主,還有一些文玩類的商品,大到市井文化的民俗產品,小至東南亞的小商品應有盡有,但主要還是以還原一條聚集歷史文化的人文街為主,以復刻的方式還原當時的街容街貌!
這其中最起眼的便是坐落在街中間位置的「聶耳故居」,這也是「聶耳」家的老商鋪,上世紀初,他的父親從玉溪老家來到此地開了一家名為「成春堂」的中藥鋪,在這裡行醫,1912年的某一天人民音樂家「聶耳」就是出生在這裡,長大後的「聶耳」從這裡出去學習音樂,為我國創造出了「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國歌」!
「甬道」街走到頭望去的便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面刻著鄧小平的題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高聳立在這廣場中央,威嚴莊重,像似時刻提醒著人民不要忘懷曾經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銘記在雲南戰場中為保衛國家領土所犧牲的愛國將士!
位於「清通道」的內側已經形成了雲南特有的「街子日」所出現的趕集街,平時不會出現,但一到雙休日就會出現「街子日」,「甬道」內側周圍都會出現很多檔口,來自雲南省各地的文玩商家都會聚集在此買賣商品,這種文化已在這裡有悠久的歷史了,出現在這裡也為復原後「甬道街」注入了新的民俗文化!
「甬道街」的另一端是昆明的一個老市場,在上個世紀就已出現了,當時這裡就是最早出現花鳥買賣的地方,後因這些商家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而發家,這裡也不斷擴建,「景星花鳥市場」的一樓為買賣花鳥位置,二樓為翡翠」幾乎都是經營了幾十年的商家,是「甬道街」上一道商業文化風景線。
這是「甬道街」內側後期新建的珠寶市場,原來這裡也自稱為亞洲最大的珠寶交易市場,主要以「翡翠」為主要的買賣商品,很多都是經營了幾十年的商家從旁邊市場搬來至此,昆明也是最早將「翡翠」推廣到各地的地方,買賣翡翠從當時茶馬古道到現在新型網絡化時代有著悠久的歷史!
昆明作為清政府自「康熙帝」起將「總督府」設立在此,歷經了幾十代的「雲貴總督大人」在此地行政辦公,「甬道」也是作為當時的「官道」保存至今也是一種地方上的行政文化,如今,將它以「舊址新貌」的方式復刻還原,以特別的文化傳承方式流傳給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