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有該症。對於自閉症的兒童,家長們感到十分的束手無策。自閉症的孩子確實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樣,給家長們帶來比較大的負擔。
自閉孩子會有哪些症狀?
治療效果好的醫院自閉症專家說,不少家長對於自閉症都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不是擔心自閉症能治好麼? 就是認為患上了自閉症的孩子都是天才,對於孩子的自閉症不加以重視,不給於治療。其實很顯然,據調查70%的自閉症兒童智力是有問題,只有很少一部分自閉症兒童的智力是超於常人的,了解自閉症的表現,給自閉症兒童進行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孩子如果換上了自閉症,那麼他在三歲之前就會有自閉症的症狀,並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閉症的症狀越來越越明顯。具體如下:
1)、自閉症兒童言發展遲滯或沒有口語,這是自閉症兒童最為顯著的特點,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弱也是因為如此。
2)、自閉症兒童及時會講話也只是, 固定、反覆、或特異的方式使用語言。
3)、自閉症兒童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很多事情的反應有著很明顯的不當,不會調節自己。
4)、自閉症孩子的興趣是比較狹窄的,執著於喜歡做同一件事,說同樣的話,玩同樣的玩具。
5)、不會利用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不願與人分享在自己的快樂和孤獨症,只是活著自己的世界內。
6)、缺乏自發性裝扮的遊戲或社會性模仿遊戲。
自閉症會導致的危害
童年本該是孩子最為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紀,但是自閉症的出現,嚴重打亂了孩子們的生活秩序,讓原本應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家庭卻為了自閉症而發愁,許多父母都怕孩子因為缺少了交流,無法融入社會生活,然而自閉症的危害還遠遠不止這些。
一、溝通困難:自閉症患兒的語言與正常人的語言在邏輯、內容、形式上互不相容。他們的內在世界精彩紛呈,但與正常人的內心世界互不相通。他們的思維活動表面平靜,內部活動卻很激烈。這種語言的不相容性導致孤獨症患兒行為古怪、不可理解。
二、預測能力差:自閉症患兒由於缺乏想像力和預測行為結果的能力,無法進行建設性遊戲。但他們知道紙可以撕、硬的東西扔到地上可以發出聲音等等,為了尋找這種撕紙或扔東西的快樂,他們往往打碎或撕掉一些不該打碎或撕掉的東西。
三、常有不雅舉止:例如逛商場時會毫無顧忌地從貨架上取出自己喜愛的食物後徑直走出超市;當父母與同事或鄰居談話時,會抱著別人「親吻」或無原因地攻擊他人,甚至在公共場所當眾脫衣服等等。
四、常有危險舉動:自閉症患兒往往沒有恐懼感,不能預料他們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因此,他們常有危險舉動,如突然穿越馬路而不顧來往車輛;打開煤氣開關只是為了聽到「叭、叭、叭」的響聲;擺弄自己感興趣的電源、開關;把身體探出窗口;在高處攀爬行走,這些舉動威脅著他們的人身安全。
當自閉症患兒對某些事件不理解或心情感到煩惱和困惑時,會出現自傷行為,如咬手腕、咬手背、抓頭髮、以頭撞牆。一些患兒在閒得無聊時也會出現自傷行為。
五、精神受傷害:症狀嚴重的孩子整日沉默不語、畏縮不前,「熱衷」於把自己與外界隔離開來。自閉症是造成兒童精神殘疾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導致社會適應能力受損、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精神活動自閉、生活技能獲取不足。
六、感覺有障礙:自閉症患兒還存在感覺過敏和感覺遲鈍現象。感覺過敏是其對外界一定程度的刺激感受增強的一種現象。有的患兒對聲音、光線感覺過敏,聽到突然的聲音就會嚇一跳或捂上耳朵。有些患兒在晴天出門時都要戴上太陽鏡才能平息他們的「煩躁」和「不安」。
感覺遲鈍現象在自閉症患兒中表現尤為突出:對寒冷和疼痛不敏感,冬天穿單衣外出而不覺得冷,打針時不覺得疼,跌倒時摔破皮膚也無任何反應。
預防自閉症應該注意哪些?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辦。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讓孩子碰碰釘子,嘗嘗苦頭,以磨鍊孩子的意志力。
2、培養孩子的情商
情商即社會適應的綜合能力,孩子僅僅學習成績優良是不夠的,還須懂得接受別人並讓人接受自己,這也是愛的基本涵義。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時,要教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情和情感。
3、培養廣泛的興趣
父母應引導孩子發展多種多樣的興趣,比如:聽故事、做遊戲、畫畫或者唱歌跳舞等。父母儘量參與其中,這不僅可以開發孩子的心智,還能可以加強父母與孩子間的感情交流。
4、讓孩子多結交小朋友
對兒童來說,交朋友是一件快活自在的事,能聯絡感情、增長見識、提高應變和活動能力。另外,兒童有類同的思維和愛好,他們之間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在群體中相處,有助於身心健康,避免性格孤僻。
5、增加新鮮刺激
每一種聲音和色彩對兒童都是一種誘惑,他們的感官和眼睛需要新鮮東西的刺激。父母應經常帶孩子外出,讓他們融入大自然,開闊胸襟。
6、樹立榜樣
父母自己應表現得堅定自信,切不可精神沮喪和怨天尤人,因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力量和智慧的化身。當孩子膽怯和失望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幫助,使其樹立信心,戰勝困難,引導孩子。
7、創造歡愉的家庭氣氛
幼兒期的生活環境對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父母間的親密和諧會使孩子感到溫馨和愉悅。相反,父母的不和與爭吵會使孩子在心理上產生壓力,久而久之會影響身心健康。
溫馨提醒家長需記住:孩子的成長時刻都離不開我們,我們需要積極的參與孩子的成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上介紹的情況出現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平時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
溫馨提示:如果您有關於小兒發育遲緩、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智力低下、遺尿症等小兒發育行為疾病的問題,可以關注省醫藥附屬醫院兒科微信公眾號【zzyyyek】,向專家進行諮詢。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對內容有涉及版權侵權,請及時聯繫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