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 譯—原文及註解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佛典,是修學佛法者日常修誦的佛經,因其在佛經裡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譯文:修成正果)《心經》闡釋「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整段話的概略意思是,透過心量廣大的通達智慧,而超脫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徑。「摩訶」:無邊無際的大、心量廣大。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纙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觀照覺性觀自在而生其心,一念善護摩訶般若波羅蜜
我讀很多的經書,但常念的就是心經、金剛經和普門品中的14個字:觀自在而生其心,摩訶般若波羅蜜。觀照覺性,一念善護。善護念的其實就是其中的一個「心」字,也就是一個「覺」字,聞的也就是一個「道」字。說心覺道,即非心覺道,是名心覺道。觀自在而生其心,摩訶般若波羅蜜。我每天都要參一參,直達其心。
-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心經》我們先看這個題目,就是《心經》完整的一個題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260個字呢,是唐玄奘,也就是我們《西遊記》的主角——唐僧,他翻譯的。題目很長,簡稱《心經》。這個其實就是般若。因為《金剛經》全稱是什麼,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它也是般若經,就像《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是《般若經》。然後呢,《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是般若。誒!我們說了般若,《心經》講的是般若智慧,《金剛經》講的也是般若智慧,《法華經》講的還是般若智慧。只不過呢,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因緣,講了這個法。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全經只有一卷,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duǒ),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
心想生:《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心經》我們先看這個題目,就是《心經》完整的一個題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260個字呢,是唐玄奘,也就是我們《西遊記》的主角——唐僧,他翻譯的。題目很長,簡稱《心經》。這個其實就是般若。因為《金剛經》全稱是什麼,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它也是般若經,就像《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是《般若經》。然後呢,《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是般若。誒!我們說了般若,《心經》講的是般若智慧,《金剛經》講的也是般若智慧,《法華經》講的還是般若智慧。
-
農曆四月十三 鳩摩羅什開始翻譯《摩訶般若經》
鳩摩羅什草場譯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5月30日,農曆四月十三,鳩摩羅什在這一天開始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或分三十卷、四十卷),共九十品,又稱《大品經》《新大品經》《大品般若經》《摩訶般若經》。本經相當於六百卷《大般若經》之第二分(卷四○一~四七八),旨在闡明般若波羅蜜之法,是大乘佛教初期闡說般若空觀之基礎典籍。本經同本異譯有《光贊般若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西晉無叉羅譯)。
-
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
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1《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喬力辨析:顯然,當我們要了解一本書的時候,我們最起碼是要明白書名的意思,就像你交了一個新朋友,新朋友的名字叫張三
-
心經第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心——四個詞說盡全經奧妙
心經其實只是我們習慣的簡稱,這部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了方便只取了最後兩個字而已。其餘的佛經也幾乎也都是簡稱,比如楞嚴經的全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金剛經的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華嚴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等等,但只有兩個字的《心經》還是其中最簡短的一部。
-
農曆二月初六 鳩摩羅什開始翻譯《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鳩摩羅什(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3月25日,農曆二月六日,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開始翻譯《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十卷,二十九品,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小品經》《新小品經》等,即八千頌般若。《小品般若波羅蜜經》闡釋菩薩之般若波羅蜜、諸法無受三昧、菩薩摩訶薩及大乘之意義,詳舉般若波羅蜜與五蘊之關係、受持修習般若波羅蜜之功德,以及諸法空無所得、空三昧等之理。本經同本異譯較多,計有:《道行般若經》,十卷,後漢支婁迦讖譯。二、《大明度無極經》,六卷,吳支謙譯。
-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法月版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皆得三昧總持,住不思議解脫。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彼敷坐,於其眾中即從座起,詣世尊所。面向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傳統文化「書法」與「佛教」的完美結合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Prajāpāramitā Hdaya」。大乘佛法教義之總綱,其內容簡潔概要,簡稱《心經》。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般若的核心,是攝取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文約義深,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寶。結合自己的點滴體會,簡要地講解此經。
-
柴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柴燒系列 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金剛經》降伏其心篇,全經260字,是《大品般若經》600餘卷中全部般若的精義所在,故名為《心經》。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智慧),是大乘佛教的第一經典和核心。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自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謙傳譯,成為影響中國文化、世俗的重要佛學經典,此經文約義深,妙義珠識者眾。《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多。
-
《心經》真實義——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來直接解讀《心經》
憍屍迦,是謂菩薩摩訶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憍屍迦,是謂菩薩摩訶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複次憍屍迦,若菩薩摩訶薩起應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思惟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無我我所,無相無願,寂靜遠離,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作無為,憍屍迦,是謂菩薩摩訶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
經典分享《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惡魔擾亂 非惡魔擾亂}(卷337選)
具壽阿難復白佛言:「世尊,何等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便為惡魔之所擾亂?何等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為惡魔之所擾亂?」佛告阿難:「若菩薩摩訶薩先世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心不信解,便生誹謗,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便為惡魔之所擾亂。
-
讀誦《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祈願世界和平無盡意
2014年初發願——以文殊菩薩十大願為己願春天或夏初的一天在漳州長生禪寺偶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十分歡喜隨即發願讀誦《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並於2014年12月31日圓滿完成《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唐玄奘法師譯共600卷、十六會其中初會四百卷文義最為詳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