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愛情中的妥協,究竟是懦弱還是愛?

2020-12-17 阿七悅讀

原創文|張七

不被父母認同的對象,你會選擇順從家人,接受分手的結局,還是排除萬難,堅決繼續交往?

可惜生活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雙向選擇題。還有可能是填空題,問答題,多選題……

而這些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答案。

當誰也說服不了誰時,註定有人會痛苦。這時候,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都難以取捨。

大多數人會捨棄愛情。

然而,真正的愛情,是不受任何威脅與脅迫而妥協的,是一往無前前進的。

《穆斯林的葬禮》中,兩代人的愛情悲劇,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相似的。都是在不斷的軟弱和妥協中,相互折磨,直到失去愛情。

01沒有愛的結合,兩顆心終究難以靠近

《穆斯林的葬禮》中,韓子奇與師妹梁君碧的結合,並沒有愛情作為基礎,有的只是親情。

他們之所以結婚,是因為實局所迫。

這場無愛情的結合,實則是韓子奇為生計而作出的妥協,也是他為了拯救師傅的奇珍齋而不得不做的舉措。

當時,韓子奇的師傅玉器梁,與蒲老闆籤下協議,做了一筆雕玉的買賣。

為了這個買賣,玉器梁三年來,別的都沒做,就一心一意雕刻鄭和下西洋的玉石。

然而事事難料,就在玉器快成的時候,玉器梁不幸猝死。

玉器未雕刻完畢,協議時間已到,不得不賠付蒲老闆大量賠款。

師娘年邁,師妹尚小。該如何是好,只能把奇珍齋裡能換錢的,都賠給奸商蒲老闆。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中國人把恩情看得很重。韓子奇便是如此。

玉器梁是他師傅,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

他的師傅把琢玉的手藝,毫無保留的交給他,待他如同親生兒子。他不忍心讓師傅的奇珍齋就此沒落下去。

所以他咽下仇恨,認蒲老闆為師傅。忍辱負重三年,學來經商之道,找來玉器的銷路。

學成之後,回到師娘身邊,為振興奇珍齋,他同意和師妹璧兒結婚。

這個時候的他,並不懂愛情,只知道要對得起師傅的栽培,把師傅留住的奇珍齋發揚光大。

然而他不懂,沒有愛的結合,到最後只會讓師妹更加偏執,讓自己限入軟弱,在日後不斷妥協。

這即傷害師妹,也傷害自己。

沒有愛的結合,就像拽在手中的沙,抓不牢握不住,遲早有一天流落完盡。

02錯誤的結合,雖有愛卻違背道德

戰爭打破一切平衡。讓家不成家,國不成國。

韓子奇用十年時間,好不容易把奇珍齋發展起來。他收藏了不少奇珍異寶,在兒子百日時,在家中展出,贏來「玉王」之稱。

可惜好景不長,日本發動戰爭,北平受戰爭影響,保不齊哪一天就淪陷了。

為了不讓這些玉器藏品丟失,他聽從了哼特的建議,準備帶著它們到國外避難。

於是,他和妻子商量,可是妻子完全不同意。他們結婚以來第一次爭吵。他愛這些藏品超過愛自己的生命,奇珍齋成為玉王,靠的也是這些。而妻子則認為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北平是一家人的根,哪也不去。

不得已,他計劃自己帶著藏品先去英國,安頓好再回來接妻兒。

妻子不願去英國,可是妹妹卻極力贊同,甚至悄悄跟上火車,同姐夫一道離去。等被發現的時候,車已經開了。

到英國後,並沒有想像中的一帆風順。平靜生活一段時間後,同樣遇到了戰爭。

戰爭中經歷生死,再加上收到蒲老闆刻意寫的「誤導信」,讓他們以為家不在了,人也不知所終。

異國他鄉,患難中兩顆心彼此吸引和靠近。

他們在沒有確認國內實情的情況下,錯誤的結合在一起,並育有一女。

卻不想,戰爭結束後再回到家鄉。昔日的家與妻兒都還在。

矛盾就此升級。

梁冰玉與韓子奇雖然有愛情在,但他們畢竟違背世俗,走不長遠。再加上韓子奇的軟弱與妥協。

最終的結果是,冰玉拋下女兒,遠離家鄉孤苦的過一生。女兒也因此在成長的路上,沒有真正體會到母愛。

愛情中有愛固然重要,但需知愛情裡揉不下沙子。光有愛,並不能長久。

03愛情中的妥協,不是愛是懦弱

在愛情裡,二個人的堅持才是幸福,如果只剩下一個人堅持,那叫做痛苦。

韓天星與容桂芳自由戀愛,本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卻被韓母從中做梗,導致誤會。

一個以為對方是負心漢,忘卻了當初的約定;一個以為對方瞧不上自己家,臨時變卦,違背愛情的誓言。兩人因誤會,最終分道揚鑣,彼此含怨。

倘若他們再勇敢一點,找到彼此問清楚緣由,也許相愛的人,就不會那麼輕易就分開了。

韓天星並不愛陳淑彥,但他妥協於母親,妥協於家庭。

在母親的刻意引導下,淑彥喜歡上天星。再加上淑彥與新月是同學是閨蜜,在照顧生病的新月上也出了極大的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星默認了,他以為這對妹妹好,所以他願意娶母親喜愛的媳婦。

只是他們婚後,他做不到欺騙自己的內心,他和妻子看電影,到公園裡散步,看到的想到的都是初戀。

當有一天,他發現真相後,已經晚了。懷孕的妻子,生病的妹妹,讓他下意識選擇犧牲愛情,妥協於生活。

父親已經年邁,他作為男子要撐起這個家的重擔。

世界上最疼痛的事情是,你在意這個人時,這個人已經離你而去,當你發現你快忘記時,他卻又出現在你的生活裡,而這生活,卻與他,再無關聯。

04相愛時就該勇敢些,快樂一天是一天

《穆斯林的葬禮》中,兩代人的愛情悲劇裡,唯一能讓人感到一點甜的,就是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

他們是勇敢的,衝破師生禁忌,忘卻回族與漢族的差異,儘管沒能長久在一起,但他們的愛是永恆的,甜蜜的。

楚老師的愛情不是憐憫,是真實的愛。這讓身患心臟病,隨時可能離開人世的新月,嘗到了愛情的美好。

本來對生活失去希望,毫無鬥志的她,因為楚老師的愛,又重獲生命力。

只可惜種族的枷鎖,母親的阻撓,讓本就病入膏肓的新月再也承受不住了。

帶著愛情的美好和遺憾,她永久的離開人世。

而楚老師,隻身一人,帶著他們的愛,繼續生活。

有人說,「能夠流逝的,始終都只是日子。流也流不走的,卻總是真摯的情懷、貼心的關愛和永遠的感動。」

深以為然。

儘管新月永遠的離去,但楚老師對她的愛不變,曾經的關懷和體貼都是真摯的。

相愛時,就該勇敢一些,堅強一些,快樂一天是一天。

相關焦點

  • 《穆斯林的葬禮》愛情應該是不分民族彼此平等
    《穆斯林的葬禮》獲得中國文學最高獎——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以及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學獎等。這本書主要想要說明的有三點:愛情不應該有民族的限制;在愛情面前,彼此都是平等的;夫妻之間,唯有愛才能使之長久。01我記得我當初去圖書館借這本書,還鬧了一個笑話。
  •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飽受爭議的文學名著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長篇小說,它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代人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本書向人們展示了穆斯林的生活習俗與習慣,也塑造了許多悲劇人物,讓人們深陷其中,被各種人物的悲慘命運所打動。
  • 《穆斯林的葬禮》我對愛情的一點理解
    《穆斯林的葬禮》裡面講了幾段愛情故事,有韓子奇和梁君璧的,有韓天星和陳淑彥的,有韓子奇和梁冰玉的,還有韓新月和楚雁潮的。一個是原配,一個是真愛,可她們還是姐妹,能怎麼辦?梁冰玉選擇離開,離開不屬於她的地方,但把她的女兒新月留下來了,雖然她也捨不得。他們的愛情讓我知道,不是真愛就可以一直在一起的,不是不愛就不能走到最後的。說不上是好結果,可也不是很壞。可能是現實有點殘酷,可能是命運喜歡作弄人。
  • 穆斯林的葬禮:他們可悲的愛情,民族與信仰是他們不可逾越的鴻溝
    什麼樣的愛情是愛情?什麼才叫愛情?這是世間難題,沒有唯一的標準。明天就是2020年的國際情人節了,你是選擇在家約會?還是在家約會?還是在家約會?今年是庚子鼠年,十二輪迴的開始,果然開始的第一年都不會有什麼好事情發生。疫情當前,我們無法到達前線幫忙,而在家好好呆著,就是最好的幫助。
  • 穆斯林的葬禮:愛情雖如史詩般盪氣迴腸,卻是在奔赴葬禮的路上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代表作,該書講述了北京一個回族家庭六十餘年間的興衰歷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書中人物個個性格特別鮮明,展現了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勇於追求夢想,打破常規,彰顯人性的故事。
  • 《穆斯林的葬禮》為什麼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在《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兩個人物最為單薄,一是梁冰玉,二是楚雁潮,但這兩個人物太關鍵了,是故事的主線人物,而他們還是悽美愛情的主角。也正是因為此,讓整部作品顯得有些單薄。有人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大抵也是因為此。
  • 《穆斯林的葬禮》:一段不倫之戀,三段愛情悲劇
    愛情似乎是文學中一個永遠無法迴避的話題,從古至今,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離不開愛情的書寫,從《詩經》到古詩十九首,從唐傳奇到明清小說,從現代文學到當代文學,愛情幾乎是永恆的。《穆斯林的葬禮》聽起來像一個悲劇,但事實上他描述了現實,不完美的生活和不完整的愛。
  • 《穆斯林的葬禮》:比愛而不得更好的選擇是活在當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愛情更是如此。美滿幸福的愛情固然人人嚮往,可生活不能時時處處如人所願,愛而不得也是人生常態。面對無奈,有時候與其固守執著,不如順勢而為,選擇當下,努力過好每天,讓歲月的美好彌補心中的缺憾。
  • 《穆斯林的葬禮》,關於愛情
    《穆斯林的葬禮》,關於愛情本文原創,侵權必究。這篇文章來自紅葉的朋友,阿牙,是她看完這本書後的部分觀後感。天星的愛情,是可悲的,因為母親的阻攔,以愛之名,但是是不幸的。但淑彥很好,也很慶幸天星愛憎分明,很冷靜,懂得珍惜和善待身邊的人。不過似乎……沒有聽到天星和母親坦誠的那一場,我總覺得應該呵責他的母親一場,她的母親太獨斷專行了,連兒子的婚姻也要操縱,不過所謂孝,是不是不應該過多刺激了,應該多些包容和退讓,我不知道,就算是真的,也不必了。
  • 穆斯林的葬禮: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甜美純真結局卻是最不想看到
    《穆斯林的葬禮》除了講述回回家庭的生活方式之外,該書的重要一點就是愛情!我第一次看完這本書時,我就感慨到底什麼是愛情?是三毛和荷西之間那樣感情真摯,矢志不渝,非你不娶的愛情嗎?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由詩人絕唱的愛情?我想只有正在熱戀中的人或者體會過正在的愛的人,才有權利說吧?
  • 《穆斯林的葬禮》從信仰、責任、愛情中淺析人生的圓滿和殘缺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以「玉」和「月」兩條主線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悲歡離合。以玉的長河來表現父輩、祖輩、以及祖祖輩輩玉的歷史文化。以月的形象來表達純潔、美好的愛情追求。最後兩條線合二為一,展現出梁家三代人在時代背景下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出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 《穆斯林的葬禮》:那樣的一個時代,沒有人有資格評價別人的自私
    《穆斯林的葬禮》:那樣的一個時代,沒有人有資格評價別人的自私原創|青墨伴你讀書事實上,起初我不喜歡《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因為覺得它離我太遠了,一切似乎都不真實。所以在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裡,那樣的一個時代,誰又有資格說別人是自私的呢?任何小說或人性都有其不完善之處。我們認為這些書中的人物不管是愚蠢還是善良,你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確實有那樣的選擇,因為我們只是生活在當下的普通人,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你不能工現在的眼光去批判那個時候的人,因為畢竟,你沒有生活在那樣的一個時代。
  • 《穆斯林的葬禮》:宗教壁壘是韓新月與楚雁潮戀情悲劇的根本原因
    有一種愛情,就是「犧牲自己成全對方」,然而這樣的愛情,在電視裡以悲劇落幕。實際上,愛情悲劇,在文學作品中並不鮮見。在《穆斯林的葬禮》中,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戀情,也以悲劇而告終。回族女作家霍達這部作品自1988年出版以來,頗受關注和爭議。
  •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僅20個字就讓人嘆為觀止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的一部長篇小說,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是一本完美的愛情傑作,自問世以來,暢銷不衰,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霍達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以自己的視角,情感,內涵,展示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
  • 最悲情的美,評《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先生所著《穆斯林的葬禮》,以一代穆斯林家族史來影射時代變遷,世事滄桑難掩人生無奈,時代的洶湧波濤讓人身不由己,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以玉、月為代表,具有濃厚的民族特性。這個不近俗世煙火,空靈蘊秀的少數民族,太孤芳的人命運多舛,韓新月,梁冰玉同為情所困,同為愛所難。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僅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一書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些偉大巨著一樣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被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冰心先生說「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 近日重溫經典《穆斯林的葬禮》
    前幾天,在海澱圖書館借了《穆斯林的葬禮》,快速讀完了。上一次閱讀此書,還是2000年剛上大一時。
  • 《穆斯林的葬禮》:愛上姐夫的冰玉,卻用女兒生命向姐姐還了債
    導讀:《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是近現代著名的女作家,它以「玉」為引子串聯起了三代人的命運與生活的沉浮,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並用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並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恪守禮節,以及在宗教氛圍中對於愛情的追逐以及人性的深層探討
  • 我的淚獻給你--《穆斯林的葬禮》
    圖片來自網絡那一天夜裡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掩卷沉思,心裡感慨良多,書中每一個人物的形象是那麼清晰。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從前天晚上讀完書後,一直都不願意開始翻讀另一本書,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欠穆斯林的葬禮一首頌歌。美好的象徵:韓新月新月,人如其名,就像夜晚掛在天空的一彎月牙兒,喚起人無限的美好遐想。十八歲的她破釜沉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北大,而且是自己熱衷的專業--英語。
  • 一周壹書|《穆斯林的葬禮》多元衝突下的沉重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在近年來毀譽參半,網上批評聲音不絕於耳,覺得它配不上茅盾文學獎的榮譽。《穆斯林的葬禮》是厚重的,人物更是豐滿的,每個人有優點,亦有缺點。韓子奇作為貫穿始終的人物,人物性格最具特點和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