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傻朋克」樂隊是如何靠一對高科技頭盔橫掃格萊美的

2020-12-14 極客公園

作為美國錄音界與世界音樂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格萊美向來是美國音樂人的舞臺。但你難以想像的是,一支自 1999 年起就從不露臉的法國樂隊憑藉著對「音樂+科技」的完美利用,不出聲不露臉就橫掃了格萊美的多個獎項。

雖然名叫 Daft Punk(傻朋克),但 Daft Punk 其實是一隻電子舞曲樂隊,和 Punk 並沒有什麼關係。

1992 年,樂隊的一首單曲推出時,他們的音樂還很不成熟,被英國著名的流行音樂周刊《Melody Maker》輕蔑地稱為「傻朋克」(Daft Punk)。這對初出茅廬的 Bangalter 和 Guy Man 是個不小的打擊,但也幫助他們尋找一種更適合自己的音樂風格。

不久,兩個青年人就投入了 House 音樂的懷抱,並成立了自己的舞曲組合。為了紀念這次事件,他們半開玩笑地將樂隊命名為「Daft Punk」。

回首十五年的樂隊歷程,除了《Homework》、《Discovery》、《Human After All》等裡程碑式的專輯之外,Daft Punk 的機器人造型同樣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從 1999 年 9 月 9 日開始,他們就再也沒有以真面目示人過。

閃著銀光金屬頭盔與黑色皮衣/西裝的經典搭配,掀起了的復古未來主義的風潮,甚至成為了音樂史上最具標誌性的造型。

事實上,伴隨著音樂的不斷進化,他們的造型也在悄無聲息中經歷著一輪又一輪的進化。

LED 燈頭盔開啟「機器人時代」

從 1990 年代末期到 2000 年代早期,Daft Punk 的演出服還是看上去有點搞笑的萬聖節裝扮。但隨著《Discovery》專輯的發布, Daft Punk 也迎來了他們經典的「機器人時代」。

第一代頭盔設計初稿

Daft Punk 第一代頭盔是他們最經典也是最複雜的一代。這款頭盔擁有先進的 LED 顯示屏,且都可以顯示文字,只不過 Thomas 的是水平滾動顯示,Guy-Man 的是垂直滾動顯示。

Daft Punk 每隻頭盔上都有針孔大小的洞,所以即使戴上頭盔,他們也可以看得見。而 LED 處理器放置於背包中,早期是電池供電,後為直流供電。兩隻頭盔的後半部分都是可以拆卸的,頭盔和背包之間用線纜連接。

Guy Man 頭盔上的 LED 燈條部分由當時的 LED 公司 LED FX 公司製造,顯示器部分則由電影特效公司 Alterian Inc. 和特效化妝師 Tony Gardner 共同完成。

在後期,Guy Man 和 Thomas Bangalter 頭盔的供電方式也由電池供電變為了直流供電。這款頭盔總共耗時 17 個月,成本為 65,000 美元。

除此之外,Guy Man 和 Thomas Bangalter 手套上有按鈕可以控制已存儲的動畫。

不過更絕的是,他倆穿著這身行頭做 live 表演的時候,竟然用一些高亮的線條點綴全身。在昏暗的舞臺上,兩個黑乎乎的機器人身上亮起一道道顯眼的輪廓。

內設空調的頭盔是有哪些秘密?

「臺上出問題的時候,我在這個頭盔裡大喊大叫但是沒有人可以聽見,這個時候我都快瘋了。」Thomas 曾經這樣抱怨過在頭盔裡的尷尬,而幾近完全封閉而造成的熱量集中也常常令他們苦不堪言。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在頭盔裡安上了一個微型空調。

這一代頭盔除了 Guy Man 頭盔的耳朵部分還有一些裝飾性的 LED 燈之外,其餘部分的 LED 燈基本被去掉了;而 Thomas 的頭盔主要是耳朵部分的設計細節變化,他的嘴巴也不再是笑臉的形狀。

此外,Daft Punk 也首次採用了備用頭盔,大家在 Daft Punk 自導自演的電影《電磁人》(Electroma)中看到這些細節。

在手套方面,Guy Man 和 Thomas Bangalter 採用了同一款式,只是顏色不同;而在之前,兩個人的款式都是不一樣的。並且,新手套首次運用了萊卡材料,指尖內部設有襯墊,更易操作樂器。

一些軼事

  • 2009 年初,某網站曾公布了 Daft Punk 在上海的演出日程,在門票被一掃而光後,這件事被證明是一場騙局。

  • 可口可樂曾為 Guy Man 和 Thomas Bangalter 設計了一款定製版的套裝。

  • 在 Daft Punk 自導自演的電影《Electroma》(《電磁人》)中,兩個機器人並非由 Guy Man 和 Thomas Bangalter 扮演。而在電影中的兩套衣服則是由 Dior 為他們私人定製的。

  • 他們有個像教壇一樣的舞臺,裡面有兩臺定製的超級電腦和各種燒錢的儀器以及可控制的 LED 板。

  • Guy Man 和 Thomas Bangalter 在接受採訪和現場演出時時有著獨特的姿勢。

  • Daft Punk 曾和美國超模 Karlie Kloss 現身紐約街頭為美國版 Vogue 拍攝了部未來感十足的特輯。

  • 2013年 F1 摩納哥站,Guy Man 和 Thomas Bangalter 曾現身摩蓮花車隊維修區為 R.A.M 專輯造勢,著名車手 Kimi Raikkonen 的車上還塗上了 Daft Punk 的 Logo。

  • 有網友曾繪製了 Daft Punk 的頭盔進化樹。

  • 彩蛋:Guy Man 和 Thomas Bangalter 的真面目(歲月是把老虎鉗)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2」總決賽7支樂隊殘酷對決!HOT5花落誰家?
    七支樂隊披荊斬棘即將對本季HOT5發起最後衝鋒!周深、汪峰驚喜加盟總決賽大樂迷賽制也有了大改變現場所有樂迷每人一票!吳明飛坦,感謝相遇木馬樂隊帶來《果凍帝國》這首老木馬的專輯同名曲也是木馬搖滾世界的寫照帝國般堅硬的外表下人人都有顆果凍般晶瑩脆弱的心
  • 這十支偉大的搖滾樂隊!有你喜歡的嗎?
    先聲明,這不是什麼榜單,只是小編列出的十支偉大的搖滾樂隊。   從搖滾樂的橫空出世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七十年了,這期間出現了許多堪稱偉大的搖滾樂隊。其中,排名第一的搖滾樂隊是毫無爭議的,這是全球公認的。排名第二的搖滾樂隊基本大家也沒什麼意見,其它樂隊的排名就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 Supreme今年的「FXXK YOU」系列,又是什麼來頭?
    但這一次「FUCK YOU」絕對不僅僅是 Hysteric Glamour 的自嗨,聯名的背後其實有著兩個故事。為了紀念這個時刻,藝術家 Lauren DiCioccio 設計了一個可供重複利用的白色帆布袋,它跟普通塑膠袋長得一模一樣,上面印著一連串的「THANK YOU」感謝使用,以及對生活的美好祝語「Have A Nice Day」。
  • 淺談賽博朋克之興:從合成詞到流行文化
    隨著時間推移,科學技術水平會漸進式提高是絕大部分人的共識,大部分科幻作品也都聚焦於未來的酷炫黑科技,並認為高科技會普遍改善人們的生活。然而,在科幻文化中還有這樣獨特一派,信奉「High tech, low life」的理念,認為科技進步不僅不會有益於人類,反而會致使社會秩序崩壞,對人們的普通生活造成傷害,這就是賽博朋克(Cyberpunk)。
  • 連這些英文單詞都不認識,你還看個錘子《樂隊的夏天》
    這個夏天,是屬於樂隊的無論炎熱的溫度如何灼燒你的身體你的靈魂也會因為他們而得到升華《樂隊的夏天》The Big Band這是一檔集結了31支樂隊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被網友稱為音綜版《奇葩說》)節目以音樂競技的形式
  • 《樂隊的夏天2》33支樂隊亮相,我們用33句話介紹清楚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在夏天都快過去一半的時候,《樂隊的夏天2》終於官宣了本季的33支樂隊全陣容。客觀來講,因為《樂隊的夏天》這檔節目,樂隊文化才得以真正出圈,走入大眾視野。第一季名次不錯的那些樂隊,比如新褲子、痛仰、盤尼西林、#Click15等樂隊,用名利雙收來形容並不為過。如果沒有疫情的影響,今年估計他們早已在「吸金」的大道上撒歡了。據圈內傳聞,報名《樂隊的夏天2》的樂隊,達到了上千支。也就是說,最終躋身錄製的33支樂隊,概率比考上公務員還要低。
  • 英倫搖滾樂隊是如何站在鄙視鏈頂端的?
    這就要從英美兩國在音樂領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橫跨大西洋的爭鋒說起了。其實早在1950年代,英國最流行的也是美國的音樂,比如著名的Elvis Plesley貓王。而到了60年代的初期,英國開始出現了著名的,我們堪稱奇蹟一般的存在的樂隊the Beatles,以及類似於像the Springfields這樣的民謠樂隊。
  • 《樂隊的夏天2》裡的這隻樂隊,絕對是大黑馬啊
    「 我只指童心之源童心是成人的源泉我只指望一世光陰貫穿對自然的憧憬 」<控制>2019年12月20日的西安光圈俱樂部裡擠滿了人,這是法茲樂隊在家鄉的一場演出每個「樂隊」都有自己存在與表達的方式,也正如每個行走於世的「人」那樣獨一無二。最初都如孩童般懵懂,給予時間,便有成長的可能。十年於法茲來說,已然樂隊的而立之年。穿越《控制》這道門,進入法茲的時間線,我們將看到一支樂隊發現自我形狀的旅程。
  • 靠倒賣口罩發財的人,又已經靠賣頭盔賺了幾百萬了
    但是對照百度指數的增長趨勢,14號之前「頭盔」關鍵詞的熱度增長平穩,僅在14號夜間出現小幅度增長。關鍵詞的爆發主要是從5月16日開始,到目前為止,「頭盔」熱度依舊沒有下降的趨勢。而最早一批知曉「頭盔」即將漲價的鄭州商品市場各行業的店主,早在5月初就開始加大或者直接加入「頭盔」生產,只是因為他們聽說"最近要開始嚴查戴頭盔情況"。他們的盈利的因素,只是把握了信息差。
  • 如何更內行地判斷一支樂隊的水平?
    看完《樂隊的夏天》我覺得應該了解一下怎麼判斷一支樂隊的水平。樂隊是一種配合的藝術,又像是將所有人樂器集合一起演奏出好聽的音符。樂隊是什麼,樂隊一定要是搖滾嗎? 一定要撕心裂肺嗎?不一定吧,但一定要喜歡,一定要投入感情去演奏,你才會感覺到音樂的魅力。
  • 「特寫」製造《樂隊的夏天》
    排名緊隨其後的是朋克元老反光鏡樂隊和喜歡英倫搖滾的盤尼西林。這三支樂隊分別成立於2005年,1997年和2013年。夏日少不了啤酒、晚風和音樂,也從來都是各路音樂綜藝白熱化競爭的時段。5月25日晚,籌備了八個月的《樂隊的夏天》在愛奇藝上線。
  • 「口罩識別」後,「頭盔識別」躋身 AI 安防 C 位
    換句話說:有限的警力每天守株待兔式地面對數量巨大的不戴頭盔者,低效且低質。AI安防廠商能做的是:能否在原有的攝像頭系統中融入一套「頭盔識別」算法,自動識別騎乘人是否安全佩戴頭盔,提醒騎行者的同時也能方便交警的工作。雷鋒網AI掘金志了解到,目前很多廠商都開始了這一方面的立項工作,譬如博觀智能。
  • 朋克遺子綠日樂隊三級跳變身世界搖滾英雄
    網易娛樂獨家報導(文/趙南坊)1987年美國朋克樂隊「綠日」(Green Day)組隊成立,到這一年朋克已經走過了它最輝煌的時期,雷蒙斯(The Ramones)、「衝撞」(The Clash)、「性手槍」(Sex Pistols)都已經晚節不保或者乾脆成為過去時。
  • 如果時代的聲音來自屏幕,這支北愛爾蘭樂隊就是了
    從「兩門劇院樂隊」(Two Door Cinema Club,以下簡稱TDCC)的新專輯《False Alarm》封面來看,這支北愛爾蘭樂隊是準備走一條新路了。這次他們終於把成員面孔大大方方印在專輯封面上,一掃從前不愛在專輯上露臉的習慣。
  • 《樂隊的夏天2》超大樂迷陣容,你Pick哪隊?
    推薦曲目:《心要野》、《猛獁》、《偷月亮的人》Carsick cars他們是當年號稱「NoBeijing」的四支樂隊之一。他們是內地首席Rockabilly樂隊,更是國內此類曲風中的佼佼者。並多次被各類媒體評為「最佳現場樂隊」、「最佳派對樂隊」。
  • 臺灣頭號朋克團體巡演到京 北京樂隊鼎力支持
    來自臺灣的頭號朋克樂隊Stay Gold於9月初開始了他們首次內地巡演,9月14日他們將抵達北京,開始他們內地巡演北京站的演出,屆時他們將在北京演出兩場,並與北京的多支優秀樂隊"過招"。  據悉,Stay Gold樂隊是第一支來自臺灣的朋克樂隊在內地做大規模巡演,許多內地搖滾圈內人士也對他們此次來北京演出表示了極大關注。
  • 「音樂盒故事2」《人生何處不青山》,《有為青年》的朋克《決心》
    同為朋克風格的它們似乎更能牽動CS:GO玩家的心,使人血脈噴張並隨著回合MVP的激昂旋律大聲吼唱,今天就為大家帶來這幾個音樂盒背後的故事。樂隊回應說,他們已經了解,並需要「花點時間了解這一情況」。一天後,樂隊宣布吉他手Lloyd Roberts離開,而原因是他不想因為這些指控而損害樂隊的聲譽。他說:「我期待著未來,現在我打算把這糟糕的事情拋在身後。」 。2015年10月13日,Roberts發表聲明表示警方已將他的所有指控免除。在同一聲明中,Roberts沒有任何暗示重返樂隊的信息。
  • 《樂隊的夏天》集結31支樂隊,小編談談自己對他們的認知
    某視頻網站的新綜藝《樂隊的夏天》今晚要播出了,集結31支樂隊,到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場場搖滾的盛宴,一臺臺音樂的博弈。談談小編個人對31支樂隊的認知。1,旺福,最初寫的歌多與動物有關。他們的歌,童趣十足。他們的歌,朗朗上口。他們的歌,詼諧幽默。2,新褲子,早期有較強的朋克風格。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兩組22支樂隊賞析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兩組22支樂隊賞析《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在夏天的尾巴上呈現了出現,更新頻率還是不錯的,兩周呈現了四期,出現了兩組24支樂隊,這一季的樂隊相比較第一季成分更加複雜,搖滾、民謠、流行各個派別紛紛出現,而且湧現出來數支還不錯的以90後為主力的樂隊,比上一季呈現出來的更加年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