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盡生死哲學

2020-12-13 九月的小書屋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此時64歲的蘇軾已不再意氣風發,經過數次被貶,一生坎坷,此時的他已是風燭老人,多年參禪的他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全詩的大意是: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去之景,要是此生不去,定是會遺憾終身的。可當真的到了廬山下、錢塘江前,看到這煙雨濛濛、潮水湧動,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到了最後它們只是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七絕初讀會覺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一模一樣,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全詩化用的是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這是杭州靈隱寺高僧普濟編寫的一本禪集。

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詩人將如此高深的禪語,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述出來。「廬山煙雨」和「浙江潮」分別是山和水,在去之前人們被這山水吸引,為的不過是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的山不過就是山,水不過就是水,這是第一境。

久而久之,這份一定要前往的心願就成了一份執念,等到了山水前,這山和水早就不是自然的山水,不過是一份執念的達成。這時候人或許會有得到後的滿足,或許會有現象和想像不一的失望,種種思緒讓人們失去了欣賞山水的初心,這就是第二種境界。對於多數人來說,只能達到這種境界。

最後一境,是返璞歸真。在經歷了人生種種,看淡執念後,再以純淨的初心去看待這山山水水,心中再無雜念時,這山水又回到了它們本來的面目。

蘇軾這種臨終絕筆,沒有他一貫的豪放之氣,也沒有其擅長的婉約之風,如輕聲細語般娓娓道來,卻寫盡了人生真諦。

能做到第三種境界的,除蘇軾之外,還有"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大宋詞人辛棄疾,對此,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寫的: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句話,說的不正是這種境界嗎?人皆渴望悟道、超脫凡俗。然而不經這由本性,到人性再到自性的三重山,怕是不能真正瞭然人生的意義。當然了,人皆有佛性,佛家亦有云:即心是佛。抑或頓悟,也不在話下。

蘇東坡的詞說盡人生哲學。

在當今這個知識為王的時代,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是最吸引人的。

古詩詞可以浸潤你的心靈,使你有出口成章的學識靈動如水的才情,更能使你擁有無可比擬的氣質。

「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很多教授一直鼓勵現在的人們應該多讀古詩詞,從三歲孩童到耄耋老人,都可以從古詩詞中發現自己,找到興趣。

古詩詞既可以增加學識和見識,同時也能無形中培養一個人的氣質。這一點,我們從才女董卿的身上足以見得。

並且今年教育部也新出了一項改革規定,從今年新學期開始,增加中小學的古詩詞內容,考試中的古詩詞佔分比例達到整張試卷的50%,一年級新增古詩內容。

每個時代都有所謂的「大家」,而真正流傳下來的這些古詩詞才是我們要細心珍藏的!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的國家瑰寶。

市面上有很多的詩詞讀本,也有不少是名家編寫的,但主要都是詩詞加譯文的形式,很多人讀完依舊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評委,中南大學楊雨教授,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湯素蘭,兒童閱讀專家王林共同給想要讀詩詞的朋友推薦了一套書《飛花令裡讀詩詞》。

這套以傳統詩詞文化遊戲「飛花令」為模式的古典詩詞讀物,是通過遊戲引出很多詩詞讓我們能對古詩詞進行理解性的記憶,還能學習一些古代的歷史風俗、人文地理,拓展知識面。

近1000首經典詩詞,內容含量極其的豐富

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明清佳句,覆蓋了中小學統編語文教材、中小學必背古詩詞,包含全部新部編本語文教材必背古詩文,可以從小學到中學。

並且採用了古典詩詞中常用字春、夏、秋、冬、鳳、花、雪、月等為索引,選擇經典作品和名言警句,詳細進行注釋解讀。

不再孤立地講授單篇詩詞,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視角來解讀詩詞!

書中大量使用地圖、時間坐標、圖表、圖畫清單等,用的文字少,但信息量大,而且更直觀、清楚,在不知不覺中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探索,提升思考力、發現力,極具趣味性!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可以讀讀這幾本書。孩子不用再愁語文的詩詞考試,家長也可以跟著提升提升內在修養。閒來無事,跟自己的孩子玩玩古詩詞飛花令遊戲,一舉兩得。

飛花令一套4本,價格是69元,就是媽媽的一杯奶茶錢,爸爸的一包煙錢,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內在氣質。

隨書附贈精美的詩詞字帖,還能同步讓孩子練字,全方位的訓練以及進步。何樂而不為呢?

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進行購買了

相關焦點

  •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出生死哲學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看似簡單卻飽含哲理蘇軾一生有很多成就,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卻坎坷連連。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詩詞歌賦,畫畫書法沒有他不會的,他寫出了人生的大道理,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
  • 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流傳了多年!
    關於人生的意義,沒有誰能比蘇軾還說得清。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林語堂先生曾形容蘇軾: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唱反調的人、詩人。這位坐在宋代詞壇頭把交椅上的蘇東坡,確實有太多的身份,而最難得的是他總能在人生不同境遇中,隨意切換自己的身份。
  • 蘇軾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短短2句話,卻道盡生死哲學
    蘇軾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短短2句話,卻道盡生死哲學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仕途衰落,此後顛沛流離,人生的變幻無常使他發出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這種苦悶,普通人即使寄情山水也無法完全驅除,但蘇軾做到了。
  • 蘇軾離世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道盡人生哲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此生。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此生最珍貴的東西,畢竟只有一次。每次看到生命只有一次這句話,都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此生,到現在為止,大大小小的道理,我們聽過的數不勝數,有多少人是不迷茫不困惑的呢?
  • 蘇軾臨終前頓悟寫下一首詞,僅2句話,道盡生死哲學,林語堂稱讚
    可當真的到了廬山下、錢塘江前,看到這煙雨濛濛、潮水湧動,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到了最後它們只是廬山煙雨浙江潮。這首七絕初讀會覺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一模一樣,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全詩化用的是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這是杭州靈隱寺高僧普濟編寫的一本禪集。
  • 蘇軾臨終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成了千古名作
    對於生命的意義,沒有人比蘇軾更清楚。蘇軾死前頓悟,給他兒子留下詩篇在描述蘇軾時,林語堂有一句名言:無望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專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門唱反調的人、詩人。蘇軾是宋人中最有聲望的文人,精通儒、釋、道,創作了許多哲理深刻的禪意詩,而這首《廬山煙雨》正是蘇軾臨終前寫給兒子蘇過的。這段時間,蘇過受詔前往中山府任通判官,此時,蘇軾也恰巧結束了在海南的貶官生活,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 蘇軾臨死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被後世奉為經典
    作為宋代文壇最負盛名的大文豪,蘇軾不僅在作詞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還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蘇軾臨死前,曾經就給兒子留下了一首充滿禪意的詩作,它就是《廬山煙雨》: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蘇軾寫給兒子的最後一首詩,自己畢生經歷,短短四句話,終生受益
    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他在自己臨死之前給自己的兒子寫了一首臨別詩詞。在這短短的四句話裡,卻能夠兒子終生受益。若干年後,林語堂先生對蘇軾進行過這番描述:這個蘇東坡,他坐在宋代詩壇的頂端,確實顯示出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最重要的是,身為宋代學者,他精通多種文化,精通儒、釋、道等多個方面,自己還曾經創作了哲理深刻的禪詩。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蘇軾臨死前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最後竟然成為千古名作
    因為他的才情所以大宋很多人都是他的忠實粉絲,蘇軾不僅僅有一腔熱血,報效國家,對待感情他也非常的執著,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之後的十年裡,蘇軾一直都沒有忘記,並且還為妻子寫了一首詩,至今流傳。詩中包含著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之情,裡面對於亡妻死後蘇軾的感到的悽涼寫得讓人唏噓感嘆,他們之間的愛情也讓人羨慕。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這首詞用明淨優美的語言,通過永恆的自然與無常人生的對比,抒發了對故國往事的回憶和滿腹的愁恨,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花每一年都開,秋月年年明亮,時光什麼時候才會了解呢?在過去的歲月中,有很多令人難過的往事,小樓昨夜又有風吹來,登樓望月又忍不住回憶起故國。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讓蘇軾模仿「翻車」的詩,是來自寺廟的以為小和尚寫的。你一天晚上,月朗風清,小和尚在寺廟裡守山,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月亮實在是漂亮,突然感覺自己文思泉湧,於是,便隨手在寺院的圍牆上寫下了一首非常厲害的詩句。
  • 蘇軾最「土」的一首詩,短短5句,蘊涵的人生哲理,影響了世人
    在蘇軾眾多好詩之中,如果讓聞道選一首最喜歡的,那便是《豬肉頌》,只看名字的話,就知道他格調不高,而且格律也是不同,似乎很平凡,但是卻藏著人生哲學值得我們學習,為什麼這麼說呢?來看看這首詞的由來吧公元1079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捕入獄,之後被貶到湖北黃州。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寫了一首《洗兒詩》,三個詩人跟他唱反調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蘇軾的《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詩中的意思淺顯而明白,蘇軾自嘲自己被聰明誤了一生,希望自己的兒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就好。蘇東坡《洗兒詩》短短四句,語氣戲謔,基調反諷,實乃事出有因。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又在詩文中譏諷「新進」,被對手構陷入獄。一場「烏臺詩案」,震驚朝野,幸有元老重臣營救,蘇軾才免得一死,貶謫黃州。
  • 蘇軾最有氣勢的一首詩,短短28字瞬息萬變,堪稱寫雨詩的千古絕唱
    於是,蘇軾寫了很多詩文來反映這方面的情況。其中,一首極有氣勢的經典小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就是代表。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瞬息萬變,寫出了史上最有氣勢的雨,堪稱寫雨詩的千古絕唱。在這首詩的題目下一共有五首七絕,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第一首。這首詩作於北宋神宗熙寧5年,即公元1072年。這時,蘇軾37歲,在杭州任通判。詩題中的「望湖樓」為五代時吳越王錢氏所建,又名「看經樓」,「先德樓」,在西湖的邊上。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暗含人生的三重境界,很難有人到達第三重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大文豪歐陽修曾經對他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 蘇軾夜半驚醒寫下一首詞,突然頓悟!
    蘇軾夜半驚醒寫下一首詞,突然頓悟,此後風風雨雨他都無所畏懼浮沉宦海,歷盡風波,任誰都會有驚恐而孤的心理。深受老莊思想影響的蘇軾,多麼希冀能擺脫這種動蕩不安的生活呵!在這個不算寂靜的夜裡,蘇軾突然頓悟:既然自己無法掌握命運,就當全身免禍。顧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闌風靜縠紋平」,心與景會,神與物遊,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於是,他情不自禁地產生脫離現實社會的浪漫主義的遐想,唱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蘇軾流傳的一首詩,前半句被人曲解,後半句無人知曉?
    蘇軾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前半句被人曲解,後半句無人知曉,真絕了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詩:春宵一刻值千金。一般都是這樣的場景,都是一對新婚夫婦,在交拜完天地後,司儀就會飽含深意地說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 蘇東坡臨終頓悟,為其子留詩一首,雖首尾句相同,卻道出人生真諦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先生,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大家、文學家和畫家。人們經常對他以"東坡先生"稱呼,以此表達對他的特別情誼。東坡先生一生坎坷,但是他留給世人的印象,卻是一種樂天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