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打發時間的電視劇,一般分兩類:一個是甜甜蜜蜜的戀愛題材,一個是打打殺殺的權謀劇情。
前者不動動腦,一口氣能刷完10集。後者讓人抓心撓肝,恨不得編劇直接在片頭告訴自己幕後boss到底是誰。
除卻這兩種類型之外,還有一種劇集非常適合下飯,那就是「癲狂熱鬧的喜劇」。
每當點點打開這種類型的劇情,都會笑到不知今夕何年。爆笑過後,還能體會到喜劇中對於社會的諷刺。
就像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最新英劇一樣,名字叫做《一鍵解憂》。
(又名《掛斷焦慮》)
劇集改編自曾被艾美獎提名的系列喜劇片《網療記》,《網療記》一共有三個季,而英國電視臺Channel 4直接將其改篇成30分鐘6集的喜劇,節奏更快,也更貼近現實。
男主由英國喜劇演員史蒂芬·曼甘主演,這個名字你可能覺得陌生,但你一定知道英國現象級情景劇《戲裡戲外》,從第二季開始,就是由他與馬特·勒布朗、塔姆辛·格雷格合作主演,將喜劇效果發揮到極致。
《一鍵解憂》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主要講述心理醫生理察的「喪氣生活」。
他事業失敗,為東山再起,他決定開一家治療心理問題的醫療室。專業、時間、精力都有了,唯一的問題是沒錢。思來想去,他決定直接和病友「網絡會談」。
在網絡會談這個趨勢下,劇集大部分表現形式都是聊天桌面和攝像頭屏幕。
這種手法,在近期大火的《暗網2:解除好友》、《網絡謎蹤》中皆有出現。資訊時代,這種呈現形式可以無限拉近觀眾和故事的距離。
因而,在看《一鍵解憂》的過程中,點點經常有這樣一種錯覺:我才是真正的心理醫生,病患們和理察,全都在向我傾訴。
通過電腦屏幕,我們窺探到大眾一個又一個秘密:吐槽伴侶的癖好、描述第一次性衝動產生時的過程、早戀等等。措辭無比抓耳,真實的把人看得臉紅心跳。
從患者的傾訴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們釋放壓力的方法。
比如說那位有情感表達障礙的女人。在她的生活中,喜怒哀樂全部是奢侈,她感知不到痛苦的情緒,也很難明白幸福是一種什麼感覺。
在她的傾訴中,理察得知:她的父母一起跳崖自殺了。
一次性失去兩位至親的親人,這是件很殘酷的事情。但她卻不這樣認為,她覺得這樣很浪漫,生同穴死同室,這是父母對於愛情的抉擇。
在這些患者眼裡,世界是不一樣的:「貓咪總是瞪著我,它是不是看不慣我。」、「我不是不在乎丈夫的生理需求,只是我真的很愛工作」。
病患一個接一個對著理察傾訴,經歷一個比一個奇葩,經常給觀眾逗到不行。但慢慢,每個觀眾,笑著笑著都哭了。
豆瓣上說:「第一集就能感覺到這部電電視劇的喪,它給人一種能夠繼續活下去的念頭。」
這句話,也是點點對於這劇電視劇最大的感受,它詼諧、幽默,用喜劇外殼包括現實內涵。
理察的人生是失敗的,妻子是工作狂魔,父親打小就不待見他。他想努力工作給自己搞個好排面,還苦逼的事業失敗。
開心理諮詢室是他重新開始的方式,也是他對於自己的救贖:人活著,總應該做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於是,他竭盡所能地開導每一個客戶,就算是成本倒貼也不放棄。他跟著病患們一起笑、一起吐槽生活的不公,笑著笑著就紅了眼睛哭出了聲。但下一秒,他又馬上元氣滿滿起來。
跟追其他電視劇不一樣,這部劇,點點不是一口氣看完的,而是在每一次喪氣的時候打開看。病患們喪氣的理由五花八門,遇到的挫折也是一個比一個難邁。
在這種前提下,他們都能把悲慘的生活樂呵呵的說出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呢?
糟糕失望、一團亂麻。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態。
《一鍵解憂》把這些頹廢的狀況一股腦兒描繪出來,不美化、不勵志,讓你充分了解到其他人坑爹的人生。
這個時候,你就會產生一種詭異的優越感:和他們比起來,我真的好多了。我不應該這麼頹廢啊。想必,這就是《一鍵解憂》能夠讓人振作的原因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