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寧
為高考生定製防騙法治課
湖南省常寧市檢察院檢察官在高考考點進行防詐騙法治宣傳。
「我要給你們點讚,這個考後防詐騙宣傳太及時了。」7月8日,湖南省常寧市檢察院法治宣講團的檢察官來到高考考點,為剛剛結束高考的學子和家長們上了一堂特殊的法治課,現場的學子和家長紛紛對檢察官豎起了大拇指。
「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面對疫情下的「延期」高考,如何營造平安、健康、有序的高考環境始終牽動著檢察官的心。怎樣護航高考?該院第一檢察部與第五檢察部不謀而合。他們萌生了讓檢察藍全程護航高考的想法,即為考生提供考前考後「一條龍」檢察服務。
經過討論,他們決定考前由第五檢察部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對考點周邊小賣部、飯店等餐飲單位開展食品安全專項監督,守護高三學子舌尖上的安全。考後由該院未檢辦案組組織法治巡講團在常寧各高考考點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上一堂堂流動的「戶外」法治課。
法治課選什麼主題,檢察官們熱烈討論。「我們應該從社會熱點中尋找,找到現在的畢業生更需要的課程。」第二檢察部檢察官周舟介紹,兩年前該院辦理了一起涉及全國20多個省市的考試詐騙案,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就有50餘名考生上當受騙。這個案件,讓檢察官們確定了這次法治課的主題:高考後防詐騙。
隨後,檢察官圍繞防詐騙這一主題,從「考後招生」「暑期招工」「入校學習」三條時間線入手,收集了近年來有關高考詐騙的典型案例和行騙方式,通過案例分析的形式製作了宣傳冊,向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考後可能面臨的詐騙風險。宣傳冊著重介紹了考後查分教育補貼詐騙、提前查詢考分詐騙、刷單兼職詐騙、網路遊戲詐騙、培訓貸、裸貸等詐騙手段和識別方法,提醒家長勿輕信來源不明的信息,及時關注學校官方網站信息,也要教育孩子注意防範此類詐騙,樹立理性健康的消費觀,遠離網遊和不良「校園貸」。
「在開心放鬆之餘更要提防電信網絡詐騙,經調查發現,騙子會利用家長熬不住的焦躁情緒作案,千萬不要掉進騙子挖的深坑喲。」該院還製作了電子版防詐騙宣傳冊,由教師轉發到各個班級群。
「原來『套路貸』就在我們身邊,必須多留個心眼……」「感謝檢察官的宣傳,及時提醒了我們家長,不僅孩子需要加強防詐騙意識,我們家長也要提高防範意識和能力。」「也謝謝您和我們一起來守護高三學子的高考夢。」學生和家長們對檢察官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感謝。
關愛之心未變
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五礦湖南有色控股
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員工 徐遠冰
在我看來,湖南省常寧市檢察院普法團隊組織的針對高三畢業生的考後防詐騙課很及時、很必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真正讓檢察守護落到了實處,讓普法走進了孩子們和家長的心裡。
從室內到戶外,普法形式有變化,但檢察官的關愛之心未變。考後防詐騙寶典雖然只是一張宣傳單,看起來很簡單,但內容卻涵蓋了考後招生、暑期招工和入校防範等多個方面,極富警示意義,我看後感到很受教育和提醒。
檢察官把這麼多細小的問題都考慮進去了,並且第一時間走到考點做宣傳,這既是一次護考活動,也是一堂普法教育課,更是一份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希望通過檢察官的努力,讓法治教育走進更多的課堂,讓法治的種子在更多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
鄭州管城
引導畢業生辨識就業陷阱
「畢業生張某某輕信招聘信息,通過網上招聘加入一家公司,負責推廣一款名為『區塊貓』的遊戲App。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賺取高額收益,他不但將父母的養老金投入其中,還發動親朋好友投資,成為自己的下線,推薦會員人數最多時達到10個層級300人。後來其因涉嫌傳銷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不僅自己損失了20萬元,親朋好友投入的資金也全部血本無歸……」
7月9日上午,一場「就業防騙雲課堂」在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檢察院進行。該院5位檢察官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結合真實案例,詳細講解如何辨別求職陷阱,以及司法機關對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開設賭場、代替考試等犯罪行為的界定,為轄區內的黃河科技學院畢業學子送上「就業防騙指南」。
雲課堂上,檢察官們既釋法說理、以案釋法,又互動交流、傳授技巧,「我們在正規網站上找工作,怎麼樣才能準確識別出公司是否正規?」「從事區塊鏈業務違法嗎?」「在不懂法的前提下犯法了,會受到法律懲處嗎……」檢察官授課期間,不時有同學在評論區提問。「有的同學認為自己就是幹活掙工資,至於老闆是不是違法犯罪與自己無關,這種認識是非常危險的……」「有些中介公司先收取登記費、中介費,再假冒用人單位通知你面試,最後隨便找個理由把你刷掉……」就同學們關切的問題,檢察官結合辦案實踐,一一解答,引導同學們學會自我保護。
「近年,我院辦理的各類刑事案件中,涉高校學生,尤其是畢業生佔一定的比例,通過分析這些案件我們發現,涉案大學生的犯罪行為主要集中在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開設賭場,代替考試,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等方面。而這些大學生涉罪的第一原因就是不懂法。」談到開設這堂普法課的初衷,該院檢察長張東說。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就業防騙雲課堂」持續約兩個小時,共吸引黃河科技學院畢業班400餘位同學在線觀看。5位檢察官分享的真實案例,讓即將步入職場的學生們意識到原來「犯罪」這個詞語離自己也許並不是那麼遙遠,甚至自己稍微行差踏錯一步,就有可能觸碰法律的底線。
「就業防騙雲課堂」即將結束時,檢察官們為同學們總結出5大就業「陷阱」:
▶披著「合法外衣」從事不法經營的網絡招聘;
▶入職門檻低但待遇豐厚的「偽」金融公司;
▶入職前「畫大餅、空承諾」入職後「無底薪、狠壓榨」的違法企業;
▶以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為名亂收費的騙局招聘;
▶索要各種證件、籤名和家庭情況的陷阱式招聘。
檢察官就如何辨識就業陷阱支了招:
▶應聘前先查看營業執照「三內容」,任何費用均要正規票據;
▶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企業信息;
▶分辨招聘信息,最好去正規招聘會場應聘;
▶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
▶遇到犯罪行為立刻報警。
「檢察官的這個提醒真及時,我最近正在找工作,看見網上發布的那些高薪招人的廣告,正想投個簡歷呢!現在我得認真調查一下,看看這個公司是不是正規公司再出手。」一位同學在評論欄裡這樣寫道。
體現責任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黃河科技學院校長 楊雪梅
檢察官們在畢業季為我校畢業學子送來就業法治培訓,很及時;培訓內容生動又貼近生活,很有針對性,學生們受到了教育,我也深受啟發。
不參與披著「合法外衣」從事不法經營的網絡招聘;不接觸入職門檻低但待遇豐厚的「偽」金融公司;要認清入職前「畫大餅、空承諾」入職後「無底薪、狠壓榨」的違法企業等五大注意事項,對學生們來說非常具有操作性,值得在學生群中大力推廣。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上下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檢察機關能夠及時關注,為畢業生提供精準就業指導,體現了檢察院為大局服務的責任擔當,希望將這一經驗做法形成慣例,長期堅持下去,為更多學校、更多學子送去法治幫助。
來源:檢察日報 張吟豐 蔣芬 曾琦 劉立新 趙利君 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