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鄉村教師》:教育就是人點亮人

2020-12-17 多肉小娘子

劉慈欣的很多短篇小說都有極強的可讀性,而且擁有常讀常新的魔力,你第一遍讀的時候想的是這個東西,但第二遍讀的時候又不同。

作為中國科幻小說領軍人物的劉慈欣,在創作之初寫過不少短科幻,其中包括如《詩云》《坍縮》《2018》等等。他的短篇小說有一個明顯的特質,各篇之間多少都有些內容的鑲嵌,甚至可以把他們歸為同一個體系。

這篇《鄉村教師》少有的沒有同其他短篇鑲嵌,但仍舊是劉慈欣善用的「以偏概全」手法:即用具體的情景描述宏大的宇宙。

《鄉村教室》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從農村出來的男子因感恩自己老師的付出和關愛,義無反顧地也加入了鄉村教師的行列,用堅強執著和蠟燭式的奉獻精神點燃著孩子們。

村裡由於愚昧無知,不但不信勤勞致富,還將土地賣給人建廠,以至於水源被廠子排出的汙水汙染,癌症頻發,這位老師自己也患上了食道癌。

為了給孩子們多傳授些知識,這位老師在臨終前教給孩子牛頓三大定律。此時外星文明正在試圖摧毀地球,他們認為地球是一個低智商星球,完全沒有存在的意義。

但是當外星文明探測地球文明階段時,他們的探測對象剛好是一群接受了牛頓三大定律的鄉村孩子,於是他們確認了地球文明並非低智,對地球採取了保護措施。

正是由於這位鄉村教師臨死前的奉獻,才挽救了整個地球。正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位鄉村教師護住的不止是他的學生們,還有整個地球文明。

這種類似的鄉村教師,他們就像雨點一樣,撒在中國大地上。

我小時候的學校已經被推平變成菜地了,還記得那時候它是一所村小,只有學前班、一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和五年級。由於人數不夠開班,只有兩個人,沒有六年級。

我們班只有14個學生,並不是全校人數最多的班級,後來又轉來兩個,我們班就是了。

從學前班開始,教我們的是一位女老師,我們叫她王老師,教到三年級後因為結婚,去了其他地方教書。接她班的是一個剛從中專師範畢業的男老師,名叫趙祥強。

這個名字在我們那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他個子並不高,臉上仍帶有少年的稚氣,但是王老師走後,他就成了我們的班主任。

他一個人要教語文、數學、美術和體育,音樂老師另有其人,我們一共這五門功課。

趙老師是一個很隨和的人,他很少生氣,隨時都笑嘻嘻的。但是也有生氣的時候,他會給我們每個人規定分數,如果考不好,差幾分就用黃荊棍打幾下。

他本來是說要打屁股的,但是我們都伸出手掌給他打,其實不痛的,就是很嚇人。有一個女同學只記得他說過「考不好要打屁股」,於是接受懲罰時,走到講臺邊就開始脫褲子。趙老師愣了一下問「你幹嘛」,那位同學說「不是要打屁股嗎?」這下他反而害羞起來,說「快把褲子穿上,打手掌就好了」。我到現在還記得他羞紅的臉頰。

我們班有同學字寫得很好,於是他就在趕場天去場上買了鋼筆和本子,獎勵那些寫字寫得好的同學。寫得最好的是獎勵鋼筆,寫得比較好的是獎勵本子,我沒有得過,可能是為了報復,到現在我的字都寫得歪七扭八的。

趙老師會給我們講很有趣的知識,也會帶著我們補課,和那位鄉村教師一樣,他總希望我們能學到更多知識。不過我已經記不得補課的內容了,只記得他帶著我們在學校的食堂煮飯和在教室裡圍成一團吃飯的場景,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他很關心我們每個同學,有的同學家很遠,要走老遠的路才能到學校,天不亮就得開始走,於是他就給他買了一把手電筒代替火把。有的同學冬天沒有鞋穿,整天打赤腳,他就找來他的同學贊助,給那位赤腳的同學買了一雙白網鞋。

他對我們說:當你們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像這位叔叔一樣,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這是句很平常的話,也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但是從他的嘴裡說出來,我們就覺得它閃耀著光環,神聖不可侵犯。趙老師教的知識我們已經記不清了,只有這句話到死都還記得。

像小說裡的或像趙老師那樣的鄉村教師,在中國還有許許多多,他們每個人手裡都有一支蠟燭,他們用自己點亮了無數農村學子,這些學子又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去點亮別人,一直到點亮整個世界。

我們所謂的薪火相傳,並不是說鄉村教師教出來的孩子必須也要回去當鄉村教師,他們可以成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工種,從農民工到科學家,這其中都有鄉村教師的力量在起作用。

在羅振宇2020年的新年演講中,他說到教育的本質就是人「點亮」人,這應該成為新時代的教育觀,然而這對於中國大地上的鄉村教師來說,他們早就在這麼做了,而且還會一直做下去。

當我們在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時候,鄉村教師們仍舊充耳不聞,他們只把自己當作一盞燈,照亮著課堂上那一張張稚嫩而懵懂的臉,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孩子中有沒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出貴子,他們只知道把知識的光芒傳遞出去,讓他們的前路至少有點光亮。

他們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村裡的驕傲,多年後他們或許會坐著自己學生開的麵包車去趕場,在車上和他聊今年的收成,但是這一路上的輝煌,並不是在他上車時才有的,而是從多年前的那間舊教室裡的朗朗讀書聲中便撒下的。

相關焦點

  • 薪火相傳:劉慈欣的《鄉村教師》與2020最美鄉村教師
    他們叫教師。」「教――――師?」——劉慈欣《鄉村教師》2001年,38歲的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山西娘子關的蝸居裡,寫出了他創作生涯中最具現實意義的一部科幻小說《鄉村教師》。同年,在離劉慈欣不遠的山西臨縣一所初中的教室裡,14歲的鄉村教師子弟張杰,苦苦地嘗試著去理解、背誦牛頓三大定律。
  • 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
    羅振宇在12月31日上海的跨年演講中提到教育的主題,講到課程的本質是激發稟賦,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的過程。、考察全球25所中小學、12所世界名校所總結得到結果,根據她的發現: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焦慮一個問題:工業時代形成的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資訊時代的需求。
  • 羅振宇:教育就是點亮人。從業保險,能得到什麼啟示?
    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對課程和教育兩個主題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這堂課讓我受益頗多,把自己的感想和感悟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經常提到自己是保險銷售,其實哪是什麼銷售啊,我們只是保險宣傳員而己,就是號召更多人加入到保險制度裡來,所做的工作就是市場教育啊。
  • 重塑鄉村教師地位,以教育引領鄉村振興
    這段話是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中的一段,這短短的一段話描寫了一名鄉村教師以苦為樂、兢兢業業以及對教師指引學生生命航程的崇高自豪感。在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之際,這本書中很多讓我們動容的情節得以從國家制度層面得到了回應。對此,相信290萬鄉村教師以及從貧苦鄉村走出來的千千萬萬學子一定會感慨萬千。
  • 論教育:現在鄉村教育最缺什麼?
    現在,鄉村教育最缺的不是老師,因為現在的各種政策,開發方向都是向準鄉村的。現在,鄉村教育最缺的是一種為師的精神,一種無私奉獻,真正是為了教育事業努力的人。劉慈欣在他的《鄉村教師》裡就闡述了,一個真正的對教育無私奉獻的教師的形象。
  • 鄉村教師,鄉村教育
    我是貴州一所鄉村小學教師,從事鄉村小學教育是我一生所愛。從一所小學調到另一所小學,因為鄉村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上級領導要求撤班級和年級合併到中心小學,把三四年級合併到中心校後,剩下像我這樣的老師就只能換崗值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鄉村老師的真實寫照,我選擇了這項服務我無怨無悔,只能隨波逐流,順勢而為。鄉村教師要學會隨遇而安,不要因為更換了工作環境就怨天尤人!
  • 【教育情懷】「點亮人的價值」——一代中國企業家的教育共識
    中國的未來與振興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教育孩子只有一個目的,讓他健康,讓他幸福,讓他能給別人帶去幸福。教育的範疇已經變了,不是教材、不是課堂,而是人點亮人。他們站在自身所處的行業,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未來教育,提出溫暖人心的卓見。他們的演說有一個共同觀點——好的教育,就是想盡各種辦法,「點亮人的價值」。
  • 《鄉村教師:劉慈欣科幻自選集》(3)豆瓣評分 8.6
    劉慈欣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家,被公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領軍人物,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讚譽。作品蟬聯1999 年——2006 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 年趙樹理文學獎, 2011 年《當代》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 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 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與何夕、王晉康和韓松並稱為中國科幻界「四大天王」。
  • 《流浪地球》結尾處彩蛋無人能懂,作者劉慈欣卻早已埋下伏筆
    《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力壓莫言,餘華等作家,以年入2000萬w版稅收入位列作家榜首富。但是卻有人說把他抬的太高了,他不應該在此列。但是近期他又出神作,攜帶實力作品殺出重圍,位列冠軍,狠狠地打了說他不行的人的臉。也讓人再次見識到科幻的「燒腦」之力。《三體》《流浪地球》後劉慈欣再出神作,網友直呼:「太燃了」。
  • 羅振宇——教育的本質,從來都是人點亮人
    2019年1月1日到12月30日,通過新榜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微信公眾號裡同時有「教育」和「焦慮」兩個關鍵詞的,有3470篇文章閱讀超過了10萬+,也就是平均每天將近10篇10萬+的文章是關於「教育」和「焦慮」的。
  • 長達十年半服務桑梓的鄉村教師 未嘗敢一日廢學
    《鄉村教師》是本小說,主要講述了作者劉慈欣對廣大鄉村教師的敬佩之心,以及他對教育事業本身意義的思考與詮釋。簡介中有這樣的話:人類文明的延續,人類文明本身,就是對李寶庫以及他從事的教育工作最好的祭奠。在經濟時代,因為城鄉差異,農村教育迎來了很多新的艱難挑戰。很多人認為鄉村教育要「恢復元氣」,首當其衝還是要抓準鄉村教師這個支點和關鍵,其中留住鄉村教師是辦好鄉村教育的頭等大事。確實,教師自身的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
  • 「點亮人的價值」——一代中國企業家的教育共識
    「教育的範疇已經變了,不是教材、不是課堂,而是人點亮人。」 「讓學生在校園裡就擁有可挑戰自我的創新基因,非常重要。」 「教育的本質,無論任何階段都沒有改變,就是一個人去點亮另一個人,一群人去點亮另一群人。」 ......
  • 視點 | 鄉村教師的尷尬境遇
    ,離不開優質的鄉村教育,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支撐和根基,若教師缺乏,鄉村教育無疑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對農村學齡兒童來說,鄉村教師是他們看外部世界的眼睛和窗戶,是他們心中知識和希望萌芽的播種人。山裡田間,三尺講臺,四季耕耘,鄉村教師在平凡的生活和教育中為學生的成長操勞,用自己的付出和實踐詮釋著「責任」二字。馬雲稱自己是「鄉村教師代言人」,成立了公益基金專注教育扶貧;劉慈欣筆下的鄉村教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堅持授課。
  • 《鄉村教師:劉慈欣科幻自選集》(2)豆瓣評分 8.6
    《鄉村教師:劉慈欣科幻自選集》原著全文(1)--豆瓣評分 8.6《鄉村教師:劉慈欣科幻自選集》(2)在距地球五萬光年的遠方,在銀河系的中心,一場延續了兩萬年的星際戰爭已接近尾聲。最高執政官以冷靜著稱,他周圍那似乎永遠波瀾不驚的淡藍色智能場就是他人格的象徵,但現在,象周圍的人一樣,他的智能場也微微泛出黃光。「終於結束了。」最高執政官的智能場振動了一下,把這個信息傳送給站在他兩旁的參議員和艦隊統帥。「是啊,結束了。戰爭的歷程太長太長,以至我們都忘記了它的開始。」`參議員回答。
  • 鄉村教師李晶——帶動全家「築夢」鄉村教育
    「家裡人一開始不理解,為什麼非要去離家那麼遠的鄉村,我就是覺得那些孩子們需要我。」李晶說,自己家在吉林農村,父母省吃儉用培養她和妹妹,她是村裡第一個女大學生,自己用知識實現價值,也要把機會帶給別人。2011年,妹妹李雙從吉林師範大學畢業,在長春市內一所學校任教。李晶希望妹妹能和自己一起支援鄉村教育,卻遭到了堅定地拒絕。
  • 是劉慈欣的迷人腦洞
    可以說劉慈欣的作品,引起了很大一部分人對於科幻的的興趣和愛好。正如有書迷所言:看劉慈欣的科幻,完全被他的想像力震驚到,我們所看到的奇幻的宇宙場景都是他迷人的腦動。不過也有些人表示:如果能把文字描述的那些宏大場景對應出來,那就更容易理解小說了。
  • 劉慈欣《三體》將出英文版 粉絲期待好萊塢改編
    2006年,「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長篇小說《三體1》出版,中國科幻文學進入了「三體紀元」。接下來的兩部續集,一部比一部更轟動,直接製造了中國最近兩年的科幻熱。  現在,《三體》開始進軍世界:英文版3位譯者確定——新鮮出爐的2012年美國科幻雙獎(雨果獎、星雲獎)得主劉宇昆,將承擔《三體1》的翻譯工作。
  • 優化鄉村教師供給助力鄉村教育發展
    近日,教育部、中組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近年來黨和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政策在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層面的深入落實。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宏觀政策語境下,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成為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的主導性任務,成為農村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教師隊伍建設是當前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基礎工作,是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重點、難點、著力點。
  • 《三體》英文版發行劉慈欣受訪
    劉慈欣說,中國科幻文學創作現在最缺的兩個東西是有影響力的作品和作家。  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是科幻大國,一是科幻作品本身,二是其科幻產業市場規模。「僅從出版市場規模而言,中國科幻文學規模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電影等衍生產品的差距更大。」劉慈欣說。
  • 「點亮人的價值」——一代中國企業家的教育共識 | 一周精讀
    「中國的未來與振興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教育孩子只有一個目的,讓他健康,讓他幸福,讓他能給別人帶去幸福。」「教育的範疇已經變了,不是教材、不是課堂,而是人點亮人。」「教育的本質,無論任何階段都沒有改變,就是一個人去點亮另一個人,一群人去點亮另一群人。」.這些直擊人心的話語,並非來自教育界專家或校長,而是來自任正非、馬雲、潘石屹、張瑞敏等國內著名企業家近年在各種場合的演講。他們站在自身所處的行業,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未來教育,提出溫暖人心的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