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麼多年食品添加劑,它究竟有沒有毒?

2020-12-20 佛山在線

「如果有餐廳打出這樣的廣告,『本餐廳食品均不含味精及任何食品添加劑』,那絕對是個謊言。」現代社會「如果你想躲開食品添加劑,那只能穿越回原始人的穴居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孫寶國的這兩句話在網絡上被廣為流傳。 

都說入口就是大事,食品安全問題始終牽動著老百姓敏感的神經。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這些非法添加物被一些人誤認為是食品添加劑,而且越抹越黑,從而讓人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一種恐慌心理。

食品添加劑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它?《生命時報》特邀權威專家,為你揭開食品添加劑的真相。 

受訪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孫寶國

中國營養學會原理事長 程義勇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

2000多種添加劑正充斥我們生活

一項數據表明,現代人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劑,有2000多種添加劑正充斥我們的生活。那麼,添加劑到底是什麼?

程義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自己煮的肉熟了就會變褐色,而超市裡的醬牛肉是粉紅色的,自己家裡做的饅頭放半天就會變硬發乾,而超市的麵包幾天後還是鬆軟依舊。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的「功勞」。

它們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專門加入的物質,有了它們,消費者才能吃到口感好、形狀好、顏色好看,更容易保存的食品。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的食品工業。

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目錄中已有2000多種,有天然食品添加劑和人工化學合成品兩大類。前者是純天然的,比如從紅莧菜中提煉的莧菜紅,後者雖是工業生產的,但在化學結構上和前者一樣,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E等,像大豆油中就會添加維生素E,減少酸敗,延長保質期。

從種類上說,食品添加劑有22類,如防腐劑,常用的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二氧化硫、乳酸等,一般用於果醬、蜜餞等食品加工中;著色劑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靛藍等。 

添加劑被誤解太久了

「在這個食品添加劑近乎被『妖魔化』的時代,人們對它的誤解越來越深,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出來為它說兩句話。」孫寶國說。

誤解一

生活中可以沒有食品添加劑

中國人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有多深?孫院士說,這從滿大街的「零添加」、「純天然」廣告中就能窺得一斑。「且不說這些廣告是否真實,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生活中沒有食品添加劑,那會是什麼樣?」

首先,商店裡賣的和飯店裡製作的食物,你都吃不上了,因為那裡面幾乎都有食品添加劑。

麵包、餅乾裡有膨鬆劑;巧克力、冰激凌裡有乳化劑;火腿腸裡有護色劑和防腐劑;可樂裡有著色劑和酸味調節劑;啤酒裡有防腐劑二氧化碳;幹紅裡有防腐劑二氧化硫;豆腐裡有滷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鎂,是食物凝固劑;油條裡有明礬,是膨鬆劑;口香糖裡有甜味劑和膠姆糖基礎劑;味精學名叫穀氨酸鈉,是增味劑;雞精裡除了穀氨酸鈉,還有肌苷酸鈉、鳥苷酸鈉、雞肉香精,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

如果你覺得在家做飯就能遠離食品添加劑,更是大錯特錯。

大米中有防腐劑;麵粉中有抗結劑和防腐劑;油要用到脫色劑和抗氧化劑;鹽裡有抗結劑;醬油和醋裡都有防腐劑;發饅頭要用到膨鬆劑……就算是水果,你也只能吃本地生產的,因為外地運來的或反季節水果都要用上保鮮劑和防腐劑。

離開了食品添加劑,大概人們只能吃白水煮菜,或倒退到吃野果野菜的原始時代。

國外有一位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使用食品添加劑是人類與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

孫院士說,在一個食品添加劑無處不在的現代文明社會裡,坦然接受食品添加劑、努力做好食品添加劑、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才是正確的選擇。

誤解二

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物

孫院士解釋,1981年中國出臺了第一個食品添加劑許可制名單———「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採用的是國際慣例,名單上的700種物質是當時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在這之前,中國沒有食品添加劑方面的國家標準,只要安全可靠、加工製作食品時需要就可以用。在這之後,中國的食品添加劑快速發展,到2012年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已經有2500多種。

「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瘦肉精從來就沒有進入過這份名單,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

在孫院士印象裡,食品添加劑一下子吸引了公眾的眼球,大概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那時就有媒體或專家說,「三聚氰胺不是一種好的食品添加劑」。

「這真是冤枉,三聚氰胺壓根就不是食品添加劑,是一種非法添加物。從此以訛傳訛,又出了蘇丹紅、瘦肉精,這些非法添加物被一些人誤認為是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就這麼背上了黑鍋,怎麼也甩不掉,而且越抹越黑。」

誤解三

天然的一定比化學的安全

有時候,食品添加劑的化學品和天然品之間,消費者很難區分。薄荷味口香糖裡要用到薄荷腦這種食品添加劑,你知道它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

中國目前生產的薄荷腦都是天然的,是從薄荷油裡冷凍分離出來的,而日本已經實現了薄荷腦的大規模人工合成,這是高科技的產品。這兩者之間在分子結構和安全性上沒有任何區別。

全世界都想用合成薄荷腦來代替天然薄荷,但只有日本有這項高新技術,這恰恰說明了科技發達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同薄荷腦一樣,幾乎每類食品添加劑裡,都既有天然的,也有化學合成的。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許多是在搞清了天然物質的化學結構後,再人工合成的。

比如牛肉香精、雞肉香精等各種肉味香精,作為它們的發明者,孫院士笑言,那幾乎就是把牛肉、雞肉燉成像湯一樣後,提煉出的食品添加劑。

不過,這不是像家裡那樣放在小火上燉,而是用生物酶解技術把肉裡面的蛋白質分解成了多肽和胺基酸,再與洋蔥汁、細香蔥汁、大蒜汁、糖等一起燉煮,和家裡煲湯燉肉沒什麼區別,可以用在各種各樣需要肉香味的食品中,如雞粉、方便麵調料、肉製品、菜餚、膨化食品、速凍食品、豆製品等。

誤解四

所有食品添加劑都有毒

「12年我在講課時,遇到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追著我問,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它是不是安全的啊?」孫院士說,味精是用玉米等糧食發酵做出來的,是穀氨酸單鈉鹽,玉米你可以吃,為什麼要害怕味精呢?

有人傳言日本早已禁用味精,那怎麼可能?味精是日本人發現的,他們現在味精的人均消費量也大大高於我們。

網上有流言說味精有毒,所有食品添加劑都有毒。事實上,世界上任何食品中都含有毒有害物質,有毒無毒與有毒物質的含量及食用量有關

食鹽、紅糖是無毒的,但一下子吃半碗,照樣會中毒。為什麼要規定食品添加劑的最大使用量?

只要在限量範圍內使用,肯定是安全的。這個量的界定,是建立在安全性評價基礎上的,並且留了很大餘地,即使你天天吃100種食品,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加在一起也不會對你的健康造成危害,因為你吃的東西總量是有限的。

學幾招減少添加劑的攝入

「從人們早餐吃的麥片罐頭,到零食的巧克力餅乾和下午茶的果汁飲料,粗算下來,每人每天吃進去上百種食品添加劑,而這只是個基本數量。」上海食品添加劑協會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吉鶴立表示。

日本「食品添加劑之神」安部司也曾做過一個換算:一個人每天攝取的添加劑大約10克,一年約4000克,與人均每天食鹽的攝入量大體相當。光吃一個三明治,就可能同時吃進去乳化劑、酵母粉、調味料、pH調整劑、磷酸鹽、香料等20多種添加劑。

幾位專家表示,生活在城市中,人們沒有辦法完全與含添加劑食品隔絕,只能採取一些方法儘量減少攝入 。

1 買熟食要當心

超市的加工品沒必要擔心,一般,正規企業按國家規定在食品中添加香精香料,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而且絕大部分產品如果添加了香精香料,也會在配料表中標明。

路邊攤上的燒烤、熟肉等產品最好別吃,因為缺乏監管,加入非食用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機會比較大。

2 飯店點菜少點鮮豔的

比如,有一些餐館製作的「三黃雞」會加入色素,讓肉看起來更黃。還有一些涼菜,像海帶、海白菜、貢菜等,也是加了相應的合成色素,看上去更加新鮮漂亮。

現在很多菜譜都帶圖片,那些看起來過於鮮豔的菜,還是少點為妙。

3 花半分鐘看一下標籤

消費者在逛超市購買食品的時候,仔細看看標籤,儘量選擇無添加物或是含有少量添加劑的食品。

4 買原材料回家自己做

除營養強化食物外,最好多吃新鮮的、加工程度較少的食物,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食品原材料買回家,自己動手做。

專家建議,應少吃高度加工食品,如薯片、餅乾、派等。喝飲料不如吃水果,但不提倡榨汁。要選擇富含各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食物,如果遵照這個原則,也能將一些添加劑排除在外。

來源:生命時報

編輯:梁楚靜

相關焦點

  • 被蒙冤這麼多年,你真的了解食品添加劑嗎?
    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就是什麼是食品添加劑,我國對於它,是如何定義的。·究竟何謂食品添加劑?我國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種左右,按功能分為23個類別,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防腐劑、膨鬆劑、香料(香精)、著色劑(色素)等,不太熟悉的比如加工助劑、營養強化劑等。其中香料種類最多,有1000多種,除香料以外大約300種左右。
  • 中國人吃的食品添加劑太多?關於食品添加劑,我們有太多誤解!
    濫用食品添加劑引發了許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最近幾年發生的「蘇丹紅」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等,讓我們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了極大的恐懼。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天然食物」,追求「無添加」食品,覺得食物有添加劑的話吃了會不安全,那麼,食品添加劑真的這麼可怕嗎?
  • 中國人吃的食品添加劑太多?食品添加劑的真相,你應該知道
    食品添加劑,也是生活「調味劑」 食品添加劑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比如色、香、味,同時也是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有了食品添加劑,才能生產出口感好、形狀好、顏色好看,更容易保存的食品。
  • 食品添加劑,別再把它妖魔化了
    但添加劑就是不好、不安全的嗎?對於每天都在為食物消費的我們,應該怎麼在「天然」和「添加」之間做出更好的選擇?食品添加劑是什麼?鬆軟的麵包、酸酸甜甜的果汁飲料、五顏六色的彩虹糖,這些都有食品添加劑的功勞。
  • 吃杏仁會中毒嗎? 杏仁到底有沒有毒?
    吃杏仁會中毒嗎? 杏仁到底有沒有毒?時間:2017-02-06 11:53   來源:百度知道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吃杏仁會中毒嗎? 杏仁到底有沒有毒? 《甄嬛傳》中,心灰意冷的安陵容吞食大量苦杏仁而死。苦杏仁的毒性真有這麼大嗎?市面上用作食用的杏仁有沒有毒?
  • 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物 食品安全大揭秘
    因「劑」費食,談「劑」色變,片面地認為食品添加劑就不應該出現在食品中,只有純天然的食物才是最好的。所以,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對於維護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的目的也是讓大家能夠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劑,不要將它「妖魔化」。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就是什麼是食品添加劑,我國對於它,是如何定義的。  ·究竟何謂食品添加劑?
  • 我們每天都在吃食品添加劑,到底吃多少才算健康?你知道真相嗎
    我們常吃的乳製品、飲料、糖果、米麵製品、各種調味品中,都很容易找到磷酸及其化合物的存在,你很難躲開它。你們最愛的快樂水裡就有磷酸所以說到底,還是要回到劑量和毒性的關係,合理的吃,它是蜜糖,過量的吃,它就成了砒霜。
  • 這幾類食品添加劑,別再給孩子吃了
    有些寶媽較講究,會買一些大品牌的寶寶零食,這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有不少寶媽是隨便在街邊小店買的雜牌,配料表一看,我驚呆了!各種化學食品添加劑,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劑等等,娃總吃這些對健康可不利啊。但是很多媽咪都不懂看配料表,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食品添加劑這件事兒。
  • 揭穿食品謠言
    亞鐵氰化鉀作為食鹽抗結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亞鐵氰化鉀並不會給人體帶來傷害。「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對人體有害」的傳言已經是炒作多次的舊話題了,此前流傳的文章還稱「烹飪食物時,食用鹽遇高溫有可能會使亞鐵氰化鉀分解成氰化鉀這種劇毒物質,在10秒鐘內能使人喪失意志,幾分鐘內可以毒死一個人。」那麼,亞鐵氰化鉀究竟是什麼?食鹽中是否添加了亞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究竟有沒有毒?
  • [健康]雪糕含16種食品添加劑算不算多?
    6月初,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正式實施,該規定要求食品添加劑應當有標籤、說明書,並在標籤上載明「食品添加劑」字樣,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要保障使用者知情權,要求成分全標註。  記者發現,一個月過去了,食品添加劑「大家族」已經紛紛在食品包裝上「露臉」。
  • 食品添加劑 到底能不能吃
    近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經常有媒體爆料出黑心廠商製作假冒偽劣產品、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而危及人們安全健康的新聞。如今一提到食品添加劑,學多人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心裡,覺得一旦吃了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就會危害身體健康。那麼事實情況是怎樣的,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劑問題呢?
  • 吃了這麼多年的烤紅薯,咋說有毒就有毒了?
    說到紅薯的名字,上海那邊叫烘山芋,東北人叫它烤地瓜,湖北人愛稱之為烤紅苕,不過大部分地區還是習慣叫它烤紅薯,或是烤番薯,所以不用糾結叫它紅薯還是地瓜了,因為他們是一樣的。 沒想到吧,從小吃到大的地瓜居然有這麼大的來頭。可就是咱們小時候咋吃都沒事的地瓜,現在居然有這麼大的「毒性」了?
  • 被騙了幾十年,現在才知道它沒有毒,而且還對人有幫助
    在農村有一種野果非常漂亮顏色紅通通多。生長在一些潮溼的低草叢中,它的名字很多地方叫法不一樣,有的地方叫它:蛇莓,有的地方叫它:蛇泡,還有的地方叫它:一點紅。我們這裡人就叫它,一點紅。在小時父母和老師經常講到說,不要吃這種東西。
  • 隨便湊合一頓飯 竟能吃進48種添加劑?
    如今的市民在外出進食時,越來越關注食品中會有哪些添加劑。   記者 熊戈措 攝(資料片)如今,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問題已經到了讓人聞之色變的地步了。這些拖著長長化學名稱的物質究竟是什麼?對我們的健康有沒有危害?
  • 不用食品添加劑才是真危險!這個鍋還真不能讓食品添加劑背
    現當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同時,相信也更加注重健康;新聞報導的各種各樣食品安全引發人們注意。許多人聽到食品添加劑這5個字時往往都是拒之千裡之外,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有害,往往給我們造成傷害的就是那些所謂的「0添加」。所以「毒添加」這個鍋,食品添加劑真心背不起。
  • 食品安全這口鍋,不能全讓食品添加劑背!
    這兩天陪朋友去超市買零食,朋友邊挑邊嘟囔:阿斯巴甜、檸檬酸、山梨酸鉀、胭脂紅、食用香精……,這麼多添加劑,怎麼吃啊,怪不得大家都不喜歡國產食品。作為食品從業者,略感尷尬。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形、營養價值,以及為存儲和加工工藝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質或天然物質。食品添加劑包括營養添加劑、食品加工助劑。
  • 植物提取物究竟是什麼?是添加劑還是食品?
    03植物提取物是食品添加劑還是食品?目前,對於植物提取物用作食品原料,我國沒有統一的規定,部分物質以不同的形式進行了規定。圖片來源於網絡依據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則》,部分植物提取物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劑,根據其功能,主要可分為:(1)抗氧化劑: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等;(2)天然香料:丁香花蕾酊,月桂葉提取物,生薑提取物,甘草提取物,蘆薈提取物等;(3)著色劑:甜菜紅
  • 中國人吃的食品添加劑太多?吃多了有哪些危害,告訴你真相
    故此,食品添加劑應運而生,它極大的阻礙了微生物的繁衍,來使得我們的食物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新鮮」,供給我們食用。但食品添加劑卻並非十全十美,它也對我們人體的健康有一定的副作用,對我們人體有著不容小覷的危害。1. 影響人的新陳代謝食品添加劑種類繁多,但是大多含有一種共性:酸性物質。
  • 細說「食品添加劑」的那些事
    還有一部分人,包括我,只要含添加劑的,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儘量選擇配料中添加劑少的,或者安安靜靜的回家吃我的農副產品,因為更本買不上不含添加劑的加工品,但是農副產品也不一定是不含添加劑的吧?食品添加劑,被譽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所以,沒有食品添加劑也就沒有我們今日的大千食品世界,也就少了很多關於吃的樂趣,食品添加劑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而它主要作用是:「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產品收率,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可以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吃蛋糕還是吃添加劑?
    西餅店中的一款香草戚風蛋糕,除了小麥粉、雞蛋、白砂糖、植物油、水、食鹽外,食品添加劑包括塔塔粉、磷酸二氫鈣、焦磷酸二氫二鈉、乳清粉、乳糖、香草粉、脫氫乙酸鈉等,而一塊25克的某品牌蛋糕中,竟然含有17種添加劑。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生產廠家存在添加劑濫用,劑量超標的情況,你還敢吃嗎?  一塊小蛋糕  含多少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