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號班機在從東京飛往大阪途中於群馬縣撞山墜毀,520人罹難。這是世界單一空難中,死人最多的一次。
失事客機為日本東京飛往大阪的固定客機,波音747SR-146型客機。該航班是短程飛行,事故當天還是滿載,共搭乘509名乘客和15名機組成員。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乘客?為什麼東京到大阪明明不遠,卻選擇飛機呢?
當天是8月12日,距離日本著名的盂蘭盆節只有一二天時間。
盂蘭盆節類似於中國的清明節,說通俗點就是鬼節。根據傳統,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要回到故鄉祭拜祖先。所以,公司、企業也會給員工放假一周左右,而大城市的人口會巨減。
東京距離大阪不算遠,但乘車也要8個小時。加上去搭車時間,基本上一天就沒了,來回就需要2天。自然,乘坐飛機就快得多,大體上來回1天就可以搞定。
日本人工作節奏很快,能夠節省1天時間也是好的。
所以,此次飛機座的很滿,加上機組成員共有524人,其中有21名外籍人士。
這些外籍人士中,美國人最多,共有6人,另外有4名中國人(其中3個香港人)。
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的機齡較長,已經用了接近12年,飛行時間高達2萬5000個小時,起降也有1萬8000多次。
當然,機齡本身不是原因,只要仔細維護,問題就不大。
機組成員也比較資深,49歲機長飛行總時間高達1萬2000多個小時,其中波音747就有接近5000個小時。
39歲副機長總飛行時間也有4000個小時,波音747為2600個小時。
不過,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的名聲並不好,曾經有過兩次事故。
早在1978年6月,該班機從東京飛到大阪國際機場降落時,因飛行員操作失誤,導致機體尾部觸地。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故,好在只有25人受傷。
1982年8月,飛機在冒雨降落時,飛行員視線不好,導致飛機衝出跑道,一個引擎觸地後復飛。此次飛機復飛成功後,又艱難著陸。
一架飛機連續出現2次嚴重事故,在日航是很少見的。
日航飛行員都說,123號班機是不祥的飛機,遲早還會出大事。沒想到,這個謠傳竟然一語言中。
12日18點12分,客機準時滑行起飛。
12分鐘後,客機剛爬行到7300米,突然機長聽到一聲巨響,機艙竟然發生了爆炸,機尾部分天花板坍塌,隨後液壓系統也出現故障。
機長不知道的是,飛機的垂直尾翼已經大半脫落,導致連鎖反應。
這種情況對於飛機是致命打擊,基本決定了它的命運。
機長迅速發出求救信號,做出返回東京羽田機場的決定。表面上看來,客機剛剛起飛12分鐘,飛回去還是會比較迅速的。
羽田機場方面在飛機呼救的第1分鐘就做出反應,允許飛機返航,並且在機場做出迫降準備工作。
此時機長發現飛機開始失控,機艙內開始響徹失控警報和艙內壓力過低警報。
此時機長和副機長以及機械師還比較鎮定,全力試圖控制飛機
此時,地面發現客機行動軌跡有問題,判斷液壓系統已經基本失效,恐怕不能飛回東京,要求他們考慮在前面的名古屋迫降。名古屋機場距離客機大概120公裡,但跑道較短。
奇怪的是,機長表示對於名古屋跑道並不熟悉,還是返回東京比較穩妥。
況且,飛機距離東京較近。但是,誰都知道飛機轉彎是比較慢的。如果考慮轉彎的因素,飛回東京距離應該比到名古屋還遠。
不過,飛機失控情況加劇,機長和副機長開始緊張,不再用英語,而是用日語同地面緊急聯絡。
在大約7分鐘後,機械師檢查了飛機,告知客艙部分破裂,乘客已經全部帶上氧氣面罩。
在16分鐘後,飛機在富士山上空開始向右急轉,準備飛回東京。
此時,飛機連起落架也無法釋放,被迫通過緊急下墜的方法將起落架放下。
飛機迅速降低到1800米,開始向東京羽田機場飛去。這是非常危險的,即便富士山也有3000多米高度。
隨後, 飛機開始嚴重失控,幾乎無法控制。
轉向後7分鐘,機長再次向地面報告飛機失控,難以降落。
1分鐘後地面再進行聯絡,只聽到機長急促的呼吸聲,隨後長達5分鐘內沒有回答。
機長和副機長正在全力試圖控制飛機,已經非常緊張。
7分鐘後,失去控制的日本航空123號班機,開始撞向群馬縣高天原山。高天原山的高度為2600米,而飛機只有1800米。
機組成員用盡全力拉伸飛機,卻還是沒有成功。
在18點56分,也就是起飛後32分鐘後,客機以650公裡時速,撞擊到山脊。飛機翻轉後墜毀在山上,機身完全解體,引發大火。
機長留下最後的話,是一聲驚呼:已經不行了!
日本航空123號班機墜毀後24分鐘,一架美軍C130運輸機發現爆炸後,首先飛來觀察,在19點15分向日本政府緊急報告了情況。
而失事地點是在海拔2000米的山脊,附近幾十公裡並沒有人家,也沒有可以到達的公路。
當晚陰雨連綿,能見度很低,讓救援工作非常困難。
失事2小時後,駐日美軍派出一架直升機,準備空降1名通訊兵和1名醫生,首先建立同失事地區的聯絡。
奇怪的是,直升機飛到一半就被迫折回,得到的命令是「救援工作由日本自衛隊負責,不得插手」。
日本自衛隊大森五十鈴上尉駕駛的直升機,很快趕到。
不過,這裡都是陡峭山地,加上夜黑大雨,能見度幾乎為0,找不到降落點。大森五十鈴上尉發現客機已經四分五裂,至少有10處起火點。根據客機的粉碎情況,他認為不可能有人倖存。
此時直升機沿著山脈低空飛行非常危險,稍有不慎就會撞山,大森五十鈴上尉只得返航。
那麼,救援只能依靠地面車隊了。
而陸地救援部隊當晚前進到距離墜機點60公裡的小村,因雨勢太大,看不清山路,決定停止前進。
直到第二天天亮後的7點45分,2名日本自衛隊員才搭乘直升機,在墜機地區冒險空降成功。
在發現還有幾名倖存者後,他們立即發出求救信號。
2個小時後,地面救援隊才趕到,對倖存者進行救助。
期間,兩名自衛隊員正在搶救12歲女孩川上慶子。
她夾在一些殘骸中,墜落在一顆大樹上。隊員發現她的雙腿在動,就想方設法將她救下來。他們花費了20多分鐘,才撬開殘骸,將女孩從樹上抱下來。
此時,已經距離墜機長達14個小時,隨後救援人員又發現3名倖存者。
最終只活了4個人,死亡高達520人。
倖存者川上慶子認為,自己的父親和妹妹墜機後數小時才死去。如果救援及時,他們是有可能活下去的。
日本政府認為,這是少女的幻覺,其餘乘客應該在墜機時就死亡。
奇怪的是,4名倖存者全部是女性。
除了12歲女孩以外,還有34歲少婦和她的8歲女兒,以及26歲的空姐落合尤美。
實際上,最初那個直升機飛行員大森五十鈴上尉,以及地面救援隊的判斷,是有一定道理的,客機不可能有倖存者。
人體最多可以承受15g的過載,而墜機的過載非常高,尤其機頭乘客的過載高達100g以上。
研究人員認為,這4名女性生還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她們都坐在最後幾排,在墜機時機頭首先撞地,機尾受到的衝擊力最小。
而且,女性的身體脂肪含量較高,比較柔軟,抗衝擊力比男人要強。
尤其是未成年女性的柔韌性更好,存活率較大。
另外,女性天生的忍耐能力較強,即便在雨水中泡了十多個小時也能堅持下來。
少女川上慶子就是掛在一棵大樹上,堅持了整整十多個小時,她的父親則堅持不住死了。
空姐落合尤美受傷很重,骨盆碎裂,卻忍著巨疼堅持到救援隊趕來。
在墜機以後,她已經聽到了直升機的聲音,欣喜的認為有救了。
沒想到直升機很快飛走了,雨又越下越大,雖是8月山上氣溫很低。
落合尤美躺在冰冷的雨水中,堅持了10多個小時。
事後,她回憶了一個悲慘的景象。
墜機之後,有一些乘客沒有當場死去,她聽到一些呻吟聲。
有一個小男孩始終在哭喊著媽媽,年輕的媽媽開始還說「媽媽不能動。你也躺著別動,很快會有人救我們的」。但沒有多久,年輕媽媽停止說話,看來是死了。而小男孩又呼喊了很久,聲音才停止。
事故原因很快確定了,竟然還是源於70年代那次尾部觸地事故。
根據研究,1978年事故後,波音公司的維修存在缺陷。
維修人員使用了兩塊不連續的接合板,一塊上面有一排鉚釘,另一塊上面有兩排。這使得接合點附近金屬蒙皮所承受的應力增加,對金屬疲勞的抵抗力下降了至少70%。
而其中一塊結合板的壽命就大大降低,發生事故時已經超過了壽命上限,最終導致斷裂。
隨後機艙發生爆炸減壓,又導致垂直尾翼斷裂、液壓管線毀損,完全失控。
同時,機組人員應對也有一定錯誤。
飛行員大體鎮定,但花費十多分鐘時間才轉彎往回飛,用時太長。他們如果果斷聽從地面的勸告,就近尋找一個機場降落,或許能夠逃過一劫。
一種說法是,機艙存在缺氧情況,可能影響機組人員的大腦,已經無法做出縝密的判斷。
黑匣子的記錄中,發現飛行員有一些無意義的話語,懷疑是缺氧影響了大腦。然而,機械師曾提示飛行員要使用氧氣裝置,但他們並沒有使用。
日本警方以業務過失致死的罪名,將日航以及波音公司的相關人員20人起訴,最後都獲不起訴處分。
日航以「慰問金」的形式,向遇難者家屬支付了7.8億日元。
日航總裁高木養根引咎辭職,維修經理麻布富永和工程師進田島,羞愧之下先後自殺。
波音公司負責維修該飛機的工程師,因巨大的心理壓力而自殺。
123號班機墜毀導致日本國內航空業受到致命打擊,一度乘客減少接近一半,新幹線的運輸量卻大大提高。
此次520名死者中,有很多日本的名人,包括著名歌手坂本九。
根據倖存的4個人回憶,從飛機爆炸到墜機,差不多有30分鐘時間。
而很多乘客都知道命懸一線,有的婦女甚至淚流滿面,但大體還是鎮定的,基本沒有人失控。
客艙服務員全部都是女性空姐,她們控制自己的恐懼情緒,儘量安慰乘客們,直到墜機。
期間,大部分乘客留下了遺書,比如坂本九就寫給妻子柏木由紀子的訣別書,讓她照顧好兩個女兒。
其中一個男乘客留下的遺書是:
我的愛妻,有你的生活都很美妙,我們孩子長大一定會成才,我沒料到那頓晚飯竟會是我們的最後一餐。再也見不到爸爸了很遺憾,真的很……到現在為止的人生很感謝。沒想到昨天與大家吃飯,竟是最後離別。無論發生了什麼事,兒子,一切都拜託你了。現在六點半,飛機打著轉,正在墜落。我至今為止的人生真的很幸福,感謝你們。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