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隨著大眾媒體的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網絡新詞被創造出來。例如,「月光族」、「低頭族」、「啃老族」,以及最近的熱門詞語:「啃小族」。
如果說「啃老族」是一種心安理得享受父母的不斷付出的心理,那麼「啃小族」則是榨乾孩子一切價值的吸血蟲心理。
前段時間,「吃播小網紅」 佩琪如其父母所願走紅網絡。在鏡頭前,三歲的小佩琪胡吃海塞,火鍋、漢堡、炸雞、可樂、泡麵,各種高熱量又毫無營養的「美食」被一道道地端放在佩琪的桌頭。
為了提高關注度、吸引眼球,佩琪的父母還用「食量驚人」、「幾秒吃完」的標籤增加噱頭。看著佩琪從一開始的「佛系小胖妞」漸漸長成「走路都費勁的胖小孩」,孩子的父母仍無動於衷,甚至不顧佩琪拒絕加飯的請求,不停地往孩子的碗裡加飯。
有許多網友意識到這類行為的嚴重性,但現實中此類事情仍層出不窮。
有些孩子明明正是不諳世事的年紀,卻被大人強加上「懂事」、「堅忍不拔」的標籤。有些孩子本就遭受了不幸,卻仍要承受這份「不幸」被放大的痛苦。
經歷了一場天災後的小悅寶失去了一條小腿,在同齡人能愉快地奔跑的時候,四歲的小姑娘只能坐在家門前,呆呆地看著自己一隻空蕩蕩的褲管。可是她的父母為了直播的熱度,總是一遍又一遍揭開小悅寶的傷疤,將傷口的醜態赤裸裸地公之於眾。
流量至上的短視頻時代,總有一些父母罔顧孩子的需求,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將孩子的健康、隱私拋之腦後,把他們培養成一顆顆搖錢樹。
「啃小族」是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而出現的。一些無良父母發現其中的商機,利用觀看者的獵奇、同情等心理,讓自己的孩子進行吃播、賣慘等,以「超大食量」、「生活悽慘」為噱頭,吸引用戶,從而達到斂財的目的。
若只是普通的吃飯、演戲倒也無可指摘。可是一些父母為了提高視頻的播放量,強逼著孩子吃下巨大分量食物,絲毫不顧孩子身體器官的承受能力,一味地打造所謂的「大胃王」人設。眼看著孩子的體重已經處在危險邊緣了,走在路上還要接受路人異樣的眼光,可他們仍不管不顧,強硬地要求孩子進行吃播。
毫無疑問,這一類的「啃小」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些父母看準網絡發展的紅利,將自己的孩子推出來做直播,把孩子當作賺錢的工具,完全不顧其身心健康。這種「啃小」行為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的同時,也觸犯到了法律的權威。
1)侵犯孩子合法權益
「啃小」也稱「過度消費孩子」。為了賺錢,帶著孩子輾轉於各類拍攝現場,導致孩子不能正常接受學校教育,這種行為損害了憲法中明確規定的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為了博關注,讓小孩進食大量高熱量食品,暴飲暴食;為了斂財,替童模接下過重的拍攝任務,這些都嚴重地危害到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樣是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權的侵害。
2)危害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體重增加的同時,帶來的不止是身體上的負擔,肥胖的身材還易讓小孩在社會交往中受到異樣的目光和差別對待。
對於正處於心理建設中的孩子來說,這種和同齡人的區別會讓她們產生明顯的自卑,自卑情緒甚至會延續到孩子長大成人,影響到孩子將來的心理健康。
3)屢教不改者將喪失監護權
不過,對這一類「啃小」的家長,國家也有相關法律進行約束。
根據《民法總則》中的相關規定,對於經過相關機構、人員進行勸解、教育後,仍不悔改,且嚴重損害孩子的合法權益的家長,其直系親屬、村委會、居委會已經民政部門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由人民法院剝奪其對孩子的監護權。
所以,「啃小」的父母需要敲響警鐘:孩子不是你的搖錢樹,不能仗著監護人的身份對其為所欲為。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