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9月11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簡化為美團,中英文名稱分別簡化為美團和Meituan,股份代號保持3690不變。公司名稱的簡化不會對業務方向、組織架構、公司運營等產生任何影響。而隨著美團點評的更名,大眾點評進一步淡出人們的視野。
美團點評簡化為「美團」 不影響具體業務
據網經社(100EC.CN)從公告中獲悉,公司名稱的簡化將有助於對外建立公司統一的品牌形象,增強用戶、商戶等對公司多業務能力的認知,從而推動公司在聚焦「Food+Platform」戰略的同時繼續探索新業態,為生態體系中所有參與者以及社會創造更長遠的價值。
此次公司名稱簡化是美團線上線下流量、品牌的統一化、一體化的又一關鍵舉措。去年6月,美團宣布品牌變色,美團品牌主色調升級為「美團黃」。不僅線上App視覺變更為黃色,單車、充電寶、POS機等美團在線下的觸點和交互入口也整體變為黃色。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團點評平臺積累了對中國數百萬商家的超過77億條用戶評論。2019年5月,美團點評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並宣布開放配送平臺。2019年7月,美團點評單日外賣交易筆數超過3000萬筆。
五年 「顛簸」 大眾點評被「降級」
事實上,來自於大眾點評系的高管早已被全部清退,包括大眾點評創始人兼CEO張濤。而在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時,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同時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對外傳達出的是兩家公司地位平等的形象。
但事實上,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一個月後,美團點評進行架構調整,保留美團早前成立的到店和外賣配送事業群,與大眾點評重合相關業務產生的到店綜合事業群,以及酒店旅遊事業群和平臺事業群,貓眼電影全資子公司。架構調整的同時,美團點評還宣布,張濤不再擔任新公司聯席CEO,轉任董事長,退出管理一線。
在合併之後的第二次調整中,隨著美團確立「三架馬車」的事業構架,大眾點評被進一步打散;在2017年的架構調整中,大眾點評被納入「新到店事業群」;在 2018架構調整中,大眾點評作為美團點評的兩大用戶平臺之一,由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統領。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隨著以張濤為首的大眾點評團隊陸續出局,大眾點評不斷被淡化,彼時的合併看起來更像是吞併。經過五年的融合發展,美團如今定位不僅僅局限於餐飲團購,且大眾點評的「基因」已經深深融入美團「血液」內。美團點評簡化為美團,也更加清晰定位了當下美團與大眾點評的關係。
陳禮騰進而指出,大眾點評對於美團依舊不可或缺。不同於美團的交易平臺屬性,大眾點評是美團體系內重要的內容支撐,是「基礎設施」的角色,為美團餐飲、旅遊、出行、票務等多業務進行用戶查詢、引流、評價體系支持等。
美團的單一品牌策略 意義幾何
針對美團點評此次更名,美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美團」將作為簡化後的公司品牌,此外還有一系列的產品品牌,包括大眾點評、美團外賣、美團單車 、美團酒店、美團優選、貓眼等。作為生活消費決策入口和內容分享平臺,大眾點評始終保持獨立發展,2017年起相繼推出「必吃榜」、「必系列」、「黑珍珠」等榜單產品,幫助消費者發現及探索廣泛類別的本地生活服務。
此前,美團已經將收購而來的摩拜改名為「美團單車」;2020年7月,美團又將原「小象事業部」更名為「買菜事業部」;此外,大眾點評、美團旅行、美團外賣、美團買菜、美團旅行、美團民宿等子品牌也被歸集於「美團」之下。
陳禮騰認為,不同於阿里巴巴「動物系」的多品牌差異化命名(如天貓、淘寶、閒魚、餓了麼、盒馬等)。美團走的是單品牌發展路線,定位清晰(本地生活服務),主打「美團」這一品牌形象,這種單一品牌策略有助於對外統一的品牌形象,強化認知,還能有效降低推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