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絲私信我,說:「我家孩子才兩歲左右,開始學會了撒謊,該怎麼辦?」
我直接後臺回復了一句:「恭喜您的孩子會撒謊了」。然後,這個粉絲懵了說:「孩子學會了撒謊,這是多麼不好,怎麼還說恭喜呢?」在我給他解釋之後,對方豁然開朗,說自己應該發個朋友圈慶祝一下這麼小的孩子學會了撒謊。
對於孩子學會了撒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定要教育、教育、再教育,一定要讓孩子改掉撒謊的「壞毛病」。
其實,大部分人在小時候都有過撒謊的行為,只是有的人在兩、三歲左右,有的人在五六歲或者八九歲。
對於撒謊好不好?
大家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撒謊是不好的行為,小時候的聽過很多誠實故事,也聽過很多撒謊的反面故事,比如《狼來了》的故事。
經常性的撒謊是不好的,是得不到他人的信任,是自斷前程的不明智之舉。但,學會撒謊並不代表以後會經常的說謊,至於怎麼防止孩子經常性撒謊的問題,會在文章後面討論,現在先聊一下,孩子學會撒謊之後,為什麼我會去「恭喜」?
以前多倫多大學的一位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在世界各地做了一個研究,研究的內容就是:小孩子是怎麼學會撒謊的?這一研究進行了將近20年左右,針對研究結果,總結出了小朋友說謊的原因以及對應年齡段。
其中重點的研究了小孩子為了自己而撒謊的情況,研究發現:小朋友兩歲的時候就開始說謊了。不過兩歲的孩子只有30%說謊,70%還是坦白說真話;3歲的時候50%說謊,50%說真話;到了4歲的時候,80%以上說謊,從此以後大部分的孩子會說謊,所以你可以看到說謊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
也就是說:4歲以後,大部分小孩子都會為了自己而說謊,其中說謊的理由或者說動機是和成年人是比較相近的,是為了贏得競爭的勝利。
這位教授在得到孩子說謊的情況之後,當然不會這樣止步不前了,而是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父母能不能判斷出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說謊。
說到這裡,很多有孩子的家長會說:「孩子從小都是我們照顧長大的,說句不好聽的話,有時候孩子張口,我都知道孩子要說啥,別說去判別孩子說謊了,絕對一眼就能看出來」。
不過,讓大家、讓家長失望的是,大數據展示:即使作為父母,也很難去判斷孩子有沒有去撒謊。
孩子學會撒謊代表什麼?
前面提到了,孩子為了自己去撒謊,來獲得競爭的勝利,這個時候就要涉及到兩個問題:
一、孩子撒謊而不讓父母或者老師、其他人分辨出來,絕對是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他們需要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這樣才能成功瞞過對方,達到撒謊的目的。
二、孩子撒謊之前會關注到對方的情緒狀態;
孩子在撒謊之前會判斷父母或者老師的情緒狀態。
這麼一說,大家可能就明白了,那就是「情商高」。所以說,越早學會撒謊的孩子,證明孩子「情商高」。
學會了撒謊卻不能代表以後就讓孩子以「撒謊來代表孩子「情商高」。如果讓孩子一直去撒謊,以後絕對出現各種人際關係問題,比如:信任問題、誠信問題等等…。
作為家長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是一個不誠實的孩子,那麼,該如何去解決、預防孩子長時間撒謊問題呢?
答案很簡單,一、建立榜樣的力量。二、給孩子打造一個誠實守信的生活環境。
一、榜樣的力量。
孩子是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在家中女孩會模仿媽媽;男孩會模仿爸爸,這種模仿是一種認同、內化。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蠻不講理的時候,就能夠推斷一下其父母的大概情況了。
我們在學校課本中學習的那些誠實、守信的例子文章,就是為了給我們設置一個需要去模仿的榜樣。
二、誠實的環境。
這個主要是說孩子的生活環境因素,這也是體驗了孩子有很強的學習、模仿能力。
同時,環境是有一個特點,就是「排異性」,
也就是說,你不適應這個環境,那麼你就不能在這裡生存。試想一下,在一個誠實的環境中,很少有人去撒謊,因為一旦撒謊就不符合這個環境的特性,就收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迫使自己不能撒謊。
最後,還有一點是比較有趣的,就是孩子可以為了自己撒謊,但卻不會為了替父母掩飾什麼而撒謊。
也就是說,對於父母的事情,孩子不會去撒謊,你問孩子他父母的事情,孩子會如實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