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沒來「大姨媽」
驗孕棒檢測為懷孕
肚子卻總隱隱作痛
陰道伴有少量流血
沒想到
不是懷孕而是葡萄胎
清宮後
竟然滋養細胞腫瘤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病歷回顧
25歲的楊女2個月沒來「大姨媽」,自己用驗孕棒一測,發現竟然懷孕了。可是最近兩天肚子總是隱隱作痛,而且還有少量陰道流血。忐忑不安的楊女士馬上去當地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告訴她不是正常妊娠,而是葡萄胎。苦惱之餘,楊女士遵從醫生建議,做了清宮。本以為事情就到此為止了,沒成想術後隨訪發現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一直居高不下,經進一步檢查,醫生告訴她現在已經是滋養細胞腫瘤了,臨床診斷為:妊娠滋養細胞腫瘤(III:5)。這個消息對楊女士來說簡直如晴天霹靂,不過她還是積極配合治療,進行了5個療程的化療,但到目前為止,楊女士的HCG值仍然沒有轉陰,盆腔核磁和肺CT結果提示病灶仍然存在。
坐立不安的楊女士經過多方打聽,來到我院婦二科,找到經驗豐富的張真主任,通過詳細的了解後,張主任及其團隊專門針對楊女士的病情制定了新的化療方案,目前尚在治療中。
一直讓楊女士耿耿於懷的是,剛開始自己以為是懷孕,結果是葡萄胎,後來又成了滋養細胞腫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葡萄胎也好,妊娠滋養細胞腫瘤也好,都屬於妊娠滋養細胞疾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科普時間
什麼是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組原發於子宮胎盤組織的良惡性腫瘤。其中,葡萄胎是最常見的GTD類型,為妊娠後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間質水腫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間借蒂相連成串,形如葡萄而名之,也稱水泡狀胎塊,被認為是一種良性的癌前病變。根據染色體核型分析,可將葡萄胎分為完全性葡萄胎及部分性葡萄胎兩種類型。滋養細胞腫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GTD的惡性類型的統稱,包括侵蝕性葡萄胎、絨毛膜癌、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和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葡萄胎約佔所有GTD的80%,侵蝕性葡萄胎佔15%,絨毛膜癌及其他罕見的類型佔5%。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葡萄胎患者常見的症狀是陰道流血,通常在妊娠6~16周左右出現。其他臨床特徵如子宮大於停經周數、子癇前期、嘔吐、貧血及卵巢黃素化囊腫等。部分性葡萄胎生長較慢,可能在早期妊娠末期或中期妊娠早期出現臨床症狀,通常表現為不全流產或稽留流產,經清宮後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
GTN的臨床表現多樣,與前次妊娠、疾病類型和程度有關。葡萄胎後GTN,包括侵蝕性葡萄胎和絨毛膜癌,可表現為葡萄胎妊娠初始治療後不規則陰道流血、子宮不規則增大及雙側卵巢增大。然而,繼發於正常妊娠和非葡萄胎妊娠後的絨毛膜癌患者可能無類似症狀和體徵。滋養細胞腫瘤血管脆弱,因此,轉移性病變常伴出血。此外,轉移性病變還可能會引發神經系統症狀或肺部症狀。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和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典型的臨床症狀表現為妊娠後子宮異常出血。
什麼人容易得葡萄胎?
母親年齡:
大於35歲婦女葡萄胎發生率顯著增加;相反,小於20歲婦女葡萄胎發生率也顯著增加。
既往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病史:
有過1次和2次葡萄胎妊娠者,再次發生率分別是1%和15%~20%。
種族因素:
亞洲和拉美洲國家發生率較高,而北美和歐洲國家相對少見。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平均每1282次妊娠發生1次葡萄胎。
營養因素:
飲食中缺乏蛋維生素A及其前體胡蘿蔔素和動物脂肪者發生葡萄胎的機率顯著增加。
其他因素:
流產、不孕史以及口服避孕藥等都是與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相關的危險因素。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的診治
根據超聲檢查結果聯合臨床症狀和hCG水平,常常能做出葡萄胎的初步診斷。對於有生育需求者,葡萄胎的初始治療通常選擇吸宮和刮宮術;對於年齡較大或無生育要求的葡萄胎患者,可以考慮進行全子宮切除術。對於有葡萄胎後GTN高危因素患者有時給予預防性化療。
婦科其他惡性腫瘤確實是以手術為主,化療為輔。但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採取的是化療為主、手術和放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根據患者臨床分期、預後評分及個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GTN是可治癒性疾病,治癒率近100%,且治療通常可以保留生育功能。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的隨訪
葡萄胎治療後隨訪:定期血HCG測定,每周一次,直至連續3次陰性,以後每個月一次共6個月,然後再每2個月一次共6個月,自第一次陰性後共計1年。隨訪期間應可靠避孕1年,血HCG成對數下降者,陰性後6個月可以再次妊娠,如果採用了預防性化療,則應避孕1年。
妊娠期滋養細胞腫瘤治療後應隨訪:第1次在出院後3個月,然後每6個月1次至3年,此後每年1次直至5年。隨訪期間應嚴格避孕,一般於化療停止≥12個月後方可妊娠。
出品:外宣醫聯部
文字:婦二科 鄭鵬濤
排版:外宣醫聯部 宋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