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二本院校的丁輝並不是他們理想的實習生人選,甚至王律師都直接說出「可能在hr那裡就會被刷掉了」。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咕咕
· · ·
有人說,和第一季溫柔耐心的導師以及善良上進的同事相比,第二季《令人心動的offer》多了一些現實的殘酷。
因為實習生們中間多了一位「闖入者」——一個沒有鑲金邊的履歷、平平無奇的二本學生。
/ 1 /
這一季的實習律所君合,是國內律師事務所中「兩萬元俱樂部」成員之一,如果你被應聘了,起薪就是兩萬元。
但是你知道嗎,來面試的實習生們,多的是不在乎工資的人。
先說教育經歷吧,光幾位帶教律師的履歷就已經是望塵莫及了。
年輕的95後實習生們基本也是一水兒的留學背景。
美國南加州大學法律碩士瞿澤林: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院碩士詹秋怡:
同樣也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的李晉曄,還在美國參與過有關國際難民庇護救助的法律援助計劃:
被律師要求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時候,也是對答自如:
還有個履歷最輝煌的,也是這次的學霸擔當王驍,史丹福大學的法學碩士,不管是國內國外的學習經歷都是羨煞旁人的份兒(這個履歷表我截了28張圖)。
律師讓他介紹斯坦福的時候,此時的bgm已經變了,是一個非常優雅的古典鋼琴曲,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原片感受一下。
彈幕上觀眾們的反應也很真實:
還可以從側面看出各位實習生的家庭背景。
有人從小就在國際學校讀書:
有人左手梵克雅寶、右手卡地亞,節目組給的這個特寫也是意味深長:
瞿澤林直接是開車上班,有網友看出了這是保時捷:
詹秋怡下了班就回到了自己上海的家中:
面試過程中,女律師問斯坦福的王驍,那你的學費是自己支付的嗎?
王驍說:「是的,所以我很感激我的父母,對我在美國學習的支持。」
結束之後,律師們對他的評價是:這就是我們要的人。
再來看看「格格不入」的丁輝。
他的本科是常熟理工學院,妥妥的二本院校,而且還不是法律專業。
畢業以後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但是由於女朋友覺得自己不夠努力,於是辭職去跨專業考了研。
這次來面試君合律所,也是丁輝第二次辭職,他覺得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誠意,是背水一戰。
其實幾位帶教律師的意願已經很明確了,丁輝並不是他們理想的實習生人選。
甚至王律師都直接說出「可能在hr那裡就會被刷掉了」。
但是可能是為了節目更「好看」,丁輝還是以第八位實習生的身份進入了律所。
/ 2 /
第一期任務,是給一個要打離婚官司的女性客戶回復法律諮詢郵件,丁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郵件,並且得到了王律師的肯定。
但是依然是墊底的成績,主要原因是他把律所名字的「君合」打成了「君和」。
第二期的辯論比賽中,丁輝發表了一段極具邏輯的脫稿陳述,在對方提出質疑後又逐個擊破,得到了律所大boss王律師的高度肯定:
彈幕上也是一片叫好聲。
真的,建議大家去看看節目,當時的bgm也很燃,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可丁輝最後還是沒能贏得最佳辯手。
律師們給的理由是——因為丁輝已經有一年的律師經驗了,新人瞿澤林可能潛力會更大一些。
真的很替丁輝可惜,有一年的律師經驗然後發揮優秀,難道還變成了壞事嗎?
有一個彈幕飄過:偏見,真偏見。
在面試的時候,帶教律師問丁輝:「你的簡歷不如別人漂亮,那我們選你的理由是什麼?」
丁輝的回答非常坦誠:
「我覺得如果我從正常的社招途徑來投這個簡歷的話,我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坐到這裡來跟四位律師討論這個事情。對我而言,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我都不能放棄。」
他真的非常拼命地想要抓住每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律師們對於他的「背水一戰」表示不解。
梁律師說:「總是背水一戰的人生是很辛苦的,把別人也會搞得很辛苦。」
但恰恰就是這樣的背水一戰,才給了丁輝轉動命運齒輪的機會。
我很同意小撒說的:「我覺得他不是不給自己留後路,這是他的決心和期待。」
除了長的最帥的李晉曄,丁輝是八位實習生中微博粉絲最多的一個。
在他最近的幾條微博下面,全都是網友們給他的祝福,和替他的不甘。
「就這場辯論而言,在我心中你是mvp。」
「我們一整個寢室都非常支持你!」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打擊你,可是你很優秀呀,你性格太好了,像海綿壓下去也能彈回來。」
還有很多網友給《令人心動的offer》官微留言,說如果定會被淘汰就退訂騰訊會員了。
丁輝真的不夠優秀嗎?
其實看了他簡歷的人都應該知道,只花了兩個月背水一戰,最終跨專業考上了代表中國法律領域翹楚的五院四系,這並不是一般人隨隨便便就能達到的成績。
節目播出以後,丁輝接受了本科母校常熟理工學院的採訪,分享了自己考研的經歷。
他說辭職備考的時候,他每天從早上9點到凌晨3點都在學習,兩個月的時間得了頸椎病和腰肌勞損,但是付出總算得到了回報。
他還給學弟學妹們留下了一碗雞湯:
你拖到明天的事情總有人今天就完成了,所以你想去的學校也只能別人去了,你想過的人生也只能別人過了,你甘心嗎?
評論區全是和他一樣懷揣夢想的普通二本學生。
/ 3 /
有網友說,丁輝的經歷其實是一部分法律人的縮影。
不是每個法律人都有那麼優越和體面的起點(經濟基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所處社會氛圍的差異),只能姿態不太美麗的努力著,但沒有人知道選擇向上走需要付出的決心和努力。
史律師自己也說:「如果說我們有一個刻板印象,我們在找什麼樣的實習生,王驍是其中一種。」
這其實也是很多非985、非211、普通二本學生的縮影。
斯坦福名校的畢業生們當然好。他們有優雅的談吐、有大局觀、有仰望星空的高度,他們大方、得體,他們處處都透露著精英的氣息和對世界的包容。
一直以來的優秀讓他們幾乎沒有失敗的經驗,斯坦福的王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他把斯坦福的水杯帶在身邊,把斯坦福的胸牌掛在脖子上,處處彰顯著他的背景。
還有同樣在第一集墊底的瞿澤林,就是那個開著車上班的實習生,在第一次測試後很快就逆襲了,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從他的談吐間,你也能很明顯地感覺到自信和灑脫:
「我說的話都充滿著對人性的關懷,我一開始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我的目的就是解答客戶的問題。」
他們沒有錯,只是和丁輝比起來,他們的優秀真的太理所當然了。
他們也有軟肋,就是怕輸。
在辯論失敗後,王驍立刻面露難色,剛剛還在說打贏之後一起去聚餐,此刻就是一副無法接受的表情。
反而是丁輝,他處處碰壁,但是永遠有一股韌勁,依然默默努力、默默點頭、默默為他人鼓掌。
在被問到選擇律師行業的原因時,丁輝給了自己的三個理由:
1、律師職業的社會地位高;
2、自己的數學不好,律師專業不考數學;
3、為了向女朋友證明自己的能力。
四位帶教律師聽呆了,這是他們身處頂級律所不曾見過的轉行理由,但也是很多二本學生最真實的理由。
面對著巨大的學歷焦慮,想要讀研深造的二本學生,不得不在最大限度內為自己選擇相對「好考」的專業——或者是「含金量」略低的專業型碩士,或者是不用考數學的其他專業。
這些專業在畢業後未必能有很好的去路,因為很多面試單位都很在意面試者的本科、碩士、博士是否攻讀同一個專業、同一所學校、同一個level的學校。
甚至像律師這樣的職業,大律所還會在意你是否有對法律專業的抱負和初心、是否有改變世界的遠大理想、是否有足夠的人文關懷。
但是對於那些迫切想要得到學歷上提升的二本學生來說,這些都太過於奢侈了。
比如法律專業,丁輝這樣的「非法本」學生,也就是非法律本科的學生,本來就處於學歷鄙視鏈的最底端。
即便通過了跨專業考研的同等學力加試,丁輝這樣的考生依然會被認為是「履歷不純」的法律生。
非法律專業也是同樣,就算考上了碩士,很多面試單位依然很在乎本科專業和院校的排名。
因為用人單位也知道,高考相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這也就意味著本科代表了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智識、以及最本真的職業規劃。
/ 4 /
最近的綜藝很流行素人生活觀察,本以為素人應該夠「素」了吧,結果到了攤牌的時候,才發現他們個個都不是凡人。
還有另一檔素人戀愛節目,名叫《心動的信號》,也是撲面而來的精英氣息。
男嘉賓陳延迪,川大華西口腔醫學的博士生在讀。
男嘉賓扎西彭措,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是一名材料工程碩士,現在是某上市房地產集團的運營主管。
女嘉賓姚沐希,是一名平面設計師,畢業於諾丁漢特倫特大學。
女嘉賓鍾佩妍,是一家視覺科技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創意總監。
還有之前很火的某相親平臺,也對外宣稱只接收985和211的名牌大學畢業生。
如今,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好像總是那些履歷光鮮、人均985、211的金字塔尖上的那群人。可現實是,中國每年有3000萬的在校大學生,其中90%都分布在二本、三本和專科院校,一本院校只佔到了寥寥13%。
而正是那個龐大的二本、三本學生,卻變成了那個房間裡的大象,被人們選擇性的忽略了。
最近,一本名叫《我的二本學生》的書中,一位二本院校的老師黃燈,用自己15年的教學、觀察,以4500多名學生為樣本,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二本學生的群像。
「作為二本學生,他們踏進校門,就無師自通地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沒有太多野心,也從未將自己歸入精英的行列,他們安於普通的命運,也接納普通的工作,內心所持有的年限,無非是來自父母期待的一份過得去的工作。」
二本學生就是夾縫中生存的那些人。
他們沒有一本學生就業的絕對優勢,也沒有三本學生相對可靠的家庭背景,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小鎮年輕人,既夠不著天花板,也不甘心就這樣泯然眾人。
我們之前寫過BBC電視臺的系列紀錄片《人生七年》。
14個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孩子,從7歲開始拍攝,每隔7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從1964年開始,從7歲拍到63歲,跨越了半個多世紀。
導演的目的就是為了驗證階層是否能對人的一生產生影響:你的出身能決定未來嗎?
其中,只有一位農場主的兒子Nick,考上了牛津物理系,在35歲成了一名副教授,徹底改變了命運。
也只有他,和其他幾位上流社會的孩子成為了好友。
昨天的節目裡,實習生們和中年級的律師一起吃飯,大家聊起了年齡,才知道丁輝比中年級的律師還大。
坐在角落的他只能繼續默默地喝茶。
回到出租屋裡,丁輝收到了女朋友給他點的蛋糕,給女朋友打電話過去,她也還在加班。
丁輝說:「沒人記得我的生日,只有你記得。」
《我的二本學生》裡,黃燈寫道:「任何群體中,若要跨越不屬於自己的城市和階層,個體要經歷怎樣的內心風暴和艱難險阻,只有當事人知道。」
有很多丁輝一樣的年輕人,正在靠自己蓬勃的生命力,試圖用背水一戰叩開命運的大門。
而他們,急需一份令人心動的offer。
向上滑動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