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職父母監護權會被剝奪?是真的!

2020-12-13 騰訊網

今年,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璧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

「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

此前,璧山區檢察院聯合該區民政、公安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剝奪不履行或怠於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權暨解決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撫養問題的工作辦法》,填補了一系列剝奪監護權之後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管等空白。

最高檢對此評價:「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能夠做到刑事追究與民事維權並重,切實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是對民法典特殊監護規定的生動實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是2021年1月1日。這意味著,最高檢對該案的評價具有超前意義。

親生母親拒養女兒

被剝奪監護權

今年4月23日,一場匯集璧山區民政、檢察、法院、公安、司法、鄉鎮等單位的特殊協調會,在璧山區民政局召開。

協調會氣氛異常凝重,會議主題是關於1名男童王童(化名)安置等系列問題。年僅10歲的王童並非孤兒,但在此次會議中,他是「事實孤兒」。

原來,去年9月23日,1名毒販在被收監時,突然聲稱自己兒子手臂骨折無人監護。

經緊急核實,發現這個叫王童的9歲男孩與該罪犯並無血緣關係。孩子生父早年去世,其母王蘭(化名)2017年就以「送養」為名交給這名罪犯。

再尋王蘭,發現1年前她已因犯罪被收監,且這位母親長期無業、無固定居所、吸毒、患愛滋病。

為安置孩子,檢察院聯繫臨時福利機構暫時安置王童。然而今年3月7日王蘭刑滿釋放後,仍拒不撫養兒子。

彼時剛過完自己10歲生日的王童,就此淪為「事實孤兒」。

協調會上,璧山區民政局和王蘭原戶籍地福祿鎮政府介紹,王蘭出獄後居無定所,且反覆做工作也不願撫養兒子,而兒子王童甚至害怕與母親相處。

「現在哪怕強制王蘭履行對王童的監護責任,也無法改變孩子困境。」與會者的一句話,讓參會人一度陷入集體沉默。

最後經參會各部門反覆協商,確認在各種方式都無效的情況下,認為可以啟動依法剝奪王蘭監護權的司法程序。

剝奪監護權只是開始

破解孩子未來成長難題才是重點

真到著手啟動剝奪監護權司法程序時,檢察官們才發現,困難重重。與其他案件不同,辦理剝奪監護權案件是一項牽涉眾多領域的系統工程。

司法層面之內,需確認王蘭是否已達剝奪監護權程度,還須逐一落實孩子其他可履行監護權的主體,如果仍舊沒有,就需要適格主體來承擔監護義務。

司法層面之外,無論由誰監護孩子,都須考慮其健康成長、教育、醫療,以及隨之而來的居住地、資金等龐雜的社會問題。

這系列問題,遠遠超出法律範疇,涉及倫理、道德、教育等方方面面。」璧山區檢察院檢察長孟衛紅拿到該案系列報告後,深感棘手。

事實上,從1986年通過的《民法通則》以來,剝奪監護權就已經被納入多部法律,但囿於種種原因,這項旨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條款「沉睡」近30年,直到2015年我國才出現首例「剝奪父母監護權」案例。

針對那些完全喪失責任心的父母,剝奪監護權是唯一能有效保護孩子的手段。但近30年來剝奪監護權難以落地的根源,是未成年人撫養和教育等問題,這並非簡單的法律條款能解決。

鑑於此,檢察官們先後協調民政、鄉鎮、公安等部門,提前做好王童的安置工作。

7月22日,由璧山區民政局申請撤銷王蘭監護人資格一案,璧山區檢察院支持起訴。8月18日,璧山區法院依法判決撤銷王蘭監護人資格,指定璧山區民政局為王童監護人。

「剝奪監護權只是開始,遠非結束。」實際從辦理該案時,檢察機關就在醞釀如何破解未成年人後續保護難題。

保障與處罰並行

探索構建未成年人後續監護體系

就在剝奪王蘭監護權一案仍在進行時,另外一起高度類似的案子引起孟衛紅注意。

年僅3歲的趙莎莎(化名)是一個非婚生女孩,出生不久曾被生母「送養」他人,後又被生父尋回撫養。今年1月,生父趙軍(化名)因販毒被捕,母親錢莉(化名)也吸毒不知所蹤。

璧山區檢察院尋找到孩子生母錢莉,但對方不僅不願撫養女兒,甚至連為女兒上戶口也堅拒,導致孩子無戶籍、無醫保。

兩起驚人相似的案件,兩個孩子都有直系親屬卻淪為「事實孤兒」。孟衛紅意識到,亟需有更切實可行的制度措施,為未成年人撐起一把監護之傘。

「因兩起案件時間較為接近,所以我們在辦案中,就在同步醞釀起草剝奪監護權有關細化制度。」璧山區檢察院二部副主任張瀚尹回憶。

為最大限度地延伸未成年人保護領域,彼時尚在醞釀之中的制度,就確定了長達46字的文件名——《關於剝奪不履行或怠於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權暨解決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撫養問題的工作辦法》。

剝奪監護權制度真正的難點,也恰是司法程序外的未成年人安置撫養問題。

國務院兒童工作智庫專家、重慶市法學會少年法學研究會會長、西南政法大學高維儉教授認為,我國剝奪監護權條款之所以近30年才誕生首個案例,關鍵難點就在於剝奪監護權之後,對未成年人後續監護體系的缺失和不完善。

璧山區檢察院出臺的《辦法》,從名稱上顯然就將構建後續監護體系作為這一探索性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辦法》分「制度編」「責任編」和「保障編」三部分,但「保障編」卻佔據了一半篇幅。

既稱作「保障篇」,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被剝奪監護權後,未成年人未來生活、學習、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制度構建。

但這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絕非檢察機關可包攬,而是廣泛涉及到多部門、多體系的合力協作。

看護、成長、教育

聯合民政「兜底」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民政部門,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健康成長,我們責無旁貸。」璧山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到璧山區檢察院的意見徵集後,當即表達全力支持的態度。

事實上,2015年由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和民政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首次明確民政部門可作為適格主體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訴訟。

璧山區民政局副局長榮莉表示,民政部門一個重要職責就是開展兒童福利、孤棄兒童保障、兒童收養、兒童救助等工作。但因權責所限,面對拒不履行監護職責的父母,以及認定「事實孤兒」身份等系列難題,民政部門卻無能為力。

但來自司法部門的介入,則系統性解決了民政部門在兒童監護權轉移、救助方式等面臨的一系列困擾。

此後,璧山區民政局與檢察機關聯合細化民政部門承擔的職責,即依法判決由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後,民政局負責實行一對一看護,使未成年人和看護人員能夠建立長期、穩定的相互信任關係,後續安排未成年人到氛圍融洽、關係和睦且得到未成年人認可的家庭進行寄養,安排適齡未成年人就讀幼兒園、學校,接受正規教育,並為未成年人購買必要的社會保險等極富人性化的舉措。

坦率說,沒有民政部門的『兜底』,剝奪監護權很難真正實施。」《辦法》起草者之一、璧山區檢察院二部檢察官助理顏桂元認為,唯有妥善解決好未成年人從成長到教育等各方面基礎性工作,剝奪監護權才能切實起到保護未成人的作用。

失職父母付出應有代價

剝奪監護權制度祭出剛性制約底線

令人意外的是,璧山區三部門聯合制定《辦法》的過程中,璧山區檢察院再次接到一起父母拒絕撫養未成年子女的案件。

「一年內出現三起類似案件,這讓我們警省,剝奪監護權制度若無強有力的懲處手段支撐,極可能反而助長不稱職父母進一步遺棄、虐待等行為,會起到反作用。」孟衛紅敏感地意識到,《辦法》仍缺乏一項法治閉環,即被剝奪監護權的失職父母,本應承擔的責任不應無條件轉移。

此後,《辦法》納入一項重要條款,即「被剝奪監護權的父母,子女不再履行對其贍養、扶助義務,但不免除其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

同時,被剝奪監護權的父母,須按時向民政部門支付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未成年人成長所必需的費用。

拒不支付或怠於支付的,民政部門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檢察機關支持起訴;對於經法院判決仍拒不支付的,應當申請強制執行,並依法納入社會徵信體系。

此後這一條款立即被用於實際案例。

7月17日,璧山區民政局起訴趙軍、錢莉支付撫養費一案,璧山區檢察院支持起訴,要求已被剝奪監護權的二人,支付其未成年子女趙莎莎每月撫養費1404元及已產生的醫療費249.28元,並據實支付其後的醫療費、教育費。

9月23日,璧山區檢察院根據在辦理趙軍、錢莉一案中,發現錢莉對其女兒趙莎莎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涉嫌遺棄罪,向璧山區公安局發出線索移交函,請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10月1日,璧山區公安局下達立案決定書,依法決定對錢莉遺棄案立案偵查。

因該案在當地有一定影響,消息傳開後,當地居民拍手稱快。一位老者聽說此事後情緒激動地表示:「就要讓那些遺棄子女的父母,知道法律是鐵打的!」

今年8月5日,璧山區檢察院基於該《辦法》辦理的剝奪監護權檢察建議,已被評為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最高檢對此作出的「效果和意義」評價:「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能夠做到刑事追究與民事維權並重,切實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是對《民法典》特殊監護規定的生動實踐」。

事實上,《民法典》雖已經全國人大通過,但正式施行是2021年1月1日。這也就意味著,最高檢對該案的評價具有了超前意義。

相關焦點

  • 剝奪失職父母監護權?是真的!
    今年,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璧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事實上,從1986年通過的《民法通則》以來,剝奪監護權就已經被納入多部法律,但囿於種種原因,這項旨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條款「沉睡」近30年,直到2015年我國才出現首例「剝奪父母監護權」案例。針對那些完全喪失責任心的父母,剝奪監護權是唯一能有效保護孩子的手段。
  • 剝奪父母監護權,孩子該去哪兒?_評論頻道_鳳凰網
    剝奪父母監護易,解決孩子安置難剝奪父母的監護權後,孩子該去哪兒?在香港,如果發現兒童被其父母虐待,法官可以視兒童的情況做出如下幾種裁決:一是將兒童寄養在其他家庭;二是將兒童送到社會福利機構,如兒童之家、福利院等;三是兒童可以繼續在原家庭生活,但必須接受社會福利署監管,接受社工定期來訪,避免暴力事件再發生等。
  • 喚醒「沉睡」的剝奪監護權制度
    疫情期間,璧山區檢察院檢察官看望因父母被剝奪監護權而暫時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璧山區檢察院供圖)   今年,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璧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   親生母親拒養兒子   被法院依法剝奪監護權   「當嚴重失職的父母拒絕撫養孩子時,檢察機關必須擔負起應有的職責。」12月1日,璧山區檢察院二部副主任張瀚尹回憶協調第一起剝奪監護權案中孩子的撫養問題時,依舊心緒難平。
  • 剝奪失職父母監護權後:他們的孩子能去哪?
    11月初,6歲女童遭生母及其男友虐待、7歲男童被父親燒傷等父母虐童事件引發廣泛關注。雖然法律規定可以適時剝奪失責父母的監護權,但實際上,直到2015年,在江蘇徐州市才出現了「撤銷監護權第一案」。在這背後,孩子的撫養問題則是更現實的考量。被剝奪了監護權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能去哪兒?
  • 剝奪監護權目的在於實現更有效監護
    璧山區法院在今年剝奪了三個家庭嚴重失職父母對孩子的監護權。在司法實踐中,璧山區檢察院聯合民政、公安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於剝奪不履行或怠於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權暨解決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撫養問題的工作辦法》,此舉對於解決剝奪父母監護權後孩子後續監護問題、切實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 探索全流程兒童保護鏈,「激活」剝奪監護權制度
    撤銷監護權不是目的,對於未成年人更有效的監護才是。所以撤銷只是起點,還得啟動全流程保護鏈。  近年來,因父母虐童引發的剝奪家長監護權話題,常引起社會關注。而在這方面,重慶正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據報導,今年以來,重慶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
  • 評論:探索全流程兒童保護鏈 「激活」剝奪監護權制度
    近年來,因父母虐童引發的剝奪家長監護權話題,常引起社會關注。而在這方面,重慶正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據報導,今年以來,重慶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剝奪監護權制度被「激活」的背後,是當地探索構建未成年人後續監護體系漸顯成效。
  • 重慶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
    疫情期間,璧山區檢察院檢察官看望因父母被剝奪監護權而暫時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璧山區檢察院供圖)  今年,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璧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  親生母親拒養兒子  被法院依法剝奪監護權  「當嚴重失職的父母拒絕撫養孩子時,檢察機關必須擔負起應有的職責。」12月1日,璧山區檢察院二部副主任張瀚尹回憶協調第一起剝奪監護權案中孩子的撫養問題時,依舊心緒難平。
  • 父母監護權怎麼被撤銷?剝奪父母監護權後由誰撫養孩子?
    如果現實生活中父母其中一方不能行使子女的監護權,相關部門可依法撤銷父母對子女的監護權。父母監護權怎麼被撤銷?剝奪父母監護權後由誰撫養孩子?網友諮詢:監護權的轉交我現在25歲了 監護權還有意義嗎? 是否還可以轉移。
  • 剝奪不稱職父母的監護權,國家監護還懸在半空
    其實,在外國,依法剝奪父母對子女的監護權,有關的案例,我們透過媒體的國際新聞報導,也看過不少。雖然說中西方的社會文化存在很大差異,但我們也不難看到,在未成年人不能獲得有效監護的情況下,剝奪不合格父母的監護權,改由國家行使監護,這樣對於那些受到父母虐待、遺棄等悲慘遭遇的孩子來說,應該是一種最好的庇護,也能夠使那些孩子在更為理想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 剝奪監護權「第一案」釋放出的「標杆意義」
    >>  體現了依法治國的進步 震懾「壞父母們」  本案釋放出的標本意義就在於:一方面,彰顯出法律的公正與權威,對那些拒不履行監護責任、虐待傷害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一種強力震懾,尤其會對「虐童是家事
  • 有些家長的監護權就該被剝奪
    原標題:有些家長的監護權就該被剝奪   英國一對菸民夫婦抽菸實在太兇,以至於當地法院依法剝奪了他們對兩歲孩子的監護權。(新華網6月3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報導可以給我們以下啟示。   首先,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國家的責任。
  • 監護權被剝奪或限制法律有哪些規定?被剝奪或限制後怎麼辦?
    網友諮詢:子女和父母有很大的矛盾,此時子女的監護權可以被取消,剝奪,停止或限制等嗎?被剝奪或限制子女監護權怎麼辦?曹明祥律師補充:子女監護權被剝奪或限制該怎麼辦,如何處理?雖然我國法律對子女監護權做了規定,但是在《婚姻法》層面並沒有明確完善的規定,這是法律的一大缺失。
  • 熱評丨剝奪監護權,讓「不配為父母」者「不得為父母」
    能不能在孩子還沒受到嚴重傷害時,就及時轉移監護權,讓孩子逃離悲劇?大家或許還記得,今年4月,黑龍江發生過一起4歲女童被虐打進ICU案,親生父親縱容女友虐打女兒,同樣是孩子被打得生命垂危。這樣的父母,有再多的理由也無法為其開脫,可以說活生生地詮釋了什麼叫「不配為父母」。
  • 把孩子出租給犯罪分子的父母,應該被剝奪監護權!
    小女孩兒稚氣未脫,卻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何會在上海,為何會偷東西,背後的「出賣」她內心清晰明了。  新聞中,將這種來自父母的「背叛行為」定義為「租」。  案發後,小女孩兒青青口中偷東西的阿姨以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然而此後,青青卻被監護人父親帶走,不知所蹤。
  • 深圳被打女童已由專人陪護,應該剝奪父母監護權嗎?
    一些網友提出剝奪當事父母的監督權,真的能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嗎?什麼是人身安全保護令?人身安全保護令是一種民事強制措施,是人民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確保婚姻案件訴訟程序的正常進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 喚醒「沉睡」的監護權,關鍵在於後續監護有保障
    從司法保護到後續安置撫養,重慶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據報導,今年,重慶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璧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
  • 父母出租孩子為他人盜竊 專家:可剝奪其監護權
    (原標題:親生父母"出租"孩子"致富" 專家:可剝奪父母監護權)  正義網北京2月7日電 前不久,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對兩名被告人以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向法院提起公訴。該案中,兩被告人帶著一名7歲左右的小女孩在青浦區商店多次實施盜竊。這本是一起普通的案件,但案件中涉及到的這名小女孩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 「出租」5個子女給小偷,對不配為人父者早該剝奪監護權 | 新京報快評
    這是一個無力承擔撫育後代責任的家庭,不思進取,破罐破摔,把生活過成了「脫底棺材」,一路向赤貧和被剝奪歡樂的童年生活下墜。其實,早在1980年代的《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裡就規定了撤銷監護權制度,但是由於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所以20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真正落實,導致長期在法律上對失職父母沒有實質性的剝奪性措施,全社會只能幹著急。
  • 四部門:父母虐待孩子可永久剝奪監護權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有吸毒、賭博、酗酒等惡習,或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等7種情形,都可被剝奪監護權。昨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聯合下發《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儘管一年內原監護人可申請恢復監護權,但有性侵害、出賣未成年人等行為的,將不得恢復監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