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原創作者花木然書屋,專門跟大家聊聊文學著作。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代表作,該書講述了北京一個回族家庭六十餘年間的興衰歷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書中人物個個性格特別鮮明,展現了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勇於追求夢想,打破常規,彰顯人性的故事。家族盛衰,民族大義,家國之情全然體現在筆墨紙硯間,每每讀至情深意切處,便久久沉溺其中,不能自已。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故事從奇珍齋主梁亦清的突然逝世展開,梁亦清的死也留下了那未完成的大作。人生總是這樣安排,偏偏是差了那點睛之筆,那個與玉相伴一生的老人匆匆離世,留下了兩個幼小的女兒——梁君璧和梁冰玉。家中父親的離世讓兩個女兒頑強地撐起了自己的家,從此,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命運交織,百轉千回。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向人們昭示著生活的不易。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盪氣,餘韻繞梁。
每個人的感受都有不同,或許有人認為,該書並不能算的上是精神純良,因為梁冰玉和韓子奇的感情超過了人性道德倫理,是不應該被放大觀賞的,可小編認為,作者既然這樣安排故事情節,縱然有這樣安排的道理。亂世之中,身處異國他鄉,命運不能自己做主,這對於一個接受新式教育,有著新思想的年輕女性是多麼大的痛苦折磨啊!民族,國家,朋友,親人究竟該怎樣抉擇,前方會是怎樣的路途?一切都是未知,所以,她,只能選擇跟隨自己的心。
在倫敦奧利弗愛上了冰玉,但奧立佛在倫敦大轟炸中不幸喪生,冰玉在孤獨、傷心的情況下愛上了韓子奇,並生下私生女新月。戰後一同回國,姐姐君璧不容母女倆,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他鄉,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女兒在梁君璧和韓子奇呵護下漸漸長大,長大後的新月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西語系。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發生愛情,因楚系漢族,遭到梁家反對,可是這並不能阻擋他們,他們的愛情在阻撓中愈加熾熱。機緣巧合,哥哥在母親的心計所使下,娶了新月的同學,當發現時,一切都來不及了。新月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看到這裡,小編的心裡不禁為新月流淚,為那個單純善良的女孩惋惜。
多年以後,冰玉回來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當冰玉推開那扇塵封已久的大門時,恐怕她還沒來得及接受天星瘋一般的喊叫「都死了,新月死了,韓子奇死了」。該書結尾處,新月走到墓地,聽見有穆斯林在拉曲子,拉的正是那首《梁祝》。此外,書中章節多處埋下伏筆。父親韓子奇在臨終時是半信半疑地念著「清真言」去世的;而女兒新月在臨終時則義無反顧地呼喚著她所愛的老師「楚燕潮」的名字去世。
這兩幕不起眼的伏筆其實是在暗示作者要表達的意圖:穆斯林的上一代還在受著伊斯蘭——這道宗教枷鎖的控制,雖說半信半疑,但是無法完全擺脫。而穆斯林的新一代則已經大膽地衝破這道束縛美好愛情的枷鎖——伊斯蘭,將其徹底拋棄。
小編認為,或許這便是民族傳統與時代思想更迭的衝突矛盾吧。其故事的悲劇性讓人讀起來既溫情脈脈又感覺寒氣逼人,更讓人讀後心情無比壓抑。或許這正是悲劇的力量吧,愛情雖如史詩般盪氣迴腸,卻是在奔赴葬禮的路上。雖然生活中痛苦無處不在,但人們依舊要負重前行。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小編點個讚哦!
本文是花木然書屋的個人觀點,感謝大家的閱讀。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歡迎關注花木然書屋,我們一起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