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比愛而不得更好的選擇是活在當下

2020-12-17 原來是你sw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愛情更是如此。美滿幸福的愛情固然人人嚮往,可生活不能時時處處如人所願,愛而不得也是人生常態。

面對無奈,有時候與其固守執著,不如順勢而為,選擇當下,努力過好每天,讓歲月的美好彌補心中的缺憾。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韓天星就是這樣一位看似痛苦,實則結局在所有人中最完美的角色,身上閃現著最樸素的人生智慧。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上世紀九十年代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的興衰。

韓天星在書中是一位沒有主角光環,卻是本書中最關鍵、最令人心疼的人物。他身上流淌著整個家庭成員的血液、聚集著所有人的愛,也承受著所有愛的傷害。

作為家中長子,無可避免地成為父輩感情糾葛的另一個犧牲品。別人眼中「玉王」長子的美好人生,只有他自知其苦。

他把所有痛苦和屈辱都藏於心內,默默接受一切命運的安排,努力儘自己所能維護這個表面風平浪靜的家。

從一個對未來無限憧憬的少年,到在無數家庭爭吵、冷戰中成長為壓抑、隱忍的漢子,再到努力維持無愛婚姻的丈夫,每一次殘忍的經歷都是對心靈的磨礪和升華。

生活沒有十全十美,有的是自我療愈的能力。經歷讓人成長,傷痛讓人成熟,只是天星的成長太痛苦了、太殘忍了。

而一個人的成熟,恰恰是從與親人的和解開始,接受家人的不完美,接受自己人生的不完美。放下了,才能重新啟程。

01 花季少年,承受著不屬於那個年齡的痛楚

父親韓子奇攜帶玉石和小姨梁冰玉到英國避難十年。他們歸來之前,韓天星也是個無憂無慮、享盡疼愛、憧憬美好未來的花季少年。

一切美好在韓子奇回國之際戛然而止。一場幾乎摧毀家庭的動蕩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父親韓子奇和小姨梁冰玉的不倫之戀讓這個家庭陷入憤怒和尷尬,也讓這個單純少年開始陷入迷茫和困惑。隨著年歲的增長,已諳世事的少年逐漸明白了家人之間發生的所有事情,從此開始了痛苦的一生。

那場家庭的劇烈爭吵雖然在天星走進家門時突然靜止,但十一歲的少年還是敏銳地嗅到了一絲不安和壓抑。

面對剛入家門的小姨不辭而別、妹妹突然成了媽媽的女兒,面對父母之間若即若離、母親的刻薄、父親的隱忍,漸漸長大的天星清楚了家裡發生了怎樣的無法言說的事情。痛苦開始侵襲、撕裂這個少年。

被家庭傷害的孩子,痛苦卻得不到解脫。

面對突然失去媽媽的妹妹、淡漠的母親、無奈的父親,天性善良的天星竭盡所能地護著可憐的妹妹。不僅因為新月是自己的妹妹,更不願妹妹像當年自己一樣經歷殘缺的愛。

團圓的家不但沒能成為港灣,反而成了心頭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痛。愛在心頭,痛在心底,少年的韓天星,已經開始承受他那個年齡不該有的痛楚。無法言說,只能日漸沉默。

每個人的一生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影響甚至牽絆他的一生,或叛逆,或順從,或療愈。但那份痛苦則幻化成深藏的潛意識,消不去,毀不掉。

02 埋葬愛情,呵護家人

成年後的韓天星,因時代和家庭的關係過早輟學,進了一家印鈔廠做工。多年內向的性格和單調的工作環境,讓他更加沉默寡言。

這樣一個父母眼中的老蔫,對自己的感情有了破天荒的主動,跟工友容桂芳在工作中產生了感情。兩情相悅,沉浸在愛情中的天星向母親坦白了自己的心事。

生性要強的母親梁君璧卻瞧不上容桂芳。作為回回裡頭拔尖兒的玉器世家,怎能和街頭擺攤的「切糕容」結親?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愛得過於用力,則成了傷害的利刃。

對丈夫失去希望的梁君璧不允許維繫著她的信念的兒子擺脫她的掌控,不動聲色地給天星和容桂芳製造了誤會,成功地將自己中意的新月的好友陳淑彥推到天星面前。

木訥、老實的天星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鑽進了無比信任、愛戴的母親的圈套。天星美好且唯一的愛情夭折在母親的精心設計下。

忍受失戀痛苦的天星架不住母親和妹妹的熱情,面對同樣憐惜妹妹的陳淑彥,為了讓母親高興,也為了妹妹能更好地休養,答應了和陳淑彥的婚事:「她對妹妹好,我願意娶她!」

至於自己內心怎樣,已經不重要了。

婚後,偶然得知真相的天星更加沉默痛苦了。面對母親的滿意、妹妹的欣喜、工友們的冷嘲熱諷,只能把痛苦埋在心底。

老實人的愛情來得比常人更執著、更深情,一旦失去也更痛苦,更何況始作俑者是自己母親。

詩人王爾德說過:孩子最初愛他們的父母,等大一些批判他們的父母,然後有些時候,他們原諒父母。

他理解那場家庭風波後父母貌似和諧的婚姻下母親心底的痛苦,心疼妹妹的不幸,也無法原諒愛戴的母親毀了自己的幸福,卻又不得不將這份苦澀埋藏心底,每天忍受著工友們的冷眼屈辱地活著。誰讓她們是他不得不愛的家人呢!

人生最痛苦的感情莫過於愛而不得,不愛卻又不得不愛。

太懂事的人大多活得不如意。

生活中,我們可以輕易原諒陌生人的中傷,因為不重要;但無法承受最親的人的傷害,因為太在乎。

被愛籠罩的人生幸福卻也更不幸。

03 接受命運,珍惜當下

婚後的天星忍受著煎熬,努力維護著看似幸福的家庭。要照顧年邁的雙親,要維護善良的妻子。

病重的妹妹牽扯著他更多的精力,和妻子陳淑彥似乎在妹妹的問題上才會有難得的默契。

一對善良、無愛的夫妻,因為新月被連接在一起,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家庭,苦心經營著無愛又茫然的婚姻。

看著母親強行拆散妹妹的戀情,妹妹的哭聲讓他感同身受,一個人心裡愛著另一個人,把她摘去多麼痛苦!他不能說,妻子懷孕後,他更不能說。作為家中長子,這家裡活的、沒出世的、死了的,他都得愛。

無愛的婚姻無疑是痛苦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天星和陳淑彥也是幸運的,他們幸而遇到了對方。雖然沒有愛情,但有共同愛的人,天星的善良、擔當,淑彥的孝道、感恩,讓他們因親情而相伴一生。

人生海海,不能因為不完美的開始,就放棄去接近完美;也不要因為答案難找,就放棄找到的可能。

痛苦中成長的天星不懦弱、不沉淪,在平淡中度餘生。不讓痛苦繼續蔓延、擴展,選擇順勢而為,與自己和解,與家庭和解,直面現實,活在當下。

就像美國詩人洛威爾·J.R說:災難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為我們服務,拿住刀刃則會割破手。

把握可控的,放手失去的,痛苦才不會成為你人生的底色,也不會成為決定你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

04

一輩子很短,有太多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有幸遇上對的人,定當好好珍惜。如果不幸走入無愛的婚姻,卻不得不勇敢地向前走,為著一份責任,為著能夠將那些未來的日子過成想要的人生。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影響一個人生命軌跡的因素太多,家庭固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面,但並不能決定一切。出發不順,不代表一定會輸。

找到那些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痛苦和選擇,即使無法療愈,這些痕跡也能成為人生最不凡的經歷。

人生如海,浪起時別倒下,浪落時挺直身,好好活著。儘管生活有時讓人失望乃至絕望,依然要做大浪淘沙後的那粒金。

來過,活過,活在當下!

相關焦點

  • 穆斯林的葬禮--西海固穿越之旅 (4)
    回回的葬禮  同心縣預旺鄉。美國記者愛德加·斯諾曾經到過這裡。  斯諾在他著名的《西行漫記》中寫道:「五小時以後,我們到達了預旺縣城。這是一個古老的回民城市,居民約有四五百戶,城牆用磚石砌成,頗為雄偉。域外有個清真寺,有自己的圍牆,釉磚精美,絲毫無損。
  • 《穆斯林的葬禮》:那樣的一個時代,沒有人有資格評價別人的自私
    《穆斯林的葬禮》:那樣的一個時代,沒有人有資格評價別人的自私原創|青墨伴你讀書事實上,起初我不喜歡《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因為覺得它離我太遠了,一切似乎都不真實。所以在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裡,那樣的一個時代,誰又有資格說別人是自私的呢?任何小說或人性都有其不完善之處。我們認為這些書中的人物不管是愚蠢還是善良,你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確實有那樣的選擇,因為我們只是生活在當下的普通人,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你不能工現在的眼光去批判那個時候的人,因為畢竟,你沒有生活在那樣的一個時代。
  • 最悲情的美,評《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先生所著《穆斯林的葬禮》,以一代穆斯林家族史來影射時代變遷,世事滄桑難掩人生無奈,時代的洶湧波濤讓人身不由己,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以玉、月為代表,具有濃厚的民族特性。這個不近俗世煙火,空靈蘊秀的少數民族,太孤芳的人命運多舛,韓新月,梁冰玉同為情所困,同為愛所難。
  • 《穆斯林的葬禮》愛情應該是不分民族彼此平等
    《穆斯林的葬禮》獲得中國文學最高獎——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以及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學獎等。這本書主要想要說明的有三點:愛情不應該有民族的限制;在愛情面前,彼此都是平等的;夫妻之間,唯有愛才能使之長久。01我記得我當初去圖書館借這本書,還鬧了一個笑話。
  • 近日重溫經典《穆斯林的葬禮》
    前幾天,在海澱圖書館借了《穆斯林的葬禮》,快速讀完了。上一次閱讀此書,還是2000年剛上大一時。
  • 《穆斯林的葬禮》:愛情中的妥協,究竟是懦弱還是愛?
    原創文|張七不被父母認同的對象,你會選擇順從家人,接受分手的結局,還是排除萬難,堅決繼續交往?可惜生活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雙向選擇題。還有可能是填空題,問答題,多選題……而這些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穆斯林的葬禮》中,兩代人的愛情悲劇,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相似的。都是在不斷的軟弱和妥協中,相互折磨,直到失去愛情。
  • 穆斯林的葬禮:他們可悲的愛情,民族與信仰是他們不可逾越的鴻溝
    雖然《穆斯林的葬禮》裡講述的愛情故事有點悲,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但是它給我們展示的不僅僅是愛情,而是當時社會的環境,當時回回人的思維、思想以及穆斯林的文化。至今,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我們國家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鬥,創造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
  • 一周壹書|《穆斯林的葬禮》多元衝突下的沉重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在近年來毀譽參半,網上批評聲音不絕於耳,覺得它配不上茅盾文學獎的榮譽。這讓我再次認真地品讀了此書,並思考此書的意義與價值——《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在歷史長河下,在社會環境、文化衝突、心理衝突、倫理衝突下的具體寫照,變遷興衰,命運沉浮,每一個人物在歷史巨輪、宗教信仰、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及自我追求影響下做出選擇,承受屬於自己的苦難與悲劇。
  • 《穆斯林的葬禮》為什麼被稱為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在《穆斯林的葬禮》裡,有兩個人物最為單薄,一是梁冰玉,二是楚雁潮,但這兩個人物太關鍵了,是故事的主線人物,而他們還是悽美愛情的主角。也正是因為此,讓整部作品顯得有些單薄。有人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最名不副實的茅盾文學獎作品,大抵也是因為此。
  • 《穆斯林的葬禮》:宗教壁壘是韓新月與楚雁潮戀情悲劇的根本原因
    在《穆斯林的葬禮》中,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戀情,也以悲劇而告終。回族女作家霍達這部作品自1988年出版以來,頗受關注和爭議。楚雁潮才華橫溢,韓新月美麗聰慧,他們彼此深深吸引,跨越了師生之限去相愛,最後韓新月心臟病加重,帶著悲傷而離世,獨留楚雁潮一人,空懷滿腔厚愛情深。
  • 《穆斯林的葬禮》我對愛情的一點理解
    《穆斯林的葬禮》裡面講了幾段愛情故事,有韓子奇和梁君璧的,有韓天星和陳淑彥的,有韓子奇和梁冰玉的,還有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梁冰玉選擇離開,離開不屬於她的地方,但把她的女兒新月留下來了,雖然她也捨不得。他們的愛情讓我知道,不是真愛就可以一直在一起的,不是不愛就不能走到最後的。說不上是好結果,可也不是很壞。可能是現實有點殘酷,可能是命運喜歡作弄人。
  •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僅20個字就讓人嘆為觀止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的一部長篇小說,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是一本完美的愛情傑作,自問世以來,暢銷不衰,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霍達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以自己的視角,情感,內涵,展示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
  • 《穆斯林的葬禮》:一段不倫之戀,三段愛情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聽起來像一個悲劇,但事實上他描述了現實,不完美的生活和不完整的愛。這是一個關於玉的故事,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一個關於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梁君璧也飽受冷若冰霜甚至疏遠之苦,韓子奇總是活在新月的愧疚中,梁君璧和梁冰玉,梁冰玉沒有家,雖然韓新月受到父親的愛戴,但他仍然面臨著梁君璧的困難。因為他錯過了梁冰玉,他在曹營,他的心在漢,他只關心他的女兒,因為這個不倫之戀,他失去了對梁君璧的愛,他每天都和她睡在一起。為什麼這個人要摧毀這三個女人?
  • 《穆斯林的葬禮》:三代人的命運糾葛,折射出一個民族六十年興衰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就介紹了梁亦清,稱讚他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玉器大師,平時只專心雕刻精品玉器,而韓子奇則是他的徒弟,弄一些小玩意,小配飾,薄利多銷,養家。有一天有一個英國人請梁亦清依畫雕玉,那畫是一副《鄭和航海圖》,丹青妙筆絕倫,但若想讓它轉換成玉雕,談何容易。
  •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飽受爭議的文學名著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長篇小說,它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代人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本書向人們展示了穆斯林的生活習俗與習慣,也塑造了許多悲劇人物,讓人們深陷其中,被各種人物的悲慘命運所打動。
  • 《穆斯林的葬禮》:看一次哭一次!天上新月朦朧,人間卻再無她
    每次讀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都忍不住淚水連連,每一次讀到最後祭奠韓新月的那一章節,內心的悲傷逆流成河,那個聰明懂事,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姑娘再也看不到了。人生求而不得的事太多,愛的人得不到,想念的人看不到,能看到時人早已消失在人海。這可能就是所謂人生的缺憾。02 陌路相逢同在墓園的還有一位四十多歲,頭髮花白的男人,他手裡提著一個把小提琴拉她最喜歡聽的梁祝。他因為過於羞澀在她生前沒有好好地為她演奏一次,而每年她生日的時候,他都會為她演奏。
  • 穆斯林的葬禮:愛情雖如史詩般盪氣迴腸,卻是在奔赴葬禮的路上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代表作,該書講述了北京一個回族家庭六十餘年間的興衰歷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書中人物個個性格特別鮮明,展現了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勇於追求夢想,打破常規,彰顯人性的故事。
  • 《穆斯林的葬禮》:愛上姐夫的冰玉,卻用女兒生命向姐姐還了債
    導讀:《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是近現代著名的女作家,它以「玉」為引子串聯起了三代人的命運與生活的沉浮,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並用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並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恪守禮節,以及在宗教氛圍中對於愛情的追逐以及人性的深層探討
  • 《穆斯林的葬禮》,關於愛情
    《穆斯林的葬禮》,關於愛情本文原創,侵權必究。這篇文章來自紅葉的朋友,阿牙,是她看完這本書後的部分觀後感。天星的愛情,是可悲的,因為母親的阻攔,以愛之名,但是是不幸的。但淑彥很好,也很慶幸天星愛憎分明,很冷靜,懂得珍惜和善待身邊的人。不過似乎……沒有聽到天星和母親坦誠的那一場,我總覺得應該呵責他的母親一場,她的母親太獨斷專行了,連兒子的婚姻也要操縱,不過所謂孝,是不是不應該過多刺激了,應該多些包容和退讓,我不知道,就算是真的,也不必了。
  • 《穆斯林的葬禮》:開頭僅20字俘獲人心,經典永不褪色!
    ——《穆斯林的葬禮》開篇《穆斯林的葬禮》一書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些偉大巨著一樣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被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冰心先生說「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