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準備住宿,家長擔心到睡不著?家長的「分離焦慮」更要重視

2020-09-05 童心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上個周末,朋友打電話和我傾訴,&34;

原來是朋友家的孩子準備去上寄宿小學,以後就要一周再回來一次。孩子本來就是父母一塊心頭肉,從出生起孩子就沒有離開過父母在外面住。媽媽擔心到睡不著,害怕孩子不習慣出現問題,反觀孩子卻沒有&34;。

但原本依戀、信賴父母的孩子們突然走向了成長和獨立,特別是第一次要準備去住宿,父母會感覺到非常的不捨得,還會產生一種落差感——我家孩子不再黏著我了。

可不要覺得父母作為成年人沒有分離焦慮,其實家長的&34;更加需要重視!

一、可不僅僅只是孩子有&34;!

一直在父母的呵護和陪伴下長大的孩子,一旦離開了父母的溫暖懷抱就會產生分離焦慮,當然了這也是有些孩子的表現。有些獨立能力很高的孩子就會很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卻會有&34;。

所謂分離焦慮即是一個個體和某個個體產生了親密感情聯繫後又要面臨分離時,變得悲傷難過,來表現自己不願意分離的感情。

父母為什麼比孩子的分離焦慮還要嚴重呢:

1、 過度伸長手的操心父母

孩子準備住宿,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些父母溺愛孩子,包辦了孩子的生活,衣食住行樣樣安排的妥妥噹噹。只希望孩子能夠專心學習或者是做個快樂的小孩子就可以了。

我們的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是父母在這個&34;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喪失了探索世界的能力,獨立自主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最重要的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控制欲非常強。

孩子去到住宿學校,離開了父母的庇佑無法很好的適應,父母也很難願意去放手,一方面是害怕孩子脫離掌控,一方面則是擔憂。

2、 不想也不願意放手

本來是自己一步一步呵護大的小寶貝突然要離開自己的羽翼,展現出自己別離和長大,父母會很不習慣,不願意輕易地放手。難受,不舍又彆扭的情緒充滿大腦。

這類父母通常非常在意親子關係,過度重視,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沒有將自己看作是孩子生命的參與者,將和孩子的關係超越了所有,所以就格外的敏感和不情願。

我們已經在孩子剛剛出生的前幾年很好的度過了溫馨有愛的時光,我們的不捨得放手會禁錮了孩子,他們是屬於自己的,遲早要和我們分離,哪怕再不想也要勇敢放手。

3、 不放心別人照顧自己的寶貝

父母就像兇悍護崽的動物,記得孩子不喜歡吃什麼,不能吃什麼,知道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小情緒細節。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會真正的放心將孩子交給別人去照顧,總覺得沒有自己的周全細緻。

的確是這樣,父母永遠是最懂孩子的。孩子第一準備住宿肯定會面臨很多問題,需要自己獨立自主的解決,我們的擔心和心痛孩子是正常的。可是我們要相信孩子啊,他們始終要自己翱翔探索這廣袤的天空。

二、孩子準備住宿,家長擔心到睡不著?重視家長的&34;!

可不要憋著,覺得自己作為孩子的父母還有&34;就不好意思。這都是正常的情緒,在和孩子最開始的親密相處時,將大部分的關注點和愛都給予了孩子。我們是最愛孩子的人,同樣也是最需要孩子陪伴和歡笑的人,在最日常的被依戀和親密接觸中,我們對孩子也產生了依賴。

這就是親子間的默契和愛念,在我們疲勞時孩子的歡聲笑語讓我們放鬆,在不斷的爭吵磨合中互相遷就,這就是羈絆。一旦和最愛的孩子要進行分離,他們不再親密的愛著你,離開家去到學校生活,難免就會感到焦慮和失落。

不需要過分的擔憂,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因為作為正常的情緒需要合理的發洩,不但影響自己的心情和心理健康,還容易給孩子造成負擔,讓孩子帶著你的情緒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三、父母該如何脫離&34;,教你三招!

1、提前學會放手,給自己做好心理準備

有分離焦慮的悲觀情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想得太多又閒的。在孩子一出生我們就得樹立這樣的思想:我們只是孩子人生的參與者和擺渡人,而不是掌控者。給予了孩子溫暖的關懷和無微不至的照顧,也要注意讓孩子訓練自己的獨立性。

三歲後就得讓孩子學會自己一個人睡覺,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讓孩子從我們的&34;中慢慢的過渡出去。在這樣的過渡期間,也能給我們一個提前放手的心理建設。

可以和孩子練習提前的分離,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樓下社區的小賣部買東西,讓孩子去參加好友的生日會,和同學一起去野餐或者是爬山、圖書館等。

一次次的分離就會讓我們慢慢的習慣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也讓孩子適應沒有父母的短暫離別。最重要的要讓孩子從小就培養好獨立自主能力,自己鋪床、穿衣服、收拾書包、倒垃圾等。在教導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也能減少父母的分離焦慮。畢竟自家的孩子越來越懂事,越來越聽話,這不也是很值得驕傲的事嗎?

2、 和孩子約定一個簡短的告別儀式

我們可不能為了不讓孩子哭泣大鬧就偷偷的溜走作為離別,這不僅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也是讓我們的分離焦慮加倍——我家孩子還在哭嗎?他該不會一直哭下去吧?也不知道他待會會不會發脾氣不吃飯了?

這不是為難自己嗎?我們可以和孩子來一個簡短的告別儀式,比如去學校前和孩子擁抱告別,有事將孩子放在鄰居家也要和孩子解釋清楚。給自己做心理鋪墊的同時,也不要讓分離變得那麼難。&34;讓孩子知道離別的過程是必須的,但是相聚也是必然的。

要注意的是離開時不要拖泥帶水,簡短告別:&34;然後給孩子一個擁抱就足夠了。

3、和孩子多溝通,了解他們

父母要做到理解孩子,也要注意疏通自己的分離焦慮情緒。可以多和孩子溝通,父母就是害怕孩子在外面沒有在家裡好,那你就多問問:在學校怎麼樣?睡得習慣嗎?和舍友相處的還行嗎?學校的環境是不是挺好的等。

觀察孩子的話語和神情,多講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得到答案的我們也就會更加的安心。孩子放假回家後,也要買多點他們喜歡吃的菜和小零食,感受家庭的溫暖。我們在準備中也會更加的幸福。

孩子作為雛鳥,遲早一天會離開我們的巢穴,獨自闖蕩。但是父母的家永遠都會是他們的牽掛,親子關係也是他們的羈絆,父母要做的就是正視&34;,合理的排解,過好自己的人生也擺渡好孩子的人生。

我是童心媽媽,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有分離焦慮症,家長的分離焦慮也別小瞧
    什麼是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是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 而有數據表明,成人分離焦慮症其實比兒童分離焦慮症更普遍,而更多的女性比男性遭受著成人分離焦慮症的困擾,未婚、失業、接受教育時間短的人得焦慮症的風險更大。 朋友孩子兩歲半,這學期開始了上過渡班。開學前一晚,她奶奶因為擔心孩子而整晚睡不著覺。
  • 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歡迎關注「幼兒園裡孩子王」,和我一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迎來新入園的孩子們!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
  • 擔心孩子吃不好睡不著,多次給老師發微信,幼兒園新生家長比伢更焦慮
    記者從部分幼兒園了解到,有些家長表現得比孩子更焦慮。為了緩解家長和孩子的焦慮感,武昌區長江紫都幼兒園持續開展了「個性定製,緩解新生家長入園焦慮情緒」系列活動,對家長、幼兒不同的焦慮情緒進行分類,並採取個性定製方式開展線上家訪工作,緩解家長幼兒焦慮情緒。
  • 幼兒園分離焦慮,苦了孩子,難為了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
    像鄧超,謝楠,還有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第一天入園的時候,擔心孩子會出現各種小情況,孩子也捨不得父母,這種情況就是分離焦慮。那麼,什麼是分離焦慮呢?一、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分離焦慮症是孩子容易出現的一種情況,孩子害怕陌生人,有的時候如果將他們與媽媽或其他親人分開時,就會哭鬧。
  • 聽說過孩子有分離焦慮症,家長的分離焦慮,你可別小瞧
    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分離焦慮是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而有數據表明,成人分離焦慮症其實比兒童分離焦慮症更普遍,而更多的女性比男性遭受著成人分離焦慮症的困擾,未婚、失業、接受教育時間短的人的焦慮症的風險更大。朋友孩子兩歲半,這學期開始了上過渡班。開學前一晚,她奶奶因為擔心孩子而整晚睡不著覺。
  •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分離焦慮的第一步,家長應該放開孩子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們都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十分的看重,對於選擇孩子要上學的學校十分謹慎。擔心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環境,不知道哪個階段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合適,孩子拒絕入學怎麼處理。
  • 孩子不願返校,家長校外徘徊,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原創 小李廣 歡迎關注 開學兩周了,對於新上幼兒園的家長來說,可能還是沒適應過來,不習慣與孩子要分離的生活節奏,會擔心著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的家長甚至一天到晚會心神不寧,老想去看看孩子。
  • 孩子即將上幼兒園,除了孩子要適應分離焦慮,家長也需要
    孩子和父母分別的時候,其實不僅孩子有分離焦慮,家長也有分離焦慮。,第一次要融入到集體社會中去,也是有好很多的不適應,以及有分離焦慮,那麼面對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情況,家長應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呢?第1點,要正確的看待孩子的分離。父母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的,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定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父母提前適應了沒有孩子的日子,那麼在面對以後分離的時候也不會更加的難受,而且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面對都是同齡的小朋友,父母也不必過分的擔心孩子會受到欺負,在幼兒園裡,他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 新小班幼兒入園須知,家長提前準備,開學後可緩解分離焦慮
    親愛的家長: 您好!轉眼到了8月下旬,新小班的寶寶們再有大半個月就要正式進入幼兒園啦。相信很多家長現在正「坐立難安」,生怕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小小的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
  • 分離焦慮:家長處理好分離時刻,讓孩子在分離中學會成長
    孩子的分離焦慮給寶媽們帶來了很多不便,嚴重地影響了生活工作,產假結束不能上班,公司出差也沒法安心出去,孩子無時無刻都要自己陪在身邊。3.對分離原因如實告訴孩子有些家長擔心自己去上班孩子不同意,因為急於脫身經常會哄騙孩子「媽媽出去買下東西,馬上就回來」結果孩子信以為真在家苦苦等待,媽媽卻再也沒回來;還有的媽媽會讓其他人把孩子帶到一旁玩耍然後偷偷溜走,孩子在發現後便會大聲哭鬧,這樣的欺騙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不安和焦慮
  •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喜歡黏著家長不分開,可能是分離焦慮在作祟
    什麼是分離焦慮呢?分離焦慮是指成人之間或者兒童與某個人(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產生親密的情感聯繫後,又要與之分離時,從而產生的傷心、痛苦、不舍、擔心、焦慮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主要表現為過分擔心親人離開後,自己發生危險或過分擔心自己無法獨立生活。
  • 孩子分離焦慮,摔東西絕食,家長如何應對?
    經常有家長問關於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有的家長說每次回家和孩子相處,當要離開時孩子總會哭的稀裡譁啦,不想要家長離開。也有的家長說孩子上幼兒園要家長全程陪同,一旦家長離開,孩子就開始哭。像這樣類似問題還有很多,總之就是孩子離不開家長。
  • 「致信家長」家長這樣做,可緩解小班幼兒分離焦慮
    親愛的家長:您好!轉眼到了8月底,新小班的寶寶們就要正式進入幼兒園啦。相信很多家長現在正「坐立難安」,生怕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小小的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
  • 奧斯卡動畫《包寶寶》:比起小孩,家長的「分離焦慮」更值得重視
    但同時也有份深深的擔憂,因為我在那裡看到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尤其是中國家長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分離前的和諧共生,快樂又短暫動畫片中的中年婦女是位空巢老人。一天早晨她做好美味的包子後,端上兩籠到餐桌上,一籠給老伴,一籠給自己。
  • 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輕鬆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
    家長應該做好哪些準備?說到分離焦慮,我想父母們應該都很熟悉,因為新學期馬上就要到了,孩子們有的可能正在奮筆疾書,趕在開學前把自己兩個月的作業,2天寫完;有的可能在調整自己,不希望在新的同伴面前大哭大鬧。那麼分離焦慮到底表現在哪兒呢?情緒緊張,不適應。
  • 孩子哭鬧、煩躁,害羞又黏人,可能是因為分離焦慮!家長別忽視
    02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雖然孩子會慢慢適應新的環境,但當看到孩子入園前焦慮忐忑,又稍有期待的樣子,家長們總是很擔心。如何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們要做好以下幾點。入園前漸進式練習分離入園前家長和孩子可以先練習短暫的分離,再逐步增加分離的時間。
  • 教師、家長如何緩解和消除幼兒的分離焦慮
    據調查,幼兒在入園初期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較為普遍,至少有65.33%的孩子在入園一個月中出現過不同表現程度和不同時間長度的分離焦慮症狀。幼兒的分離焦慮反映各有不同,有的呈發洩狀,如緊抱家長不放、大聲哭鬧,甚至會拳打腳踢、伺機逃跑。有的呈消極狀,如沉默不語、不吃不睡。有的相對積極些,願意接納保教人員,但緊跟其後寸步不離。其中部分幼兒是好幾種現象兼有。
  • 新生入園,家長坐立難安傷心大哭,解決家長的分離焦慮是首要問題
    不管做什麼都在惦記孩子,擔心孩子會哭鬧,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不適應等等。另外面對於孩子的第一次分離,有些家長不僅僅會出於擔心,還會對孩子十分想念。雖然孩子只是在幼兒園裡上一天學就會放學回家,但是,這種分離的感覺,讓家長覺得這一天的時間很漫長。焦慮和想念情緒,交雜在一起,讓家長坐立難安,心裡一直惦記著孩子,一些家長甚至會在送完孩子之後忍不住哭泣。
  • 面臨開學,家長要做好這3方面,有效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愛去幼兒園的種種跡象,都是「分離焦慮」在作怪,怎麼才能讓孩子願意上學呢?家長可以嘗試用這幾個方法應對。 小姨說,這孩子一回來就不哭了,也不鬧了,實在是想不明白,平時這麼活潑開朗的孩子,怎麼就上幼兒園這麼難呢?看到孩子在父母身邊放心的玩耍,我明白了,原來孩子不愛上幼兒園是因為「分離焦慮」。
  • 面臨開學,家長要做好這3方面,有效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
    孩子不愛上幼兒園,可是最令家長頭疼的一件事,每次送孩子去幼兒園,家長都是「連哄帶騙」。今天給孩子送幼兒園了,第二天孩子還是依舊不願意去,即使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孩子也是坐在教室裡不與別人交流。其實孩子之所以不愛去幼兒園的種種跡象,都是「分離焦慮」在作怪,怎麼才能讓孩子願意上學呢?家長可以嘗試用這幾個方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