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班主任的焦慮:最怕和家長溝通,每次要花一天時間做心理準備

2020-09-09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陳曉華

40多歲的何老師(化名)是杭州一所小學的班主任,這段時間,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和家長溝通,每當這個時候,何老師都要提前一天做心理建設。

「她是典型的焦慮症。開學前後這段時間,有好幾位老師都出現了這種情況,還有的甚至出現了抑鬱傾向。」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蘇衡說。

40多歲的班主任每次和家長溝通

都要花一天時間做心理準備

何老師找到蘇衡是因為她察覺到自己的異樣,並且生活已經受到影響。她晚上睡不好覺,經常凌晨兩三點醒來,一醒就很難入睡;在家裡,動不動就煩躁,控制不住地朝老公發脾氣,連讀高中的孩子都不能倖免,經常被罵。

其實疫情期間,何老師的情緒就不大好了。

當時雖然沒開學,但每天要上網課,她要備課、學習直播、如何在直播時和學生互動等。。

「雖然她年紀不算大,但和年輕老師比起來,操作總是沒那麼方便,也不算精通。這個學習過程,已經讓她很焦慮,緊張,並且累。」蘇衡說。

疫情之後,學校開學,何老師的焦慮進一步加深。

「很多家長每天都在釘釘群裡問她:孩子在學校裡戴口罩了嗎?今天洗手了嗎?用餐的時候有沒有保持間距等。她在學校裡每天除了上課,還要做好班級衛生打掃、消毒,瑣事很多。有時候來不及看微信群,回復也比較遲。家長還為此投訴她。」蘇衡說。

何老師感嘆,因為疫情,雖然開學推遲了,但作為老師,反而覺得工作是24小時的,隨時候命,沒有休息時間了。

曾有家長,晚上10點多,還在釘釘裡,把孩子的作業發上來,讓她批改。

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以前,孩子們每天要完成的作業,老師會在課堂上交待清楚,然後再在家長群裡發布一遍。這段時間,因為事情多,何老師有時候會忘記及時在家長群裡發布,好幾次,都是晚上10點多才想起來後再發布。

這也引起了家長們的不滿,說她交待這麼晚,都沒時間督促孩子了。

何老師因此,又被投訴。

幾次三番下來,她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到最後,她最害怕和家長們溝通。

「她說,每次遇到要和家長溝通,都要提前一天做心理準備。」何老師對蘇衡說,和家長溝通時,很多家長都會詢問特別細的一些問題:孩子在學校裡和同學相處得怎麼樣?上課有沒有舉手發言?有沒有開小差?有沒有被欺負?飯前有沒有洗手?「有些細節,她可能沒怎麼注意,所以會出現回答不上來的情況。這個時候,她就會很緊張,怕家長因此再有不滿。」

何老師為此一度想辭掉班主任,但因為她比較有經驗和資歷,學校一直不同意。

何老師說,以前有暑假,可以趁這個時間,出去旅遊散散心,但今年情況特殊,也沒出去,所以情緒一直緊繃。

「她是典型的焦慮症。情緒緊張,甚至影響到睡眠,在學校裡要控制自己,就把情緒帶到家裡發洩。」蘇衡說,何老師出現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她的責任心比較重,「她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家長、學校、學生三方的認可,所以很努力,反而給自我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像10點多,家長還發作業要求批改的情況,她也可以不處理,但她怕家長不滿意,雖然已經休息了,但還是回復了。」

家長覺得她管不住熊孩子

年輕班主任產生了自我懷疑

像何老師這樣的患者,蘇衡接診了不止一位。20多歲的劉老師(化名)情況比何老師還略微嚴重一些,她甚至出現了輕度的抑鬱。

劉老師剛大學畢業,也在一所小學裡當班主任。

年輕的她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她不喜歡嚴厲批評孩子,更多的是去溝通和講道理,所以,在大家的印象裡,劉老師比較溫和。

劉老師班上有一個小男孩,很調皮,經常會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

「他也不是淘氣,就是老師有一個說法後,他會站起來提問,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劉老師覺得這是孩子的個性,所以不會去批評他,有時反而會表揚這個男孩。

劉老師沒想到,自己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家委會的不滿。

有些家長覺得她管不住「熊孩子」。

「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很乖巧,沒有被表揚。老師反而去表揚鼓勵那些調皮搗蛋的,這種做法影響到了自己孩子的三觀。」蘇衡說,這種理念衝突大概存在了一段時間,劉老師解決不了,從而產生的深深的自我懷疑。「她很糾結,覺得自己的理念是不是錯了,但再想想,又覺得自己是在保護孩子的個性,也沒有錯。所以變得很敏感,導致別人一說她,她就開始反思自己。非常痛苦。」

劉老師晚上開始失眠,睡兩三個小時,就無法入睡,白天也持續性地情緒低落,動不動就自責。

針對劉老師的情況,蘇衡為她做了幾次心理諮詢。

「她的想法是對的,觀念也是對的。首先不要讓她再自我懷疑。但有的時候,社會現實會限制我們的想法不能去推進和實現。這個時候,就要找到中間的平衡點。」

在蘇衡的建議下,劉老師最後換了一個班級,「她調整好心態後,就要採取新的措施,如果在原來的班級,改變可能很難,換一個新的班級,工作會好推進一些。」

蘇衡說,多數出現心理問題的老師,其實責任心都很強,「老師這個群體,很多人的規矩感比較強,但是學生、家長的性格又不是不一樣的,所以,有時候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可能會傷到別人,也傷到自己。」

蘇衡也感嘆,如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這種教育焦慮,不僅體現在家長、孩子身上,其實,老師也會被困在其中。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40歲班主任的焦慮:最怕和家長溝通,每次要花一天時間做心理準備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陳曉華40多歲的何老師(化名)是杭州一所小學的班主任,這段時間,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和家長溝通,每當這個時候,何老師都要提前一天做心理建設。「她是典型的焦慮症。開學前後這段時間,有好幾位老師都出現了這種情況,還有的甚至出現了抑鬱傾向。」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蘇衡說。40多歲的班主任每次和家長溝通都要花一天時間做心理準備何老師找到蘇衡是因為她察覺到自己的異樣,並且生活已經受到影響。
  • 開學後班主任的焦慮:最怕和家長溝通
    40多歲的何老師(化名)是杭州一所小學的班主任,這段時間,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和家長溝通,每當這個時候,何老師都要提前一天做心理準備。「她是典型的焦慮症。開學前後這段時間,有好幾位老師都出現了這種情況,還有的甚至出現了抑鬱傾向。」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蘇衡說。
  • 班主任老師要來家訪,家長孩子怎樣做才是對的?其實不用焦慮
    這和現今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焦慮感是分不開的,家長有多焦慮,就有多煩惱家訪!焦慮來源於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期待越高,焦慮也越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現好,成為班級中的好學生,成為其他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為老師口中的乖孩子,自然家訪也變成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其實,家長完全沒有必要這麼緊張,要想給老師留下第一面的好印象,只要輕鬆地做這幾件事就可以了!
  • 不怕孩子怕家長?家校溝通問題多,老師也患焦慮症
    這次的主角是一名小學班主任,才剛開學幾天,她就被醫院診斷患上了焦慮症。主要原因是害怕和家長溝通。看來,不只有學生怕被叫家長,家長怕被老師約談。其實老師也挺怕和家長面對面的。所以家長把孩子在校期間的責任重重地壓在了老師的身上。而班主任不僅要負責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之餘更要耗費大量精力與家長做溝通。許多班主任說,這是他們最大的工作量之一。牽扯其中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幾乎每個人都耗時耗力、結果卻總是不那麼讓人滿意。小學生的家校溝通問題,到底為什麼這麼難?
  • 小一家長別焦慮:閱讀識字有準備 養成習慣最重要
    果果爸一籌莫展地問記者,小學擔心的比幼兒園還多,成績、健康、心理等等一雙手都數不過來。面對這些「焦慮的家長們」,名校長名教師們給出這些乾貨。對於如何減輕焦慮情緒,成都市玉林小學常務副校長黃靜萍支招道:   一是家長需要孩子對「入學」有充分的準備,不僅是物質方面的,還應是學校日常生活、心理狀態等;   二是要對學校生活,包括規定、學業、日常等各方面在入學前後進行詳細了解;   三是明白每個孩子的特點也不同,對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針對其特點,後期跟學校老師進行更多溝通與合作,形成家校合力,配合老師做好入學階段的工作
  • 孩子上一年級了,家長比娃更焦慮?八大焦慮問題,聽聽老師怎麼說
    蘇春娟(振東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從事教育工作24年):孩子因為在家被寵愛,這不吃那不吃,到了學校就有了不同的表現。一種是很乖巧的,不吃完怕被批評,就產生畏懼心理,這樣的孩子更多給予鼓勵,和家長多溝通,雙方合力強調不挑食的好處。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孩子會慢慢改善,嘗試吃一些自己不喜歡的菜。
  • 孩子要上小學一年級,家長要做哪些準備?讓學習成為孩子的興趣!
    孩子馬上要上一年級了,不少家長也在為幼小銜接積極準備著。有的家長會帶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有的會自己找些資料在家輔導,那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想過幼小銜接到底該銜接些什麼?又該怎樣銜接呢?入學前,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哪些準備呢?對於家長朋友們來說,通常關心兩個問題,第一入學前家長和孩子要做哪些準備?
  • 孩子去上幼兒園後,家長容易出現這四點焦慮,你要有心理準備
    文丨C媽學堂送孩子去上幼兒園是每一個家長都非常擔心的事情,畢竟孩子長這麼大,第一次一整天都沒有辦法見到爸爸媽媽的時間,如果出現了什麼問題,肯定會讓各位家長都非常的擔心。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每次送孩子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像經歷了一場戰場,面對孩子的嚎啕大哭,老師強行把孩子抱走,這些對於家長來說其實都像是一種折磨和考驗。
  • 入園焦慮症不止是哭鬧,孩子還有幾種常見表現,家長要有心理準備
    而其中重要的一點,孩子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可不止是哭鬧,家長認為孩子上幼兒園不哭就是適應了幼兒園生活的想法是錯誤的。對於入園焦慮症,孩子還有除了哭鬧外的幾種常見表現,家長要有心理準備。提前了解會出現的情況,開學發現後與老師及時溝通並採取相應措施幫助孩子!
  • 孩子開學前存在焦慮和心理波動怎麼辦?這所學校發出告家長書為家長支招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該怎麼辦?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近日發出2020秋季開學告家長書,提醒並指導家長做好孩子開學前的心理調適。和孩子做增強安全感的小遊戲孩子不願意去上學了怎麼辦?該校老師還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玩增強安全感的小遊戲:讓孩子把開學後他/她最擔心的事情仔細地寫在一張紙上,儘可能詳細,想到的都寫出來;找個安全的地方,比如帶鎖的抽屜等,把紙放好,鎖上。然後告訴孩子:雖然擔心的事情雖然有可能發生,但是還是得要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先把恐懼存放在這裡,等做完事情再來取回自己的恐懼。
  • 一年一度的入園分離焦慮要來了!做了很多準備,這是最關鍵的一步
    ,所以這也是每年一次的集體分離焦慮時間。(當然你也能理解為什麼入園幾個月了,還是哭鬧啊,因為他們要適應的可不僅僅是陌生的環境)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其實是這三個層面裡邊,最容易適應的一塊兒。角色的轉變和分離焦慮才是最難適應的。它們都是一個需要放在長時間的維度之下,提前很多就開始進行準備的系統工程。
  • 老班主任:給焦慮的高中家長4點建議,和孩子考重點大學有關
    導語:高中生家長如何陪伴,孩子才能考上重點大學?作為重點班班主任,這麼多年一直在和家長交流溝通,因此也接觸到了很多優秀家長,結合自己對家庭教育的研究,在我看來,家長最好的陪伴,一定能幫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實現最美的大學夢想。
  • 班主任給你支招:面對繁重的升學壓力,高三學子如何緩解心理焦慮?
    面對這段成年前最後的少年時光,高三學子必定是要在汗水和淚水中瘋狂地長大!而我們班主任無疑是學生「長大」最當仁不讓的助推劑。河南省悟言名班主任工作室把握學生脈搏,及時對症下藥,制定工作室研討主題:面對繁重的升學壓力,如何緩解學生的心理焦慮?並於2021年1月22日下午5:10~6:10,在呂勇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微信群線上研討。
  • 老班主任:2021新高三開學第一個月,這些準備家長一定要做
    2021年高考,新高三生和家長要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布局?從哪些方面安排這一年的時間?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向學霸進軍有話說:這十個方面的內容,大家並不陌生,但真正能做到這些,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 40歲到50歲的女人最怕什麼?心理專家:三樣東西
    人們常說:20歲的女人美麗動人,30歲的女人魅力無限,而40歲的女人則憂心忡忡。女人到了40歲以後,會失去往日的自信,前怕狼後怕虎,她們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害怕失去的則更多。具體而言,40歲到50歲的女人最怕什麼呢?
  • 孩子準備住宿,家長擔心到睡不著?家長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
    孩子第一準備住宿肯定會面臨很多問題,需要自己獨立自主的解決,我們的擔心和心痛孩子是正常的。可是我們要相信孩子啊,他們始終要自己翱翔探索這廣袤的天空。二、孩子準備住宿,家長擔心到睡不著?重視家長的&34;!可不要憋著,覺得自己作為孩子的父母還有&34;就不好意思。
  • 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建議家長收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家訪時和老師聊什麼 聽聽有經驗的家長和班主任怎麼說
    這段時間,下沙中小學幼兒園老師們都在忙著一件事,家訪。一些新生家長,因為對家訪沒概念,一聽說老師要來,都開始焦慮,不知道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生怕溝通不好而影響孩子在校受教育。女兒9月就要開學念一年級了,陳女士現在正等著老師上門家訪,相當緊張。「我不知道怎麼說,萬一說錯話,老師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壞印象?」陳女士說。
  • 焦慮的家長,請給孩子,老師及自己更充分一些的時間和空間
    一年級的家長朋友,當我們焦慮甚至怒吼自己孩子學習時;當我們總想著壓著孩子報校外加強班時;當我們跟班主任老師溝通說的那句:「麻煩您多多關注!」時;或許,我們應該且也可以給孩子,老師及我們自己本身更充分一些的時間和空間。
  • 開學季丨孩子開學前存在焦慮和心理波動怎麼辦?這所學校發出告家長...
    開學在即,有個別孩子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焦慮情緒,甚至有的孩子出現對上學的排斥和抗拒心理。面對這些情況,家長該怎麼辦?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近日發出2020秋季開學告家長書,提醒並指導家長做好孩子開學前的心理調適。和孩子做增強安全感的小遊戲孩子不願意去上學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