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流程兒童保護鏈,「激活」剝奪監護權制度

2020-12-13 中國法院網
 

  撤銷監護權不是目的,對於未成年人更有效的監護才是。所以撤銷只是起點,還得啟動全流程保護鏈。

  近年來,因父母虐童引發的剝奪家長監護權話題,常引起社會關注。而在這方面,重慶正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據報導,今年以來,重慶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剝奪監護權制度被「激活」的背後,是當地探索構建未成年人後續監護體系漸顯成效。

  據了解,璧山區檢察院聯合區民政、公安等部門,之前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剝奪不履行或怠於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權暨解決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撫養問題的工作辦法》,填補了一系列剝奪監護權之後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管等空白。今年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評比中,璧山區檢察院基於該制度提出的剝奪監護權檢察建議,被評為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現實中,也確有少數父母嚴重失職,有的拒養孩子,有的虐待孩子。正因如此,伊坂幸太郎那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被提及頻次漸高。對此,我國《民法通則》等多部法律法規明確,可撤銷其監護資格。這項規定從1986年寫入法條後,卻直到2015年才在徐州出現全國首個剝奪父母監護權案例,這被視作具有標杆意義的範例。

  但時至今日,全國範圍內剝奪監護權案例仍很少,究其原因,關鍵就在於,撤銷容易安置撫養難:父母喪失監護權後,誰來監護孩子,確保孩子健康成長?這就涉及司法程序外的未成年人安置撫養問題。細究起來,又涉及教育、醫療,以及隨之而來的居住地、資金等龐雜的問題,遠超法律範疇;後續的安置撫養還需要民政、鄉鎮、公安、教育等部門一起做好未成年人安置工作。

  鑑於此,也只有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實現更有效監護,剝奪監護權制度摁下啟動鍵才能沒那麼多顧慮。而璧山當地就此展開的探索,就頗顯有的放矢:那份文件名長達46字的「辦法」,分「制度編」「責任編」和「保障編」三部分,其中「保障編」佔據了一半篇幅,涉及父母被剝奪監護權後未成年人未來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的保障制度構建。

  按照該「辦法」,那些失職父母被剝奪監護權,不等於可以破罐子破摔不盡責,而是子女不再履行對他們的贍養、扶助義務,但他們還得盡到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須按時向民政部門支付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另外,涉及孩子上戶口、上學、生活等方面的保障,也照單確責,明確要多部門、多體系合力協作。

  這無疑契合社會期許:撤銷監護權不是目的,對於未成年人更有效的監護才是。所以撤銷只是起點,還得啟動全流程保護鏈,讓失去父母「庇護」的孩子,免於成為「事實孤兒」。

  在國家《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才正式施行的背景下,當地這番探索,無疑有助於為國家層面的制度完善積累經驗,也為善政「由點及面」的推廣提供參照。最高檢對此評價「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能夠做到刑事追究與民事維權並重,切實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是對《民法典》特殊監護規定的生動實踐」,是首肯也是鞭策——特殊監護制度落實,也要更多這樣的地方探索。

  本質上,探索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是為了給法律打補丁。也只有讓良法善政照進現實,法內顯公正,法外顯溫情,才能撐好兒童權益保護傘,讓孩子得到更好的庇護。

 

 

相關焦點

  • 評論:探索全流程兒童保護鏈 「激活」剝奪監護權制度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探索全流程兒童保護鏈,「激活」剝奪監護權制度撤銷監護權不是目的,對於未成年人更有效的監護才是。所以撤銷只是起點,還得啟動全流程保護鏈。近年來,因父母虐童引發的剝奪家長監護權話題,常引起社會關注。而在這方面,重慶正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據報導,今年以來,重慶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剝奪監護權制度被「激活」的背後,是當地探索構建未成年人後續監護體系漸顯成效。
  • 重慶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
    「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12月1日,參與辦案的璧山區檢察院檢察長孟衛紅感慨地說。  此前,璧山區檢察院聯合該區民政、公安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剝奪不履行或怠於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權暨解決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撫養問題的工作辦法》,填補了一系列剝奪監護權之後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管等空白。
  • 喚醒「沉睡」的剝奪監護權制度
    今年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評比中,璧山區檢察院基於該制度提出的剝奪監護權檢察建議,被評為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   最高檢對此評價:「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能夠做到刑事追究與民事維權並重,切實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是對民法典特殊監護規定的生動實踐。」
  • 喚醒「沉睡」的監護權,關鍵在於後續監護有保障
    從司法保護到後續安置撫養,重慶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剝奪監護權全流程保護鏈。據報導,今年,重慶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璧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
  • 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20年 受虐兒童變更監護人靠等
    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二十餘年   6月21日,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泉水新村兩名女童被發現餓死在家中,孩子死前曾因飢餓徹夜拍門喊媽媽。  他們被統稱為「事實無監護兒童」,面對已無監護能力的父母,他們只能生存在惡劣的環境中。
  • 剝奪失職父母監護權?是真的!
    今年,璧山區先後有3名孩子的父母因嚴重失職,被璧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剝奪了監護權。「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事實上,從1986年通過的《民法通則》以來,剝奪監護權就已經被納入多部法律,但囿於種種原因,這項旨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條款「沉睡」近30年,直到2015年我國才出現首例「剝奪父母監護權」案例。針對那些完全喪失責任心的父母,剝奪監護權是唯一能有效保護孩子的手段。
  • 剝奪監護權「第一案」釋放出的「標杆意義」
    30年的良法終於被激活、照進現實  據悉,這是國內第一起「撤銷父母監護權」的案例,是對沉睡的撤銷監護權法律條款的一種喚醒。,其中重要內容就是落實監護權撤銷制度。2014年12月22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民政部聯合下發《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了「可被剝奪監護權」的7種可能。徐州銅山的判例,便是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意見」的典型案例。在依法治國的語境下,「撤銷監護權」的意義當然不僅在於讓良法善政照進現實,更重在完善監護權監督制度,真正撐好兒童權益保護傘。
  • 失職父母監護權會被剝奪?是真的!
    「剝奪監護權制度『沉睡』了太久,該到徹底『喚醒』這一制度的時候了。」 此前,璧山區檢察院聯合該區民政、公安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剝奪不履行或怠於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權暨解決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撫養問題的工作辦法》,填補了一系列剝奪監護權之後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管等空白。
  • 剝奪父母監護權、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等,是保護兒童的有效手段嗎?
    南都觀察: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保法」)細化了委託照護制度,這一制度涉及到留守兒童群體,即父母不在身邊,委託他人代為照護。由此我聯想到一些美劇的情節,一些家長因為忽視對兒童造成了什麼傷害或者有自身的能力問題,就被公共機構剝奪了監護權。
  • 剝奪父母監護權,孩子該去哪兒?_評論頻道_鳳凰網
    中國目前缺乏國家監護制度世界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專門的兒童維權機構,並由法律賦予執法權。美國在1909年即在聯邦政府設立兒童局,每年預算經費達90億美元,擁有大量調查員及律師,許多州和市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日本成立專門的兒童和家庭局,並成立中央兒童福利理事會協調相關事務;香港政府社會福利署設立了專門的兒童保護服務組,香港警務處也設立了兒童虐待政策組和調查組等。
  • 剝奪不稱職父母的監護權,國家監護還懸在半空
    《刮痧》講述一對中國夫婦移民到美國的故事,其中有一個重要情節,就是他們的兒子有一天生病了,結果孩子的爺爺不懂英文無法帶孩子上醫院,就幫孩子做了刮痧治療,最後因孩子刮痧後身上留下青紫瘀斑,被美國兒童監護部門認定為「虐待」兒童罪,剝奪他們對兒子的監護權。
  • 父母兩次出賣親子 如何運用撤銷監護權保護兒童權益?
    如何運用撤銷監護權保護兒童權益◆ 真正落實使不稱職父母受到懲罰◆ 及時修改法律增加臨時監護制度◆ 撤銷監護權後須重新確定監護人◆ 建立監護困境兒童強制報告機制□ 本報記者這是福清市首起由民政部門申請的因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而被撤銷監護權的案件。兒童權益受到侵害事件時有發生,使得未成年人保護話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些案例引發公眾質疑:如果父母存在侵害子女的行為,在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能否撤銷他們對孩子的監護權?撤銷父母監護權是國家保護未成人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 姚建龍:直面人性卑劣的制度設計 ——在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制度研討會上的發言
    第一個共識就是,監護制度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制度,而且只有我們這些從事未成年人保護的人才會把監護制度提到如此之高的高度。當然,在很多民法學者看來,未成年人監護制度只是民法研究中的一個非常細微的方面。所以,這一點是大家的一個共識。也正是因為如此,今天的研討取得了很多成效。有兩個成果,現在我給大家通報一下。
  • 監護權撤銷制度年內出臺 兒童被虐問題將非家事
    編者按  傳統觀念上,兒童問題一直被視為「家事」而非「國事」。作為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司法制度,撤銷、轉移監護權的法律成為「殭屍條文」。福建判例和即將出臺的四部門意見,意義不止在於激活一條法律,更重要的是再次提醒未成年人保護國家應負的重要責任。  一次多部門聯合帶有明顯行政色彩的行動,意外促成了撤銷監護權典型判例的誕生。
  • 剝奪監護權目的在於實現更有效監護
    璧山區法院在今年剝奪了三個家庭嚴重失職父母對孩子的監護權。在司法實踐中,璧山區檢察院聯合民政、公安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於剝奪不履行或怠於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父母監護權暨解決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撫養問題的工作辦法》,此舉對於解決剝奪父母監護權後孩子後續監護問題、切實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 父母監護權怎麼被撤銷?剝奪父母監護權後由誰撫養孩子?
    監護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對未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一切合法權利,保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 破解未成年人監護權幹預難題的意見有望近期出臺
    作者:黃小希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張世峰12日表示,民政部已與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制定了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意見有望於近期出臺,破解監護權剝奪的
  • 「看點」家長被剝奪監護權後孩子誰管?政協委員支招
    于欣偉委員:建立未成年人社會監護制度 加強監護權撤銷後續保護「在未成年人監護方面,目前我國還未真正建立起系統完整的未成年人社會監護制度,存在諸多空白缺失之處。」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廣州市委會主委于欣偉在做客正義網推出的「2019全國兩會訪談」時,建議完善未成年人社會監護制度,加強撤銷監護權的後續保護制度建設,並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機制。
  • 每日電訊:未成年人監護幹預需程序激活
    原標題:未成年人監護幹預需程序激活   ■公民發言     最高法院、民政部、公安部著手制定未成年人監護幹預政策的消息,一度引起廣泛關注。有媒體解讀稱,今後對監護失責且經教育不改的父母將剝奪其監護權,由法院指定其他監護人履行監護責任。
  • 有些家長的監護權就該被剝奪
    原標題:有些家長的監護權就該被剝奪   英國一對菸民夫婦抽菸實在太兇,以至於當地法院依法剝奪了他們對兩歲孩子的監護權。(新華網6月3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報導可以給我們以下啟示。   首先,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國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