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媽媽,我們是不是生活在夢裡,一覺醒來,我們都不屬於地球?」
「媽媽,地球會毀滅嗎?地球毀滅後我們會去哪裡?」
「媽媽,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魂?有沒有神仙?有沒有外星人?」
」媽媽,真的是盤古開闢了天地嗎?」
每當孩子腦子裡想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我就害怕,因為不知道答案,我就只能打馬虎眼。
鬼魂和神仙有沒有我知道,但外星人有沒有真不好說。生物課上學過達爾文的進化論後我知道沒有盤古,但地球毀滅後人類去哪裡我真的不知道。
當我看完了《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後,好多事情都迎刃而解了,我也敢主動給女兒拋出一個問題,主動探討一些事情了,比如:
「讓你把世界上的東西分為兩類,你怎麼分?」
「動物和植物」女兒脫口而出。
「那電視、書包、餅乾和我們吃的飯呢?」我接著問。
「那就分為有生命和沒有生命的。」
「什麼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沒有生命的呢?」我繼續問。
女兒說:「電視就是沒有生命的,動物就是有生命的。」
「那石頭、紙張、饅頭等等它們是否有生命呢?
女兒聽我這樣一問,立馬改口說:「那分為能動的不能動的」
「除了你能看到的動,其實所有的東西裡面的小原子都在不停的運動。」
女兒迷茫了。
我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一回了。我說:「如果把世界上的東西分為兩類,那就是客觀存在的和主觀想像的,簡單來說客觀存在就是你能看到了一切物質,你頭腦中對事情的看法就是主觀意識。」
女兒似懂非懂,但她也想不到反駁的理由,女兒崇拜地朝我點頭,我也藉機把《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送給了她:「你看完這一本書後,會比老媽還厲害。」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是海天寫給青少年的一本哲學普及讀物,他把對孩子來說晦澀難懂的哲學道理與刺激的探險結合了起來,引人入勝,讓人想一探究竟。在一步步的通關尋寶遊戲中,引導孩子思考和探索世界,認識自己。
書中圖片
故事從奇奇聽到的嬰兒啼哭聲開始,因為這個哭聲只有奇奇一個人能聽到,每次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所以奇奇感到非常詭異,甚至懷疑自己「鬼纏身」了。因為看過一個小區的老奶奶過世,奇奇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誰也逃不過一死。正是這個時候,他收到的一個自稱自由男神的神秘人物發來的信息,告之他會送他一個別樣的生日禮物。
自稱自由男神的神秘男子是誰?他為什麼洞悉奇奇的一切想法?到底自己會得到怎樣的生日禮物?為什麼神秘男子說自己的生日是另外一個日子?自由男神是否能幫自己解開心中的困擾?這些都是奇奇想知道的。
覺得生活單調無味的奇奇和妙妙開始踏上了尋寶之旅。想要得到最後的禮物,他們兩個必須通關,而通關的路上則有無數條的岔道,只有選對方向,才能繼續探險,否則你就走進了死胡同。
奇奇妙妙想要通關沒有那麼容易,他們需要去圖書館看書,找尋世界由哪兩部分組成;需要去立體電影院裡感受給感官帶來衝擊的山崩地裂,弄清楚到底是相信看見的還是相信感覺:去故宮觀察舊建築、思考古人為什麼這樣建造房子;去自然界探索、發現......更需要對這些所見所想進行思考、辯論,找尋到背後的原理或原因。而自由男神就是他們身邊無所不曉的智者,在他們迷茫的時為他們指點迷津,並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孩子明白一些深奧的原理。
書中圖片
奇奇妙妙是故事的主人公,奇奇對好多事情都感到好奇,但不知道真相和答案,所以每天也是鬱悶。
奇奇看到小區裡的一位老奶奶過世,就開始思考死亡這件事。
人都有一死,最後都要死去,現在的學習還有什麼意義?
甚至想到了如果死後被推進上千度的火化爐子裡,會不會感到燙,如果被裝訂進了棺木裡,會不會感到悶。
老師講到人工智慧,奇奇就又開始了和老師辯論,說:「人工智慧那麼厲害是不是將來能統治地球?原因是因為恐龍不如人類的智慧可是也統治了世界那麼多年。」
經常聽到嬰兒哭聲的奇奇心裡對鬼神之說也感到迷茫?
其實這樣的問題我們並不陌生,我們的孩子可能都在腦海中想到過或者問過我們,只不過我們大人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可是孩子對這些事情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每當這個時刻,我知道孩子的大腦在閃光,在渴求新知,可是我沒有頭緒也沒有辦法給他們引領,因為這些問題太深奧,我不知道從何談起,所以任憑他們猜測或主觀臆斷。
所以,女兒雖然已經上五年級了,可是晚上依舊不敢一個人上廁所,她害怕,我每次都是會說啥也沒有,奈何她還是害怕,因為我的話沒有一點說服力。
書中的奇奇正是因為心中有好多疑慮所以才會接受神秘人的邀請,開始探險之旅,在探險中一步一步接近了事物的真相,開始以一個全新的視角認識世界。
書中圖片
把世界上的所有的東西分為兩類,且只有兩類,他們分別是什麼?
找到一條河流思考一下,一個人能兩次同時踏進一條河流嗎?
觀察古建築的屋頂,看他們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有這些特點?
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和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
這些問題孩子都能親自去實踐,這些問題也都包含有哲學道理,每一個問題在孩子實踐、思考過後作者沒有直接拋出答案,而是用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小典故、名人軼事或有寓意實驗故事,亦或者反面小故事引導孩子自己判斷,然後下結論。
上帝奇遇記:建造好人間的上帝遇到了盤古,兩個人開始爭功,各不相讓,認為自己是萬物的締造者,希臘女神又飛了過來橫插一腳,說宇宙乃希臘眾神所造。看到這裡,女兒咯咯笑,我說,女媧來了就更熱鬧了。孩子在嬉笑聲中,終於知道了傳說就是傳說。也知道了唯心主義。
質變與量變:一個人肚子餓了,到街上買燒餅吃,吃了四個還沒有吃飽,又買了第五個,吃完後飽了,他後悔道:早知道第五個燒餅能吃飽,前面四個就不買了。女兒看完直說這個人傻,但同時也知道了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了。
書中圖片
每個孩子從出生時只有自我意識到開始觀察周邊、打量世界的時候,對這個世界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疑問,而海天的《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正好可以幫助他們或我們答疑解惑,當孩子的大腦閃光的時刻,我們可以藉助這本書讓這光更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