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再現(上)丨財經兩宋:宋朝學霸,為何這麼多?

2021-02-20 那些年

宋朝是一個盛產學霸的時代。據統計,兩宋三百餘年裡共產生了11萬5千餘名進士。而唐元明清四個朝代加起來,總共才出了7萬餘名進士。雖然科舉盛況不能說明一切,但是它能反映出這一時代整個社會的讀書熱情和教育水平。

今天《那些年》穿越千年,帶你感受一下宋朝的學習氣氛有多濃厚!

上世紀80年代,鄧爺爺喊亮了一句口號:教育從娃娃抓起!事實上,我們的祖先早在千年前就開始狠抓娃娃教育了。

兒童啟蒙教育,又稱「蒙學」。宋朝以前,蒙學的對象主要是皇室貴族和官宦子弟,教學內容以識字、寫字、背誦詩經為主。直到宋朝,蒙學教育才出現平民化趨勢,蒙學讀物開始普及,教學內容也越來越成體系,包括生活常識、讀書寫字、背誦詩詞等。

理學大家朱熹在《童蒙須知》中提出:「夫童蒙之學,始於衣服冠履,次及語言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文字,及有雜細事宜,皆所當知。此外,不少蒙學讀物還涉及到了自然常識和科學知識,如《州名急就章》、《名物蒙求》、《歷代名醫蒙求》等。

跟現在差不多,宋朝兒童到了七八歲,也會被送入學堂或私塾。《都城紀勝》中描繪過南宋都城臨安的讀書氣氛:「都城內外,自有文武兩學、宗學、京學、縣學之外,其餘鄉校、家塾、舍館、書會,每一裡巷須一二所,弦誦之聲,往往相聞。」

當然,如果不去學校,父母也可以親自上陣。如歐陽修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在地上教會了他寫字讀書。還有朱熹,從十一至十四歲,都是「受業於家中」。

對於那些天賦異稟的「神童」,宋朝沿襲唐朝傳統,也設立了童子科考試。北宋時期,通五經以上的兒童,可由州官向朝廷推薦,並由中書省進行複試,複試通過便可免去解試(科舉制度中州府一級的考試),極其優異者甚至會被直接授於官職,比如著名的「富貴宰相」晏殊就是在十四歲時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並被授予秘書省正字。

 

北宋立國之初,教育制度混亂。經慶曆、熙寧、崇寧三次興學運動後,北宋政府逐漸建立起了一個全面覆蓋中央到地方的官學體系——

中央設有國子監太學,相當於國立大學。其中國子監主要面向在京七品以上的官員子弟,太學則面向廣大平民子弟;中央學府之外,還有地方上的州學縣學

通常情況下,縣學選拔優秀者到州學,州學再選拔優秀者上太學。因此,太學的生源相當有保障。

從宋英宗一朝起,太學生開始免學費。不僅免學費,國家還給太學生提供住宿並發放夥食補貼。有的學生「儲其資以歸養」,將一部分補貼節省下來,用於贍養母親。一邊讀書,一邊發錢,這樣的學校去哪找?!

不過,考入太學後,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經過王安石的改革,宋朝太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三舍制」——

學生被劃分為外捨生、內捨生與上捨生(相當於三個年級),每個舍還設有若干齋(相當於班級),學校採用積分制,將學生的學習成績量化為學分,成績優秀的外捨生可升入內舍;內捨生成績優異者,可升入上舍。其中上等上捨生可直接授官。所以,太學生跟今天的大學生一樣,也是天天惦記著自己的學分。

太學經歷過多次擴招,最多時可達四千多人。即便如此,也依然無法滿足大批士子的求學需求。於是,課堂中便出現了「旁聽生」。北宋大學者胡瑗在太學講《易》,「常有外來請聽者,多或至千數人」;另一位大學者孫復講《春秋》,「初講旬日間,來者莫知其數。堂上不容,然後謝之,立聽戶外者甚眾」。 

宋朝舉全國之力興官學,成果也是令人欣喜的。有人統計,太學成立十餘年間,太學生中高中進士者多達三百餘人。

 

官學固然好,但是教育目的過於功利——考科舉、當大官。

結果便是培養出許多趨炎附勢之徒。北宋被滅時,居然有一百多名太學生搶著向金人投狀歸降,獻山河形勢圖。面對官學之潰壞,一群大儒開始拋開官學體系,另立爐灶,創辦更有獨立品格、更有學術品質的書院。

書院,起源於唐,興盛於宋,尤其到了南宋,民間學院獲得空前繁榮。 

理學大家朱熹是推動書院發展的先鋒者。在他的理念中,書院是一個獨立於官學的學術共同體,歡迎「四方之士有志於學,而不屑於課試之業者」。同時,書院也是踐行儒家經世理想的講學機構,要通過講學「傳斯道而濟斯民」。

朱熹一生創建書院四所,修復書院三所,並在四十七所書院讀書、講學。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應大學者張栻之邀,赴嶽麓書院與張栻會講,逗留兩月,聽者雲集,「一時輿馬之眾,飲水池立涸」,各地學子乘馬趕來嶽麓書院聽課,馬匹之多,將飲水池的水都喝光了。

在今天看來,這些民間書院的選址都很有眼光。如嶽麓書院建於「泉澗盤繞、諸峰疊秀」的嶽麓山下,白鹿洞書院建於「青天削出金芙蓉」的五老峰下,石鼓書院在「烝湘之會,江流環帶」的石鼓山下,還有嵩陽書院、武夷精舍、象山書院、茅山書院等,無不是創建於山水名勝之間。這樣的讀書環境,得讓多少大學生「羨慕嫉妒恨」!

不過,民間書院也不是想進就能進的。尤其是著名書院,大多設有嚴格的入學門檻,如嶽麓書院效仿官學的「三舍法」,實行著名的「潭州三學」,即將州學與書院聯繫起來,以積分作為升入嶽麓書院的條件。你瞧,不論在哪個時代,想進名校都得看「分」!


宋朝的學習氣氛之濃厚,離不開朝廷的倡導和支持。宋真宗甚至親自作詩,鼓勵年輕人好好讀書——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今天看來,詩裡有點「成功學」雞湯的味道。但在當時,皇帝的幾句名言卻實實在在引領了宋朝人讀書求學的社會風氣。所謂「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即便到了窮鄉僻壤,都有挑燈夜讀的百姓。

一個時代能有如此濃厚的學習氣氛,難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相關焦點

  • 《清平樂》如果能穿越,請一定去宋朝!
    音頻分為10個章節,每一章節有3講,共長達600 分鐘。隨這些文化大家穿越回那個黃金時代,來一次古典美學的洗禮。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1 —  總序丨你想認識一個真實的宋朝嗎?只有對宋朝有了大致的了解,才能知道為什麼宋朝美學為何能獲得如此高的成就。
  • 為何宋朝與高麗的關係會由親密到冷淡?看兩宋之交的宋麗兩國來往
    對高麗來說,這樣做相當明智,但從宋朝的立場上看,高麗的做法實有負天朝眷遇之厚。侯章等人在高麗逗留了兩個多月,一無所獲,滿懷失望地回到了金兵恣肆的中原。侯章使高麗的遭遇預示著在金人的武力威脅下,宋麗之間已經不可能存在正常的友好關係。 事實上,高麗對北宋採取這樣的政策並不意外。早在金軍一舉滅遼,並於當年十月便大舉攻宋,到十二月金軍就已推進到宋朝京城開封城下。
  • 宋朝有一種弩,威力巨大,射程遠,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跡了?
    《後漢書》中也有記載:「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 北宋與南宋時期,宋代工匠在前代弩的基礎上,又製作了體型十分龐大的床子弩。 公元1081年,西夏內亂,宋神宗命令宦官李憲討伐西夏。
  • 3部宋朝懸疑小說,再現兩宋歷史風貌,懸疑迭起讓人膽戰心驚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朝代,許多作者都選擇在宋朝去構思故事,包括大家最熟悉的《射鵰英雄傳》。下面幾本燒腦勁爆的懸疑小說,都是發生在遙遠的宋朝……《清明上河圖密碼》近幾年,一部名為《清明上河圖密碼》的小說在懸疑圈中聲名鵲起,而每一個讀過這本小說的人都只有一個「服」字。
  • 新視角教學設計,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一、課程標準解讀1、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時空觀念運用兩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對峙圖,幫助學生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變遷,加強時空觀念,深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 秦漢奠定基礎,兩宋是經濟文化
    秦漢的使命在於奠基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為了維護大一統王朝的中央集權,千古一帝秦始皇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創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統治措施。漢承秦制,秦朝雖然二世而亡,但是秦始皇統一後形成的大一統思想深入人心,秦朝的先進位度也被漢朝繼承。
  • 漢服科普:《鶴唳華亭》對於宋朝人物狀態的還原程度究竟有多高?
    而且這部電視劇就是以宋朝為背景的,裡面人物的妝造和服飾也都是對宋朝服飾進行了高度的還原。這樣的製作精良,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 那麼,大家記不記得之前的一部劇——《鶴唳華亭》呢?其實,這部劇也是以宋朝為背景的哦!而且,裡面的服化道同樣的非常還原宋朝特色,完全不輸《清平樂》哦!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以《鶴唳華亭》為切入點,來看看宋制漢服科普吧!
  • 「官家」為何能夠成為宋朝皇帝的專屬稱呼?
    而在宋朝,文官們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在仁宗朝時,甚至能和皇帝平起平坐,坐而論道,那麼為何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呢? 官家,究竟為何能夠成為皇帝的專屬稱呼?
  • 在兩宋時期,飲茶是怎麼逐步取代飲酒,成為最流行的休閒方式的?
    上圖——陸羽塑像而到了宋朝的時候,人們對於茶葉的喜愛變得更加狂熱。這和當時發達的經濟也有一定的關係。上圖——江西谷簾泉除了講究用水和茶葉的品質之外,宋朝士大夫階級在煎茶的時候,對於火候的控制更是十分精細。
  • 被嚴重低估的宋朝,比雄漢盛唐偉大在哪兒?
    創作背景 兩宋是中國歷史上的特殊階段,而在傳統研究和世人認知中,兩宋一直被扣上「積貧積弱」的帽子,這與史實嚴重不符。 筆者翻閱呂思勉、錢穆、張蔭麟等人的著作,發現其對宋史的評述,也大落窠臼。
  • 復古清明上河園,再現宋朝文化特點,感受古代歷史魅力
    說些古代的文化瑰寶,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著很多的話題,大家都知道我們古代的文化發展的特別的好,有著一個比較長的歷史,,所以在這一段的歷史時間內,不管是在雕刻藝術,還是在建築藝術,還是在繪畫方面,都有著一個不小的成就,手寫繪畫,在古代宋朝的清明上河圖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大家知道這幅圖再現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繁榮場景
  • 喜歡兩宋文化的千萬不要錯過杭州的宋城,復原《清明上河圖》街景
    這個就是披著宋朝文化外衣的3D藝術體驗館宋城的標語相當大氣宋城仿宋代風格建造,主體建築依據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長卷《清明上河圖》而建,並按照宋書《營造法式》建造,還原了宋代都市風貌,是杭州第一個反映兩宋文化內涵的主題公園霸氣的標語。沿著樓梯直上去就是宋皇宮。宋皇宮內景,除了這個龍椅,還展出了皇帝、皇后的服裝等等。
  • 宋朝百姓們有著怎樣的節日習俗,對如今的我們有什麼影響?
    宋朝由於處於十分關鍵的歷史節點,其對於我國文化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兩宋時期,中國的城鎮文化取得了高速發展,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文化區別被逐漸拉開。而且南北對立的政治局勢讓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變得十分興盛,也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 西夏寶劍為何成天下第一?宋朝皇帝親自佩戴,文豪蘇東坡大力稱讚
    夏人劍受到當時兩宋文豪蘇東坡、陸放翁大力稱讚,就連北宋皇帝欽宗趙桓也是十分喜愛,經常的佩戴在身上,西夏劍因而獲得「天下第一」的讚譽。「劍」是中國古代最為常見的也是出現最早一種武術兵器之一。它直身,尖鋒,兩邊有刃,後接短柄,常配有劍鞘,一般單手握持,也有雙手握持的雙手戰劍。主要功能是用於擊刺,古人稱之為「直兵」。
  • 金國騎兵讓人恐懼的狼牙棒,當年宋朝軍隊為何沒有裝備?
    特別是在宋朝,狼牙棒那是很常見的一種武器,多為宋朝的敵人金人所用。用狼牙棒上陣殺敵,那也是一錘一個,殺傷力極強,這也讓宋朝的軍隊很忌憚。既然狼牙棒那麼厲害,為什麼宋朝的軍隊不用狼牙棒和金人對抗呢?由此可見狼牙棒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武器,就是這麼一個厲害的武器,宋朝卻沒有多少人使用,軍隊也不曾普及,這其中的緣由我想有以下幾點。一、宋朝以步兵為主,狼牙棒作用不大首先就是宋朝的兵種限制了狼牙棒的威力,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朝的兵種主要是以步兵為主,而騎兵就很少。
  • 「兩宋文禍」獲罪人數多牽連廣,黨派的競爭激烈,讓儒家文化蒙羞
    然在兩宋時期,因文字獲罪的人可不少,我們都知道的範仲淹,兩次被罷免都跟文字有關,而且當時的文禍,處罰起來十分嚴厲。但是宋朝律法極為嚴苛,對文人更是如此。歷史上文人獲罪最多的,就是出現在宋朝。文禍說的就是作詩詞歌賦、歷史文章時,因為文字或內容觸犯到朝庭對國家的統治。輕則罷黜,重則流放。宋朝的政治,其政權高度的被控制在皇權手中,黨派競爭強烈。不同黨派為了攻擊對方,咬文嚼字,文字上作文章,公報私仇。
  • 壓了宋朝幾百年的遼金,正是佔領了這些地方
    局部統一的宋朝在中國歷史上,對於北宋的修辭,用的是「局部統一」這個詞,因為北宋和之前的秦漢隋唐不同,和之後的元明清也不同,北宋沒有完成大一統,只是完成了局部統一,因此,才會有局部統一的北宋。為此,在將兩宋稱為宋朝的時候,歷史學界也將同期的北方稱之為遼朝和金朝,或者兩宋時期和遼金時期。那麼,遼朝和金朝的版圖,都包括哪些地區呢?
  • 韓天衡美術館開啟兩日網課,《回眸兩宋》帶你體驗宋代文人生活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在抖音等網絡媒體平臺推出了為期兩日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回眸兩宋》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 ACCAer必備n種財經英語APP
    但是說實話,詞典刷多了,單詞斬多了,好像只記得圖片不記得單詞,朋友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嗎?高頓網校上是財經詞典手機版叫金融詞典推薦指數:五顆星那有沒有真正是ACCAer專屬的必備App(附贈雙語教材)F5(FM)考前衝刺丨四級英文如何高效應對績效評估大題速領丨P4(AFM)超高分考經+學霸女神70頁超全學霸筆記!重要丨SBR超全考綱對比+考試形式+解析+答疑直播上線!
  • 宋朝的「零」
    醋1083石,讓我們讀或者寫,必須是「一千零八十三石」,但是宋朝官員漏掉了零。諸般物料80310斤,讓我們讀或者寫,必須是「八萬零三百一十斤」,宋朝官員又把零給扔了。南宋初年,避居江南的書生袁頤考察大宋人口變遷:「國初,杭粵蜀漢未入版圖,總戶九十六萬七千五百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