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日本的一位作家伊坂幸太郎曾在一本書中這樣寫道:「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通過考試,就覺得真的是太可怕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傳承,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小時候是自己的快樂源泉,是自己的希望,長大之後,就是自己後半輩子的依靠。
而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無私又偉大的,對孩子都是無條件付出,無論還是要求什麼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這就是父母平凡有偉大的愛。
只不過,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多種多樣的,嚴厲的愛、約束的愛、放縱的愛以及毫無底線的愛等等,都是父母可能給予孩子的。
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底線的縱容的話,那孩子很可能因為過於受寵而變得不求上進,過於依賴父母,遇到難題找父母、沒錢了找父母,逐漸成為「啃老族」的一員。
對於「啃老族」,很多正常人都覺得很匪夷所思,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給孩子養育成人,孩子不僅不回報父母,反而更加壓榨上了年紀的父母,讓人驚愕的同時不免有些瞧不起。
可是,在如今的社會,「啃老族」已經並不流行了,一種新型的「啃小」模式正在蔓延,年輕的父母自己並不上進不努力,生一個孩子,想讓孩子提自己賺錢,這就是現在網絡上大部分母親的一個現狀。
流量時代,稍微有一些特點的人,然後再經過包裝都可以在網絡上擁有自己的粉絲,如今,不僅僅是有創意的段子,很多寵物都能火的一塌糊塗,也有一些「萌娃」在網絡上有著自己龐大的粉絲群。
這就會讓很多父母發現新的「商機」,既然有人喜歡孩子做這個做那個,那為什麼不將孩子招人喜歡的點放大,從而利用孩子掙錢呢?
記得之前就有一個叫「佩奇」的小網紅,別看年紀小小的,但是體格卻不小,雖然只有3歲的年紀,卻有足足70多斤,並且斤數依舊在上漲。
一次偶然間,父母將小佩奇的視頻發到網上得到了很多關注,這就讓父母動了心思,每次吃飯的時候總是給小佩奇餵很多,就連小佩奇說夠了夠了太多了也置若罔聞。
每次的標題起的也很有「特色」,比如佛系小胖妞、三歲半50斤、走路都費勁、馬上突破100斤等等詞彙來博人眼球。
後來,網友們實在看不下去了,在評論區紛紛指責小佩奇的父母也沒有什麼用,最後只能鬧到了官方,後來,還是官方出手才「拯救」了小佩奇。
其實,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大家應該還記得「童模」妞妞,因為妞妞長的好看像一個洋娃娃,就有很多商家來求合作,讓妞妞穿上他們的衣服拍照。
而走上了模特之路的妞妞,抓緊成為了圈裡面的小紅人,身價水漲船高,行情好的時候甚至可以年賺百萬。
只不過,模特這條路並不好走,孩子長大了、孩子長高了、孩子變醜了等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價,再加上有時候孩子會發小脾氣不配合,父母不僅不會安慰孩子,反而會打孩子,用暴力手段讓孩子聽話,不耽誤工作進度。
父母的種種「惡行」,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尤其是現在,在網絡上有很多父母為了博眼球、博關注會故意的「坑」孩子。
有一個這樣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一場災難,所以,才會有很多人覺得,相比起「啃老族」,「啃小族」更讓人不恥,父母的職責是保護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在外面掙錢,父母花的心安理得。
而且,在這裡也想告誡一些有同樣想法的母親,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而且童年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有的人在童年留有一些陰影,需要用一輩子來治癒。
而父母如果過早的讓孩子接觸超過年齡段才能接受的東西,那孩子的壓力會很大,思想會變得不同年齡的成熟,心理也會變得更成熟。
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孩子父母也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不要讓孩子變成父母盈利的「工具人」。
其實,並不僅僅是中國的某些父母,很多國外的父母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一對夫妻為了博取關注,收養了一些孩子,屏幕前,他們母慈子孝,家裡面充滿了歡樂,屏幕後卻虐待孩子,可想而知,這些孩子長大之後的心理陰影有多大。
所以,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生活,家長可以記錄和孩子玩耍的時候,但是,如果為了博眼球的話還是不要了。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你見到這樣的視頻是什麼樣的心理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