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拿孩子當掙錢工具!父母「啃小」將嚴懲,嚴重可喪失監護權

2020-10-03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隨著大眾媒體的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網絡新詞被創造出來。例如,「月光族」、「低頭族」、「啃老族」,以及最近的熱門詞語:「啃小族」。

如果說「啃老族」是一種心安理得享受父母的不斷付出的心理,那麼「啃小族」則是榨乾孩子一切價值的吸血蟲心理。

「啃小族」父母將孩子當作賺錢的工具,逼吃飯,揭傷疤,無所不用其極

前段時間,「吃播小網紅」 佩琪如其父母所願走紅網絡。在鏡頭前,三歲的小佩琪胡吃海塞,火鍋、漢堡、炸雞、可樂、泡麵,各種高熱量又毫無營養的「美食」被一道道地端放在佩琪的桌頭。

為了提高關注度、吸引眼球,佩琪的父母還用「食量驚人」、「幾秒吃完」的標籤增加噱頭。看著佩琪從一開始的「佛系小胖妞」漸漸長成「走路都費勁的胖小孩」,孩子的父母仍無動於衷,甚至不顧佩琪拒絕加飯的請求,不停地往孩子的碗裡加飯。

有許多網友意識到這類行為的嚴重性,但現實中此類事情仍層出不窮。

有些孩子明明正是不諳世事的年紀,卻被大人強加上「懂事」、「堅忍不拔」的標籤。有些孩子本就遭受了不幸,卻仍要承受這份「不幸」被放大的痛苦。

經歷了一場天災後的小悅寶失去了一條小腿,在同齡人能愉快地奔跑的時候,四歲的小姑娘只能坐在家門前,呆呆地看著自己一隻空蕩蕩的褲管。可是她的父母為了直播的熱度,總是一遍又一遍揭開小悅寶的傷疤,將傷口的醜態赤裸裸地公之於眾。

流量至上的短視頻時代,總有一些父母罔顧孩子的需求,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將孩子的健康、隱私拋之腦後,把他們培養成一顆顆搖錢樹。

「啃小族」在當前社會大行其道,背後其實是父母內心的貪婪

「啃小族」是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而出現的。一些無良父母發現其中的商機,利用觀看者的獵奇、同情等心理,讓自己的孩子進行吃播、賣慘等,以「超大食量」、「生活悽慘」為噱頭,吸引用戶,從而達到斂財的目的。

若只是普通的吃飯、演戲倒也無可指摘。可是一些父母為了提高視頻的播放量,強逼著孩子吃下巨大分量食物,絲毫不顧孩子身體器官的承受能力,一味地打造所謂的「大胃王」人設。眼看著孩子的體重已經處在危險邊緣了,走在路上還要接受路人異樣的眼光,可他們仍不管不顧,強硬地要求孩子進行吃播。

毫無疑問,這一類的「啃小」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啃小」對孩子影響很大,這些危害後果不得不知

一些父母看準網絡發展的紅利,將自己的孩子推出來做直播,把孩子當作賺錢的工具,完全不顧其身心健康。這種「啃小」行為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的同時,也觸犯到了法律的權威。

1)侵犯孩子合法權益

「啃小」也稱「過度消費孩子」。為了賺錢,帶著孩子輾轉於各類拍攝現場,導致孩子不能正常接受學校教育,這種行為損害了憲法中明確規定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為了博關注,讓小孩進食大量高熱量食品,暴飲暴食;為了斂財,替童模接下過重的拍攝任務,這些都嚴重地危害到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樣是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權的侵害。

2)危害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體重增加的同時,帶來的不止是身體上的負擔,肥胖的身材還易讓小孩在社會交往中受到異樣的目光和差別對待。

對於正處於心理建設中的孩子來說,這種和同齡人的區別會讓她們產生明顯的自卑,自卑情緒甚至會延續到孩子長大成人,影響到孩子將來的心理健康。

3)屢教不改者將喪失監護權

不過,對這一類「啃小」的家長,國家也有相關法律進行約束。

根據《民法總則》中的相關規定,對於經過相關機構、人員進行勸解、教育後,仍不悔改,且嚴重損害孩子的合法權益的家長,其直系親屬、村委會、居委會已經民政部門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由人民法院剝奪其對孩子的監護權。

所以,「啃小」的父母需要敲響警鐘:孩子不是你的搖錢樹,不能仗著監護人的身份對其為所欲為。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法律|靠孩子賺錢 父母「啃小」或喪失監護權
    2019年8月,2歲半的佩琪再出現在視頻中時,體重已經變得有些不正常。今年5月,3歲的佩琪已經超過60斤。一年多的時間裡,小佩琪從最初標題裡的「佛系小胖妞」,長成了「走路都費勁的胖小孩」。雖然在直播中,佩琪一直在說「別弄了,別弄了」,可父母還是不停往她吃空的碗裡加飯,並稱「佩琪馬上會突破100斤」。
  • 這些父母為何喪失了孩子監護權
    原標題:這些父母為何喪失了孩子監護權什麼樣的行為會令父母喪失對孩子的監護權呢?昨天,最高人民法院用12起典型案例給出了答案。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中,福建省仙遊縣榜頭鎮梧店村村民林某案最為典型。林某多次用菜刀割傷年僅9歲的小龍(化名)後背、雙臂,甚至用火鉗鞭打小龍的雙腿,並經常讓小龍挨餓。
  • 父母出租孩子為他人盜竊 專家:可剝奪其監護權
    (原標題:親生父母"出租"孩子"致富" 專家:可剝奪父母監護權)  正義網北京2月7日電 前不久,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對兩名被告人以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向法院提起公訴。該案中,兩被告人帶著一名7歲左右的小女孩在青浦區商店多次實施盜竊。這本是一起普通的案件,但案件中涉及到的這名小女孩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 民法典丨父母一方喪失監護權,還用承擔子女撫養費麼?
    下面跟小編一起去學習《民法典》小案例第十期▼《民法典》小案例(19)——父母一方喪失監護權,還用承擔子女撫養費麼?問:小明遭父親虐待,父親被法院撤銷監護權後,有義務繼續付撫養費嗎?答:《民法典》第三十七條規定,依法負擔被監護人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當繼續履行負擔的義務。
  • 熱評丨剝奪監護權,讓「不配為父母」者「不得為父母」
    事發地撫順市對此回應稱,當地法院、檢察院將加快案件審理速度,依法從重從快嚴懲犯罪分子。這一表態,可以說呼應了大眾的一致心聲。人們心疼女孩,是出於最基本的同理心;人們痛恨虐童者,是出於最樸素的正義感。這些駭人聽聞的行為,超出了基本的人倫情理。普通人對陌生人尚不會如此狠毒,何況是對待自己的孩子?
  • 父母監護權怎麼被撤銷?剝奪父母監護權後由誰撫養孩子?
    如果現實生活中父母其中一方不能行使子女的監護權,相關部門可依法撤銷父母對子女的監護權。父母監護權怎麼被撤銷?剝奪父母監護權後由誰撫養孩子?網友諮詢:監護權的轉交我現在25歲了 監護權還有意義嗎? 是否還可以轉移。
  • 父母賣掉親生雙胞胎 外祖父母爭取孩子監護權 法院:支持
    看著年幼的孩子,想著身陷囹圄的女兒,夫妻倆百感交集,忍不住嘆氣。辦理完手續,老吳夫婦將孩子從福利院帶回了雲南老家撫養,悉心照料。雖然小玲和劉方已被定罪判刑,但他們對孩子的監護權並未喪失,兩個孩子將來上學、就醫等恐多有不便。
  • 剝奪失職父母監護權?是真的!
    今年,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璧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孩子生父早年去世,其母王蘭(化名)2017年就以「送養」為名交給這名罪犯。再尋王蘭,發現1年前她已因犯罪被收監,且這位母親長期無業、無固定居所、吸毒、患愛滋病。為安置孩子,檢察院聯繫臨時福利機構暫時安置王童。然而今年3月7日王蘭刑滿釋放後,仍拒不撫養兒子。彼時剛過完自己10歲生日的王童,就此淪為「事實孤兒」。
  • 未成年人遭父母隱蔽侵害 能否撤銷父母的監護權?
    「悲劇源於監護人的人性喪失,被害人所承受的傷害超乎我們的想像。」辦案檢察官、敘永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古智敏為小芳的遭遇感到痛心。在將小芳的生父楊某繩之以法後,古智敏依然覺得檢察機關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應盡一切可能防止楊某利用監護權再次傷害被害人。「監護人被判刑不代表監護權的當然喪失,檢察機關支持起訴撤銷監護權成為當然的選擇。」
  • 論離婚後父母之撫養權與監護權
    多數夫妻離婚後,一般不友好,甚至視若仇敵,因離婚所遭受的痛苦無形中會轉嫁給子女,會拿子女的利益作籌碼,與另一方對著幹。採用共同監護的目的是為了子女的利益,以使父母離婚帶給子女的痛苦降至最低,但這一美好的法律理念並不能得到希望的結果。特別是父母雙方矛盾宿怨較深的,長期敵對,會使子女左右為難,不知該偏向哪一方,或者在針對子女最基本的事項上,一方也不願與對方達成共識,反而給子女帶來更多的痛苦。
  • 長寧探索監護權轉移聯動機制 父母若失當可"暫時託管"
    那些疏忽大意、甚至狠心殘暴的父母該由誰來追責?記者近日從長寧區法院獲悉:在結合多年審判實踐的基礎上,該院將重點探索家庭暴力預防和監護權轉移的聯動機制。即當家庭監護失當時,及時進行司法幹預,轉移未成年人的監護權。   在歐美國家,首先要保障家庭監護功能的實現,但在親權不明、監護存在糾紛或失當時,會立即啟動民事司法程序,通過專門法院的審理促成監護功能的實現。
  • 失職父母監護權會被剝奪?是真的!
    今年,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璧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孩子生父早年去世,其母王蘭(化名)2017年就以「送養」為名交給這名罪犯。 再尋王蘭,發現1年前她已因犯罪被收監,且這位母親長期無業、無固定居所、吸毒、患愛滋病。 為安置孩子,檢察院聯繫臨時福利機構暫時安置王童。然而今年3月7日王蘭刑滿釋放後,仍拒不撫養兒子。
  • 疏於照看兒童父母將受嚴懲? 看國外怎麼做
    美國:疏於照顧孩子會喪失監護權美國各州法律不同,但都要求父母不得讓特定年齡以下的孩子獨處。紐約州規定,如果12歲以下的孩子獨自留在家裡或其他地方無人看管,那麼一旦被報警,孩子就會被相關社會福利機構帶走,父母還會被起訴「危害孩子安全罪」。父母如果要想要回孩子,需要經歷一系列官司。如果法庭判定父母缺乏監管能力,那麼孩子很可能就要不回來了。
  • 父母不稱職怎麼辦?民法總則:可以撤銷監護權
    本應享受快樂童年的他們,卻成為犯罪分子「賺錢」的「工具」,成為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擋箭牌」。小何與小汪都曾有過這樣的遭遇。 2016年9月至11月,當時8歲的小何與5歲的小汪被各自的父母交給盜竊犯罪團夥,在犯罪團夥的指使下,先後在上海市青浦區、松江區等地,多次竊取手機、錢包等財物。幸運的是,當地公安機關將她們抓獲後送至上海市嘉定區新春學校撫養。
  • 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將實踐 失責父母將失監護權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多家試點未成年人保護的地區,將開展監護失當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個案實踐工作。這意味著,對孩子監護不當的父母等監護人,將被撤銷監護權。  去年5月,民政部在北京等全國20個地區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有媒體報導稱,民政部即將公布第二批試點單位,深圳已確定為第二批試點單位之一。
  • 四部門:父母虐待孩子可永久剝奪監護權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有吸毒、賭博、酗酒等惡習,或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等7種情形,都可被剝奪監護權。昨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聯合下發《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儘管一年內原監護人可申請恢復監護權,但有性侵害、出賣未成年人等行為的,將不得恢復監護權。
  • 父母靠女兒日進鬥金,女孩卻逐漸抑鬱,新型「啃小」正在摧毀孩子
    「啃小族」的類型1、無節制索取錢財、個性「作」在父母眼中,孩子是移動的提款機,隨時供他們瘋狂取款,直到把他們榨乾為止。在有些父母看來,他們將子女養大,花費那麼多金錢和精力,那么子女長大賺錢後,理所應當地可以向子女伸手要錢。
  • 把孩子出租給犯罪分子的父母,應該被剝奪監護權!
    小女孩兒稚氣未脫,卻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何會在上海,為何會偷東西,背後的「出賣」她內心清晰明了。  新聞中,將這種來自父母的「背叛行為」定義為「租」。  案發後,小女孩兒青青口中偷東西的阿姨以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然而此後,青青卻被監護人父親帶走,不知所蹤。
  • 5歲兒子「啃指甲」啃出大禍!送到醫院後,醫生:再拖就嚴重了
    只能多次勒令兒子不準再啃指甲了,但是孩子還是沒有停下來過。醫生告訴劉女士:「孩子啃指甲其實是焦慮的一種表現,而看到指甲的嚴重程度,可以看出孩子的焦慮已經非常嚴重了,再不就醫可能會對孩子心靈造成創傷。」否則時間一長,一旦孩子形成慣性,以此為發洩出口,就很難再改正。
  • 「啃老」已經落伍,現在流行的是「啃小」,一家人指望孩子養活
    寄托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在網絡直播當道、流量變現的當下,父母把賺錢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用孩子吸引關注,拿孩子牟取利益,我們稱之為典型的「啃小族」。像奧華母親這樣,利用孩子在網上圈錢的「啃小」行為,已經不是個例。今年8月份,「3歲女童被餵到70斤」的新聞,就是女童的母親為了捕獲粉絲,獲取利益,放任孩子吃漢堡、炸雞等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孩子的體重嚴重超過健康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